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原地區及夜間勘探作業安全措施

高原地區及夜間勘探作業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3246

高原地區的安全作業

高原上空氣相對稀薄,氧含量少,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氣中氧氣含量相對降低,人需要不斷地吸人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才能保證生命不斷順利延續。

患有明顯的心、肺、肝、腎等疾病,患有高血壓Ⅱ期、嚴重貧血者,均不適合在高原地區進行地震勘探作業。對初參加工作的人員來說,首先是適應性鍛煉,實行分段登高,逐步適應,這個過程約需1~3個月。在習慣過程中,人體內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發生功能性變化,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內能較快習慣,在海拔3000米—5330米時,部分人需較長時間的適應,海拔5330米為人適應的臨界高度。其次是供應高糖、多種維生素和易消化飲食,多飲水,禁止飲酒,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也要隨之降低,一般來講,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5℃,所以高原地區的溫度低且溫差大,稍不注意,便會得凍傷等疾病。所以野外作業要注意防寒和保暖,要注意個人防護。

夜間作業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野外勘探有時遇上夜間作業,尤其在冬季,白天時間短,中午過后轉眼就會夜幕降臨。由于各種工作人員沿測線分布距離長,比較分散,夜間互相照應就增加了困難。各種車輛沿測線或道路行進時,駕駛員的視線受到限制,在判斷道路地形和障礙物以及行進方向上易發生錯覺。另外夜間作業時,工作人員視野受到限制,容易產生疲勞,易引發事故。

[事故案例]某地震隊在搬遷過程中,有一臺車司機觀察不細,將2名在草叢中睡覺的民工軋死。

因此,要求工作人員在進行夜間作業時,應振作精神,認真操作,應注意沿測線移動的各種物探設備。各崗位人員互相照應,不得擅自離開施工現場或到其他隱蔽的地方睡崗或休息,防止被車輛撞傷。車輛在不熟悉的道路上行走時,可用發動機的聲音和汽車燈光或路面的顏色判別道路,在使用燈光時,應嚴格按交通規定執行。

篇2:現澆箱梁夜間施工安全措施

現澆箱梁夜間施工安全措施

1、充分考慮施工安全問題,不安排交叉施工的工序同時在夜間進行。

2、原有道路交叉時,必須按國家的道路標線與標志的要求,設置交通安全標志,夜間設照明設施,并懸掛紅燈警示。

3、做好夜間施工防護,在作業地點附近設置警示標志,懸掛紅色燈,以提醒行人和司機注意,并安排專人值守。

4、夜間施工用電設備必須有專人看護,確保用電設備及人身安全。

5、夜間氣候惡劣的情況下嚴禁施工作業。

6、夜間施工時,各項工序或作業區的結合部位要有明顯的發光標志。施工人員需穿戴反光警示服。

7、各道工序夜間施工時除當班的安全員、質檢員必須到位外,還要建立質安主管人員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必須立即解決。

8、實施具有重大危險源的工程項目時,必須根據重大危險源的應急救援預案措施,做好隨時啟動應急預案的準備。

9、夜間施工現場周圍有噪聲敏感區域,必須對周圍社區告知,在23:00-6:00期間禁止施工,必須時要取得周圍社區居民的諒解,使用的機械時盡量選擇低噪聲的設備,必須采用大噪聲的設備時,必須采用降噪措施。

篇3:夜間作業安全措施

1適用范圍

本方案是我公司在**工程的施工要求,適用于本工程夜間作業的保障方案。

2編制依據

**工程施工組織總設計

合同及其技術附件

《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DL5009.1-20**

《電力建設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定》電建(1996)381號

3工程概況

#1、2鍋爐型號為DG1025/18.2-Ⅱ8型.均是東方鍋爐廠制造的引進嫁接型亞臨界自然循環汽包爐。2臺機組脫硝技改工程夜間作業包括鋼架安裝、煙道配置安裝、反應器安裝、氨區設備安裝及其他配套設施安裝。

4作業準備和條件

4.1編制施工方案,作業人員已經過安全、技術交底,熟悉作業程序、方法。

4.2完成機械設備進場并布置就緒。報審起重指揮員、安全員、吊車操作員等特殊崗位人員名單、操作證等相關證件。

5作業方案、方法及要求

5.1組織管理措施

5.1.1及時了解現場氣象情況,防止夜間六級以上的大風、大雨、、大雪突然襲擊。

5.1.2夜間施工時,應根據作業內容,制定周密的安全方案,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作業要落實到人。

5.1.3所有參加夜間施工的作業人員必須認真貫徹夜間作業安全方案,安監人員進行監督、檢查落實,盡量避免同一作業范圍內安排交叉施工的工序同時在夜間進行。如確實需交叉施工時,必須細化作業范圍,采取防止交叉安全問題的針對性方案。

5.1.4施工現場由專人負責檢查確認照明設施配套齊全完好,作業車輛狀態良好,運行正常。

5.1.5當晚作業使用的設備、材料提前在白天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發現有質量問題的及時更換。

