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山區教育局學校安全工作應急預案

山區教育局學校安全工作應急預案

2024-07-23 閱讀 8620

為了保障全區各校師生員工健康地學習、工作、生活,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防范安全事故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上級要求,從我區學校實際出發,制定本預案。

一、重大突發事件

1、報警程序:

(1)報當事人所在學校負責人、各校所在鎮鄉派出所。

(2)報元寶山區教育局(電話:3510464、3517662),各校所在鎮鄉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公安機關,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110。

2、處置措施:

(1)接報后,校長、值日教師和有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控制局面。

(2)組織人員按照程序打電話向領導報告。

(3)學校領導根據事態嚴重程度,邊處置情況邊向教育局匯報。

(4)如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當地衛生所或就近醫院進行救治,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5)如是毆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態外,應將雙方主要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帶離現場,其余人員驅散。

(6)如是意外事故,應盡快組織人員搶救,將受傷者送往當地衛生所或就近醫院救治,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7)如是社會人員來校鬧事且較為嚴重的,須立即撥打110報警。

3、注意事項

(1)各級領導遇事一定要冷靜,果斷采取措施。

(2)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原則是:迅速平息、減輕傷亡、保護學生、控制事態。

(3)嚴格控制社會閑雜人員和家長進入校園。

4、疏散人員

⑴當事人所在的教室、辦公室及公共場所應在統一安排下有組織的疏散到安全地帶,其余各室關閉門窗,避免更大的傷亡事故。

⑵確保教師特別是學生的人身安全。

二、火災事故

1、處置火災事故的組織:學校領導,值日教師,消防安全員。

2、報警程序:

(1)迅速組織有關人員攜帶消防器具趕赴現場進行撲救。

(2)根據火勢如需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消防中心(電話119),報告內容要詳實、準確,地點要具體,火災起因或燃燒物性質要明確,要等到對方放下電話后再掛機。

(3)在向學校、教育局、鎮鄉政府領導匯報的同時,要派出人員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導消防車輛。

3、組織實施:

(1)參加人員:在消防車到來之前,以校內消防安全員和教師為主,其余人員(學生除外)均有義務參加撲救。

(2)消防車到來之后,校內人員配合消防專業人員撲救或做好輔助工作。

(3)使用器具:滅火器、水桶、臉盆、鐵锨、水浸的棉被等。

(4)學校各級領導和教師要迅速組織人員逃生,原則是“先救人,后救物”。

(5)無關人員要遠離火場和校區內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車輛駛入和組織撲救。

4、撲救方法:

(1)撲救固體物品火災,如木制品,棉織品等,可使用各類滅火器具。

(2)撲救液體物品火災,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滅火器、沙土、浸濕的棉被等,絕對不能用水撲救。

(3)撲救用電器具、用電線路火災,應先切斷電源。

5、注意事項:

(1)火災事故首要的一條是保護人員安全,撲救要在確保人員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進行。

(2)火災第一發現人應查明原因,如是電源引起,應立即切斷電源。

(3)火災發生后應掌握的原則是邊救火,邊報警。

(4)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滅火。

三、被盜案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事件當事人所在學校負責人,教育局、鎮鄉政府領導,學校值日教師,公安干警。

2、報警程序:

(1)發現案件時應及時向學校負責人報告。

(2)向學校、教育局、鎮鄉政府領導匯報。

(3)經校領導同意后向公安機關報案。

3、處置措施:

(1)接報后,學校領導迅速趕到現場,同時向有關人員報告。

(2)安排人員保護現場,同時向知情人了解被盜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并做好登記。

(3)根據被盜物品的數量和價值,經請示后向公安機關報案。

(4)積極協助公安人員勘察現場,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

4、注意事項

(1)此類案件一般內部掌握,知情者未經允許不得向外界宣揚。

(2)注意保護現場,以便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

(3)各級領導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學習秩序。

四、食物中毒事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教育局、鎮鄉政府領導,學校值日教師,衛生防疫部門人員。

2、報告程序:

