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一、采掘工程安全技術措施、回采和頂板控制措施:
1、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須編制作業規程、情況變化時及時修改作業規程或補充安全措施。
2、采煤工作面必須保持兩個暢通的安全出口。
3、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如果使用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4、嚴禁空頂作業,由于工作面傾斜必須有倒架措施。
5、采煤工作面過斷層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6、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和收尾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7、在獨頭巷道維修支架時,必須由外向里逐架推進。
8、報廢的巷道必須封閉。
9、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等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10、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進行如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測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探、放、堵、截、排”等綜合防治措施。
二、“一通三防”措施:
1、主要通風機安裝必須保證連續運轉,須安裝兩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風機。
2、因檢修、停電或其它原因停止通風機運轉時,必須制定停風措施。
3、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只有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4、礦井必須有獨立的通風系統,井下一切通風設施如風門、風窗、密閉墻、柵欄等必須有專人維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狀態,隨工作面推進的進度及時進行通風系統調整和風量調節。
5、主扇必須安裝在地面外部漏風率不得超過15%,出風口應安裝防爆門。
6、礦井主要通風機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分鐘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當風流方向改變后,主要通風機供風量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反風設施,每年進行一次反風試驗,礦井通風系統有較大變化時應進行反風演習。
7、礦井開拓或準備采區時,在設計中必須根據該處全風壓供風量和瓦斯涌出量編制通風設計。
8、局部通風機指定專人管理,保證正常運轉。
9、壓入式局扇開關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巷道回風口不得小于10米,全風壓供給該處的風量必須大于局部通風機的吸入量。
10、必須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
11、使用局部通風機供風的地點必須實行風電閉鎖。
12、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13、井下爆炸材料庫必須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回風流必須直接引到礦井的總回風巷或主要回風巷中。
14、每年必須對礦井進行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鑒定工作。
15、礦井回風巷或一翼回風巷ch4或co2濃度超過0.75%時,必須立即查明原因經常處理。
16、采掘工作面回風流中ch4濃度超過1%或co2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7、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地點風流中ch4濃度達到1%時必須停止用煤電鉆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ch4濃度達1%時嚴禁爆破。
18、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其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的ch4濃度達到1.5%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巷道內,體積大于0.5m3的空間內積聚的ch4濃度達2%時附近20米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對因ch4超限被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時方可通電開動。
19、采掘工作面風流中co2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20、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提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并向調度室匯報,停工區內ch4或co2濃度達到3%或其它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程第一百條的規定不能立即處理時,必須在24h內封閉完畢。
恢復已封閉的停工區或采掘工作接近這些地點時,必須事先排除其中積聚的ch4。
嚴禁在停風或ch4超限的區域內作業。
21、停風區中ch4濃度超過1.0%或co2濃度超過1.5%,最高ch4濃度和co2濃度不超過3%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在排放ch4過程中,排出的ch4與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的ch4和co2濃度都不得超過1.5%且采區回風系統內必須停電撤人,只有恢復通風的巷道風流中ch4濃度不超過1.0%和co2濃度不超過1.5%時,方可人工恢復局部通風機供風,巷道內電氣設備的供電和采區回風系統內的供電。
22、ch4檢查人員必須執行ch4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匯報制度。
23、通風ch4日報表必須送礦總經理、總工、生產副總、調度室和通風安全部負責人審閱,對重大的通風ch4問題應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24、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
25、采煤工作面回風巷應安設風流水幕,井下煤倉放煤口、輸送機轉載點和卸載點等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
26、必須及時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掃或沖洗沉積煤塵,定期對主要大巷進行沖洗。
27、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
28、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用煙火或電爐取暖。
29、井下從事電焊或氣隔作業的地點風流中,ch4濃度不得超過0.5%,必須備有專業滅火器2臺和專用水管,作業完畢后,作業點應再次灑水,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30、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部分必須運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
31、在搶救人員和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co、煤塵,其他有害氣體的風向、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32、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遵守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
