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工程高空作業安全事故預防

建筑工程高空作業安全事故預防

2024-07-23 閱讀 7668

隨著近年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高架橋、高層建筑不斷涌現,高空作業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高空作業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2003年上半年度建筑行業事故中高空作業安全事故超過60%,因此加強高空作業安全事故的預防已刻不容緩。本文通過對施工單位高空作業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方面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1強化安全管理

1.1健全安全管理機構

現在各施工單位均設有安全機構,但普遍存在層次不全、人數不足、專職人員少且素質低的問題,往往出現管理機構只掛在墻上看并起不到真正管理監督職能作用的現象,因此建議針對不同規模的工地,明確相應的安全管理網絡、安全管理人數和專(兼)職安全人員比例,同時提高專(兼)職安全人員素質,要求不但要有實踐經驗而且要有相當的專業理論知識,以確保機構健全、人員到位并運行有效。

1.2強化安全教育

目前施工單位建筑工地一線工人(大部分為勞務用工)素質相對較差,文化程度偏低,且不少是初次涉足建筑業,因此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國家明文規定:從事建筑施工人員均應通過三級教育,特殊工種還必須持證上崗。建議各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隊長、工班長到其內部職工學校集中進行安全教育;開工之前,組織安全教育人員到工地現場針對該工程特點和高空作業要求對全部職工進行一次系統安全教育;基層管理人員還應堅持開展經常性安全教育,如班前在安排工作的同時交待一下安全注意事項,同時充分利用板報、簡報等宣傳安全知識、操作規范以及操作技能等。

1.3加強對分包隊伍的管理

現在大多數施工企業均不同程度存在“層層轉包,包而不管,以包代管”的現象,各單位對總承包單位是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認識還不是很到位,總認為與分包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中附有安全生產協議書,以后安全問題就與已無關了。因此建議首先在選擇分包隊伍時一定要嚴格把關,嚴格審核三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安全認可證),分包隊伍進場前,應進行再次核實,避免出現“第二次轉包”和“掛靠”的現象;其次是分包隊伍一旦正式進場后,即要納入內部管理體系,安全管理上對分包隊伍同教育,同檢查,督促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

1.4安全交底到位

安全交底是具體落實高空作業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施工現場出現的“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大部分與未做安全交底或交底不清有直接關系。為此高空作業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做到從業人員都清楚安全標準和注意事項,同時堅持在技術交底中附安全交底內容制度。

1.5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高空作業安全防護措施的落實是確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必須堅持“先防護、后施工,不防護、不施工”原則。如: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系安全帶;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四口”(即通道口、預留洞口、樓梯口、電梯口)、臨邊等必須有可靠的防護欄桿、蓋板或安全網,并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夜間設有紅燈示警;施工中各種防護設施被挪動后要立即恢復;在高空作業區要掛安全標志牌和警告牌等。

