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安全培訓知識
一、?鍛造車間受傷性質及產生原因
鍛造車間人體受傷的性質主要有機械損傷、熱損傷和電損傷三種。屬于機械損傷的有:挫傷、軋傷、壓傷、割傷、刺傷、擦傷、骨折、扭傷、切斷傷等。屬于熱損傷的有:熱輻射損傷、化學性灼傷、燒傷、燙傷、中暑等。電損傷主要指由于觸電而引起的電傷。
?人體受傷主要是由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所致。
1.?鍛造車間可能存在的不安全狀態
不安全狀態是導致物質發生的物質條件,它包括機械、物質與環境諸方面。
1)?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如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安全標志、無護欄或護欄損壞、電氣未接地、絕緣不良等。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設計不當,結構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動裝置有缺陷;安全間距不夠;工件上有鋒利毛刺、飛邊;機械強度不夠;絕緣強度不夠;起吊重物的繩索不符合安全要求;設備超負荷運轉;設備失修;地面不平;保養不當、設備失靈等。
3)?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如無個人防護用品、用具;所用防護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4)?生產現場環境不良。如照明光線不良;通風不良;作業場所狹窄;交通線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打滑等。
2.?鍛造車間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為
不安全行為指造成事故的人為錯誤,主要有: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如未經許可開動或關停機器;開動或關停機器未給信號;忘記關閉設備;忽視警告標志、警告信號等。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敗。如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失去作等。
3)?使用不安全裝置。如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等。
4)?手代替工具操作。如用手清除氧化物;用手代替工具送料等。
5)?物體存放不當,如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模具等未按指定地點存放。
6)?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7)?機器運轉時進行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等項工作。
8)?注意力不集中。
9)?未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
10)?進入危險場所。
二、鍛造車間安全生產的主要對策
為防止工傷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必須采取三項重要對策,即安全技術、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安全技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實現安全生產的保證,三項對策必須兼顧,缺一不可。
1.?安全技術
如前所述,這是為了防止生產中所引起的工傷事故和對工人健康有害的影響,以及為消除這些現象的發生而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
2.?安全教育
車間的全體人員都必須掌握有關的安全技術知識,每個操作工人都應熟知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對每個新工人都必須進行入廠安全教育,現場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
入廠安全教育由專職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其主要內容是廠內一般安全規則,及進入鍛造車間應遵守的安全規則和鍛工勞動保護有關的規定。
現場安全教育一般由車間技術人員進行。其內容是對車間所有設備的使用性能做簡單介紹,并針對集體工種對設備的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方法進行講解,特別要講清設備保險裝置的正確使用和定期檢查的要求。
日常安全教育主要由工段長,生產組長或小組安全員進行,其主要方式為經常檢查和監督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當發現工人違章操作或有不安全的隱患時,應及時指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3.?安全管理
必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其主要職能是指定和貫徹各種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做好工傷事故的調查,統計,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改善和預防措施;協助領導組織推動生產中安全技術工作的執行;按標準化程序進行嚴格檢查監督。
4.?對設備的安全技術要求
1)設備應具有保險裝置,以免由于超負荷或其他技術原因造成設備事故和損壞。如模鍛錘設有保險汽缸;熱模鍛壓力機,平鍛機有摩擦圓盤保險裝置;液壓設備有安全閥和限位開關等。
2)設備具有防護裝置,一面事故發生。如設備運轉部分必須設置防護罩;對于高溫輻射處應設置隔熱板;腳踏開關應設置防護板等。
3)設備應具有信號裝置和危險牌示,以警告工人預防危險的發生。信號裝置有顏色信號,聲音信號,及指示液位,壓力,溫度的各種儀表。危險牌示有“危險觸電”,“不準合閘”,“不得觸摸”,“有人在此工作”等警告牌示。
4)車間的設備應進行計劃檢修,以免發生設備事故,從而導致人身事故的產生。計劃檢修包括三級保養制度(日常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和定期檢修。
日常保養是在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認真檢查設備,擦拭和加注潤滑油,使設備正常工作。
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為輔,按計劃對設備進行局部拆卸檢查,調整和修理。
二級養護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按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
定期檢修是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按計劃定期進行檢修。一般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項修或大修。
5)所有電氣、機械設備的金屬外殼和行車軌道必須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復接地安全措施。局部照明處工作燈電壓不得超過36V.
