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現場揚塵控制措施

施工現場揚塵控制措施

2024-07-22 閱讀 6496

1)運送土方、垃圾、設備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損場外道路。運輸容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的車輛,必須采取措施封閉嚴密,保證車輛清潔。施工現場出口應設置洗車槽。

2)土方作業階段,采取灑水、覆蓋等措施,達到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1.5m,不擴散到場區外。

3)結構施工、安裝裝飾裝修階段,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0.5m。對易產生揚塵的堆放材料應采取覆蓋措施;對粉末狀材料應封閉存放;場區內可能引起揚塵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運應有降塵措施,如覆蓋、灑水等;澆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塵和垃圾時盡量使用吸塵器,避免使用吹風器等易產生揚塵的設備;機械剔鑿作業時可用局部遮擋、掩蓋、水淋等防護措施;高層或多層建筑清理垃圾應搭設封閉性臨時專用道或采用容器吊運。

4)施工現場非作業區達到目測無揚塵的要求。對現場易飛揚物質采取有效措施,如灑水、地面硬化、圍檔、密網覆蓋、封閉等,防止揚塵產生。

5)構筑物機械拆除前,做好揚塵控制計劃。可采取清理積塵、拆除體灑水、設置隔檔等措施。

6)構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揚塵控制計劃。可采用清理積塵、淋濕地面、預濕墻體、屋面敷水袋、樓面蓄水、建筑外設高壓噴霧狀水系統、搭設防塵排柵和直升機投水彈等綜合降塵。選擇風力小的天氣進行爆破作業。

7)在場界四周隔檔高度位置測得的大氣總懸浮顆粒物(TSP)月平均濃度與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篇2:裝修防揚塵污染措施

裝修工程防揚塵污染措施

第1節施工環保措施

1.推廣環保施工

根據新頒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及《環境管理體系標準》(GB/T24000-ISO14000的規定,凡新建、擴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必須滿足此規范的要求。另根據建設部要求,所有民用建筑工程完工后,一律由建設單位組織進行室內環境質量驗收,并委托檢測單位對室內環境質量進行檢測。在施工過程中,我公司將實行污染預防制度,推行環保施工。項目部將對氡、甲醛、氨、苯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游離甲苯二異氰酸(TDI,在材料中)等環境污染物進行重點控制。充分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營造綠色建筑,改善施工環境,防止由于施工造成的作業污染(噪音、粉塵、施工垃圾等污染),保障施工人員和附近居民身體健康。

2.環保施工的原則

2.1貫穿在環保施工概念中的基本要素是污染防治,即在施工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能源,最大可能地削減多種廢物或污染物的產生。環保施工包括環保的施工過程和環保的裝飾成品兩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將環境的考慮結合到產品及其生產過程中,促進生產、消費與環境相容。環保施工需要實施綜合性的對策,特別是通過施工全過程中多種源削減的綜合措施,以對環境質量的改善產生更加有效的作用。環保施工所強調的是:避免污染的產生,盡可能在生產發展全過程中減少廢物要比污染產生后運用多種治理技術更為可取。

2.2面向污染預防的環境防治措施對策體系的優先順序是:首先在污染產生過程中削減或減少廢物或污染物;對未能削減的廢物以對環境安全的方式進行循環回用和綜合利用。采取適當的污染治理技術完成進入環境前的污染削減。對殘余的廢物或污染物進行妥善的處置和排放。

3.環保施工控制目標

噪音排放標準:晝間<65dB;夜間<55dB;

防大氣污染:施工現場揚塵達到國家二級排放規定;

生產及生活污水:污水排放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防止光污染:夜間照明不影響周圍道路行人車輛及居民;

施工垃圾處理:施工垃圾分類處理,盡量回收利用,當日的施工垃圾應當日運到指定的地點,決不棄置在現場的死角內,我公司將保證施工現場環保達到業主及監理工程師、總包單位的滿意。

