首頁 > 職責大全 > 分級旋流器操作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分級旋流器操作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5329

一、一般規定

1、應經安全和本工種專業技術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合格證后,持證上崗。

2、嚴格執行《選煤廠安全規程》、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度和其他有關規定。

3、熟悉選煤工藝流程及各種技術指標要求。

4、熟悉所屬機電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技術參數。

5、掌握設備開、停車順序及檢查和排除—般故障的方法。

6、上崗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女工發辮要盤入帽內,禁止戴圍巾,禁止穿高跟鞋和拖鞋或赤腳進入工作現場。

7、工作現場應保持整齊清潔,地面做到“四無”(無積煤、無積水、無積塵、無雜物),設備做到“五不漏”(不漏煤、不漏水、不漏油、不漏電、不漏氣)。

二、操作程序

(一)開車前的檢查

1、確認檢修工作已經完成,檢修人員已經撤離設備。

2、入料管線接頭、閥門不漏水,閥門應靈活、好用,無堵塞現象。

3、水介質旋流器各部位,特別是入料口、排料口的磨損不能超過要求,無堵塞。

4、水介質旋流器的可調部件完整、靈活。

5、系統內各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料位計等)應靈敏可靠、停車時指示應在相應的位置。

6、確認一切正常后,向調度發出可以開車信號。

(二)開車、停車

開車

1、就地開車時.接到調度的開車指令,按下啟動按鈕開車;集控開車時,由調度進行集中控制開車。

2、設備運轉正常后向調度匯報。

停車

1、接到停車信號后,即通知來料泵司機停車;停料后,關閉相應的閘門。

2、檢查清理旋流器入料口、排料口的雜物。

3、檢查有關管道、閥門有無漏水、堵塞、開啟不靈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定期檢查入料口、排料口、中心管及內襯的磨損情況,應通過實測來確定其磨損是否超限,嚴格按規定更換磨損部件。

5、檢查各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濃度計,發現不正常,應及時處理。

6、按規定填寫崗位記錄,做好交接班工作。

三、正常運轉中注意事項

1、水介質旋流器給料后,觀察儀表顯示的流量、入料壓力以及排料口排料的形狀和濃度,了解其工作效果。

2、水介質族流器的操作因素有入料壓力、入料濃度、入料量、中心管高度和底流排放方式。一般數據如下:

A、入料壓力通常取0.05—0.3MPa。提高入料壓力,可使流量增加,改善分級效果,提高底流濃度,但底流口磨損大,動力消耗增加。

B、入料濃度對分級效率和底流濃度有很大影響。分級粒度愈細,入料濃度應愈低,低濃度能獲得較好的分級效果。分級時給料濃度一般控制在250g/L以下。

C、中心管高度是一個重要的操作因素,用于精選時,提高中心管高度可降低溢流產品灰分,反之則使底流灰分增加。中心管位置不合適將使旋流器工作紊亂。

D、底流的排放方式對分級效果影響很大,以使底流連續呈傘狀旋轉排出為好;底流呈柱狀甚至間斷排放,表明旋流器中部的空氣柱被破壞,從而使溢流跑粗,分級效果降低。

E、處理微細原料時.應采用較高給料壓力或多臺小直徑旋流器并聯工作。

3、根據水介質旋流器的用途,檢查底流、溢流的濃度、粒度組成和灰分,以判斷旋流器的工作效率。

4、在正常情況下,旋流器的入料閘門應全開,入料壓力可通過調整入料管上閥門進行控制。

5、應與來料泵司機保持密切聯系.隨時通報入料壓力、濃度等變化情況,力求穩定旋流器的工藝參數,以保持良好的工作效果。

6、發現旋流器底流中含過多粗粒度時,應及時與上道工序分級設備的司機聯系,促使其提高分級效果,減輕旋流器不必要的負荷和損失。

7、根據原料的數量和旋流器工藝參數要求,決定水介質旋流器的開動臺數。

四、特殊情況的處理

1、必須定期檢測水介質旋流器各主要部件的磨損情況,發現超限應及時更換。

2、水介質旋流器上的檢測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密度計等)顯示不準或不動.應及時維護或更換。

3、水介質旋流器排料口有時被雜物堵塞而斷流,應及時將雜物排除,以保證其正常工作。

4、調整中心管高度是水介質旋流器操作的重要因素,如調節失靈或磨損過多不能達到可調目的時,應立即停車處理。

篇2:分級旋流器操作工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應經安全和本工種專業技術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合格證后,持證上崗。