(1)學校領導。

(2)教育局、鎮鄉政府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地方衛生防疫部門。

3、處置措施:

(1)發現情況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和學校主要領導匯報。

(2)以最快速度將中毒人員送往當地衛生院(所)或就近醫院,或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或撥打“110”請求救助。

(3)由飲食服務管理人員封存現有食物,無關人員不允許到操作間或售飯處。

(4)立即組織骨干教師組成陪護人員隊伍,由各學校領導安排負責陪護,無關人員未經批準不準到醫療單位探視,以免影響治療秩序。

(5)根據事態嚴重程度和領導要求,分別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市、區防疫部門報告。

4、注意事項

(1)穩定師生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2)如有個別家長來校探視,由各學校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發生后,要注意維護正常的學習秩序和工作秩序,組織人員做好食物中毒人員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聞媒體要求采訪,必須經過有關領導同意,未經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采訪,以避免報道失實。

五、突發傳染性疾病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教育局、防疫站、鎮鄉政府領導,學校傳染病防倥工作小組,學校值班教師。

2、報告程序:

(1)學校領導。

(2)教育局、鎮鄉政府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地方衛生防疫部門。

3、處置措施:

(1)發現疫情立即向學校主要領導報告。

(2)學校領導立即向教育局、防疫站、當地政府報告。

(3)根據疫情,立即將傳染病患者送往當地衛生院(所)或就近醫院(傳染病醫院),或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請求救助。

(4)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小組立即啟動學校傳染病防控安全預案,實行隔離等防控措施。

(5)根據事態程度,分別向區政府、市教育局報告。

4、注意事項:

(1)穩定師生情緒,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慌亂。

(2)學校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3)要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和工作秩序,做好治安保衛工作。

(4)如有新聞媒體要求采訪,必須經過有關領導同意,未經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采訪,以避免報道失實。

篇2:學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學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格式

(一)火災事故:

1、處置火災事故的組織:學校領導,教師,值周教師。

2、報警程序:

(1)迅速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撲救。

(2)根據火勢如需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消防中心(電話119),報告內容為:“…………發生火災,請迅速前來撲救”,待對方放下電話后再掛機。

(3)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3、組織實施:

(1)參加人員:以學校教師和周圍群眾成員為主(學生除外)均有義務參加撲救。

(2)使用器具:水桶、臉盆、鐵锨等。

(3)要迅速組織人員逃生,原則是“先救人,后救物”。

4、撲救方法:

(1)撲救固體物品火災,如木制品,棉織品等,可使用各類滅火器具。

(2)撲救液體物品火災,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滅火器、沙土、浸濕的棉被等,絕對不能用水撲救。

5、注意事項:

(1)火災事故首要的一條是保護人員安全,撲救要在確保人員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進行。

(2)火災第一發現人應查明原因,如是電源引起,應立即切斷電源。

(3)火災后應掌握的原則是邊救火,邊報警。

(4)人員在逃生時應掌握方法。

(5)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滅火。

(二)群體性事件或個體重大突發事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事件當事人所在學校負責人,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學校值周教師,公安干警。

2、報警程序:

(1)當事人所在學校負責人、當地行政村領導和轄區民警。

(2)教育局、鄉鎮黨政領導。

(3)根據事件需要,經領導同意后報告公安機關,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110。

3、處置措施:

(1)接報后,值周教師和有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控制局面。

(2)組織人員按照程序打電話向領導報告。

(3)組織領導根據事態嚴重程度,邊處置情況邊向到場領導匯報。

(4)如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當地衛生院進行救治。

(5)如是毆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態外,應將雙方主要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帶離現場,其余人員驅散。

(6)如是意外事故,應盡快組織人員搶救,將受傷者送往醫院搶救。

(7)如是社會人員來校鬧事且較為嚴重的,須立即撥打公安“110”。

4、注意事項

(1)各級領導遇事一定要冷靜,果斷采取措施。

(2)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原則是:迅速平息、減輕傷亡、保護學生、控制事態。

(三)被盜案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事件當事人所在學校負責人,學校值周教師,公安干警。

