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系統三個基本危險控制程序
摘要: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系統的本質是辨識組織存在的危險源,控制其危險,
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系統有三個基本的危險控制程序,它們全面概括了系
統的本質活動,實踐證明了它們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閉環危險控制程序開—閉環連鎖危險控制程序開環危險控制程序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系統的本質是辨識組織存在的危險源,控制其危險,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系統有三個基本的危險控制程序,分別是閉環危險控制程序、開—閉環連鎖危險控制程序和開環危險控制程序。這三個程序全面概括了系統的本質活動,實踐證明了它們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1.0閉環危險控制程序
閉環危險控制程序(見圖一)的作用是對現在進行時狀態的第一、二類危險源的控制。它通過三個路徑來實現這種控制。
1.1第一個路徑
如圖一所示,虛線框內為三級控制區,其內有一個閉環危險控制路徑。這個路徑由輸入、危險控制、輸出、發現偏離、分析判斷、糾正措施等六個步驟和四個依據(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藝規程、檢查表)組成。在這一個閉環危險控制路徑上運行著三個回路,即三級控制:a—崗位控制,b—區域監控(包括對a的監控),c—全局監控(包括對a和b的監控)。a是直接控制,由崗位工人完成;b是直接監控,監控內容包括運行狀態和工人的操作行為,由車間職能部門完成;c是間接監控,監控內容包括運行狀態、工人的操作行為和車間的監控職責,由公司職能部門完成。
1.2第二個路徑
如圖一所示,第二個路徑由輸入、危險控制、輸出、安全自動控制系統等四個步驟組成。安全自動控制系統是指:卸壓系統、溢流系統、制動系統、自鎖系統等具有檢測、負反饋控制功能的自動系統。
1.3第三個路徑
如圖一所示,第三個路徑由安全自動控制系統周期性能檢查鑒定和安全自動控制系統組成。對安全自動控制系統周期性能的檢查鑒定,實施“執行、主管、檢查”三級控制,三個職責部門執行同一個版本的“安全自動控制系統檢查鑒定周期表”,此表一般提前規劃出兩到三年的檢查鑒定周期。
1.4標準化和反饋原則
閉環危險控制程序的精髓是標準化操作和正負反饋控制原則。標準化主要體現在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藝規程、檢查表的可靠性,并能通過及時升級,使它們保持先進性;負反饋體現在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藝規程、檢查表的權威性,并嚴格依據它們做出判斷。正反饋體現在安全自動控制系統檢查鑒定周期表的法定性,必須在它規定的日期前完成安全自動控制系統的檢查鑒定。閉環危險控制程序嚴禁開環輸入行為,如圖一所示,在A處開環輸入屬違章操作;在B處開環輸入屬違章指揮;在C處開環輸入屬違標處置。無數事故案例證明,這些行為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2.0開—閉環連鎖危險控制程序
開—閉環連鎖危險控制程序的作用是對將來時狀態的第一類危險源的意外釋放進行控制。它通過開—閉環連鎖程序來實現這種控制。
2.1潛在事故系統
如圖二所示,潛在事故系統由能量和危險物質、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安全管理的缺陷等六個要素構成。能量和危險物質屬第一類危險源,它的意外釋放是造成人員傷害和物質損失的直接原因;其余五個要素屬第二類危險源,它們是導致約束能量和危險物質的屏障失效或者破環的直接原因。
2.2應急預案
如圖二所示,應急預案是針對潛在事故系統制定的,它由搶險預案和技術準備預案組成。搶險預案包括:
對可預見的未來發生的事故模型所采取的具體搶險措施和預先配備的搶險器材、工具等;技術準備預案是潛在事故系統所涉及到的全面的安全技術知識。搶險預案側重于可預見的事故模型,而技術準備預案能夠提供搶險預案之變數,以靈機應對預見之外的事故情況。兩種預案缺一不可。潛在事故系統是動態系統,它隨著生產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應急預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