6)加熱爐應具有良好的排煙裝置,對其所產生的熱輻射應采取隔離措施,爐門配重裝置應有防護圍欄。
7)車間內所有的壓力容器,應具有符合國家勞動總局《壓力容器安全監查規程》要求的產品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書。
8)在鏈錘的后面應設有防護擋板,以防鍛件、飛邊、氧化物或模具破裂碎塊飛出傷人。
5.對工具的安全技術要求
1)鍛工用鉗子和其他夾持鍛件的輔助工具,應采取低碳鋼制造,鉗把不得有尖銳的尾部,鉗口形狀應與所夾鍛件形狀吻合。當用夾鉗夾持較大、較重的鍛件時,夾鉗末端應套上鐵箍鎖緊。
2)潤滑模具和清除氧化鐵皮的工具,必須有足夠的長度,以免操作工人的手伸進鍛模下被打傷。
3)大錘柄須用堅固韌性好的木材。錘柄裝入錘頭后,須用金屬楔子楔緊。
4)經常檢查模具和工具的安全性,禁止使用有裂紋的模具、墊鐵手工工具和輔助工具。
5)沖子頂部不準淬火,鏨子、沖子及型錘的頂部應當稍稍隆起。
6)撬棍應用低碳鋼鍛制而成,禁止使用能淬火的鋼材制造。
6.鍛工安全生產一般準則
1)鍛工必須掌握所用設備的結構、性能及維護等知識,熟悉操作方法,并持有操作合格證方可進行操作。
2)鍛工開始工作前,必須穿戴好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品(防護用品有哪些)。不可把工作服上衣下擺塞到褲子里,亦不能把褲管塞到鞋靴里。
3)工作前應檢查有關機電設備、模具、工具、輔助設施和液壓管道等是否安全可靠,并為設備加潤滑油,否則不準使用設備。
4)工作前應對錘頭、錘桿、模具和工具等進行預熱。
5)嚴禁遠距離扔料,近距離扔料要加防護擋板,坯料不得從人行道上扔過。對于大鍛件必須用鉗夾牢并由吊車運送。
6)嚴禁直接用手或腳清除砧面上或型槽里的氧化皮。當用壓縮空氣吹掃氧化皮時,對面不得站人。在錘頭未停穩前,嚴禁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入錘頭行程范圍內取放工件或工具。當更換模具、鍛件粘死在煅模上、或發生卡錘現象時,應切斷動力源,必修加支撐后才能進行工作。
7)嚴禁鍛打過低和低于終鍛溫度的坯料,以免飛裂傷人。
8)不得將熱鍛件或工具放在通道上。鍛件應堆放在指定地點,切不宜堆放太高。
9)操作時不得把手指放在兩鉗把之間,更不能把鉗把端頭抵在胸部或腹部上。
10)行車吊運紅熱的坯料或鍛件是,除行車司機和指揮吊運人員應仔細操作外,其他人員應主動避開。
11)工作結束時,必修及時關閉動力開關(電門、氣門、油門),將錘頭落下。
12)工作后,將工具、材料、鍛件放到指定地點,并搞好指定地點的衛生。
13)交接班時,要交待清楚本班情況,如設備運轉情況,工具有無損壞或其他注意事項。
三、熱模鍛壓力機、切邊壓力機、摩擦壓力機、平鍛機、輥鍛機工人安全操作通則
?1)在安裝模具時,必須測量上、下模閉合高度,它應小于設備的閉合高度。模具固定應安全可靠,經空車試轉確認正常后方可工作。
2)開動設備前應進行如下檢查:
①操縱系統、潤滑系統是否正常。
②操作手柄和電氣開關是否在停車位置上。
③離合器、制動器及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好可靠。
④壓縮空氣的壓力,若壓力表的指示值小于3.9×10Pa時,不能開動設備(不能用壓縮空氣的設備除外)。
3)電動機啟動后,應待飛輪轉速正常方可操作設備操作。
4)不允許超負荷使用設備。
5)設備運轉時,不準進行清理、調整和潤滑工作。絕對禁止講手或其他工具伸入模具之間。工件被模具卡住時應停車用工具取出。
6)一切修理工作應先關掉電動機、切斷電源、待飛輪完全停止轉動后方可進行。檢修時應在電源開關處掛上“禁止合閘”的牌子。
7)調整和檢修模具時應將上模支撐后方可進行工作。
8)工作中應隨時注意檢查離合器、制動器、滑塊與導軌、軸承等處有無過熱、冒煙、打火等現象;模具固定有無松動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排除。
9)工作后應關閉電源及壓縮空氣閥門,將工具放到指定地點,清潔設備及周圍工作場地。
篇2:鍛造公司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制度
一.范圍
1.生產中的工藝指標超限報警裝置、安全聯鎖裝置、事故停車裝置、高壓設備的防爆卸壓裝置、低壓真空密閉裝置、防止火焰傳播的隔絕裝置、電器設備的過載保護裝置、機械運轉部分的防護裝置、火災報警固定式裝置、滅火裝置以及氣體自動檢測裝置、事故照明疏散設施、靜電和避雷防護裝置均屬于安全裝置和安全設施。對以上安全裝置和安全設施必須進行維護,保證靈敏好用;