篇2:高空作業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一、事故特性危險源與危險分析1.1?安全風險高處作業,是指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1.5米以上(含1.5米)有可能墜落的高處作業;高空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高處作業的危險性,高處作業是最致命的,多發的事故就是高處墜落,易造成墜落人員身體的摔傷,嚴重的可導致人員傷亡;通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風險,可能會導致發生高處墜落事故;1.1.1?孔洞無蓋板;1.1.2?臨邊無欄桿;1.1.3?高處作業點防護設施不全;1.1.4?設備或工具有缺陷;1.1.5?個體安全防護用品有缺陷;1.1.6?其他行為性、管理性和裝置性違章;1.2?發生事故的條件1.2.1?安全設施不齊全;1.2.2?作業人員沒有接受過專項培訓;1.2.3?作業環境不能滿足安全要求;1.2.4?個體防護用品不合格;1.2.5?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1.2.6?其他違章行為。二、應急組織與職責(一)事故應急處置小組組長:江關喜副組長:陳平?嚴桂斌?羅?銳?席培偉成員:鄭?舟?梁?剛?秦興連?劉?林?王?俊敖兵?陸庭智?張?躍?蘇炳銀?周光普楊貴平(二)工作職責1.組長負責了解和掌握事故現場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并指揮和組織現場搶修。2.副組長負責協助組長開展應急搶修工作。3.各成員在組長或副組長的指揮下開展現場搶修。三、應急處置1、發生高空墜落事故后,現場知情人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切斷或隔離危險源,防止救援過程中發生次生災害。2、切斷或隔離危險源后,現場知情人員應當立即開展現場急救工作,同時請求應急救援和上報事故信息工作。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楚以下幾件事:2.1?說明傷情和已經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的準備。2.2?講清楚傷者(事故)發生的具體地點。2.3?說明報救者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并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同時把救護車輛進事故現場的路上障礙及時予以清除,以利救護車輛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3、現場知情人員應做好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工作。如受傷人員出現骨折、休克或昏迷狀況,應采取臨時包扎止血措施,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量努力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損失降到最小。4、應急人員趕赴現場后,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對事故現場進行隔離和保護,嚴禁無關人員入內,為應急救援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救援環境。同時,應立即組織開展事故調查,為盡快事故恢復創造條件。5、急救人員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迅速對患者判斷有無威脅生命的征象,并按以下順序及時檢查與優先處理存在的危險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難,反常呼吸,骨折。6、在對患者病情做出評估后,應在最短時間內建立靜脈通道,保護重要的器官,維持受傷人員的基本生命活動,并提出下一步醫療建議。7、在傷員轉送之前必須進行急救處理,避免傷情擴大,途中作進一步檢查,進行病史采集,通過詢問護送人員,事故目擊者了解受傷機制,以發現一些隱蔽部位的傷情,做進一步處理,減輕患者傷情。在傷員轉送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血情況,以及加壓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環情況等,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做出相應的處理。8、當事故有可能出現擴大、惡化苗頭時,應當立即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應急領導小組提出申請,請求必要時社會支援。9、常用的救治處置方法9.1?出血的處置方法:9.1.1?傷口滲血,用消毒紗布或用干凈布蓋住傷口,然后進行包扎。若包扎后扔有較多滲血,可再加繃帶,適當加壓止血或用布帶等止血。9.1.2?傷口出血呈噴射狀或鮮血液涌出時立即用清潔手指壓迫出血點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斷,并將出血肢體抬高或舉高,以減少出血量。有條件用止血帶止血后再送醫院。9.2?骨折處置方法9.2.1?肢體骨折可用夾板或木棍、竹桿等將斷骨上、下方關節固定,也可利用傷員身體進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動,以減少疼痛,防止傷勢惡化。9.2.2?開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應先止血,固定,并用干凈布片覆蓋傷口,然后速送醫院救治,切勿將外露的斷骨推回傷口內。9.2.3?疑有頸椎損傷,在使傷員平臥后,用沙土袋(或其它替代物)放在頭部兩側使頸部固定不動,以免引起截癱。9.2.4?腰椎骨折應將傷員平臥在平硬木板上,并將椎軀干及二側下肢一同進行固定預防癱瘓。搬動時應數人合作,保持平穩,不能扭曲。9.2.5?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9.3?顱腦外傷9.3.1?應使傷員采取平臥位,保持氣管通暢,若有嘔吐,扶好頭部,和身體同時側轉防窒息。9.3.2?耳鼻有液體流出時,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輕輕拭去,以利降低顱內壓力。9.3.3?顱腦外傷,病情復雜多變,禁止給予飲食,應立送醫院診治。9.3.4?搬走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腰部束在擔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走時,傷員頭部在后,上樓、下樓、下坡時頭部在上。9.4?穿透傷及內傷9.4.1?如有腹腔臟器脫出,可用干毛巾、軟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護。9.4.2?及時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9.4.3?禁止將穿透物拔除,應立即將傷員連同穿透物一起送往醫院處置。9.4.4?有條件時迅速給予靜脈補液,補充血容量。10、信息收集、報告10.1?信息收集人身傷害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組接到高處墜落事件相關信息后實行首接負責制,并負責收集、匯總突發人身傷害事件信息。10.2?信息報告發生一般輕傷及以上事件時,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應在1小時內上報公司人身傷害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組。11、后期處置11.1?善后處置:應急處置結束后,做好對受傷人員,以及緊急征用的設備、物資按照規定給予補助或補償,并協助做好正常施工秩序恢復等工作。11.2?事故調查及報告:11.2.1?應急處置結束后,協助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做好事故現場的勘查、警戒和事故原因的調查取證工作。11.2.2?將有關文件上報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為事故處理提供事實依據。五、附錄應急處置小組通訊錄序號姓名聯系電話序號姓名聯系電話1江關喜10王俊2陳平11敖兵3嚴桂斌12陸庭智4羅銳13張躍5席培偉14零小明6鄭舟15蘇炳銀7秦興連16楊貴平8梁剛17周光普9劉林

