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操作機構保管實施細則

操作機構保管實施細則

2024-07-23 閱讀 3708

(一)操作機構的驗收

1.按高壓電器的一般驗收標準進行驗收。

2.操作機構應符合有關部門國家標準的要求。

3.開箱驗收應在環境良好的地方進行,注意不得有損機構的零部件及其表面,不得將其隨意拆散,對產品及附件要進行檢查、核對。

4.驗收時應注意機構的離合指示應準確,操作機構機動部分應輕便靈活、無松動及雜音。

(二)操作機構的保管

1.按高壓電器的一般保管要求進行保管。

2.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三)操作機構的搬運

按高壓電器的一般搬運規定。

篇2:附屬設備保管實施細則

(一)鋼球磨煤機的大罐內外表面,應保持有合格的油漆涂層。屬長期維護保管的大小齒輪及減速箱等部件的加工表面應按規定要求進行防銹處理,使之經常保持有合格的防銹蝕涂層。

(二)風機外殼的內、外表面和葉輪的表面,應保持有合格油漆涂層;外殼上的孔、洞、應封蓋好,防止進水。

(三)機械式煤秤在保管中應不使刀刃受力;非加工面應保持有合格的油漆涂層。屬長期維護保管的,各加工面應保持有合格的防銹油脂層或硬膜防銹油層,外包防潮紙。

(四)輸煤膠帶滾筒和托輥的外壁,應保持有合格的油漆涂層。屬長期維護保管的托轆的機械轉動部分,應保持有合格的防銹油脂涂層。膠帶應存放在棚庫內,防止陽關光直接照射、火源烘烤和接觸油脂,以免加速老化。成卷的膠帶應立放,避免層間粘連。屬短期、長期維護保管的膠帶應定期翻倒,以防變形。

(五)各種泵類的泵殼外壁應保持有合格的油漆涂層。屬長期維護保管的各種泵類,其盤根應取出,軸頸處應保持有合格的防銹泊涂層,進出口法蘭及盤根部位應堵死,泵的葉輪及泵殼內壁應涂防銹油漆(但不能影響以后運行的工況)。

(六)屬長期維護保管的磨煤機、排粉機、風機、燃料輸送設備、各種泵類等轉動機械的軸頸、軸承和聯軸器,應按規定進行防銹蝕處理,保持有合格的防銹蝕涂層。原來以機械油、齒輪油等液體油保護的軸瓦,屬第2類短期維護保管者,應定期取油樣分析(質量要求見附錄三),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更換;屬長期維護保管者,應徹底清除液體油,換涂防銹油脂或硬膜防銹油。

(七)加熱器、冷凝器、冷油器、抽氣器等的內部,應保持無積水、浮塵和浮銹。屬短期、長期維護保管的,各部位的法蘭和冷油器內壁應保持合格的1號防銹脂或硬膜防銹漆涂層,冷凝器兩端管板應保持合格的3號防銹油涂層,并用苯甲酸鍋防銹紙或中性石蠟紙貼封,敞口法蘭應保持密封良好;也可充氮氣或氣像緩蝕劑保護,無銅管束的熱交換器也可充氨保護。采用充氨保護時,氮氣純度不應低于98%。

(八)凝汽器銅管不得用草繩、草簾包扎裝箱,到貨后應即開箱檢查。管材應平直、無凹坑,外表面應光潔,不得有裂紋、針孔、起皮和夾渣;抽檢管件的內表面應光潔,無碳膜,不得有夾渣、起皮、劃傷、針孔、裂紋、粗粒道、環狀痕跡、綠銹和脫鎊。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與制造廠聯系、處理。經檢查合格的,可入庫保管。屬短期、長期維護保管的銅管,應分層排列,平放在專用架子上,每層高度不應超過12排管。對于長期維護保管的,還應采取通風措施,使庫內相對濕度小于70%。銅通管在搬運、起吊及保管期間不應有震動、敲擊、碰撞、彎曲,以免產生應力,導致銹蝕。

(九)油箱及油管道的外表面,應保持有合格的油漆涂層。法蘭及孔洞應封閉。屬長期維護保管的,各結合面應保持涂有合格的防銹油脂或硬膜防銹油。箱內和管道內,應充、放氣相緩蝕劑,密封保管。