2、報警程序:

(1)發現案件時應及時向所在學校負責人報告。

(2)校領導同意后向公安機關報案

3、處置措施:

(1)接報后,學校領導迅速趕到現場,同時向有關領導報告。

(2)安排人員保護現場,同時向知情人了解被盜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并做好登記。

(3)根據被盜物品的數量和價值,經請示后向公安機關報案。

(4)積極協助公安人員勘察現場,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

4、注意事項

(1)此類案件一般內部掌握,知情者未經允許不得向外界宣揚。

(2)注意保護現場,以便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

(3)各級領導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學習秩序。

(四)食物中毒事件:

1、處置事件的組織:學校領導,上級主管領導、當地派出所領導,學校值周教師,衛生防疫部門人員。

2、報告程序:

(1)學校領導。

(2)上級主管領導。

(3)領導同意后報告報告地方防疫部門

3、處置措施

(1)發現情況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和學校領導匯報。

(2)以最快速度將中毒人員送往當地衛生院,無交通工具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或“110”請求救助。

(3)由飲食服務管理人員封存現有食物。

(4)立即組織骨干教師陪護隊伍,由各學校領導安排負責陪護,無關人員未經批準不準到醫療單位探視,以免影響治療秩序。

(5)根據領導要求,分別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縣防疫部門報告。

4、注意事項

(1)穩定師生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2)如有個別家長來校探視,由各學校和當地村委會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發生后,要注意維護正常的學習秩序和工作秩序,組織人員做好食物中毒人員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聞媒體要求采訪,必須經過有關領導同意,未經同意,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以避免報道失實。

(五)突發傳染性、流行性疾病應急預案

1、做好傳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和公共衛生工作,宣傳防治知識,防范突發事件的發生。

2、學生出現傳染病癥狀的,班主任要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如果是本校教職工出現傳染病,也要求立即轉送定點醫院并通知其家屬。

3、師生若發現傳染病,學校班子成員應立即親臨現場,在第一時間內送定點醫院診治。

4、對傳染病所在的班級進行消毒,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進行隔離觀察,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

5、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前往探望。染病學生來校必須由醫院出具診斷證明已康復并不再存在傳染危害后方準來校上課。

6、建立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制度,對已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傳染性、流行性疾病,或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及時向衛生防疫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聽取衛生防疫部門的處理意見。

7、學生病愈回校后,任課老師要做好補課輔導工作。

(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1、宣傳有關臺風、暴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知識,增強師生防災意識,提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本領。

2、安全員定時和不定時排查校園的房屋、排水管道、電器設施、樹木、窗戶等安全方面的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3、接到上級指令或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信號,需要停課的,則立即采取措施停課放假。

4、暴風、暴雨天氣,各班要有秩序地組織學生安全返家,對低年級學生做好必要的護送工作。

篇3:區學校安全預案演練制度

1、為了讓“預案”確實發揮“保護生命,減少損失”的作用,制定本制度。

2、單位法人代表是落實本制度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負責人。

3、對《學校安全管理規范化基本預案目錄》中的12個“預案”每學年至少要逐一演示一次:

(1)《學校預防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2)《學校預防失火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3)《學校預防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預案》

(4)《學校預防流行疾病應急處置預案》

(5)《學校預防突發傷病應急處置預案》

(6)《學校預防盜搶案件應急處置預案》

(7)《學校預防突發滋事行為應急處置預案》

(8)《學校預防學生宿舍突發事件處置預案》

(9)《學校預防地震災害應急處置預案》

(10)《學校預防暴雨、洪水災害處置預案》

(11)《學校預防一氧化碳中毒應急預案》

(12)《學校預防踩踏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4、演練要以“檢驗方案的有效性”為目的,形式可以因地制宜,靈活多樣。

5、每次演練之后,都要進行分析總結,找出缺陷,分析原因,研究措施,完善預案。

6、每次的分析材料都要歸入臺賬,以備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