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安全管理規范
1?范圍與應用領域
1.1?目的
為規范工藝安全管理活動,辨識、評估和控制與工藝相關的危害,避免工藝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規范。
1.2?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中國石油所屬企業,包括中國石油控股的合資企業,以及為中國石油服務的承包商。
1.3?應用領域
本規范應用于研發、設計、制造、施工、操作、維修和采購等業務活動中涉及高危害工藝(HHP)和低危害操作(LHO)的工藝安全管理。
2?參考文件
工藝安全信息管理規范
工藝危害分析管理規范
操作規程管理規范
作業許可管理規范
工藝和設備變更管理規范
工藝安全審核管理規范
HSE培訓管理規范
承包商安全管理規范
人員變更管理規范
事故管理規范
應急準備和響應管理規范
新設備質量保證管理規范
設施完整性管理規范
啟動前安全檢查規范
設計階段HSE管理規范
3?術語和定義
3.1?工藝安全管理(Processsafetymanagement,簡稱PSM)
有組織地應用系統的方法(如計劃、程序、審核、評估)辨識、評估和控制工藝危害,以避免工藝事故的發生。
3.2?工藝安全管理委員會(Processsafetymanagementcommittee,簡稱PSMC)
負責制定工藝安全管理政策、方針,審議工藝安全管理計劃,協調、指導、解決工藝安全管理有關問題的專業(分)委員會。
3.3?工藝危害分析(Processhazardsanalysis,簡稱PHA)
有組織地應用系統的方法來辨識、評估和控制與工藝裝置有關的危害,主要包括下列活動:危害辨識、后果分析、危害分析、風險評估和提出改進建議。
3.4?危害(Hazard)
物料、系統或工藝所固有的性質或特性,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
3.5?危害事件(Hazardousevent)
造成物質、能量的意外或危險性釋放(如毒性/腐蝕性泄漏、火災和爆炸),并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一次或一系列非計劃事件。
3.6?危害辨識(Hazardidentification)
辨識可能造成危害事件(如爆炸、火災和毒性物料釋放)的工藝、設備、人為因素的系統性過程。
3.7?風險(Risk)
某一特定的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頻次)與后果的組合。
3.8?風險評估(Riskevaluation)
評估風險程度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
3.9?高危害工藝(Higher-hazardprocess,簡稱HHP)
生產、使用、貯存或處理某些危害性物質的任何活動和過程。這些危害性物質在釋放、點燃或不經意混合時,由于存在急性中毒、可燃性、爆炸性、腐蝕性、熱不穩定性、潛熱或壓縮等,可能造成人員死亡、不可康復的健康影響、重大的財產損失、環境破壞或廠外影響。危害性物質包括任何產生上述影響的以下物質,如壓縮可燃氣體、易燃物、高于閃點的可燃物、反應性化學品、爆炸物、可燃粉塵、高度或中度急性中毒性物料、強酸、強堿以及蒸汽發生系統。
3.10?低危害操作(Lower-hazardoperation,簡稱LHO)
生產、使用、貯存或處理某些物質的任何活動和過程。這些物質很少由于毒性、物理或機械性危害、窒息而造成人員死亡或不可康復的健康影響、重大財產損失、環境破壞或對廠外影響。低危害性物質包括低于閃點的物質、惰性低溫氣體、蒸汽分配和冷凝水回用系統(所有壓力等級)、低壓燃料氣、低毒性物質、慢性毒性物質、少量的危害性物質。低危害性機械操作包括融化鑄造、擠壓、造粒或制丸、高速旋轉設備操作、紡紗、壓延、機械干燥、固體加工。
3.11?不可康復的健康影響(Irreversiblehealtheffects)
由工藝事故引起的死亡或造成嚴重殘疾的非死亡傷害。嚴重殘疾包括削弱器官(如肺、腎)關鍵功能的永久性損害、永久性限制全身功能的嚴重燒傷(如手的使用功能喪失)、視覺或其它感覺的喪失或嚴重減弱、一個重要肢體的截肢或使用功能喪失。該定義并不適用于可康復的健康影響,如可恢復的骨折、不影響大的延續功能的較小傷害(如喪失一個手指)、急性暴露后的慢性健康影響(如致癌性或化學敏感性)。