(十)除氧器、未襯膠的離子交換器、過濾器、水箱、擴容器等的外壁,應保持有合格的油漆涂層;所有孔、洞應封閉好。屬長期維護保管的,內部應保持有合格的氣相緩蝕劑。

(十一)襯膠的離子交換器和閥門、管件等設備,在保管期間應防止晝夜溫差過大,溫度不得低于-25℃,以免脫膠和襯膠層產生裂紋。嚴禁將襯膠設備和酸、堿、腐蝕性氣體、有機溶劑、燃料及油脂等存放在一起。離子交換樹脂和離子交換膜的保管溫度應在5-40℃之間,并注意防止失水。離子交換膜在貯存期間嚴禁日曬、雨淋、重壓和折疊。

(十二)裸裝管子及管道附件可參照下列方法分類存放:

1.按不同鋼號(如碳素鋼、銘鋁鋼、銘鋁饑鋼等)分類;

2.按規格大小分類;

3.按制造廠成套供貨范圍分類;

4.按公稱壓力與公稱直徑分類;

5.按不同制造廠分類。

(十三)直管的堆放,應采取適當的支墊措施,支承點間距離根據管徑大小決定,疊置不宜過高。管子外壁應保持有合格的油漆涂層(不包括高合金耐熱耐酸鋼及鑄鐵件);管內應保持無浮銹、塵土、積水及潮氣,密封保管。屬長期維護保管的,管子內應充、放氣相緩蝕劑。

(十四)所有易受潮變質的管道附件,如墊片、填料等,應存放在干燥的封閉庫內。

(十五)閥門內應無積水。貯存閥門時應豎力墊起,按順序排放,避免法蘭面朝上。屬短期、長期維護保管的,未加緩蝕劑的門桿盤根應取出,添加緩蝕劑的門桿盤根應定期檢查、更換。屬長期維護保管的水力傳動閥門,其氣缸、活塞及連桿等加工面應包裹氣相緩蝕紙后保管,閥門的進、出口應封堵,閥門內部的加工面、門桿及法蘭面應保持有合格的防銹油脂或硬膜防銹油涂層。氣力傳動閥門應在其彈簧處于自由狀態下保管。

(十六)修配及實驗設備。加工機床應存放在封閉庫內,下部墊高、墊平、墊穩,特別對床身較長、車頭部分較重者,底部應多加支承,并做到支承點受力均勻,以防變形。屬長期維護保管機床的重要小部件,如分度盤、卡盤、頂針和導軌、絲桿、螺桿及萬能接頭等的裸露加工面,應保持有合格的防銹油脂或硬膜防銹油涂層;并應將他們卸下,放在貨架上或裝箱保管。機床的變速箱、走刀箱及掛輪等注油部分,應定期檢查泊的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更換。屬長期維護保管的,應將內部積油放凈,清除齒輪和軸上的油垢,涂防銹油脂、硬膜防銹油或注入新的潤滑油保管,并定期進行檢查使之保持合格。

篇3:成套開關柜儀表電器設備保管實施細則

(一)儀表、繼電器應存放在封閉或保溫庫內。從表盤拆下的儀表、繼電器的接線端子應做好標記。儀表內部的電池,應拆下另行保管。標準電池嚴加倒置。

(二)儀表、繼電器放置方法應符合制造廠要求。宜帶原包裝放置或另行用塑料袋包好存放在貨架上。貨架下層與地面的距離一般不宜小于0.5m。貨架前后宜設有通道,不宜緊靠墻壁,一般距離墻壁不應小于0.5m儀表、繼電器的塑料外殼如有霉點時,應在清除后涂刷摻有防霉劑的防護漆。

1.屬第3類維護保管的儀表、繼電器應放在保溫庫內,并應由熟練的儀表檢修人員定期抽查,記錄防銹蝕及霉變情況,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精密部件應用非乙基汽油(不允許用煤油)去銹,并用軟細刷子清刷。檢修處理后,應做性能實驗,合格后打上鉛封。

2.表盤、控制臺、開關柜應直立保管。

3.屬第3類維護保管的測量孔板、噴嘴、帶套管的測溫元件,應按規定做防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