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主要結構安全要求
一、外形
機械設備的外形結構應盡量平整光滑,避免尖銳角和棱。
二、運動部件
1.凡易造成傷害事故的運動部件均應封閉或屏蔽,或采取其他避免操作人員接觸的防護措施。
2.為避免擠壓傷害,直線運動部件之間或直線運動部件與靜止部件包括墻、柱之間的距離,必須符合GBl2265—90《機械防護安全距離》有關條款的規定。機械設計應保證身體不該通過的部件身體不能通過。
3.機械設備必須對可能因超負荷發生損壞的部件設置超負荷保險裝置。
4.機械設備根據需要應設置可靠的限位裝置。
5.高速旋轉的運動部件應進行必要的靜平衡或動平衡試驗。
6.有慣性撞擊的運動部件必須采取可靠的緩沖措施,防止因慣性而造成的傷害事故。
7.以操作人員所站立平面為基準,凡高度在2m以內的各種傳動裝置必須設防護裝置,高度在2m以上的物料輸送裝置和皮帶傳動裝置應設防護裝置。
三、加工區(工作區)
1.指被加工工件放置在機器加工的區域,凡加工區易發生傷害事故的設備,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2.防護措施應保證設備在工作狀態下防止操作人員的身體任何部分進入危險區,或進入危險區時保證設備不能運轉(行)或作緊急制動。
3.機械設備應單獨或同時采用下列防護措施:
(1)完全固定、半固定密封罩。
(2)機械或電氣的屏障。
(3)機械或電氣聯鎖裝置。
(4)自動或半自動給料出料裝置。
(5)手限制器、手脫開裝置。
(6)機械或電氣的雙手脫開裝置。
(7)自動或手動緊急停車裝置。
(8)限制導致行程、給料或進給的裝置。
(9)防止誤動作或誤操作裝置。
(10)警告或警報裝置。
(11)其他防護措施。
四、緊急停車裝置
1.機械設備如存在下列情況,必須配置緊急停車裝置:
(1)當發生危險時,不能迅速通過控制開關來停止設備運行,終止危險。
(2)不能通過一個總開關,迅速中斷若干個能造成危險的運動單元。
(3)在控制臺不能看到所控制的全部。
(4)由于切斷某個單元可能出現其他危險。
2.需要設置緊急停車裝置的機械設備,應在每個操作位置和需要的地方都設置緊急停車裝置。
五、工作位置
1.機械設備的工作位置應安全可靠,并應保證操作人員的頭、手、臂、腿、腳有合乎心理和生理要求的足夠活動空間。
2.機械設備的工作面高度應符合人類工效學(人機工程學)的要求。工作面高度是指操作人員所站立的平面與操作人員在操作中手或前臂的平面之間的距離。
(1)坐姿工作面高度應在700—850mm之間;
(2)立姿或坐姿的工作面高度應在800—1000mm之間。
3.機械設備應優先采用便于調節工作坐椅,以增加操作人員的舒適性并便于操作。工作坐椅的要求可參考GBl2266—90的規定:
(1)坐平面的高度應能調節到使整個腳能夠放在地上或擱腳板上,大小腿的夾角略小于90°,坐平面應使臂部至大腿全長的3/4得到支承,坐椅椅面的前緣不要觸及小腿。坐平面的傾角,若經常變換坐的姿勢,坐平面應調節為水平。若后傾坐姿時,坐平面宜向后傾斜不超過60°。
(2)工作坐椅的尺寸、形狀及可調性應根據工作位置和工作任務確定。
(3)靠背的高度應能調節到支撐人的腰凹,即相當于人體的第4~5節腰椎高度。
(4)扶手應能調節到使前臂有盡可能大的擱置面積,而扶手的高度應調節到坐姿上臂自然下垂時的肘下緣部。
4.機械設備的工作位置應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平臺和通道必須防滑,必要時設置踏板和欄桿,平臺和欄桿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和《固定式工業鋼平臺》的要求。
(1)防護欄桿高度不得低于1050mm,在疏散通道等特殊危險場所的防護欄桿可適當加高,但不應超過1200mm。
(2)通行平臺寬度應不小于700mm,豎向凈空一般不應小于1800mm,梯間平臺寬度應小于梯段寬度,行進方向的長度不應小于850mm。平臺一切敞開的邊緣應設置防護欄桿。平臺鋪板應采用厚度大于4mm的花紋鋼板或經防滑處理的鋼板。欄桿和平臺應全部采用焊接,其中欄桿在不便焊接時,也可用螺栓連接,但必須保證結構強度。
5.機械設備應設有安全電壓的局部照明裝置。
六、噪聲
機械設備的噪聲應低于85dB(A)。
篇2:其它機械設備安全性評價方法
其它機械設備安全性評價檢查表
序號
評價內容
應得分
評價說明
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不合格。對標有Δ的項目,有缺陷,酌情扣分
1.1.不帶Δ條款出現一項不合格,則該臺設備不合格。