3.12?工藝事故(Processincident)
與工藝設備和物料(包括廠內貯存和處理的工藝物料)直接有關或可能有關的事故。
注:個人安全事故(如滑倒、絆跌、墜落、被非工藝設備所擊中、撞擊、擠壓等)不認為是工藝事故。
3.13?現場察看(Fieldtour)
PHA小組對分析對象所在區域進行的實地檢查,目的是使分析人員熟悉工藝和平面布置,并開始辨識危害。
3.14?后果分析(Consequenceanalysis)
分析因工程或管理控制失效引發危害事件對企業、社區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3.15?裝置定點評審(Facilitysitingevaluation)
對有關建筑、設施的選址、區域布置、平面布置的合理性進行評估分析的過程。
3.16?人員因素分析(Humanfactorsanalysis)
對人員及其工作環境如何相互作用的所有方面進行的分析,主要考慮人機工程學,人機界面,注意力分散,培訓、技能和表現,操作、維修程序。
3.17?本質安全(Inherentlysafer)
設備、設施或生產技術工藝含有的、內在的能夠從根本上防止事故發生的功能。
3.18?管理控制(AdministrativeControls)
運用管理手段,對人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統一,以有效地消減和控制風險。如建立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培訓等。
3.19?工程控制(Engineeringcontrol)
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對工藝設備進行控制,以有效地消減和控制風險。如自動操作系統、聯鎖和報警等。
3.20?完整性(Integrity)
設備或系統能保持完好和/或實現其預期功能的能力。
3.21?工藝設備變更管理(ManagementofchangeP&F,簡稱MOC-P&F)
為消除或控制變更可能對程序、系統或操作帶來的潛在危害,對工藝和設備變更(包括微小變更)進行管理的過程。
3.22?PSM關鍵點(PSMcritical)
因失效可能導致或促使工藝事故的發生,造成人員死亡或不可康復的健康影響、重大的財產損失、嚴重的環境影響的部件、設備或系統。
3.23?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FailureModesandEffectAnalysis,簡稱FMEA)
一種定性的危害評估方法,該方法采取系統分割的概念,根據實際需要把系統分割成子系統或進一步分割成元件,找出它們可能產生的故障類型及其產生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3.24?故障樹分析(Faulttreeanalysis,簡稱FTA)
一種系統的安全分析方法,從特定的故障事件(頂尖事件)開始,分析可能引起該事件的各種原因事件及其相互關系。該方法采用布爾邏輯(布爾代數)符號,形成演繹頂尖事件發生原因及其邏輯關系的邏輯模型(即故障樹),可以定量評估頂上事件的發生概率。
3.25?故障假設分析(“Whatif”analysis)
一種危害評估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回答可能的結果、降低或消除危險的安全措施來評估一系列“假設”問題以辨識潛在的工藝危害。
3.26?故障假設/檢查表分析(“Whatif”/checklistanalysis)
將“故障假設”分析法與檢查表法相結合的一種危害評估方法。
3.27?危害和可操作性分析(HazardandOperabilityAnalysis,簡稱HAZOP)
一項系統的、定性的危害評估方法,它使用一系列的引導詞來研究有關工藝參數的偏離,用來辨識工藝危害和可能的操作問題。
3.28?保護層(Layerofprotection)
為防止初始事件轉化成危害事件和/或減輕危害事件造成的影響,根據PHA風險評估結果確定的一個或多個安全保護系統、裝置或措施。如,基本工藝控制系統;關鍵報警、人員監控、手動調控系統;自動安全聯鎖系統;壓力釋放裝置;圍堰、防爆墻;應急響應。
3.29?維修程序(Maintenanceprocedure)
用于維護或修理工藝設備,使其安全地恢復運行功能的一套綜合性指導書。