33、制定防火措施,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應每隔100米設置支管和閥門,地面消防水池必須經常保持不小于200立方米水量。
三、爆破材料管理和井下爆破措施:
1、井上、下接觸爆炸材料的人員,必須穿棉布或抗靜電衣服。
2、電雷管必須由爆破工親自運送,炸藥應由爆破工或在爆破工監護下由其它人員運送。
3、在交接班、人員上下井的時間內嚴禁攜帶爆破材料人員沿井筒上下。
4、爆破作業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和“四人聯鎖”放炮制。
5、爆破工必須把炸藥、電雷管分開存放在專用的爆破材料箱內并加鎖。
四、機電、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1、礦井應有雙回路電源線路。
2、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
3、礦井必須備有井上、下配電系統圖;井下電氣設備布置系統圖和電力、電話、信號、電機車等線路平面敷設示意圖,并隨著情況變化定期填繪。
4、防爆電氣設備入井前,應檢查其“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及安全性能。檢查合格并簽發合格證后,方準入井。
5、電壓在36v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鎧裝電纜的鋼帶(或鋼絲)鉆或屏蔽護套必須有保護接地。
6、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應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的扁鋼。
7、巷道坡度大于10%時嚴禁人力推車,嚴禁放飛車。
8、付斜井提升時,應設有防跑車裝置。
9、主要排水設備有水泵、水管、配電設備、水泵須有工作、備用、檢修的水泵,水管須有工作和備用兩套,其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水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配電設備應同水泵適應并能夠同時開動工作和備用工作。
10、機電、運輸、事故的防治措施應遵循自身安全設施的正常運轉,及更新維修原則,防止和消滅重大隱患。
篇2:礦井下阻燃膠帶防著火措施管理制度
目前我礦井下使用的皮帶機很多,為切實防止井下皮帶機著火事故的發生,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1、井下皮帶機的膠帶必須使用有“煤安”標志和“產品合格證”的正規廠家生產的阻燃膠帶。供應部門在進貨時必須嚴格對此進行把關,查驗并作好有關的臺帳和記錄。各皮帶安裝使用單位在領用膠帶時,必須嚴格進行檢查,嚴防非阻燃、不合格膠帶入井。
2、井下使用單位的干部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重視和抓好皮帶機安全管理,堅持巡回檢查制度,嚴格執行和落實上級和本礦的各項有關皮帶防著火的規定及措施。
3、由使用單位負責,在每條皮帶機機頭要至少備放兩個滅火器和不少于0.2m3的滅火砂,并配備至少1條25米的膠管和快速接頭:由通滅部、通風隊負責在每條皮帶巷安設滅火水管,從機頭開始每50米安設一個水咀且要保證水管經常有水,安設好后交使用隊看管,使用隊配上25米長的膠管并要進行日常檢查維修,發現問題時匯報處理
4、由通滅部,通滅隊負責在皮帶機機頭、轉載點及沿線按“一通三防”有關規定安設齊全噴霧降塵裝置,并按規定落實皮帶巷粉塵沖洗工作,并每周至少沖洗一次巷道,沖洗時水不能灑在皮帶上,以防皮帶打滑和跑偏自動下滑而損傷皮帶。
5、各采掘隊要在煤倉上口安裝規格為300×300mm篩網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限制大塊煤、石頭的方法和措施,禁止往煤倉拉大塊石頭和木料等,以防止壓帶、撕帶,造成皮帶摩擦著火和其他意外事故的發生。
6、采區皮帶機必須用水介質液力偶合器,不準使用油介質偶合器,防止噴油著火。
7、皮帶機頭硐室,皮帶巷內禁止存放廢油、木料等易燃物品。更換下的舊皮帶必須在一周之內回出地面。棉紗、破布等必須存放在密封容器內,運出地面。
8、當井下在皮帶機附近使用電焊、氣割時,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寫出安全措施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執行。隊干部必須現場跟班,瓦檢員檢查瓦斯、安檢員安全現場檢查。
9、皮帶巷巡回檢查人員嚴格監視皮帶運輸過程中的有關情況,發現異味,煙霧等異常情況時,立即停機,匯報調度室及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10、通滅隊要在選煤樓上也按規定裝上防塵管路和噴嘴、閘門,保證防塵水的供給,選運隊每周要沖洗一次。
11、主要巷道內帶式輸送機機頭兩端各20米范圍,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12、跑偏和打滑保護必須完好靈敏,以防止皮帶打滑和跑偏引發火災。
13、井下各皮帶機必須裝設齊全防滑,防跑偏保護裝置,條件具備的應設溫度、煙霧、自動灑水裝置。各保護必須定期進行檢查試驗確保其靈敏可靠。
14、逐步在皮帶機上推廣應用軟啟動裝置。
15、井下使用皮帶必須是阻燃膠帶,試驗數據齊全,下井前對膠帶進行檢查,禁止使用非阻燃膠帶。
篇3:礦井井下燒焊安全技術措施制度
為了規范我礦井下燒焊作業,杜絕因燒焊作業引起各類事故的發生,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223條規定,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管理規定。
一、井下燒焊作業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
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㈠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
㈡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㈢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㈣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㈤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㈥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
㈦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二、井下燒焊作業措施的編制
㈠有需要燒焊作業的施工單位負責按《煤礦安全規程》及上級有關部門安全規定的要求編制措施。
㈡井下燒焊作業措施內容必須確認以下責任人。
1.燒焊單位的一名正職在現場組織實施。
2.現場負責瓦斯檢查的人員名單。
3.現場負責灑水沖塵的人員名單。
4.現場負責防滅火的人員名單。
㈢井下燒焊作業措施中必須明確以下責任單位。
1.燒焊施工單位負責整個燒焊作業全過程的安全。
2.救護隊負責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查及安全監護。
3.通風科負責審核燒焊地點的通風狀況,明確該地點通風狀況能否滿足燒焊作業需要及采取的通風措施。
4.安全檢查隊負責燒焊措施落實的監督檢查。
㈣井下燒焊作業地點確定。
措施中必須明確燒焊作業地點,并寫明通風科對該點通風狀況的認定。
㈤井下燒焊作業時間確定。
井下燒焊作業必須安排在礦井八點班檢修期間或礦井停產檢修期間。
三、井下燒焊作業措施的審批程序
井下燒焊作業措施的審批必須有下列單位和礦領導組成:業務科室、機電科、通風科、安全檢查科、通風副總、機電副總、安全副總、總工程師、礦長。
四、井下燒焊作業措施的報送
措施審批后必須報送各業務科室:機電科、通風科、安全檢查科、安全檢查隊、救護中隊等,以備檢查。
五、井下燒焊作業措施的貫徹
井下燒焊作業措施的貫徹,由施工單位的隊長負責,在入井前對本措施貫徹到每一個參與燒焊作業人員,并簽字落實。
六、井下燒焊作業現場落實
㈠井下燒焊作業的現場,有施工單位一名正職負責在現場組織實施。
㈡按措施要求參與燒焊作業人員全部到位后方可作業。
㈢救護隊員檢查作業地點瓦斯在0.5%以下時方可作業。
㈣燒焊作業前專職灑水人員對作業地點前后20米巷道、巷幫、頂板及作業體進行灑水沖塵。
㈤防滅火器材準備齊全和完好,專職防滅火人員監護現場作業。
㈥安全檢查隊安全檢查員負責監督檢查措施的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