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沖壓熱處理安全檢查表中低溫井式電阻爐安全檢查表

沖壓熱處理安全檢查表中低溫井式電阻爐安全檢查表

2024-07-18 閱讀 1365

中、低溫井式電阻爐安全檢查表

說明

操作工人必須持有操作證、并掌握防火、防爆、防燙、防觸電等技術和急救的基本知識。

1設備檢查

1.1中、低溫井式電阻爐應安裝于地坑中。

1.2地坑內無積水或滲入的地下水。

1.3爐子在地坑中用100~150mm高的枕木或工字鋼墊起,以防受潮。

1.4爐架采用角鋼或槽鋼制成,爐殼內鋼板焊接而成。

1.5爐殼焊縫平整。

1.6爐架及爐殼內外油漆良好、美觀、防銹,減少熱輻射。

1.7爐襯砌筑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不用受潮的耐火材料和保溫材料;

2)嚴格保證砌體各部分尺寸符合要求,砌磚平整垂直;

3)爐襯磚頭嚴格錯縫砌筑,無通縫,保持氣密性;

4)爐頂磚縫小于1.5mm,爐墻和爐底磚縫小于2mm;

5)較大的爐子留有膨脹縫;

6)保溫填料要填實。

1.8裝料筐用耐熱鋼,尺寸符合設計規定,筐外空間適當。

1.9裝料筐不得擦碰爐襯和電熱元件。

1.10筐底有足夠的孔,筐側壁無孔。

1.11爐內配有風扇,使爐內溫度上下均勻,風扇轉動平穩。

1.12風扇轉動部分應裝配牢靠,旋轉時不得碰到工件和設備。

1.13爐蓋應設置限位裝置,確保爐蓋開啟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1.14限位開關牢固地安裝在爐殼上,動作靈敏、可靠。

1.15電阻絲各圈之間分開不接觸,亦不觸及爐罐。

1.16電熱元件平穩地安裝在擱磚上,擱磚無損壞。

1.17接線頭座與接線牢靠,接觸良好。

1.18兩股導線間絕緣良好,金屬導線不得相碰。

1.19熱電偶插入爐膛深度達到保護管外徑的8~10倍。

1.20熱電偶的外電端溫度應低于80℃。

1.21熱電偶與爐壁之間的空隙要有石棉堵塞。

1.22電器爐熔斷器不得用不合要求的熔斷絲(片)或其它金屬代替。

1.23電器箱箱門完好,關閉嚴密、壓緊螺栓(或門鎖)壓全、緊固。箱內清潔、干燥,所有電器零件及接線端無松動。

1.24電器箱指示燈的色標清晰,并符合國標GB2893—82規定。

1.25啟動手柄靈活、可靠。自控與手控位置正確。

1.26電阻爐要設保護接地(零)線。

1.27保護接地(零)線,有足夠強度和截面,連接可靠。

1.28接地端子設置在爐殼、箱殼上既便于檢查又不易碰觸的地方。有明顯的接地標志。

1.29接線頭必須設防護罩。

1.30防護罩應關閉嚴密,掛鉤齊全可靠。

1.31防護罩殼與接線頭之間要有一定間隙。

2行為檢查

2.1裝出爐工件時,要切斷電源關閉風扇,嚴禁帶電操作。

2.2吊裝工件時,注意不要碰撞或接觸電阻絲。

2.3嚴禁超負荷吊運工件。

2.4大型井式電阻爐吊裝工件時,爐子平臺上不準站人。

3作業環境

3.1低溫井式電阻爐應盡量靠近淬火爐安裝。

3.2成品和半成品堆放整齊,不妨礙操作和通行。

3.3工作場地保持整齊、清潔。

3.4爐體周圍地坑設置花紋鋼蓋板。

3.5工作場地盡量利用自然采光,不足要符合TJ34—79規定。

篇2:沖壓熱處理安全檢查表中高溫箱式電阻爐安全檢查表

中、高溫箱式電阻爐安全檢查表

說明

操作者必須掌握防火、防爆、防燙、防觸電及有關急救的基本知識。

1設備檢查

1.1電阻爐需配有水、油等淬火槽。

1.2爐架應采用角鋼或槽鋼制成。爐殼由鋼板焊接而成。

1.3爐殼焊縫平整。

1.4爐架及爐殼的內外油漆好良、美觀、防銹,以減少熱輻射。

1.5中溫箱式電阻爐最高溫度為950℃,爐襯有兩層,內層為輕質耐火磚,外層為保溫磚。

1.6耐火層用輕質或超輕質耐火材料,其耐溫性大于950℃。

1.7保溫材料為密度、導熱系數小的材料,爐殼溫度低于60℃。

1.8在拱腳、爐底板支承、爐口、爐底、后墻下半部等處用重質耐火材料,以增加結構強度。

1.9支承或固定電熱元件的材料用高鋁質或剛玉陶瓷。

1.10爐襯砌筑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不用受潮的耐火材料和保溫材料;

2)嚴格保證砌體各部分尺寸符合要求,砌磚平整重直。

3)爐襯磚塊嚴格錯縫砌筑,無能縫,保持氣密性。

4)爐頂磚縫小于1.5mm,爐墻和爐底磚縫小于2mm。

5)較大的爐子留有膨脹縫;

6)保溫填料要填實;