3.30?操作規程(Operatingprocedures)
一套綜合性的工藝操作指導書。詳細描述所有工藝狀態(如開車、正常操作、停車)的操作參數、操作步驟和安全操作極限及極限外操作的后果,改正和/或避免工藝偏離所采取的措施。
3.31?操作紀律評估(Operatingdisciplineassessment)
評估組織在操作紀律方面已經達到的程度,是PSM要素評估的補充和擴展。
3.32?結果指標(Laggingindicators)
用來衡量PSM以往表現的一組或一系列負面事件(如事故、傷害、財產損壞、罰款或處罰等)的數據。
3.33?過程指標(Leadingindicators)
描述現今的PSM狀況、預測將來PSM表現的一組或一系列數據或指標。
3.34?同類型工廠技術(Sisterplanttechnologies)
同一業務領域內多個工廠的產品生產技術,這些工廠具有類似或完全相同的工藝設計基礎、危害物料、設備設計基礎及經營過程中所特有的工藝危害。
3.35?排氣系統(Ventsystem)
將介質排至大氣的設備和管道,包括阻爆器、呼吸閥、阻火器、爆破片、環保裝置和釋壓裝置。
3.36?人機工程學(Ergonomics)
研究人、機及其工作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學科,它運用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力學和其它有關學科知識,使機器和人相互適應,創造舒適和安全的環境條件,從而提高工效。
4?職責
4.1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組織制定、管理和維護本規范。
4.2專業分公司(事業部)組織推行、實施本規范,并提供資源保障。
4.3企業根據本規范制定、管理和維護本單位的工藝安全管理程序,相關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本程序的執行,并提供培訓、監督、考核、審核。
4.4企業基層單位按要求執行本單位工藝安全管理程序,并提出改進建議。
4.5員工接受有關工藝安全管理培訓,參加工藝安全管理各項活動,執行工藝安全管理程序,并提出改進建議。
5?管理要求
5.1?實施概要
5.1.1?本規范從技術、人員和設備設施3個方面,描述PSM13個要素的實施原則和基本要求,具體見附錄1。PSM13個要素如下:
--工藝安全信息(PSI);
--工藝危害分析(PHA);
--操作規程和作業許可(OP/SWP);
--工藝技術變更管理(MOC-T);
--人員培訓和表現;
--承包商安全和表現(CSM);
--人員變更管理(MOC-P);
--事故調查和溝通(II);
--應急計劃和響應(EP&R);
--審核;
--質量保證(QA);
--機械完整性(MI);
--啟動前安全檢查(PSSR)。
5.1.2?應用本規范控制工藝活動時,其活動性質可分為高危害工藝(HHP)和低危害操作(LHO)兩類。對高危害工藝和低危害操作的實施原則和基本要求見附錄1。
對于不符合HHP和LHO定義的范圍,介于高危害工藝(HHP)和低危害操作(LHO)之間的操作過程,屬于“灰色區域”。
對于灰色區域,要在負責該操作過程的管理部門指導和領導下進行后果分析(CA),根據后果分析的結果來界定該工藝過程。
5.1.3?以下情況不執行本規范要求。
--屬于非HHP或LHO的工廠、裝置、場所等(如辦公室、只處理少量危害物質的實驗室、小規模的研發中試工廠、垃圾填埋場);
--與工藝無關的單純機械操作或任務(如安裝腳手架、安裝欄桿、物料裝運等);
--僅與物料倉儲有關的機械活動(如裝盤、運送、堆垛);
--小包裝危害物料密封后的短程運送。
5.2?操作紀律
實施和持續保持有效的PSM需要通過良好的操作紀律來實現。確保良好操作紀律的11個方面如下:
--領導承諾;
--資源保障;
--員工參與;
--有效溝通;
--程序一致;
--不走捷徑;
--環境優良;
--團隊合作;
--經驗共享;
--文件有效;
--員工自豪。
5.3?PSM指標
5.3.1?企業PSM計劃評估指標
企業應通過設立過程性指標和結果性指標定期評審和分析PSM計劃的實施狀況。這些指標由直線管理組織定期評審,并將評審結果與相關員工進行溝通。有關PSM計劃完成日期要修改或延期時,需經直線管理層的評審和批準,并保留PSM延期數量的清單。PSM計劃評估指標參見表1。
表1?PSM計劃評估指標
PSM指標?HHP?LHO?
