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內壁金屬組裝模板施工防炸模安全措施
在立井井筒施工中,內層井壁質量,是礦井安全百年大計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綜合考慮質量、速度、造價及可操作性,目前國內立井井筒套內壁施工基本采用金屬組合模板輔助盤配合的施工方法。這種方法因為輔助盤的存在,造成了立體平行作業的事實,因而增加了施工和安全管理的難度。近幾年在兩淮地區中,這種施工方法出現過多起重大事故,而其中以炸模事故的危害最大。因此,預防炸模事故已經成為立井施工過程中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下面本文在長期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分析炸模事故的發生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1立井內壁組裝模板施工方法簡介
立井內壁施工中利用組裝模板砌筑內壁的施工方法是,金屬組裝模板每節弧長1?0~1?2m,高度1?0~1?2m,模板之間采用螺栓連接;另外增加一層輔助吊盤作為拆模板盤,其位置根據立模總高度確定;輔助盤利用四到六根鋼絲繩懸吊于吊盤下盤;利用上盤綁扎鋼筋,下盤立模及澆筑砼,自下而上連續砌筑施工;下料采用底卸式吊桶或溜灰管。
2立井施工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立井施工存在許多不利因素,比如:(1)由于存在立體平行作業,因而可能因為施工組織協調不好上下相互影響和干擾,增大了事故的可能性。(2
勞動強度大。綁扎鋼筋、立模、拆模、摘掛鉤均為人工連續作業,機械化程度低,容易發生事故。(3)作業環境惡劣。澆筑及震搗不但產生噪聲,還會造成水泥漿大量飛濺,水化熱、通風困難、作業場地狹小等造成施工場地空氣污濁,嚴重影響施工人員聽覺、視覺。
以上的種種不利因素增大了事故風險,除了可能發生高空墜物事故、高處墜落事故以及提升事故以外,還可能發生炸模事故。炸模是危害最大的一類事故。炸模不但影響施工進度,帶來經濟損失,來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在立井內壁組裝模板施工過程中,預防炸模事故的發生非常重要。
3炸模事故的原因分析
模板強度是根據混凝土澆筑速度、井徑及壁厚進行設計的,其強度必須滿足正常施工的安全及防變形需求。其強度最薄弱部位為接頭板位置,該處最容易變形,其次是水平及豎向連接部位。炸模主要是模板變形破壞造成的。模板變形破壞最容易發生在第三、四節模板接頭處,其次可能發生在第四、五節模板接頭處。當某一連接部位繼續受力、變形,造成模板失穩破壞后,混凝土會靠自重沖出模板,并進一步破壞模板,從而造成炸模事故。造成模板變形失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混凝土初凝強度不夠,是造成炸模的主要原因。澆筑速度過快,或混凝土初凝時間超過設計初凝時間,或有水進入模板造成混凝土緩凝,都會造成混凝土初凝強度不夠。可能進入模板的水有井壁淋水、除霜冰時融化水、清洗管路的水等,如果水源反復進入模板豎向同一位置,則危害最大。②接頭模板豎向連續多模對縫或基本對縫,形成接頭模板縫變形上下影響,加重了接頭模板的變形。③扣件缺少,或扣件不緊,特別是水平縫扣件出現問題時,容易造成模板變形失穩。④變形模板沒有經過修復繼續使用,形成受力薄弱面,會進一步加大變形,造成模板失穩。⑤防變形檢查與觀測不到位,沒有及時處理事故隱患,最終釀成炸模事故。
4防炸模安全措施
通過總結分析炸模事故發生的原因,歸納多年的立井內壁金屬組裝模板安全施工的經驗,本文提出以下防炸模的安全措施。