的進步而變得相對落后和效能低下。因此,應急預案應是動態的方案,要持續地進行改進,始終保持最佳的響應狀態。
2.3應急預案的演練、改進和響應
所謂最佳響應狀態,就是實際的響應狀態更接近未來的事故模型。最佳響應狀態通過開—閉環連鎖危險控制程序連續不斷地運行來實現,其中包括閉環運行和開環運行及其兩者的連鎖效應。
閉環運行如圖二所示,由輸入、預案演練、輸出、發現偏離、分析原因、糾正措施等五個環節組成。每年11月9日(消防日)前后這段時間組織有關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實際演練,借此熟練掌握預案,并在演練過程中發現應急預案的錯誤和缺陷,據此做出演練分析報告,提出糾正措施,完成應急預案的改進;每年5月(安全月)前后這段時間組織有關人員圍繞應急預案舉行專題學術報告會,并輔以全員培訓和安全法制教育。
開環運行如圖二所示,由調查研究、風險分析、改進方案、糾正措施等四個環節組成。建立與國內外安全機構的信息通道,及時接受國內外的最新技術,及時借鑒國內外同行的事故教訓,以此捕捉課題,進而對自身體系進行對照研究和風險分析,制定改進方案,實施安全技術改造項目,以完善應急預案。
開—閉環連鎖危險控制程序中的閉環運行和開環運行不是截然分
開的,而是連鎖進行的,由此產生了連鎖效應。連鎖效應之一,是它對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它把國家、地方政府、上屬公司所安排的一切有關安全的指令性的社會化活動看作是環境資源,積極吸納這些資源為增強企業安全系統功能所用。而不是同以往那樣,社會活動指令來了,臨時抱佛腳,雖然投了資金,卻未能增強系統功能。上述借鑒國內外同行事故教訓的做法和利用“消防日”、“安全月”時間的做法都是很好的例證。連鎖效應之二,是它最有效地發揮了控制功能。閉環控制也稱作被動控制,它是通過演練暴露問題后,然后進行糾偏的控制方式;開環控制也稱作主動控制,它是預先分析問題存在的可能性,不僅在應急預案中尋找問題,還要在外部環境尋找相關改進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時滯”對響應狀態的影響,使預案的實際響應狀態更接近未來的事故模型,因此它是超前的控制方式。最大控制功能的發揮,靠的是被動控制與主動控制相結合。既有定期演練又有超前研究,才能使應急預案持續保持最佳響應狀態,以有效、迅速地消除意外事故。
3.0開環危險控制程序
開環危險控制程序的作用是為第一、二類危險源實現將來時的更新狀態而實施本質安全化建設所進行的控制。它是一種超前、主動的控制方式。本質安全化建設分兩部分進行:一是為提高具有安全屬性的設備、裝置和元件的固有安全性而進行的設備本質安全化建設;二是為消除導致具有安全屬性的設備、裝置、元件失效或者破壞的因素而進行的管理本質安全化建設。
3.1危險源分類
3.1.1理論分類
根據理論定義,第一類危險源是:可能釋放并形成危險的能量或物質;第二類危險源是:導致約束第一類危險源的屏障失效或者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顯然,按照理論定義分類,對第一類危險源的控制無從做起。
3.1.2按照控制類型分類
為了進行設備本質安全化和管理本質安全化建設,應當按照“設備”和“管理”兩種控制類型對危險源進行分類。故此,把第一類危險源定義為:具有安全屬性的設備、裝置和元件,例如:壓力容器、滅火噴淋系統、安全閥等;把第二類危險源定義為:導致具有安全屬性的設備、裝置、元件失效或者破壞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和安全管理的缺陷,例如:錯誤性操作、安全裝置因堵塞而失掉了作用、照明光線不足、無安全標志、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國家標準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的A6
、A7
