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筑施工安全問題和應對措施
目前我國建筑的安全管理現狀與實際的要求相差比較大,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的形勢十分的嚴峻,為了更好的加強建設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構建建筑施工安全保障體系就必須從根本上來杜絕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這是促進建筑施工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建筑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又邁向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國家和行業也都頒發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標準及其規范,安全管理的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了社會的關注,管理也逐漸的規范化,安全生產的總體上形勢是好的,但是因為建筑市場的競爭激勵,市場的壓價使得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連發生,安全事故不能得到明顯的遏制。部分的建筑施工企業在經濟杠桿的推動下,往往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最終的目的,而在工程招標中往往是低價中標,承包單位為了更好的彌補壓價帶來的損失,只好通過降低質量安全的標準來增加自身的利潤,從而導致了設施的不完善,隱患的整改不到位,長此以往,安全生產的形勢是十分的嚴峻。
二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建筑安全生產資金投入不足
在建筑是施工的過程中,安全生產在資金的投入上主要包括了安全設施、安全防護、安全培訓、安全資料等,這些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主要原因是很多地區的安全生產費用沒有按照規定的工程概算成本當中;建筑單位不按時撥款,導致了施工單位的安全費用無法按時投入;建筑行政的管理部門沒有指定相關的安全費用的管理方法,導致了建設的主體單位鉆空子,無法保證安全條件。
2安全管理不到位
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并沒有把安全生產真正的重視起來,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并沒有在實際生產中真正的重視起來,對于安全工作實際是處于一個敷衍的狀態。特別是在具體的承包項目的操作上,一些項目的負責人更是千方百計的減少對于安全管理的投入。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往往是將安全管理責任制當做是一種形式。
3安全生產監督力度不夠
目前,很多的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僅僅是停留在突擊性的安全檢查上,缺乏日常的具體監督管理措施。主要現象包括安全監督管理隊伍的素質比較差,法律和法規的常識不是很熟悉,原則性不是很強;監督管理的任務不是很明確,管理手段比較僵硬;對于違法違規的行為不能夠嚴格的按照規定來進行處罰,從而造成有法不依的混亂局面。
4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
當前的建設項目的施工人員基本上是農民工,流動性比較強,對于農民工的安全培訓工作不到位,導致了很多人沒有經過培訓便上崗工作。同時,施工現場的職業技能安全培訓的條件不是很到位,能力不強。特別是在一線作業的人員缺乏應有的安全生產知識。
5建筑施工安全理論指導不到位
施工組織在組織設計的過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沒有針對性,有的施工安全方案只有書本的理論,并沒有施工作業的指導性。因為管理方案缺乏必要的實際指導意義,導致了施工現場組織或者管理的結構比較混亂,施工生產的安全隱患不能夠杜絕。
三、確保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1結合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堅持“安全第一、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這是各級主管部門規范新體制下的安全基礎建設的要求。因此,任何一個建設項目,在工程開工之前,都應該按照建設項目的設計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具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2健全安全監管網絡
要適應近些年來建筑業的迅猛發展,就應該不斷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隊伍的建設,建立完備的建筑安全監督管理網絡,加強對于各級監管部門和安監人員的的考核管理。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監管機制,從而對施工過程的實力考核為重點的監管轉入到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安全管理保證體系的監管,使得企業能夠把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3制定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合理的安全生產施工方案
需要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來進行組織施工,作業的重點主要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檢查。第一,檢查危險源是否準確,是否充分的識別各個施工階段和場所需要控制的危險源和不利的環境因素;第二,檢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全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法規,是否符合工程建設的標準,是否符合專業的工種和專業的施工要求,特別是需要重要檢查的新技術和設備、材料需要確實可行;第三,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保證體系是否健全,從經理、技術人員等生產指揮系統到生產、技術、器械、后勤等相關部門,都需要各司其職、明確分工,確保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體系的要求正確的實施;第四,需要檢查各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案中是否編制了切實可行的事故應急搶險方案。