4防止揚塵污染措施

4.1施工垃圾及時清運,清運時,適量灑水減少揚塵。

施工現場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規劃和設置,可利用設計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臨時施工道路,基層要夯實,路面鋪墊焦渣、細石,并隨時灑水,減少道路揚塵。

4.2水泥和其它易飛揚的細顆粒散體材料應盡量安排庫內存放,如露天存放應采用嚴密苫蓋,運輸和卸運時防止遺灑飛揚,以減少揚塵。

4.3施工現場制定灑水降塵制度,配備專用灑水設備及指定專人負責,定時灑水降塵。

5.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十分重要。為了不影響場區的環境,故采取如下措施:

5.1施工現場設置垃圾堆放點,做到日集日清,集中堆放,專人管理,并及時運出場外。

5.2防止施工噪聲污染,盡量減少施工噪聲,風動轉機要裝消聲器,壓縮機要性能良好并要盡可能低音運轉,并盡可能安裝在遠離臨近房屋的地方,控制作業時間,減少夜間施工,減少噪音污染。

5.3為防止施工塵灰污染,在夏季施工臨時道路地面灑水防塵。

6.現場材料多,垃圾多,場地小,人流車輛頻繁,材料要及時卸貨,按規定堆放整齊,施工車輛運送中如有散落,派專人打掃。落實施工現場“門前三包”。凡能夜間運輸的材料,應盡量在夜間運輸,天亮前打掃干凈。

7.對職工進行環保知識教育,加強環保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環保工作,自覺地遵守環保的各項規章制度。

8.要減少施工噪音和粉塵對臨近群眾的影響。機動車在工地上限速行駛等措施,避免產生灰塵,并經常灑水減少灰塵的污染。現場易生粉塵的細料存放及運輸要加以遮蓋。

9.嚴格控制電鋸、電刨使用時間,電鋸、電刨必須在搭設的木棚內使用。

篇3:建筑施工現場防揚塵防噪聲污染措施

建筑施工現場防揚塵、防噪聲污染措施

一、施工現場防揚塵措施

1.高層或多層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閉的專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運,嚴禁隨意凌空拋撒造成揚塵。施工垃圾要及時清運,清運時,適量灑水減少揚塵。

2.拆除舊建筑物時,應配合灑水,減少揚塵污染。

3.施工現場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規劃和設置,可利用設計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臨時施工道路,主要道路和大門口要硬地化,包含基層夯實,路面鋪墊焦渣、細石,并隨時灑水,減少道路揚塵。

4.散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散體材料應盡量安排庫內存放,如露天存放應采用嚴密遮蓋,運輸和卸運時防止遺灑飛揚,以減少揚塵。

5.生石灰的熟化和灰土施工要適當配合灑水,杜絕揚塵。

6.在規劃市區、居民稠密區,風景游覽區、療養區及國家規定的文物保護區內施工,施工現場要制定灑水降塵制度,配備專用灑水設備及指定專人負責,在易產生揚塵的季節,施工場地采取灑水降塵。

二、施工現場防噪聲污染的各項措施

1.人為噪聲的控制

施工現場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為噪聲的管理制度。盡量減少人為的大聲喧嘩,增強全體施工人員防噪聲擾民的自覺意識。

2.強噪聲作業時間的控制

凡在居民稠密區進行強噪聲作業的,嚴格控制作業時間,晚間作業不超過22時,早晨作業不早于6時,特殊情況需連續作業(或夜間作業)的,應盡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圍群眾的工作,并報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后方可施工。

3.強噪聲機械的降噪措施

(1)牽扯到產生強噪聲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業(如預制構件,木門窗制作等),應盡量放在工廠、車間完成,減少因施工現場加工制作產生的噪聲。

(2)盡量選用低噪聲或備有消聲降噪聲設備的施工機械。施工現場的強噪聲機械(如:攪拌機、電鋸、電刨、砂輪機等)要設置封閉的機械棚,以減少強噪聲的擴散。

4.加強施工現場的噪聲監測

加強施工現場環境噪聲的長期監測,采取專人管理的原則,根據測量結果填寫建筑施工場地噪聲測量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