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質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
1、負責水文地質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確保水文地質資料真實、準確、可靠,按規定做好原始記錄和專門分析報告的編制;
2.滿足生產需要,提供為礦井采掘、開拓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和專門分析報告;
3.定期整理填繪各種基礎臺賬、圖紙及各類水文地質資料,并符合質量標準化要求;
4.負責編制月度防治水工作總結,提出下月防治水工作計劃并及時上報;
負責年度、月度水情分析,對受水害威脅的煤層、采區、采掘工作面提出治理措施,排除隱患,杜絕水害事故的發生,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質資料;
5、負責編制探放水設計,對受各類水患威脅的采掘工作面進行水情水害預報,同時制定預防和處理措施;
6、負責對井下涌水量及各水文觀測孔進行觀測,并做到涌水量每月觀測三次,特殊情況下加密觀測次數,觀測的數據要準確、可靠,
出現異常及時匯報并提出處理措施。
篇2:井區水文地質工程師技術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1、認真貫徹執行《礦井水文地質規程》(試行)、《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試行)及上級有關防治水工作指示、規定,搞好本井(區)水文地質工作。
2、及時深入現場,進行井上下水文地質觀測,掌握全礦井的涌水量變化情況及水文地質情況。
3、要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方針和“防、堵、疏、排、截”安全技術措施,作好水情水害預報和每月水害隱患排查工作。
4、負責編制井下探放水設計,并做好探放水工作總結。
5、負責建立健全各種水文地質及防治水資料。
6、對因本職工作失誤造成事故或損失的要負全面責任。
篇3:水文地質技術管理制度范本
1、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是保證煤礦安全正常生產建設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工作。為貫徹執行安全生產防止重大水患事故發生,必須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及《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等有關規定要求。
2、礦地測科是礦井防治水業務保安部門,必須按照五項業務保安責任制度和有關規程規定有計劃地開展水文地質地工作,為礦井防治水預防重大水患事故提供詳實可靠的基礎成果資料,并提出預測預報,地測科對預防重大水患事故負業務保安責任。
3、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礎。為此,必須依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的要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礦區(井)水文地質調查、勘探和觀測工作,查明礦井的各種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規律,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術依據,并根據生產計劃安排的需要,不間斷地提供水情資料和年(每年的2月10日前)、季(季第一個月份的10日前)、月(每月5日前)水害水情預報,井巷接近危險地段或水情發生變化要根據有關規定提供臨時水害通知單。各種水情資料、水患預報要詳實、具體,要有超前性;措施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要強,經礦井總工程師審查批準后,發至設計、施工、安監處等單位和有關領導。
4、地測科為設計部門提供設計區內有關水文地質資料,為設計提供依據。
5、礦井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在受水害威脅地區進行采掘施工前,必須首先查清水文地質條件,地測部門寫出水文地質情況分析意見,提交防范措施。防范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采掘工程等水患排除后方可施工。
6、編制相關防治水探查設計,探查水壓大于2Mpa的探放水工程設計,經總工程師審查后報集團公司批準。探放水設計經批準后,屬于鉆探施工部分由鉆探部門編制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屬于井巷工程施工部分由施工單位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由總工程師審批,方可施工。
7、在存在老空區積水威脅的地區施工探放水工程前,都必須確定探水線,并準確的將積水范圍、積水標高、積水深度、積水量、動水量及探水線填繪在專業礦圖上。
8、各類井巷工程貫通前,被貫通巷道有積水淤泥或水文情況不清時,必須在距貫通點30米(煤巷)或20米(巖巷)前,發放水害通知單,查清條件,等排除積水或淤泥后方可貫通。
9、由于受巖溶陷落柱影響所造成的高水位異常區和巖溶陷落柱懷疑區,必須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綜合勘探,查清巖溶陷落柱的分布位置,導、含水性及高水位異常原因、范圍。探查原則“先物探、后鉆探”,探查結束后提出成果報告及防范措施。不進行專門勘探,水文地質條件不清,在上述區域不得設計采掘工作面,更不得施工。對于經探查確定的巖溶陷落柱無論是否導水,均要按規定留設防水煤柱。
10、礦井之間的隔離煤柱必須按有關要求留設。所有防水煤內不得進行任何采掘活動,以保證煤柱的完整性及隔水的可靠性。如因工程需要不得不開掘巷道時必須提出專門報告和相應的有效措施,經上級部門審查后上報省經貿委審批,不經正式批準不得施工。
11、堅持水害隱患定期排查制度,生產礦井由總工程師組織每半月進行一次,地測部門由部門負責人組織每周進行一次,對重點水害問題,地測部門應隨時組織會診,每次會診結果均要有正規記錄,內容要齊全、規范。各級水害隱患(分A、B、C三級)排查結果及防治措施,分別填寫水害隱患統計表,發至主管領導及安全監察部門。經排查確認的B級水害隱患及其防治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發主管領導及安全監察等部門,并抄報集團公司備案。對B級水害要重點監測,并執行技術管理人員現場盯崗制度直至水害排除。
12、當井下工作面出水或出現水文地質異常情況時,要求地測科和有關技術人員立即趕到現場,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并對井上下鉆孔水位及涌水量、水質進行監測,對收集到的數據及時地進行分析、整理,拿出結論性意見。
13、堅持質量標準化與安全生產一體化管理,杜絕防治水工作中的隨意性和僥幸思想,規范礦井防治水安全技術工作,以高質量的礦井防治水工作來保證礦井的安全生產。
14、為加強礦井防治水工作、預防重大水患事故發生,特制定防治水管理工作十不準:
①各類防隔水煤柱內不準隨意布置巷道。
②當采掘工程施工中出現突水征兆時,不準繼續施工。
③探放水鉆孔正式探水鉆進前,未安好孔口裝置時,不準繼續鉆進。
④被貫通巷道有積水、淤泥或水文地質不清時,不準貫通。
⑤所有下山掘進巷道無特殊原因未到位不準停止掘進。
⑥上方或上覆巷道、老塘有積水威脅或情況不清時不準施工。
⑦在高水位異常區和陷落柱懷疑區內的工作面在未經探查、探明前,不準回采。
⑧回采工作面波及范圍內的水文孔或封閉不良鉆孔,未經處理前,不準回采。
⑨探放水工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未經總工程師批準時,不準施工。
⑩受底板奧灰高壓水威脅的礦井,深部水平的井巷不準布置在灰巖及以下的層位。
15、加強技術培訓及相關專業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