計劃安排的、待完成的和逾期未完成的PHA數量?要求?建議?
事故調查所提建議的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要求?要求?
PHA所提建議的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要求?建議?
第一方PSM審核所提建議的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要求?要求?
第二方PSM審核所提建議的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要求?要求?
應急演練評估所提建議的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要求?要求?
逾期未完成的MI測試和檢查的關鍵設備的數量?要求?要求?
關鍵設備的測試和檢查臨時延期或逾期完成的數量?要求?建議?
關鍵設備MI測試或檢查所要求的校正行動待完成的數量?要求?要求?
操作和維修人員再培訓和考核計劃完成情況?要求?要求?
工藝技術變更所提建議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要求?要求?
超過期限仍未結束的臨時變更或測試的數量?要求?要求?
逾期未評審/修改的操作規程和作業許可的數量?要求?要求?
啟動前安全檢查建議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要求?要求?
人員變更90天后表現出的能力狀況?建議?建議?
5.3.2?專業分公司PSM表現指標
專業分公司應通過設立指標定期評審和分析所有適用企業的PSM計劃執行情況和表現。指標可以包括以下的內容:
--計劃安排的、待完成的和逾期未完成的PHA數量;
--PHA所提建議的待完成和逾期未完成的數量;
--PSM事故的數量;
--事故調查所提建議的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
--第一方審核的建議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
--關鍵設備的MI測試和檢查逾期未完成的數量;
--經批準延期的PSM建議和行動項的數量;
--逾期未作評審或修改的操作規程的數量;
--第二方PSM審核建議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數量。
5.3.3?總部PSM能力指標
PSM能力中心要制定和維護具體的有關PSM的指標,可按表2進行評審。
表2?總部PSM能力指標
工藝事故?每月?
工藝事故的趨勢分析?每季度?
第二方PSM審核建議的完成情況?每半年?
第二方PSM審核評分的趨勢分析?每年?
第二方PSM審核計劃的完成情況?每年?
5.4?PSM信息交流分享
存在同類型工廠技術時,通過交流來分享有關PSM的知識、經驗教訓、以及防護系統來保持風險管理的一致性。為保證PSM信息交流,專業分公司應制定相關措施,以確保在同類型工廠間有效地交流分享有關PSM的資訊。
5.5?業務職責
5.5.1?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門
5.5.1.1根據本規范的要求,制定和維護有效的第二方PSM審核計劃和PSM表現指標,主要包括:
--制定年度PSM審核計劃并組織實施PSM審核;
--認定和維護足夠的PSM審核資源(審核組領導和成員等);
--跟蹤和評審PSM審核的重要指標和結果及審核建議的完成情況。
5.5.1.2在以下方面組織PSM培訓和提供技術支持:
--組織有關工藝危害分析(PHA)、裝置定點、事故調查、機械完整性(MI)、工藝安全信息(PSI)等PSM知識的培訓;
--對企業在PSM方面提出額外要求的,組織提供專門的技術培訓;
--組織PSM審核員的培訓和再培訓;
--為企業有效劃分HHP和LHO提供技術資源;
--對兼并和收購前的企業做PSM評審,為收購和新建企業的初始HSE整合提供支持。
5.5.1.3組織建立和維護PSM信息溝通和分享系統。系統提供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集團公司有關PSM標準和指南;
--涉及工藝安全事故的經驗分享(包括外部事故);
--工藝事故的趨勢和分析;
--有關PSM的技術培訓信息;
--企業有關PSM的信息需求和問題交流等。
5.5.2?PSM能力中心
PSM能力中心是為集團公司PSM的計劃實施、改進和審核提供技術支持、培訓和咨詢的技術支持機構,包括PHA技術組、PSI技術組、MIQA技術組、事故調查技術組、PSM審核技術組。主要職責如下:
--參與集團公司PSM規范和指南的維護;
--根據事故、意見、目標和外部資訊,對PSM規范進行年度分析;
--提供PSM咨詢、服務和培訓;
--參與集團公司內重大工藝事故調查;
--建立和維護PSM信息溝通和分享系統;
--參與專業分公司和企業PSM計劃和表現指標的評估;
--提供PSM審核員培訓,參加第二方PSM審核計劃的第三方評審;
--收集、分析集團公司和外界PSM指標趨勢、事故案例和經驗教訓。
5.5.3?專業分公司