2.2.帶Δ條款不符評價要求每臺(處)扣0.5分,最多不超過總數的20%。
Δ1
防護罩、蓋、欄應完整可靠
2
各聯鎖、緊停、控制裝置靈敏可靠
Δ3
局部照明應為安全電壓
10
Δ4
PE等電器完好可靠
Δ5
梯臺符合要求
?1設備目的
在冷加工的機械設備中,除了已明確設置的評價設備外,還有許多類型的其它機械設備,由于加工對象和要求的不同,這些機械設備的形式也就各異,且名目繁多。在這些機械在企業的設備中具有一定的數量,在安全生產方面和金屬切削機床、沖剪壓等設備有些相似,容易發生絞、碾、物體打擊等傷害事故,所以也應該納入安全性評價的范圍。
2適用范圍
本項目的評價范圍,適用于不屬于通用機械設備(如金切、起重運輸、沖剪壓設備等)外的其它專用、非標、自制等機械設備設施。
3查證方法
?3.1轉動、傳動部位的防護罩、蓋、欄完整可靠
?3.1.1易造成傷害事故的機械設備運動部件,都應采用封閉式屏蔽,各種傳動裝置,必須設置防護裝置。
?3.1.2以操作人員所站立平面為基準,高度在2米以內的各種傳動、運動部位,必須有防護罩、蓋、欄等防護裝置,且安裝牢固。
3.2各聯鎖、緊停、控制等裝置靈敏可靠
?3.2.1聯鎖、控制裝置在設備運行中,當防護裝置開啟時,有明顯的危險性時,控制裝置應與安全防護裝置聯鎖,使設備運轉安全防護裝置同時起作用。
表示警示的聲光(危險)信號的顯示,在其強度、形式等方面要突出于其它信號。
有慣性沖撞的運動部件,必須采取可靠的緩沖措施,防止因慣性而造成傷害事故。
凡需設有聯鎖裝置的操作門(窗、欄、桿)都應設有聯鎖裝置,并且靈敏可靠;凡限制運動件范圍的,應設行程限位開關,且固定牢靠有效。
?3.2.2緊急停車裝置在當發生危險時,不能迅速通過控制開關未停止設備運行危險的,或在控制臺上不能觀察到全部控制狀態時,應設緊停裝置。緊急停車開關應保證瞬時動作時,能終止設備的一切運動,其開關的形狀應區別于一般控制開關,顏色為紅色。
?對需設緊停裝置的設備,應在每個操作位置和需要的地方,都要有緊急停車裝置,并便于操作,靈敏可靠。
?3.3局部照明為安全電壓具體要求參加“金切機床”項目6的相關條款。
?3.4PE及控制電器完好可靠具體要求參照“金切機床”和“電氣評價”相關條款。
?3.5梯臺符合要求設備上附有的梯子、檢修平臺等,應符合“登高梯臺”項目相關條款。
4計分方法
?4.1本項目應得分為10分。
?4.2本項目評價采用否決條款的有:41.3.2。
?4.3本項目評價采用單項扣分直至否決的條款有:41.3.1;41.3.3;41.3.4;41.3.5。
?4.4計分公式
篇3:采煤機械設備安全運行事故預防措施
1采煤機械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作用和位置
隨著煤炭開采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采煤、掘進、運輸、篩選等生產環節的機械化和生產集中化程度也在迅速提高。在現有重點國有大中型煤礦中機械化程度已達到80%。正在不斷地向半自動化和全自動化方向發展。采掘設備在煤礦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替代了大量人力繁重,艱苦的工作任務,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成為煤炭開采中重要組成部分,在煤礦開采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如何搞好采煤機械的安全運行,預防事故發生,實現人機工程中提高的人機協作,高效安全生產的目的。是每個煤礦企業都面臨的實際問題。一個高產、高效的采煤工作面,從它的地質條件,生產設備的選型配套,及人員隊組3個方面的配備,最后才能實現“人、機、環”的整體系統的最高行令效能輸出。從人的因素考慮,首先要保證人的安全,根據人體的生理、心理特征盡最大努力滿足生產場所中工人的安全要求。從機的因素出發,要在安全運轉的基礎上完成其工人指令的工作任務。
2采煤機械安全運行的基本條件
采煤機械由于它所處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空氣潮濕、空間狹窄、易受到打擊、砸壓。并可能在有易燃易爆的環境中工作。因此對采煤機械有許多特殊的要求。如耐壓防火、耐腐蝕、結構緊湊、強度高等,要實現一個工作面采煤機械的正常運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要做到綜采成套設備配套的可靠性,通過合理選型和正確的配套。在保證綜采成套設備設計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綜采成套設備的可靠性是減少機電事故以及其導致的其他事故的有效手段。實踐證明一套合理選型的煤機設備對于落煤、裝煤、運煤、破碎整個系統中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