4強化人員培訓
當前,國家建設、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正在進一步的推廣和普及職業技能崗位培訓工作,我們應該以此作為契機,充分的利用職業技能崗位培訓工作,加強相關知識的培訓;要充分的發揮監理人員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抓手”作用,舉辦監理安全培訓班;提高企業安檢人員的水平,定期組織企業的經理、安全科長、安全員、建造師等人員進行培訓考核;提高民工的安全知識和自身防范意識,對于民工上崗前應該進行教育培訓,需要要求其持證上崗。通過強化教育培訓,有效提高各級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增強其遵守安全生產標準的自覺性。
5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
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需要“以人為本”。企業安全文化的主體是人,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一切的主體是人;安全文化建設需要堅持“安全第一”為指導的原則,安全文化建設就是需要將安全放在首位,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上;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需要體現“預防為主”的方案,是各個企業安全管理期望達到的目標,預防型安全管理是當今科學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
6提高科技含量,加強安全技術科技研究
應該完善安全生產的技術政策,使得安全防護措施更加的標準化和具體化。需要切實的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加強對于安全防護的研究,利用先進的技術改造傳統的產業,更新施工現場落后的工藝、設備,加大技術檢測的力度。在推廣應用方面,需要通過建立激勵機制,把政府引導與市場的導向結合起來,引導企業加大對安全生產技術的投入與研究,不斷提高安全技術含量。
結束語:
建筑施工企業同其他的企業一樣,都具有著各種潛在的風險和危機,假如企業不能夠站在一個新的視角和角度,不能夠對已經產生的危機加以控制,沒有一套較為詳盡的應對舉措對安全問題加以解決,對于企業的發展將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應該強化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需要對企業產生的不可預測的效益和社會的效益進行分析,從而使我國的建筑業更好的發展。
篇2:建筑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制度
(一)、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應根據國家公布的勞動保護立法和各項安全技術標準為依據,根據公司年度施工生產的任務,各項工程施工的特點確定安全技術措施項目,針對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的隱患、未能及時解決的問題以及對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等所應采取的措施,做到不斷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工傷事故的發生。
(二)、勞動保護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的范圍包括:
⒈起重機械上的各種防護裝置及保險裝置(如安全卡、安全鉤、安全門,過速限制器,過卷揚退制器,門電鎖、安全手柄、安全制動器等),為了安全而進行的改裝。
⒉各種運轉機械上的安全起動和迅速停車設備。
⒊為安全而重新布置或改裝機械和設備。
⒋電氣設備安裝防止觸漏電的設施(包括標準配電箱)。
⒌為安全而安設低電壓照明設備。
⒍在原有設備簡陋,全部操作過程不能機構化的情況下,對個別繁重費力或危險的起重,搬運工作所采取的輔助機械化設備。
⒎在生產區域內危險處所裝置的標志、信號和防護設施。
⒏在工人可能到達的洞、坑、溝、升降口、漏斗等處安設的防護裝置。
⒐在生產區域內,工人經常過往的地點,為安全而設置的通道及便橋。
⒑消除塵及各種有害物質而設置的吸塵設備及防塵設施。
⒒為減輕或消除工作中的噪音及震動的設施。
⒓機械、電氣設備等傳動部的防護裝置。
⒔為保持空氣清潔或使溫濕度合乎勞動保護安全而安設的通氣換氣裝置。
⒕工作場所的休息室,用膳室及食物加熱設備。
⒖購置或編印安全技術,勞動保護的參改書,刊物、宣傳畫、標語等。
⒗建立與貫徹有關安全生產規程、制度的措施。
⒘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所需的工具、儀器。
⒙女工衛生室及其設備。
(三)、安全技術措施項目由公司安全科在工程開工時依據工程、公司實際情況制定,經公司經理批準后由相關部門執行。
(四)、安全技術措施的重大項目由公司組織實施,一般項目均由基層各部門負責實施,安全科負責定期檢查實施情況。
(五)、安全技術措施項目的費用和使用材料,都應切實保證。
篇3:建筑施工機械具安全施工措施規定
1、塔吊
A、塔吊的安全裝置(四限位、兩保險)必須齊全、靈敏、可靠,指揮信號采用對講機聯系。各部位應經常檢查、維修、保養,使其正常運行。
B、塔吊的鋼絲繩、滑輪、吊鉤、機械傳動各部件應經常檢查、維修、保養,運轉正常。
C、塔吊的附著件應嚴格按照塔吊安裝方案進行預埋、安裝。
D、塔吊在遇有六級以上大風、大雨、大霧時應停止作業。
E、施工時,塔吊司機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安全注意事項,嚴格執行"十不吊"規定。
2、施工電梯:
A、安全裝置(防墜落、防冒領)必須齊全、靈敏、可靠、各部位應經常檢修,使其正常運行。
B、鋼絲繩、滑輪應定期檢查更換。
C、架體應按規定牢固可靠。
D、電梯籠應安裝可靠,防止大小物體滑出。
3、木工機械
圓鋸、平面刨(手壓刨)各種安全生產防護裝置應齊全、靈敏、可靠。凡長度不長于30厘米,厚度大于鋸片半徑的木料嚴禁用圓鋸裁割。
4、其它機具
A、彎鋼機、斷鋼機應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的保養規程和操作規程。
B、砂漿攪拌機、輸送泵各種安全及監測指示、儀表等裝置必須按規定接零、接地,做到一機一閘一漏電,配電箱做到一箱一鎖,現場配電按三級漏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