5.5.3.1技術部門應保障足夠的PSM資源用于新技術或新產品的開發,在新技術或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負責工藝危害分析和設計評審。
5.5.3.2生產管理部門應確保有足夠的資源定期評審PSM表現,制定和維護有效的PSM計劃,計劃包括以下內容:
--參加所屬企業的工藝安全和風險管理活動;
--設立專業分公司的工藝安全目標和指標;
--對企業的PSM指標和年度計劃進行評審;
--為企業提供足夠的PSM資源支持;
--推動和協調同類型工廠技術的企業分享管理知識;
--為重大項目建設或變更提供咨詢和資源;
--對涉及PSM的關鍵領導崗位人員變更提供建議。
5.5.3.2專業分公司HSE部門應參加所屬企業PSM活動(如第二方PSM審核、PSSR,以及對于可能的收購項目的評審)。具體職責包括:
--協助企業制定、實施和維護企業年度PSM計劃的執行和評審;
--監督和評審企業PSM計劃的實施情況,對企業PSM表現進行統計和分析;
--協助所屬企業更新和維護PSM程序;
--對工藝事故調查報告進行評審,并提供意見;
--參與專業分公司新建或改建項目計劃制定,確保PSM得到有效實施;
--參加新兼并和收購企業的PSM計劃的制定和整合。
--HSE部門設有PSM協調員,PSM協調員是PSM能力中心成員,負責制定和維護專業分公司PSM審核計劃、指導和協調PSM計劃和目標的制定、協助企業挑選PSM技術組成員。
5.5.4企業
5.5.4.1企業管理層負責建立和維護企業安全文化,實施綜合性的PSM計劃,通過操作紀律實現優秀操作。
--制定和維護企業PSM的目標和指標,明確各級人員職責;
--按PSM規范要求制定企業的PSM計劃和程序;
--為PSM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提供足夠的資源保證;
--評估已制定的PSM計劃和程序相符合的程度;
--為直線組織保持足夠的PSM知識、技能和能力提供保障;
--鼓勵員工廣泛參與編制、實施PSM計劃的活動,征求員工對改進PSM計劃和系統的意見,鼓勵員工參加PSM分委員會、工藝危害分析(PHA)組和其他PSM活動。
5.5.4.2企業應明確PSM領導,組建PSM專業(分)委員會。PSM專業(分)委員會應協調相關部門并參與以下活動:
--制定、溝通、跟蹤年度PSM目標和指標;
--組織制定、發布和更新本企業PSM程序;
--確定企業生產區域的HHP或LHO;
--在不同的業務部門之間提供PSM協調;
--組織企業內部PSM審核,分析PSM審核結果,向管理層匯報PSM實施情況;
--向員工提供PSM方面的培訓和再培訓;
--與其它外部組織建立聯系,有效地分享和借鑒PSM知識。
5.5.4.3企業HSE部門應參加企業的PSM活動。具體職責包括:
--對企業PSM表現進行統計和分析;
--協助企業更新和維護PSM程序;
--參與工藝事故調查和報告評審,并提供意見;
--參加新兼并和收購企業的PSM計劃的制定和整合。
5.5.5相關部門
集團公司、專業分公司和企業的工程管理部門、采購部門在PSM方面職責如下:
5.5.5.1工程管理部門負責新建或改建裝置設計、建設過程中的工藝安全管理的落實,并對PSM計劃提供支持和咨詢。具體職責如下:
--收集、整理工藝安全信息(PSI)資料包;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協助開展PHA;
--對新裝置或改建裝置實施質量保證管理;
--為制定、維護和更新關鍵PSM的技術標準提供支持;
--對現役裝置,提供事故調查和機械完整性方面的技術咨詢或培訓;
--對承包商進行管理。
5.5.5.2采購部門
--對提供影響工藝安全的設備、零件以及安裝調試服務的供應商(承包商)進行評價、選擇和管理;
--對設備微小變更的采購進行管理;
--對提供關鍵設備、技術和服務的新供應商進行審核,撰寫質量審核報告。
6?管理系統
6.1?資源支持
集團公司、企業現有資源都是協助實施本規范的可利用的資源。
6.2?管理記錄
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保留本規范各版本的留存記錄和修改明細。
6.3?審核要求
集團公司和企業都應把工藝安全管理規范作為審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必要時按附錄A和B以及第二方審核管理規范的要求,針對工藝安全管理組織專項審核。
6.4?復核與更新
本規范應定期評審和修訂,最低頻次自上一次發布起不可超過3年。
6.5?偏離管理
企業在依據本規范制定本單位工藝危害分析程序時發生的偏離,應報專業分公司(事業部)批準。企業在執行工藝危害分析程序時發生的偏離,應報企業主要領導批準。偏離應書面記載,其內容應包括支持偏離理由的相關事實。每一次授權偏離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年。
6.6?培訓和溝通
本規范由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組織培訓和溝通,相關技術人員、操作人員都應接受培訓。
本規范在整個組織內溝通。
6.7?解釋
本規范由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