(2)要保證輔助系統生產環節能力的配套。以生產工作面能力為基礎,保證運輸、提升、通風、供電、供液等輔助生產系統能力足夠,不發生因輔助生產環節能力不足影響工作面“三機”能力充分發揮正常安全運行的情況。例如盡量減少因輔助運輸系統的不配套,發生工作面刮板機,順槽帶式輸送機重載啟動的情況。
(3)加強檢修維護,按照機械設備故障周期排序的理論,在生產設備使用期間屬于設備故障偶發期,而造成其故障的原因有70%為檢修維護不到位和人員誤差操作造成,在煤機檢修維護方面加強《四檢制》、《包機制》,要確保臺臺設備有人包,臺臺設備有人管。實現設備動態完好達標,按設備的技術要求進行維護保養,確保正常運行。
(4)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員素質,通過加強技術及管理培訓和不斷改進勞動組織.正確使用操作采機設備,防止出現誤操作。例如:應用電液控制技術;實行追機作業;采、支、放煤等平行作業;提高工人操作能力,提高處理事故水平等。
3預防采煤機械的事故措施
(1)員工在整個采煤工藝過程中起著判斷、決策、操作、維護的主導樞紐作用。從以人的角度出發,預防事故首先要防止人身事故的發生應做到:①設備要盡可能實現本質安全。各類可能造成人體傷害的設備如:旋轉、升降、位移、部位、帶電部位盡可能設計在設備內部,如無法實現的部位必須加防護罩、加套,確保人員經過或停留的地方要加裝過橋或護欄、護板等。②正確操作合理佩帶防護用品。在煤礦事故中大部分事故是責任事故。只有正確操作設備才能使設備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提高開機率降低事故率。進行遠方操作等合理佩帶防護用品是員工防止人身傷害的最后一道防線。③制定因設備事故而引發的次生災害的應急預案。由于采煤場所處環境復雜可能因設備故障而誘發其他災害。如風機意外停止造成有害氣體集聚等。要根據不同的工作環境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④加強員工培訓,增強員工安全意識。
(2)采煤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一環。要使采煤設備安全高效運行,防止損壞機械事故的發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正確操作、檢修、維護。正確操作、檢修煤機設備是保障設備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運轉的基本要求。只有在設備各類技術參數正常的情況下,正確操作才能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和使用壽命。②配齊配全各類儀表、人機界面和各類保護動態監察設備監察工作負荷的運行情況。通過設備上的各類儀表。如電機開關的儀表顯示參數,可以直觀地監察到其工作的電流、電壓等。液壓支架的雙真壓力表,可觀察到支護的初撐力等。③定期進行性能測定,對設備按周期進行性能測量如液壓元件的耐壓性能測定:圓環鏈的拉拔變形測定;關鍵部件的探傷測試。通過測定一是要提前發現隱蔽性缺陷,達到提前預防事故的目的,二是根據整機性能的狀況減少無效維護的投入。④定期上井大修保養,按使用壽命及時報廢,按使用情況和周期,定期上井到采煤機械維修廠大修,是防止設備帶病運轉和出現高耗低效情況出現的有效途徑。
4怎樣實現人機工程的人機和諧
按照入枧工程的特點:要使機械設備操作不超越人的能力極限,達到“人適機、機宜人”的效果;設計合理的工作環境及嫠息傳遞裝鬟達裂使入安全高效的工作。設備平穩高效的運行;把人、機、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從而獲得系統的最離效能。
合理確定人與機械設備的功能分配。機械的可靠度高于入的可靠度,實現生產機械化和自動蕾匕。就可以將人從機械的危險點和危險環境中鰓脫出來。利用人的思維、判斷能力指令操作機械設備。從而使設備適寵不同囂境的鋒韭熊力。麩根本上提高入機系統的可靠度,保障煤機設備的可靠安全運行,預防人身事故和設備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