5.1.6夜間施工必須加強防護,必要時交叉路口增加信號傳遞員,保證施工地點與防護人員聯絡暢通,施工用電設備必須有專人看護,確保用電設備及人身安全。

5.1.7夜間施工作業必須由作業負責人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并隨時與防護人員保持聯系,各道工序夜間施工時除當班的安全員、質檢員必須到場外,建立質安主管人員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必須立即解決。

5.1.8嚴格隱蔽工程檢查簽證制度,夜間必須進行隱蔽工程施工時,應按規定提前通知相關人員到現場檢查,并辦理簽證手續,未經監理檢查簽證,禁止進行下一道工序。

5.1.9夜間施工作業結束后施工負責人必須對作業現場認真檢查,確保線路暢通,作業前和收工時要清點人員,人不到齊不準離開原地,作業中也要隨時保持聯系。

5.2安全技術保證措施

5.2.1夜間作業人員必須配備有效的照明設備、通訊設備和應急藥品,現場作業點集中固定時采用日光燈,作為主要燈具,必須在場地適當位置裝足夠的照明設備,保證整個施工場地均有較好的照明,保證夜間施工有良好的照明條件。采用碘鎢燈作為臨時可移動照明燈具,用于重要施工部位,作為對固定式照明的補充,作業人員可隨聲攜帶LED手電筒。

5.2.2夜間行動必須有2人或2人以上人員一起,禁止一人單獨行動。

5.2.3在進行施工前,對所有參與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確保施工過程當中杜絕違反程序或違章作業及其它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隱患。

5.2.4使用梯子時,必須先檢查梯子是否堅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立梯坡度以60度為宜。梯底寬度不低于50cm,并應有防滑裝置。梯頂無搭勾,梯腳不能穩固時,須有人扶梯,人字梯拉繩必須牢固。

5.3高空作業時的安全管控措施

5.3.1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健康檢查,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病以及不適合高空作業的人員不得進行高空焊割作業。

5.3.2高空焊割作業應避開高壓線、裸導線及低壓電源線。不可避開時,上述線路必須停電,并在電閘上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的警告牌。

5.3.3在進行高空焊割作業時,為防止火花或飛濺引起燃燒和爆炸事故,應把動火點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點。對確實無法移動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護方案,例如用石棉板覆蓋遮嚴,在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將可燃物噴水淋濕,增強耐火性能。高處焊接、切割作業,火星飛得遠,散落面大,應注意風向風力,對下風方向的安全距離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大,以確保安全。焊接、切割作業結束后,應檢查是否留有火種,確認合格后方可離開現場。

5.3.4嚴禁將焊接電纜或氣焊、氣割的橡皮軟管纏繞在身上操作,以防觸電或燃爆。

5.3.5在人員安排上,夜間施工人員白天必須保證睡眠,減輕夜間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不得連續作業。不準安排由老體弱、帶病、疲勞及一切不適合夜間作業的工人進行施工。

5.3.6對于工期較緊的工序及不能中途停止施工的工序,需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日、夜班分班,并適當縮短夜間作業班組的作業時間,安排夜間作業人員適當的休息時間,并提供夜餐,減輕夜間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

5.3.7夜間施工的地點工程部必須及時安裝充足的照明。

5.3.8夜間高空作業處搭設的腳手架,必須經工程隊兼職安全項目部安全員和使用者檢查確認安全牢固性能后方可使用。

5.3.9夜間動火作業,作業人員必須確認動火點周圍沒有易燃易爆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發生著火事故,作業結束后必須確認有沒有火災隱患后,方可離開作業地點。

5.3.10夜間吊裝作業,駕駛人員和起重操作工支車時要注意地面的各類電線、氧氣乙炔帶等物品,避免碾壓損壞,起重操作工要特別注意吊鉤、繩索、物品的安全狀態,避免事故的發生。

6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6.1明確安全責任,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

建立重點工種崗位責任制,使從事特殊崗位的人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如焊工、起重工;并建立起合理、有效、文明的安全生產和工作秩序,并與獎懲制度掛鉤,有獎有懲,消除無人負責的現象。

6.2強化宣傳教育,提高員工的安全操作意識

加強對員工的崗前學習和培訓,通過對事故案例的宣傳報道,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變被動為主動。定期對現場施工人員技術培訓和安全知識學習。

6.3加強現場監管,消除事故隱患

在現場施工中,嚴格動火管理制度,嚴格落實電、氣焊作業中的安全防范方案。要在電焊機外殼設有可靠的保護接零;為電焊機設置單獨的電源開關;電焊機安放在通風良好、干燥、無腐蝕介質、遠離高溫高濕和多粉塵的地方,露天使用時應設防雨棚;高空焊接或切割時,必須系好安全帶,焊接周圍和下方應采取防火方案,并應設專人監護;作業時要保證電焊作業現場周圍沒有堆放易爆物品,飛濺的熔珠火花不會掉入下層可燃物中,引燃可燃物。現場監護人員對檢查中發現的火災隱患應及時消除、嚴加防范,以確保施工作業現場的消防安全。出入口、樓梯口、電梯口、各類空洞掛警示牌或加防護欄桿防止不安全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