①模板強度必須經過精確計算,模板質量必須嚴格把關,以保證滿足規范要求。②混凝土必須嚴格按照設計配比,選用合格的材料,特別是加強外加劑和水的準確計量的管理。③模板設計時應考慮互換性,兩塊接頭板拼裝后應和其它模板尺寸及螺孔一致,立模時模板縫上下錯開,接頭板每次以90°錯開。④采用溜灰管下料時,沖洗溜灰管水嚴禁進入模內。這種清洗水危害很大,因為豎向同一位置,造成豎向同一位置混凝土緩凝。⑤凍結井套內壁除霜時,要對已澆混凝土進行覆蓋。⑥非凍結井套內壁,如有淋水,應隔段在工作面上方30m以內設置截水槽。⑦混凝土澆筑及震搗的過程中,應設專人觀察下部模板是否變形,特別是第三、四、五節模板。⑧輔助盤工作人員必須配戴保險帶,保險帶生根點必須獨立于輔助盤,而生根于永久吊盤。⑨模板立模時所有扣件必須上齊,并設專人進行檢查管理。⑩計劃任務要安排合理,以每天不超過12模為宜。○11制定完善的技術規程、崗位操作規程及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工人按規程施工。
5結論
立井井筒套內壁采用金屬組合模板輔助盤配合的施工方法時,由于存在立體平行作業、現場管理難度大,勞動強度高、作業環境惡劣等不利因素,容易發生炸模、墜落、提升等多種事故,而其中以炸模事故危害最大。炸模事故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初凝強度不夠、扣件不符合要求、隱患排查不及時,模板變形、最終失穩破壞造成的。根據炸模事故發生的機理和原因分析,預防炸模事故安全措施主要有模板設計、混凝土配比、模板接頭拼裝、防止水的危害、安全檢查與管理等幾個方面。
筆者曾組織完成了4個立井井筒套內壁的施工,其中最深的淮南望峰崗礦副井井筒套內壁深度達878m。通過認真采取以上安全措施,并進行精細化管理和施工,四個立井井筒套內壁的施工均順利完成,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篇2:副立井高壓柜更換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為確保副立井提升機在高壓柜更換期間供電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保證此次更換工作的順利完成,特制定本措施。施工期間,不影響副立井正常提升運輸。
二、施工時間
2008年?月?日至2008年?月日
三、施工地點
沙曲礦副立井井塔三樓
四、組織機構
施工總負責人:張?磊?孫*
施工現場負責人:李志忠?安文龍
施工人員:高壓柜廠家、供電隊、運輸二隊等人員
五、施工流程:
副立井高壓柜出線負荷為一臺干式變壓器,因此利用副立井提升機檢修時間,將進線與變壓器進行連接,線路保護與停送電由副立井10kv變電站供副立井提升機高壓出線柜控制,此時,可對副立井五臺高壓柜進行拆除工作,待拆除完畢后,進行新高壓柜的安裝,最后進行高壓柜的進出線接線工作,通電調試結束后,投入正常運行當中,此項工程完工,并做好收尾工作。
六、施工現場安全措施
1、施工總負責人要認真執行本安全措施并要隨時與礦調度取得聯系,聽從礦調度指揮,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停止施工。
2、現場施工負責人要協調好施工現場人員的配合和施工現場的安全,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并立即停止施工。
3、在井塔上下層及周圍設立警戒線,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視察者必須佩戴安全帽等勞動保護、絕緣用品。
4、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勞動保護用品、絕緣用具齊全,不完好者禁止使用。
5、在拆除高壓柜或進行接線之前,確定其是否完全斷電,并進行放電。
6、電焊、氣割作業地點10m范圍內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7、施工負責人要統籌安排,特殊作業時必須配備兩人,一人工作,一人監護。
8、在井塔內進行高壓柜吊運前,對行車進行安全檢查,吊運過程中,行車及高壓柜附近嚴禁站人。
9、現場實行統一指揮,分工合作的原則,未經允許任何人不準私自進行操作,在施工期間要加強值班巡視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
10、每天工作結束后,及時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