篇2:工藝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工藝安全管理,規范公司操作人員的作業行為,確保開、停車作業,正常操作以及各種異常情況的正確處理,保證生產順利運行,根據《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AQ3013-2008)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各車間各操作崗位。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三條總調度室負責組織對生產裝置運行的監督管理和調度平衡,定期組織進行工藝安全專業檢查,并組織裝置開車前的公司級安全檢查。
第四條總調度室負責組織工藝規程的制定和修訂;負責制定工藝裝置檢修計劃并監督實施。
第五條技術中心負責對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技術指導和新裝置開車前的公司級安全檢查。
第六條安全環保處負責對工藝裝置進行安全監督管理。
第七條各車間負責人是本車間工藝安全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建立、健全本車間工藝安全規程、技術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和監督執行;負責裝置的日常安全運行管理。
第八條人力資源處負責制定工藝安全管理相關培訓計劃并組織、監督培訓計劃的實施。
第三章?工藝安全管理
第九條所有操作人員必須掌握本崗位工藝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化學品危險性信息:包括化學品的物理特性、反應活性、腐蝕性、熱和化學穩定性、毒性、職業接觸限值等;
2、工藝信息:包括工藝流程圖、化學反應過程、最大儲存量、工藝參數(如:壓力、溫度、流量)安全上下限值等;
3、設備信息:包括設備材料、設備和管道圖紙、電器類別、調節閥系統設計、安全設施(如報警器、聯鎖)等。
第十條各車間應落實專人對工藝安全信息進行管理,及時更新,保證工藝安全信息隨時保持完整、有效、可靠,及時組織對員工進行培訓并執行。
第十一條各車間應嚴格執行各項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保證以下設備設施運行安全可靠、完整。
1、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包括管件、閥門及法蘭等;
2、泄壓和排空系統;
3、緊急停車系統;
4、監控、報警系統;
5、聯鎖系統;
6、泵及各類動設備,包括備用設備;
7、材料、備品、備件等。
第十二條?各車間應對工藝過程進行危險性分析,主要包括:
1、工藝過程中的危險性;
2、工作場所潛在事故發生因素;
3、控制失效的影響;
4、人為因素等。
第十三條生產裝置開車前應組織檢查和安全條件確認。各車間必須組織進行開車前的安全確認,對全公司檢修后的開車,由總調度室和安全環保處組織進行開車前的安全確認。
安全條件應滿足下列要求:
1、現場工藝和設備符合設計規范;
2、系統氣密測試、設施空轉運轉調試合格,并有記錄;
3、安全操作規程和應急方案已制訂;
4、編制并落實了裝置開車方案;
5、操作人員培訓合格,并有培訓記錄;
6、各種危險得到消除或控制。
第十四條生產裝置停車應滿足下列要求:
1、由生產車間編制停車方案,并報總調度室審核,分管副總經理審批。
2、正常停車必須按停車方案中規定的步驟進行,并有停車操作記錄,用于緊急處理的自動停車聯鎖裝置,不得用于正常停車。
3、設備、容器卸壓時,要防止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險化學品的排放和散發而產生事故。
4、操作人員經過培訓,能夠按停車方案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第十五條?裝置開、停車方案按崗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執行。
第十六條?生產裝置緊急情況處理應遵守下列要求:
1、發現或發生緊急情況,應按照不傷害人員為原則,妥善處理,同時向車間領導、總調度室、安全環保處等相關方報告。
2、工藝及機電設備等發生異常情況時,應迅速采取措施,并報告車間領導、總調度室等相關部門進行協調處理,必要時,按崗位技術和安全操作規程規定的緊急停車步驟緊急停車。
第十七條?生產裝置泄壓系統或排空的危險化學品須用管道引到室外并高出房頂排放或運至安全地點并得到妥善處理;
第十八條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工藝參數控制不超過安全限值。對工藝參數運行出現的偏離情況及時分析,保證工藝參數偏差及時得到糾正,并做好相應記錄。各車間應組織工藝運行分析,找出生產工藝運行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改進點,不斷完善生產工藝流程,提高工藝安全可靠性。
第四章?監督與考核