兩表詳細列舉了110項危險源,除去A6表中的6.02.1.1—6.02.1.6、6.02.2.1和6.02.2.2等條目之外,其余均屬于第二類危險源。按照控制類型分類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把第一類危險源定義為具有安全屬性的設備、裝置和元件,使其成為可控制對象;而這個對象與普通設備有嚴格的區分界限,使其從設備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控制對象。這樣一來,使得危險源辨識與評價工作的目標更為明確、更具有針對性,使得設備本質安全化建設和管理本質安全化建設更具有專業性、更容易操作。
3.2開環危險控制程序
開環危險控制程序如圖三所示,它由設備本質安全化控制和管理本質安全化控制組成。設備本質安全化控制:企業定期(一般為一至二年)對第一類危險源(即具有安全屬性的設備、裝置和元件)進行危害辨識與危險評價。這種辨識與評價是以當今經濟技術的水平來衡量過去設計的具有安全屬性的設備、裝置和元件的本質安全化水平。辨識與評價的目的是揭露因技術落后和裝備陳舊而生成的新控制盲點,然后采用新技術制定改造方案,再完成改造項目的建設,以獲得設備本質安全化更新。除此之外,對生產運行當中隨時暴露出的設備控制盲點、班組日常開展揭露控制盲點活動中隨時發現的設備控制盲點,也應及時實施設備本質安全化建設的控制程序。管理本質安全化控制:企業定期(一般為一至二年)對第二類危險源進行危害辨識與危險評價。這種辨識與評價
是以當今經濟技術的水平來衡量過去制定的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藝規程、檢查表的本質安全化水平。辨識與評價的目的是揭露因管理技術落后而生成的新控制盲點,即,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和安全管理的缺陷的失控點,然后補充制定控制程序,實施閉環危險控制,以獲得管理本質安全化更新。除此之外,對生產運行當中隨時暴露出的管理控制盲點、班組在日常開展揭露控制盲點活動中隨時發現的管理盲點,也要及時實施管理本質安全化建設。全面完成了設備本質安全化更新和管理本質安全化更新,等于一次系統本質安全化建設的竣工。通過提高系統本質安全化水平來防范危險,是一種超前的、同時也是一種根本的、必不可少的危險控制方式。組織正是通過一次次的本質安全化建設,才使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得到了持續提高.
篇2:附五醫院護士職業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醫院護士職業安全管理制度
一、護理部應根據醫院制定的職工職業安全管理有關制度處理護士職業意外事件。
二、護士接觸血液、體液時,需戴手套。
三、一次性針筒、針頭用后應直接放入密閉盒內統一處理(無需徒手分離或將針梗套入塑料套內)。
四、護士接觸銳利或玻璃器材時,應小心謹慎。萬一受傷,應及時作出相應處理。
五、化療藥物應用時的原則及防范措施。
1、原則:護士應經過有關防護知識的培訓、體檢(WBC在4000以上),盡可能少接觸、少污染。
2、防范措施:
1)配置化療藥物前:
(1)護士在配置藥物,必須戴口罩、眼罩,戴聚乙烯手套,穿隔離衣。
(2)化療藥物配藥應集中配置,配置場所有條件的可在單獨的層流間配置,或在凈化臺配置。
(3)化療臺面應鋪以一次性的無紡布。
2)配置化療藥物時:
(1)使用玻璃藥瓶時應用保護套。
(2)沖化粉劑藥物時要緩慢。
(3)抽藥時針栓不能超出針筒2/3。
(4)注入輸液瓶時,為避免瓶內壓力過高,需回抽瓶內氣體。
(5)若有外漏即刻用25%酒精擦拭或用清水沖凈。
(6)接第二瓶液體時需戴聚乙烯手套。
3)化療藥物使用后:
(1)化療藥物的空瓶應放在密閉的容器內,外面做好標記,集中處理。
(2)用后的針筒、輸液器、無紡布需集中放在做好標記的塑料袋內。
(3)教育病人在沖洗排泄物時須沖兩次。排泄物需經過污水處理。
篇3:藝校職業安全衛生制度
藝術學校職業安全衛生制度
1、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意識。
2、教學或活動中把安全放在首位,合理組織教學,登記安排好場地器材,認真仔細檢查場地器材。
3、教學或活動中,要及時點名,學生不在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4、防止學生用各種筆或其他物品去刺激嘴、鼻、耳等身體部位。
5、課后提醒學生及時洗手,培養講衛生的習慣。
6、上專業課要及時提醒學生脫衣和穿衣,提醒學生要穿與科目相適應的鞋和服裝;口袋內不許裝硬物,如:筆、剪刀、尺子等。
7、上課發現生病的學生,要及時詢問,及時送校醫務室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