11、所有施工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安全技術措施。
七、審批意見
篇3:立井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主立井下段井筒受井壁側壓影響,局部地點開裂、破碎鼓出,造成井壁變形,井筒局部斷面縮小,已對提升安全造成威脅。為此,經礦安全辦公會研究決定,對立井進行維修、加固,為了確保施工安全,特編制本措施如下:
一、施工前準備
1、由測量放出井筒中心線,施工隊按中心線進行維修施工。
2、備齊所需的各種材料和工具。
二、施工順序:
井筒由上向下逐段施工。
三、支護規格:
井筒支護材料為:井圈、錨桿、錨網、混凝土。井圈選用200mm的槽鋼加工而成,錨桿選用直徑20mm螺紋鋼,長度2m,錨網選用直徑8mm鋼筋加工,每片規格為1000mm×1000mm,網眼為100mm×100mm,
井筒在維修時,采用噴漿,注漿等措施使支架與圍巖形成一個穩定的整體,以提高抗壓能力。噴漿混凝土標號C50,采用標號525#的優質水泥、中粗沙、瓜子片。
四、錨網噴施工應符合以下要求
1、井筒錨網噴應由上段向下段進行,每循環不大于2m。
2、錨網與錨網之間用鐵絲扎捆牢固。
3、錨桿外露≤50mm,錨桿墊板規格:150mm×150mm×10mm。
4、打眼前,要橇掉井壁活矸,用厚度50mm大板在罐籠上棚好腳手板,腳手板固定必須牢靠。鉆眼時應按標定的眼位鉆進,鉆完后將眼內的巖粉和積水吹凈。
5、錨桿眼應做到當班眼當班錨,打一個眼,錨一個眼。安裝錨桿前應將眼內的巖粉和積水吹凈,吹孔時眼孔方向不得有人。然后將錨固劑緩慢送到眼底,樹脂錨固劑攪拌時間不少于30秒,等30分鐘后,方可擰緊螺母。停止攪拌后應用小木楔臨時固定桿體,夠一片錨網時,要及時掛網,然后再上緊托板螺絲,錨網與錨網之間必須用鐵絲扎緊。錨桿預緊力180N?m,抗拔力120KN。
6、錨桿眼角度應垂直井壁周邊輪廓。
7、錨網噴段如片幫時,錨桿托盤必須緊貼錨網然后噴射砼成形,嚴禁噴層內用矸石充填。
8、井壁使用風錘配直徑32mm鉆頭鉆孔,每孔使用Z2355樹脂藥卷3卷。
9、噴射混凝土過程中應根據出料量變化及時調整給水量,保證水灰比準確,噴射的混凝土無干斑、無流淌、粘著力強、回彈少。
10、噴漿時,及時將回彈料清理干凈,避免回彈料凝固。
五、主立井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維修人員必須具有兩年以上的煤礦井下工作經驗,并有一定的維修技術,且不得酒后作業。
2、維修前必須對地面主井口周圍應清掃一遍,施工時要安專人把“警戒”。
3、維修前,機電首先要對上下口、絞車房的信號進行全面檢查,確保信號靈敏、可靠、準確無誤。對絞車的制動及各種保護系統全面檢查,確保絞車性能完好,確保提升安全。
4、每班施工前,作業人員必須佩帶保險帶,保險帶必須栓在提升鋼絲繩上,人員站穩在罐帽上從上向下認真檢查井壁上及行人梯子間的浮矸和其它物件,進行掃除清理后,方可進入施工地點施工。
5、施工前,要先對施工段以下的電纜、管線、設施進行保護,以免造成損壞。
6、施工時,施工人員佩帶的安全帽要拴系結實,佩戴的保險帶必須拴在牢固的構件上。所用的工具及材料,用繩拴牢,防止掉落。
7、井下要在南北馬頭門及清理繞道設置警戒,施工期間,任何人員在沒有聯系清楚并得到允許不得進入下井口。
8、施工時,必須在罐籠頂部蓬上護頂大板,大板要捆綁牢固,防止因施工振動造成井壁中異物墜落傷人。
9、施工地點要搭牢固的腳手架。
10、挖除壞井壁時,挖好一圈后,及時上上井圈。架圈時,應先從下打鐵道橛子,把第一道井圈平放在上面,定出錨桿孔裝配錨桿,打錨桿眼,并掛上錨網,上緊錨桿,把第一道井圈固定。圈與圈與接頭之間用螺栓固定。
11、井壁每500mm固定一道圈,每一米進行聯接,等到維修約2m時,開始進行噴漿支護,依次進行。
12、井筒施工期間,主立井上、下口的信號把鉤工、絞車司機必須持證上崗,堅守工作崗位,不得離崗或從事其它工作。
13、跟班隊長和安全員要現場盯班,抓質量和安全。每班施工結束前,必須檢查是否有安全隱患并給下一班隊長、班長交代清楚。
六、未盡事項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工人技術操作規程》中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