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氣安全使用措施
氯氣為毒害性氣體,泄漏事故時常發生,有在使用、貯存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造成泄漏事故,有在運輸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使車輛失控造成翻車泄漏事故。液氯是F113a車間的重要原料,用量較大。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液氯。
一液氯的基本性質
液氯在常溫常壓下是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為1.47,易溶于水、堿液。具有窒息的氣味,有強烈的刺激臭味和腐蝕性。性質很活潑,可助燃,在日光下與其它易燃氣體混合時會發生燃燒和爆炸,可以和大多數元素或化合物起反應。氯氣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對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少量吸入就會出現流淚、咳嗽、咳少量痰、胸悶等癥狀。
二液氯安全風險分析
(1)運輸液氯鋼瓶時,無證營運、運輸工具不合要求、運輸人員違章駕駛或發生交通事故,特別是在夏季高溫季節運輸,由于受到強烈的陽光曝曬,致使鋼瓶內壓升高,引起爆炸、中毒等危險、危害。
(2)貯存中若無噴淋降溫和遮陽措施,夏季高溫季節氣溫高,引起液氯鋼瓶超溫、超壓,造成泄漏,甚至爆炸。
(3)裝卸液氯鋼瓶時,行車操作失誤,都可能發生事故。
(4)液氯出料作業時,未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導致泄漏等事故發生。本車間去年就發生一起因違反操作規程而導致液氯泄漏的事故,應該引以為戒。
三液氯泄漏應急處理
液氯泄漏后,不僅影響生產,污染環境,更會對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對泄漏事故應及時、正確處理,防止事故擴大。
應急措施:
1液氯作業人員依據氯氣濃度報警儀的報警和出現的黃色煙霧確定液氯泄漏,第一時間上報班長和車間。
2車間領導視泄漏情況,決定是否停車。若需要,反應人員立即執行緊急停車程序,停止投料,降溫泄壓。
3若泄漏較大,下風向人員需要撤離。則車間安技員根據風向立刻組織疏散無關人員至緊急集合點,隔離泄漏污染區。對受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使其脫離現場,嚴重者送醫療機構救治。
4班長或外工場穿戴好耐酸堿服、空氣呼吸器等勞防用品進入作業場所,確認泄漏點,切斷泄漏點與相關管道的連接(關閉相關閥門)。作業時人要立于上風或側風處,嚴禁單獨行動,旁邊要有監護人。
⑴鋼瓶泄漏
①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氣態空間。
②易熔塞泄漏時應有竹簽、木塞做堵漏處理;瓶閥泄漏時,擰緊六角螺母;瓶體焊接泄漏時,應用內襯橡膠墊片的鐵箍箍緊。
⑵管道泄漏
關閉進氮閥和出料閥,用噴射泵對管道吸氯,無壓力后更換/檢修管道或其他相關部件。
5使用捕消器或消防水對泄漏處進行稀釋、溶解。合理通風,加速擴散。
6對液體、有毒有害物質(如含泄漏物質的消防水)要采取有效措施(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防止流入河道和其他公用系統。污水應排至應急水池。
7如不能切斷泄漏源,則將漏氣鋼瓶放入緊急中和吸收池中。
四液氯中毒的應急處理措施
中毒急救要求動作迅速、救護得法,以快為原則。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解開領扣使其呼吸通暢,讓中毒人員呼吸新鮮空氣,脫去污染衣物,并清洗污染的皮膚和毛發,注意保暖。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五相關安全措施
為保證液氯的安全使用,公司和車間采取了多種措施,主要有:
1液氯儲存倉庫建在道路邊,消防通道暢通,周圍無危險化學物品存放,無火種。
2庫區現場配有干粉滅火器,配有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等勞防用品和應急配件,現場裝有氯氣濃度報警裝置,噴淋器、洗眼器,配備齊全。
3液氯儲存和使用嚴格按照劇毒危險品的使用和存放要求。現場建有應急中和池,液氯計量專用衡器,軌道式電動葫蘆,建立了完整的巡回檢查制度。
4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培訓內容主要涉及液氯職業危害知識、液氯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液氯泄漏的應急處理、消防器材/防護裝備的使用方法等。
篇2:氯氣使用工藝中防火防爆防中毒制度
防火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組織機構,制定安全防火措施,加強防火教育,提高防火意識。
2、做好宣傳工作,定期召開安全會議,對上級的批示要及時傳達并貫徹執行。
3、按操作程序使用電器設備,注意安全用電。
4、對于防火防盜工具及電器設備及時檢查、修理,并有專人負責。
5、對易燃、易爆物品由專人負責,安全保管。
6、注意節約用電,做到人走燈滅,并及時切斷所有電源。
7、不得在庫房、易燃品處吸煙、使用明火或放鞭炮。
8、凡在室外動用明火時,必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經領導批準后方可動火,并設專人負責現場管理。