第十九條總調度室、安全環保處根據管理職責分工,依據《安全生產責任考核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分別負責對工藝安全管理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條相關記錄
1、崗位操作規程;
2、生產裝置開車前安全條件確認檢查表;
3、裝置開車方案、停車方案;
4、工藝操作記錄及交接班記錄。
第二十一條本制度由總調度室、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3:工藝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1范圍
為了加強生產區煙火管理,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發生,保障財產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所有區域內的管理。
2職責
2.1生產部負責本規定的制定、監督檢查和考核,并負責劃定禁火區域。
2.2綜合部負責考核情況的實施。
2.2各相關單位負責本單位禁止煙火的日常管理。
3內容
3.1一級禁火區包括:
a)VAE廠酒精庫、液體庫、VL-1031槽、聚合工段和乙烯工段。
b)有機廠中間罐區、回收工段、聚合工段、醇解工段和包裝工段。
c)水氣廠氧氣站、冷凍站。
d)倉儲部柴油庫、乙炔氣瓶庫、全廠罐區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場所。
e)各單位氫氣瓶、氧氣瓶、乙炔氣瓶和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場所。
3.2生產區域范圍內(公司接待室除外)禁止吸煙、禁止焚燒垃圾、雜物及燃放煙花爆竹等。
3.3在生產區內進行動火作業,除固定動火點外,必須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動火作業許可證的辦理按照公司《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3.4嚴格火源管理,非生產或工作上的需要,禁止攜帶火種和危險物品等進入一級禁火區。
3.5機動車輛進入一級禁火區,必須在排氣管上安裝阻火器,并經管轄單位同意后方可進入。
3.6工作場所(含會議室及辦公地點)應有醒目禁煙標識。
3.7考核
3.7.1公司員工在一級禁火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1000元罰款,建議解除責任人勞動合同;同時對責任人所在單位處以2000罰款。
3.7.2公司員工在一級禁火區外的生產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500元罰款,并給予記過一次。對員工所在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3在一級禁火區內檢查發現有燒過的煙灰、煙頭等,每個(處)對管轄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在一級禁火區外的生產區內,每個(處)對管轄單位處以500元罰款。
3.7.4外來人員在生產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5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5未經批準,在生產區內焚燒垃圾、雜物以及非生產性使用明火,每次對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6私自攜帶危險物品進入生產區,每次對責任人處以1000元罰款,對責任人所在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
3.7.7違章進行動火作業,每次對責任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外來施工單位違章進行動火作業,每次對施工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對公司負有管理責任的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8機動車輛進入一級禁火區,未在排氣管上安裝阻火器,每車次對駕駛員處以10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
3.7.9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禁止煙火活動,凡舉報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經查屬實,每人次給予200--500元獎勵。
4本制度如與公司《安全生產考核制度》有抵觸,以本規定為準。
5本制度由生產部起草并負責解釋,自下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