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立體交叉作業安全措施及方案

立體交叉作業安全措施及方案

2024-07-23 閱讀 2217

一、立體交叉作業安全措施及方案

?高處作業、交叉作業基本情況:按國家高處作業規范規定,2米以上為高處作業。該工程2米以上施工內容為腳手架、模版安拆、

鋼筋綁扎、砼澆注、電器水暖女裝、砌筑工程、裝飾工程、屋面防水、

吊裝、物料提升等都屬高處作業。該工程在高處作業的同時,又存在

交叉作業。如:起重吊裝于腳手架搭設、模版安拆、鋼筋綁扎、砼澆

注、物料提升以及其他作業,而且這些作業在工時有相互交叉.給

施工生產帶來不和作業人員安全收到威脅.未來使該工程在高處作

業、交叉作業時人員不受到傷害,因此根據該工程現場實際情況、月

圍環境、作業環境,編制高處作業、交叉作業安全措施。

1、高處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1)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及其所需料具,必須列入工程的織設計或工案

(2)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應對工程的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負責,并建立相應的責任制。

(3)施工前應逐級進行施工安全技術交底,落實所以安全技術措施和人身防護用品,未經落實的不得進行旖工。

(4)高處作業的安全標志、工具、儀表、電氣設施和各種設備必須在施工前加以檢查,確認其完好,方能投入使月。

(5)攀登和懸空高處作業人員及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及專業考試,持證上崗,并定期進行身體

檢查。非作業人員不準在高處作業面上。

(6)工中對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設施,發現有缺陷缺陷和隱患時,

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須停止作業。

(7)施工作業場所自墜落可能的物件,應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

?定。

(8)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均應堆放平穩,不得妨礙通行和裝卸。工具應隨手放入工具袋,作業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應隨時清掃干凈。

(9)拆卸下的物件、余料和廢料均應及時清理運走.不得任意亂

置或向下亂丟,傳遞物件禁止拋擲。

(10)雨天進行高處作業,必須才去可靠的防滑措施。

(11)對進行高處作業的高聳建筑物,應事先設置避雷設施。遇

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氣候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暴風雪及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過夜的安全設施逐一加以檢查,發現有松動、變形、揭壞或脫落等現象.應立即修理完善。

(12)作業必須時,及時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必須經

?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的可靠措施,作業方可恢復。

(13)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經過身體檢查,對患有嚴重心臟病、

?高血壓、貧血癥、癲癇病其它不適于作業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

?高處作業。

二、高層施工安全一般規定:

?(1)施工前,應逐級做好安全技術交底,檢查安全防護措施。并對所使用的現場腳手材料、機械設備和電氣設施等進行檢查,確認其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

?(2)高層施工立體交叉作業時,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操作。如必須上下同時進行工作時,應設專用的防護棚或隔離措施。

?(3)施工場地附近應設置并懸掛明顯標志,必要時應派專人監護。

?(4)高處作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應隨時清掃干凈,廢料與余料應集中,并及時清除,不得隨意意亂放或向下丟棄。

?(5)遇有冰雪及臺風暴雨后,應及時清除冰雪和加設防滑條等措施。并對安全設施與現場設備逐一檢查,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采取措施高處作業勞動保護。

(6)交叉作業人員不允許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要使上部與下部作業人員的位置錯開,使下部作業人員的位置能在上部落物的可能墜落半徑范圍以外,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安全隔離層。

(7)在拆除模板、腳手架等作業時,其下方不得有其他作業人員,防止落物傷人。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時,不能過于靠近樓層邊沿,應留出不小于1m的安全距離,碼放高度也不能超過1m。

(8)結構施工自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都應搭設符合規范要求的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交叉作業,應設雙層防護棚進行防護。

?(9)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帶,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具。

(10)支模、粉刷、砌墻等各工種進行上下立體交叉作業時,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層作業的位置,必須處于依上層高度確定的可能墜落范圍半徑之外。不符合以上條件時,應設置安全防護層。

?(11)鋼模板、腳手架等拆除時,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員。

?(12)鋼模板部件拆除后,臨時堆放處離樓層邊沿不應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m,樓層邊口、通道口、腳手架邊緣等處,嚴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13)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墜落物件或處于起重機把桿回轉范圍之內的通道,在其受影響的范圍內,必須搭設頂部能防止穿透的雙層防護廊。