篇3:高空作業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隨著近年工程技術水平的進步,高架橋、高層建筑不斷涌現,高空作業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高空作業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占有關統計資料表明,近年建筑行業事故中高空作業安全事故超過60%,因此加強高空作業安全事故的預防已刻不容緩。本文通過對施工單位高空作業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安全治理和安全技術方面題目進行系統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1強化安全治理

1.1健全安全治理機構

現在各施工單位均設有安全機構,但普遍存在層次不全、人數不足、專職職員少且素質低的題目,往往出現治理機構只掛在墻上看并起不到真正治理監視職能作用的現象,因此建議針對不同規模的工地,明確相應的安全治理網絡、安全治理人數和專(兼)職安全職員比例,同時進步專(兼)職安全職員素質,要求不但要有實踐經驗而且要有相當的專業理論知識,以確保機構健全、職員到位并運行有效。

1.2強化安全教育

目前施工單位建筑工地一線工人(大部分為勞務用工)素質相對較差,文化程度偏低,且不少是初次涉足建筑業,因此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國家明文規定:從事建筑施工職員均應通過三級教育,特殊工種還必須持證上崗。建議各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隊長、工班長到其內部職工學校集中進行安全教育;開工之前,組織安全教育職員到工地現場針對該工程特點和高空作業要求對全部職工進行一次系統安全教育;基層治理職員還應堅持開展經常性安全教育,如班前在安排工作的同時交待一下安全留意事項,同時充分利用板報、簡報等宣傳安全知識、操縱規范以及操縱技能等。

1.3加強對分包隊伍的治理

現在大多數施工企業均不同程度存在“層層轉包,包而不管,以包代管”的現象,各單位對總承包單位是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熟悉還不是很到位,總以為與分包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中附有安全生產協議書,以后安全題目就與已無關了。因此建議首先在選擇分包隊伍時一定要嚴格把關,嚴格審核三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安全認可證),分包隊伍進場前,應進行再次核實,避免出現“第二次轉包”和“掛靠”的現象;其次是分包隊伍一旦正式進場后,即要納進內部治理體系,安全治理上對分包隊伍同教育,同檢查,督促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

1.4安全交底到位

安全交底是具體落實高空作業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施工現場出現的“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大部分與未做安全交底或交底不清有直接關系。為此高空作業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做到從業職員都清楚安全標準和留意事項,同時堅持在技術交底中附安全交底內容制度。

1.5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高空作業安全防護措施的落實是確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環節,必須堅持“先防護、后施工,不防護、不施工”原則。如:高空作業職員必須系安全帶;進進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四口”(即通道口、預留洞口、樓梯口、電梯口)、臨邊等必須有可靠的防護欄桿、蓋板或安全網,并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夜間設有紅燈示警;施工中各種防護設施被挪動后要立即恢復;在高空作業區要掛安全標志牌和警告牌等。