2.作業過程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防護面罩、過濾式面具、防護眼鏡、防毒口罩、特種手套、絕緣棒、絕緣手套、絕緣鞋等均屬于防護器具。對防護器具必須妥善保管,正確使用。
二.管理分工
1.由生產技術部分工管理各種安全裝置、設施和防護器具;
2.分工原則:
2.1凡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受壓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等由設備工程師管理;
2.2凡屬電器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儀器儀表均由維修班負責管理;
2.3凡生產區內的火警報警裝置、滅火裝置和其他固定裝置均由消防專管員管理。
三.維修與檢驗
3.1各種安全裝置要有專人負責,經常巡回檢查,維護管理;
3.2安全裝置要建立檔案,編入設備檢修計劃,定期檢修;
3.3安全裝置不得隨意拆除,挪用或廢置不用,若確有必要申請拆除須經安全技術部門同意;
3.4除安全裝置專責維修人員外,其他人一律不得亂動。
四.防護器材的選用和保管
4.1根據作業性質、條件,勞動強讀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其防護性質,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不得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代用;
4.2崗位配備的過濾式防毒面具,應與使用人員頭型相適應;
4.3種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必須仔細檢查;
4.4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
4.5個人使用和保管的防護用具,應登記造冊,定期檢查;
4.6車間應有防爆手電、防毒面具、隔熱手套、膠靴、防火服和安全帶等急救器材,以備搶救用;
4.7安全帶使用前要仔細檢查,用后妥善保管,防止霉爛和強度下降,定期進行強度試驗;
4.8絕緣手套、膠靴、絕緣棒、絕緣墊臺等常用的電氣絕緣工具要指定專人保管;
4.9常用電氣絕緣工具按照電氣安全工作規程規定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從事電氣工作。
篇3:自由鍛造工工作安全職責
1.工作時,由掌鉗工或組長統一指揮,向司錘工發出的口令應響亮,手勢應清楚,以互相配合進行操作。如遇危險情況時錘上操作的任何人均可發出“停”的口令,司錘工應當立即停止錘擊。
2.在錘造過程中,鍛件或胎模始終要放在錘鉆的中心部位。首錘必須輕打,然后再重擊,以免鍛件、工具或火星飛出傷人。
3.剁料及沖孔時必須將剁刀及沖子上的油、水擦拭干凈。剁刀必須拿正。。嚴禁一刀剁斷,最后一刀剁斷時要輕擊。沖孔時沖頭擺放必須平正,第一錘就輕擊且不得連擊。料頭和沖子可能飛出的方向不得站人。
4.作用肢踏操縱空氣錘時,除應遵守司錘工安全操作規程外,操作者在安放工具、胎模或測量鍛件尺寸時,應將腳離開開關,以防誤踏失事。
5.在打掉鐵楔子時,應注意勿使楔子飛出傷人,最后要輕打。
6.作用吊車掛鏈鍛大件時,掛鏈與吊鉤應用保險裝置鉤牢,防止震動脫落。坯料或鍛件在掛鏈和送料叉上的位置應平穩可靠,以防滾落傷人。
打傷鍛造操作機自由鍛造時應:
1.工作前應了解當班生產的鍛造工藝,按鍛件要求選擇合適的鉗口,更換鉗口時人不得站在鉗口之間。
2.開機前應檢查操作手柄是否放在“停止”位置。開動設備前應響鈴或鳴其它聲響再起步。操作機運行范圍內不得站人和堆放對象。
3.操作時應思想高度集中,不得與分人閑談。
4.嚴禁超負荷使用操作機。當夾緊力不足,鍛件夾不牢時,應立即通知司錘停止鍛打。操作機夾料時,料在夾鉗中的嘗試應大于鉗口長度的三分之二。
操作水壓機進行自由鍛造時應:
1.當壓機發生故障時,禁止操縱水壓機。
2.工作前必須把砧面上的油污水漬擦干,以免工作時飛濺燙傷人體。
3.坯料溫度必須達到規定的始鍛溫度才準許鍛造。
4.鍛造時必須注意坯料的夾持是否牢靠。
5.鍛造時,坯料必須放在鐵砧的中央,禁止偏心鍛造。、
6.切肩、剁料時,禁止在鐵砧邊緣進行,所有的三角刀、剁刀的刀背必須平整,而且必須垂直地旋轉在坯料上,如果需要在剁刀上加方墊,方墊必須與剁刀刀背全部接觸。
7.禁止作用楔型墊,以免鍛造時飛出傷人。
8.沖孔時,開始施壓和沖去芯料都應特別小心,禁止用上下砧壓信鍛件后,用鍛造行車拔出夾在鍛件中的沖頭。
9.只允許用低壓修整鍛件,上砧放到鍛件上時不得有沖擊。
10.在整個鍛造過程中,只有組長才可向鍛造行車司機和水壓司機發布口令和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