二、使用腳手架作業安全措施及方案

風電場現場存有大量可燃物(如木料等)、易燃物(加油漆刨花等)、易爆物(氧氣、乙炔瓶等),如果用火不慎,違反防火規定或防火措施不力,就有可能引起火災,燒毀某些材料、施工設施和建筑物,包括各類施工腳手架。竹、木腳手架的桿件,其主要組成是纖維素。竹材和木材在常溫與通風的條件下不會白燃。但如果周圍有火源、竹、木桿受高溫或火焰侵襲,隨著溫度的升高,竹、木材受熱分解析出可燃氣體(一氧化碳、氫、甲烷等)含量增大,在一定溫度下,就燃燒起來,在短時間內蔓延,禍及整個架體及周圍的材料和建筑物。必須注意竹、木腳手架的防火。鋼管和其他金屬腳于架,在受到電火花、電弧或火焰包圍,會使金屬桿件受損,甚至局部斷裂,威脅整個架體的穩定。電孤的溫度可達3000度以上,不僅能使導線絕緣燃燒,而且能使金屬熔化,是鋼管和金屬腳手架極危險的火源。

各類腳手架的防火應與施工現場的防火措施密切配合,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1)腳手架附近應放置一定數量的滅火器和消防裝置應懂得滅火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火災的基本常識。

2)必須及時清理利運走腳手架上及周圍的建筑垃圾

3)在腳手架上或腳手架附近臨時動火,必須事先辦理動火許可證,事先清理動火現場或采用不燃材料進行分隔,配置滅火器材,并有專人監督,與動火工種配合、協調。

4)禁止在腳手架上吸煙。禁止在腳嚴架或附近存放可燃、易燃、易爆的化工材料和建筑材料。

5)管理好電源和電器設備,停止生產時必須斷電,預防短路,在帶電情況下維修或操作電氣設備時要防止產生電弧或電火花損害腳手架,甚至引發火災,燒毀腳手架。

6)室內腳手架應注意照明燈具與腳手架之間的距離,防止長時間強光照射或燈具過熱,使竹、木材桿件發熱烤焦,引起燃燒。嚴禁在滿堂腳手架室內烘烤墻體或動用明火。嚴禁用燈泡、碘鎢燈烤火取暖及烘衣服、手套等。

7)動用明火(電焊、氣焊、噴燈等)要按消防條例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規定辦理動用明火審批手續,經批準并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才準作業。工作完畢后要詳細檢查腳手架上、下范圍內是否有余火,是否損傷了腳手架,待確保無隱患后才準離開作業地點

篇2:施工洞口臨邊防護立體交叉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洞口的防護措施

1)樓板、屋面及平臺等面上短邊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的孔口,必須用堅實的蓋板加以蓋沒,蓋板應能防止挪動移位。

2)樓板面等處邊長為25~50cm的洞口,安裝預制構件時的洞口以及缺件臨時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板作蓋板加以蓋設,蓋板擱置時,四周要保持均衡,沒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防止發生牽動。

3)邊長為50~150cm的洞口,必須設置以扣件扣接鋼管而成網格,并在其上滿鋪竹笆或腳手板,也可采用貫穿于混凝土板內的鋼筋構成防護網,鋼筋網格的間距不能大于20cm。

4)邊長在150cm以上的洞口,必須在洞口的四周設防護欄桿,并在洞口下張掛安全平網。

5)垃圾井道和煙道,應隨樓層的砌筑而消除洞口,或參照預留洞口作防護。管道井施工中,除按上述辦法防護外,還需加設明顯的標志。如遇施工需要臨時拆移防護設施時,須報請工地施工負責人核準后方可拆移。當作業結束后,要立即恢復原狀。

6)位于車輛行駛道旁邊的洞口、深溝與管道坑、槽等處,在其上面所加的防護蓋板兩側,須有防止被任意拖動的措施。它的材質須能承受不小于當在卡車后的額定有效承載力兩倍的荷載,以防車輛偏向或駛出道外沖壓洞口板身。

7)墻面等處的豎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要加裝開關式、工具式或固定式防護門。門柵網格的間距應不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護欄桿,下設擋腳板(笆)。

8)下邊沿至樓板或底面的高度低于80cm的窗臺等豎向洞口,如外側落差大于2cm,就應在施工過程中加設高至1.2cm的臨時防護欄桿,這是為了防止人身沖翻下落。其他對鄰近的人與物有墜落危險的各種豎向的孔洞,都應該加以蓋設或作一定的防護。這些防護措施都要附在固定其位置的措施,防止移位或被取走。

9)電梯井口必須設防護欄桿或固定柵門;電梯井內每隔兩層并最多隔10m設一道安全網。

10)施工現場通道附近的各類洞口與坑槽等處,除設置防護設施與客安全標志外,夜間還應設紅燈示警。

11)對鄰近的人與物有墜落危險性的其他豎向洞口,均應予以蓋設或加以防護,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洞口的防護措施見附圖。

2、立體交叉作業的安全措施

1)支模、粉刷、砌墻各工種進行上下立體交叉施工時,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下層作業的位置,必須處于依上層高度確定的可能墜落范圍半徑之外。不符合以上條件時,應設置安全防護層。