1.11電阻爐爐頂用拱頂結構,拱角用60°或90°。拱頂用輕質耐火材料和保溫材料。

1.12電阻爐爐底的砌筑符合要求,耐火層及保溫層的厚度達到230~690mm之間。

1.13高溫箱式電阻爐最高工作溫度為1350℃,爐襯用三層;高鋁耐火磚層、中間保溫磚層,以及外部保溫填料層。

1.14耐火層用耐火溫度大于1305℃的輕質或超輕質耐火材料。

1.15保溫材料用密度、導熱系數小的材料,爐殼溫度低于90℃。

1.16高溫電阻爐爐頂為單磚橫跨平頂,用輕質耐火材料和保溫材料砌筑而成。

1.17高溫電阻爐爐底工作面用碳化硅板或重質高鋁磚砌筑。

1.18爐門框架用鑄鐵鑄成,鑄件無裂紋,框架內牢固地填充輕質或超輕質的具有較好保溫性的耐火材料。

1.19爐門與爐門口框架的接觸面經過機械加工,有良好的密封性,爐門大于爐門口。

1.20爐門密封用楔形支架,并應保持良好密封性。楔形支架靠爐門自重壓緊,確保爐膛密封。

1.21爐門下端用刀口密封應保持良好,無爐內熱氣外漏。

1.22觀察孔不允許長時間打開,其小蓋應保持靈活、完好。

1.23鏈輪、鏈條保持干凈、潤滑,壓緊手柄用的螺栓、螺母齊全、完好、固緊。

1.24爐門與重錘相連接用的鋼絲繩完好,無明顯磨損及銹蝕。

1.25平衡爐門的重錘,其重量不應大于爐門重量。

1.26爐門有限位裝置。限位裝置應確保爐門升啟時能自動切斷電熱元件的電源。

1.27限位開關牢固地安裝在爐體上,動作靈敏、可靠。

1.28電熱元件的材料、直徑和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1.29電阻絲(電熱元件)平整地擺放在擱磚上,有小鉤固定,在爐底板兩段拼成處,拼縫間有一塊耐熱墊板,防止引起短路。

1.30電阻絲引出端集中于爐后,接線頭座緊固在爐殼上,中間墊有一層石棉板。

1.31引出棒采用與電阻絲同成分的材料,引出棒直徑不小于電阻絲直徑的三倍。

1.32焊接電阻絲的焊條材質應和電阻絲相同。

1.33電阻絲引出棒套有絕緣瓷管。

1.34接線頭座接線牢靠,接觸良好。

1.35高溫爐碳硅棒(電熱元件)垂直對稱布置在爐膛兩側或水平布置的爐頂和爐底。

1.36碳硅棒工作部分的長度與爐膛有效加熱處的尺寸相適應。

1.37碳硅棒的引出端應長出爐外50mm左右。

1.38爐墻上碳硅棒的插入孔直徑應大于碳硅棒端部直徑1.5倍。

1.39碳硅棒接頭線采用并聯、或至多兩個元件串聯,以避免電阻值變大,元件燒壞。

1.40接線夾和碳硅棒引出端夾持牢固,接觸良好。

1.41變壓器安裝在爐體下部或側面,便于接線和操作。

1.42變壓器和碳硅棒之間需有間隙,確保絕緣。

1.43變壓器用的電壓表,電流表應清潔、完好。

1.44調節手柄靈活、可靠,壓緊手輪的螺栓、螺母齊全完好、緊固。

1.45變壓器的分檔標志清晰。

1.46熱電偶插入爐膛的深度應達到保護管外徑的8~10倍。

1.47熱電偶的外端溫度應低于80℃。

1.48熱電偶與爐壁之間的空隙應用石棉堵塞。

1.49熱電偶座牢固地固定在爐頂的鋼板上,座下墊石棉板。

1.50電子電位計安裝在電器箱上部,并配有熱電偶。

1.51電子電位計指示溫度正常。

1.52高溫電阻爐自動記錄機構良好。

1.53高溫電阻爐用量程為0~1600℃的調節或毫伏計或動圈式溫度指示調節儀。

1.54電器箱熔斷器禁止用不符合要求的熔斷絲(片)或其他金屬代替。

1.55電器箱箱門完好,關閉嚴密、壓緊螺釘(或門鎖)齊全、緊固。箱內清潔、干燥,所有電器零件及接線端無松動。

1.56電器箱指示燈的色標清晰、并符合國標GB2893—82規定。

1.57啟動手柄靈活、可靠、自控與手控位置正確。

1.58電阻爐要設保護接地(零)線。

1.59保護接地(零)線,要有足夠強度和截面,連接可靠。

1.60接地端子設置在爐殼、箱殼上既便于檢查又不易碰觸的地方,有明顯的接地標志。

1.61接地頭座應有防護罩。

1.62防護罩掛鉤齊全可靠,關閉嚴密。

1.63鏈輪、鏈條要有防護罩。

1.64平衡重錘周圍設有防護罩。

2行為檢查

2.1爐門處于關閉狀態,不準打開爐門用風扇降溫。

2.2電阻絲折斷后,其直徑長度符合圖紙要求。

2.3電阻絲斷頭搭焊時,兩線重疊長度大于40mm。

2.4裝出爐時,要斷電操作,工件及工具不得碰撞電阻絲及擱磚。

2.5電子電位計操作時必須打開儀表開關,防止指針卡死。

2.6電子電位計不用時,鎖上蓋殼,防止灰塵或潮氣進入。

2.7電器箱前,應設有木質站板,拉、合閘刀時人站在站板上,并帶絕緣手套。

2.8變壓器換擋時,先切斷電源,嚴禁帶電調檔。

2.9爐子不使用時,應切斷電源。

3作業環境

3.1電阻爐的廠房內,不得漏水,并配有起重設備。

3.2電阻爐周圍場地寬暢,便于操作、維修。

3.3電阻爐利用自然采光,不足時按TJ34—70標準規定處理。

3.4爐門口道路通暢,便于維護修養。

3.5工作場地保持整齊、清潔。

3.6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要整齊,不妨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