2、嚴格執行《選煤廠安全規程》、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度和其他有關規定。

3、熟悉選煤工藝流程及各種技術指標要求。

4、熟悉所屬機電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技術參數。

5、掌握設備開、停車順序及檢查和排除—般故障的方法。

6、上崗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女工發辮要盤入帽內,禁止戴圍巾,禁止穿高跟鞋和拖鞋或赤腳進入工作現場。

7、工作現場應保持整齊清潔,地面做到“四無”(無積煤、無積水、無積塵、無雜物),設備做到“五不漏”(不漏煤、不漏水、不漏油、不漏電、不漏氣)。

二、操作程序

(一)開車前的檢查

1、確認檢修工作已經完成,檢修人員已經撤離設備。

2、入料管線接頭、閥門不漏水,閥門應靈活、好用,無堵塞現象。

3、水介質旋流器各部位,特別是入料口、排料口的磨損不能超過要求,無堵塞。

4、水介質旋流器的可調部件完整、靈活。

5、系統內各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料位計等)應靈敏可靠、停車時指示應在相應的位置。

6、確認一切正常后,向調度發出可以開車信號。

(二)開車、停車

開車

1、就地開車時.接到調度的開車指令,按下啟動按鈕開車;集控開車時,由調度進行集中控制開車。

2、設備運轉正常后向調度匯報。

停車

1、接到停車信號后,即通知來料泵司機停車;停料后,關閉相應的閘門。

2、檢查清理旋流器入料口、排料口的雜物。

3、檢查有關管道、閥門有無漏水、堵塞、開啟不靈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定期檢查入料口、排料口、中心管及內襯的磨損情況,應通過實測來確定其磨損是否超限,嚴格按規定更換磨損部件。

5、檢查各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濃度計,發現不正常,應及時處理。

6、按規定填寫崗位記錄,做好交接班工作。

三、正常運轉中注意事項

1、水介質旋流器給料后,觀察儀表顯示的流量、入料壓力以及排料口排料的形狀和濃度,了解其工作效果。

2、水介質族流器的操作因素有入料壓力、入料濃度、入料量、中心管高度和底流排放方式。一般數據如下:

A、入料壓力通常取0.05—0.3MPa。提高入料壓力,可使流量增加,改善分級效果,提高底流濃度,但底流口磨損大,動力消耗增加。

B、入料濃度對分級效率和底流濃度有很大影響。分級粒度愈細,入料濃度應愈低,低濃度能獲得較好的分級效果。分級時給料濃度一般控制在250g/L以下。

C、中心管高度是一個重要的操作因素,用于精選時,提高中心管高度可降低溢流產品灰分,反之則使底流灰分增加。中心管位置不合適將使旋流器工作紊亂。

D、底流的排放方式對分級效果影響很大,以使底流連續呈傘狀旋轉排出為好;底流呈柱狀甚至間斷排放,表明旋流器中部的空氣柱被破壞,從而使溢流跑粗,分級效果降低。

E、處理微細原料時.應采用較高給料壓力或多臺小直徑旋流器并聯工作。

3、根據水介質旋流器的用途,檢查底流、溢流的濃度、粒度組成和灰分,以判斷旋流器的工作效率。

4、在正常情況下,旋流器的入料閘門應全開,入料壓力可通過調整入料管上閥門進行控制。

5、應與來料泵司機保持密切聯系.隨時通報入料壓力、濃度等變化情況,力求穩定旋流器的工藝參數,以保持良好的工作效果。

6、發現旋流器底流中含過多粗粒度時,應及時與上道工序分級設備的司機聯系,促使其提高分級效果,減輕旋流器不必要的負荷和損失。

7、根據原料的數量和旋流器工藝參數要求,決定水介質旋流器的開動臺數。

四、特殊情況的處理

1、必須定期檢測水介質旋流器各主要部件的磨損情況,發現超限應及時更換。

2、水介質旋流器上的檢測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密度計等)顯示不準或不動.應及時維護或更換。

3、水介質旋流器排料口有時被雜物堵塞而斷流,應及時將雜物排除,以保證其正常工作。

4、調整中心管高度是水介質旋流器操作的重要因素,如調節失靈或磨損過多不能達到可調目的時,應立即停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