1.6確保安全投進

目前建筑市場競爭激烈,很多施工企業為了中標,往往大幅度降造,結果造成工程微利甚至虧損。有的工程項目業主還要求施工單位帶資、墊資,造成工程資金極度短缺,于是施工單位為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大幅度削減非工程直接費,造成安全投進不夠,使得安全設施和安全保護用品不能到位,留下安全隱患。另外由于工程的轉包和分包,一些分承包商為獲取較高利潤,往往抱著僥幸的心理,大幅度削減安全保護上的開支,連一些最基本的安全防護設施也沒有,冒險作業,于是引發安全事故。要杜盡此類現象發生,施工企業責任人要擺正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意識到“有安全才有效益”,把安全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做到寧可虧損也要保安全,確保安全資金足額投進。

2、加強安全技術措施

2.1完善施工方案

目前各施工單位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中安全保證措施還是齊全的,但那往往是為了應付業主的需要,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現象,就高空作業而言,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很難實施,使得一線治理職員、作業職員無所適從,因此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中安全保證措施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給出指導工人施工的具體技術參數、安全措施,并提出安全驗收標準。

2.2腳手架設計公道

除整體升降式腳手架外,一般的升降式或附墻式腳手架很少設置防墜落裝置,在升降或安拆過程中輕易造成墜落事故,而工程中最常見的鋼管搭設類腳手架對其基礎、附墻連接等大多憑經驗施做,不按規范操縱,很少進行力學檢算,有的工點甚至出現不按要求設剪刀撐,在腳手架搭板上隨意堆放施工料具,最后造成腳手架整體傾覆或局部坍塌現象。因此,任何腳手架搭設均應進行專項設計并進行力學檢算,同時必須符合《建筑施工扣件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在施工作業時還應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搭板上的載重。

2.3提升架安全有效

目前工地上憑經驗非專業技術職員設計制造的簡易提升架較多,是高空作業重大安全事故易發部位。建議施工單位使用正規廠家設計生產的提升架及其附屬配件,按要求拉設纜風繩,其地錨埋設牢固,同時吊籃應有可靠的安全裝置(安全閘門、安全鎖、安全桿、安全繩),并有超高限位裝置和電鈴等聯絡信號等安全設施。使用前必須進行安裝檢驗驗收,同時操縱工必須進行持證上崗,使用過程中嚴格按規范操縱,嚴禁載人,不得超載及運送超過吊藍底長度的構件。

3、開展安全標準工地建設

現在不少企業已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有的還通過了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但大部分企業通過認證主要是為了企業經營的需要,在實際操縱過程與貫標要求還有一定的間隔,而開展安全標準工地建設是執行程序文件的最好體現,也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礎,因此必須深進開展安全標準工地建設活動,建立安全治理標準、安全技術操縱標準,堅持標準化作業,實現軟硬件雙達標。具體高空作業施工中其要求一是全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能夠時時想安全、講安全、要安全;二是全員文化素質高,有保安全的技能,做到“懂安全、會安全”;三是責任制為核心的安全治理機制,用法律法規、安全控制程序和規章制度來規范職工隊伍的行為,做到作業現場治理標準化,機械設備操縱規范化,施工生產科學化;四是機具、設備齊全有效,安全防護措施到位可靠。

4、建立安全監察特派員制度

現在工程質量控制除施工單位自控外還有監理單位,多了一道屏障,近幾年來工程質量較之以前有了明顯進步,但安全治理仍主要是靠企業自律,所以現在建筑安全事故仍居高不下,重大事故也時有發生。施工企業現在的安全治理模式是把安全治理這一重要責任下放到項目部,主要由項目部來落實。各施工企業對項目的安全治理主要表現在與項目經理簽訂安全包保責任狀,對項目制定賞罰措施,夸大“治理生產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等。所有這一切都是正確的且是必要的,而且看起來治理也很到位,但在施工過程中仍存在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違章指揮等現象,固然施工單位領導和職能部分也不時地對項目進行安全檢查,但由于不了解具體情況,檢查往往成了走過場,很難起到監視檢查的效果,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項目安全治理監控,筆者建議可采取安全特派員制度,設立安全第二責任人,建立第二道安全屏障,特別是在有高空作業施工的項目,安全系數小,事故隱患多,確有必要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