2)拆除模板、腳手架等時,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員,拆除后,臨時堆放處離樓層邊沿應不小于1m,其堆放高度不能超過1m。拆卸下來的物品不許堆放在樓層口、通道口、腳手架邊緣等處。

3)結構施工自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電梯的進出通道口)均應搭設安全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層次上交叉作業,應設雙層防護。

4)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墜落物件或處于起重機把桿回轉范圍之內的通道,則在受影響的范圍內,必須搭設頂部能防止穿透的雙層保護廊。

3、臨邊的防護:

1)對臨邊高處作業,必須設置防護措施,并符合下列規定:

①基坑周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蓬與挑檐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與樓層周邊及水箱周邊等處,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

②頭層墻高度超過3.2米的二層樓面周邊,以及無外腳手架的高度超過3.2米的樓層周邊,必須在外圍架設安全平網一道。

③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樓段邊,必須安裝臨時護欄。頂層樓梯口應隨工程結構進度安裝正式防護欄桿。

④井架與施工用電梯和腳手架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邊,必須設防護欄桿,地面通道上部應設安全護棚,雙籠井架通道中間,應予以分隔封閉。

⑤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

2)臨邊防護欄桿件的規格及連接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①鋼筋橫桿上桿直徑不應小于16mm,下桿直徑不應小于14mm,欄桿柱直徑不應小于18mm,采用電焊或鍍鋅鋼絲綁扎固定。②鋼管橫桿及欄桿柱均采用Φ48×3.5mm的管材,以扣件或電焊固定。

3)搭設臨邊防護欄桿時,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①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高1.5m,并加掛安全立網,除經設計計算外,橫桿長度大于2m時,必須加設欄桿柱。

②欄桿柱的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當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并打入地面50~70㎝深。鋼管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0㎝。

當在鋼筋混凝土樓面、屋面或墻面固定時,可用預埋件與鋼管或鋼筋焊牢。

當在磚或砌塊等砌體上面固定及其與橫桿的連接,可預先砌入規格相適應的80×6彎轉扁鋼作預埋鐵的混凝土塊,然后用上述方法固定。

③欄桿的固定及其與橫桿的連接,其整體構造應使用防護欄桿在上桿任何處,能經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當欄桿所處位置有發生人群擁擠、車輛沖擊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時,應加大橫桿截面或加密柱距。

④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網封密,或在欄桿下邊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的擋腳板或40㎝的擋腳笆,擋腳板與擋腳笆如有孔眼,不應大于25mm。板與笆下邊距離底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接料平臺兩側的欄桿,必須自上而下加掛安全立網或滿扎竹笆。

⑤當臨邊的外側面臨街道時,除防護欄桿外,敞口立面必須采取滿掛安全網或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閉處理。

篇3:建筑組團高空立體交叉作業防護保護措施

建筑組團高空及立體交叉作業的防護、保護措施

1)凡患不適宜從事高空作業疾病的人員一律禁止從事高空作業。

2)高空作業區域必須劃出禁區并設置圍欄,禁止行人、閑人通過、闖入。建筑物的入口處及周圍的人行信道均搭設防護棚,棚頂滿鋪兩層腳手板。

3)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路線行走,禁止在沒有防護設施的情況下,沿高墻、腳手架、起重臂攀登和行走。

4)高空作業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和避雨設施,外腳手架為鋼管架必須有接地裝置。

5)架子搭設前,架子專業工長向全隊架子操作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組織大家學習上級文件規定、架子施工技術、安全操作規程、規范和評分標準,提高他們的技術素質,增強安全意識。

6)架子搭設好后,要經工長、安全員全面檢查鑒定、驗收合格后,并辦好驗收手續,才允許使用該腳手架,架子驗收必須分段進行,并進行中間驗收和總驗收。

7)架子拆除必須有專人指揮,并將紅布條系在欄桿上,用欄桿做危險區欄護,并派專人站崗,不允許進入危險區內。

8)主體施工至二層以上,外腳手架必須與主體同步進行,即必須高于操作層1.2m。

9)在外墻施工前,必須對外架進行檢查加固工作,經過檢查加固合格的外架,才能進行外墻裝飾工作。

10)在施工過程中,架子隊必須派專人定點在施工現場隨時進行外架加固維修工作。

11)項目部材料員和安全員必須做好外架材料的進場驗收工作,不合格的材料不許進場用于外架的搭設。

12)腳手架使用過程中,不經項目安全員允許不得隨意改動腳手架。拆除腳手架時嚴禁從空中向下拋物。

13)搭設挑架必須經過單項設計后才施工。

14)為確保場外人員和財產安全,塔吊起重物時,嚴禁在場外上空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