九、發揮安全小組的領導作用,加強對安全工作的監督和檢查。負責安全的領導,每日要組織有關人員檢查一次,發現隱患時處理出現重大火情要及時報警并及時組織搶險滅火
防爆制度
1氫氣-空氣混合氣的燃燒爆炸預防制度
氫氣和空氣的混合氣,當其中氫的含量達到4.1%~74.2%(體積百分比)時,在20℃和常溫下,就具有爆炸危險。為了氯化生產的安全,氯氣和空氣混合氣中氫的允許含量為4%(體積)。設備和管道嚴格密封是防止氫氣和空氣的混合氣發生爆炸的最重要措施。
2三氯化氮爆炸預防制度
三氯化氮(NC13),常溫下為黃色油狀液體,類似氯氣味,比重1.653,沸點小于71℃,三氯化氮更強的氧化劑,很不穩定,受熱易引起爆炸。三氯化氮爆炸時威力很大,聲音響,有明亮閃光,2mol三氯化氮在爆炸時分解成1mol氮氣和3mol氯氣,同時放出459.8KJ熱量。氯堿生產中采用銨鹽含量很高的水或氯化鈉水溶液時,在制得的氯氣中就可能出現三氯化氮,在氯氣液化過程中三氯化氮一起被液化,但當液氯在蒸發氣氯時,由于三氯化氮的沸點比氧氣高得多,所以液氯被蒸氣發時,三氯化氮作為液體上被相被濃縮,而當其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則極易發生爆炸。所以,為了安全生產,一定要定期排污。
3液氯容器的爆炸預防制度
液氯容器如鋼瓶、貯槽等,如是內部的墳力超過其最高操作壓力,就會出現泄漏、爆炸等惡性事故。產生這種高壓的原因主要有:陽光暴曬、火災或其它外部源、容器無氣體空間或空間太小,溫度升高時液體膨脹等等。為了確保液氯容器的止常運行,必須嚴格遵守氯氣安全規程,杜絕違章;另一方面,可以在容器上安裝安全閥、爆破膜等,以便在超過最高操作壓力時自動排出容器內的物料。
4有機氯產品生產過程的爆炸預防制度
有機物的氯化過程,要視有機物原料的理化特性做好防火防爆工作。
工作人員都要從自己的崗位做起,熟練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技術知識,并緊密聯系生產實際,真正懂得怎樣才安全,化被動為主動,以推動整個企業的安全工作及經濟效益的發展。
防中毒管理制度
1一切生產和使用氯的設備和管道閥門,應絕對密封,并有充分的措施防止氯外泄。
2干燥的氯氣和液氯對銅、鋁沒有腐蝕性,但氯的水溶液對一般金屬除金、鉑和銀外都有很大的腐蝕作用。因此,使用液氯瓶時,應嚴防水通過加氯設備進入氯瓶內。玻璃、陶瓷不受氯水腐蝕,一般塑料和橡膠與氯水接觸也會產生一定的腐蝕作用且易老化,故使用這兩種管道、零件時應定期更換。
3液氯在液氯瓶內存在著氯液平?,隨著溫度的升高,瓶內氣體量增大,壓力升高。因此當外界溫度高時,應采取向氯瓶噴淋冷卻水等辦法降溫。如果氯瓶內壓過高,引起限壓閥自動打開,雖然避免了氯瓶爆炸,但造成氯外泄,污染環境,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
4由于氯的危險性,當氯瓶大量泄漏不能制止時,必須及時??理,可把整個氯瓶放入水池中或石灰乳池中,讓氯氣溶解在水中。
5)由于氯氣比空氣重,當氯氣泄漏時,在低洼處會積累,同時,在人嗅不到氣味的濃度下(尤其是經常接觸氯氣的人員)就可對人產生損害。所以在設計中一方面把加氯機房和工作間隔開,另一方面在加氯機房低點設定期排氣裝置。防止氯氣積累。
6)當直接使用氯氣處理廢水時,未被吸收的氯氣必須經堿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氣。
篇3:氯氣使用安全規程范本
1、當班人員應每2小時檢查一次氯氣使用情況是否正常,每周三上午廠內組織一次氯氣管路的全面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2、操作人員應穿戴好相應的勞保用品并經過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應嚴格遵守工藝規程和崗位安全規程。
3、氯氣間內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并遠離火源、熱源,氯氣間的溫度不得超過30℃,相對濕度不得超過80%。
4、氯氣間禁止無關人員入內并注意平時保持好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條件。
5、氯氣罐應橫向臥放,防止滾動,氯氣的存放期不得超過3個月。
6、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飲食和飲水,當班工作完畢要沐浴更衣。
7、進入塔罐容器和限制性空間作業前,必須對工作環境有正確的分析,并有人監護。
8、若發生火災,消防人員必須穿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安全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情況下將容器從火場轉移到空曠處。
9、若發生氯氣泄漏事件,現場人員迅速撤離污染區至上風口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米,大泄漏時隔離450米,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應急處理。當發生泄漏報警時,在確認是小泄漏時,氯氣間當班人員戴好過濾型防毒面罩,用氨水檢測氯氣泄漏點,確定之后立即用浸透蘇打水(或石灰水)的毛巾纏裹泄漏點,并告知維修鉗工立即處理,若發生較大氯氣泄漏,則盡可能切斷泄漏源,搶救人員必須戴空氣呼吸機,橡膠手套,及橡膠防毒衣,進入現場搶修,搶修中應利用通風噴水霧稀釋、溶解等方式降低氯氣濃度并盡快處理好泄漏點。
10、過濾性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橡膠手套、橡膠防毒衣等安全保護用品及工具要進行正確使用、保管、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