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安裝調試安全要求
設備安裝調試中的安全包括設備安裝施工中的安全、設備試運行安全和設備自身的安全狀況,安裝施工和試運行的安全應按有關施工作業和運行操作安全要求進行,這里僅分析對設備自身安全狀況的要求。設備安裝好后,應逐項檢查設備的安全狀態及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檢查的安全項目包括靜態和動態兩方面,靜態檢查項目在設備不運行的條件下進行,如設備表面安全性、安全防護距離等;如控制系統安全性能、可動部件安全防護性能、安全防護裝置的工作性能與可靠性、設備運行中塵毒、易燃等物的產生情況等。設備安裝調試的安全檢查除了參照上述設備購置的各項安全要求外,還應檢查下列各項安全要求。
(1)控制系統
控制裝置應保證,當動力源發生異常(偶然或人為地切斷或變化)時,不會造成危險,即使系統發生故障或損壞時也不致造成危害。必要時,控制裝置應能自動切換到備用動力源和備用設備系統。自動或半自動控制系統應設有必要的保護裝置,以防止控制指令紊亂。同時,在每臺設備上還應輔以能單獨操縱的手動控制裝置。
對復雜的生產設備和重要的安全系統,應配置自動監控裝置,重要生產設備的控制裝置應安裝在使操作人員能看到整個設備動作的位置上。對于某些在起動設備時看不見全貌的生產設備,應配置開車預警信號裝置,預警信號裝置應有足夠的報警時間。調節裝置應采用自動聯鎖裝置,以防止誤操作和自動調節、自動操縱線(管)路等的誤通斷。
控制系統內關鍵的元器件、控制閥等均應符合可靠性指標要求。控制裝置和作為安全技術措施的離合器、制動裝置和聯鎖裝置,應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并符合其產品標準規定的可靠性指標要求。
緊急開關用于:①發生事故或出現設備功能紊亂時,不能迅速通過停車開關來終止危險的運行;②不能通過一個開關迅速中斷若干個能造成危險的運動單元;③由于切斷某個單元會導致其他危險;④在操縱臺處不能看到所控制的全貌。
緊急開關必須有足夠的數量,應在所有控制點和給料點都能迅速而無危險地觸及到。緊急開關的形狀應有別于一般開關,其顏色應為紅色或有鮮明的紅色標記。生產設備由緊急開關停車后,其殘余能量可能引起危險時,必須設有與之聯動的減緩運行或防逆轉裝置,必要時,應設有能迅速制動的安全裝置。
對于在調整、檢查、維修時需要察看危險區域或人體局部(手或臂)需要伸進危險區域的生產設備,必須采取防止意外起動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在對危險區域進行防護(例如機械式防護)的同時,還應能強制切斷設備的起動控制和動力源系統;在總開關柜上設有多把鎖,只有開啟全部鎖時才能合閘;控制或聯鎖元件應直接位于危險區域,并只能由此處起動或停車;設備上具有多種操縱和運轉方式的選擇器,應能鎖閉在按預定的操作方式所選擇的位置上,選擇器的每一位置,僅能與一種操縱方式或運轉方式相對應。
生產設備因意外起動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配置起強制作用的安全防護裝置。必要時,應配置兩種以上互為聯鎖的安全裝置,以防止意外起動。當動力源因故偶然切斷后又重新自動接通時,控制裝置應能避免生產設備產生危險運轉。
(2)安全防護裝置性能
安全防護裝置應使操作者觸及不到運轉中的可動零部件,其防護距離應符合GB12265機械防護安全距離標準的要求。在操作者接近可動零部件并有可能發生危險的緊急情況下,安全防護裝置應能使設備不起動或能立即自動停機、制動。安全防護裝置應符合產品標準規定的可靠性指標要求,應便于調節、檢查和維修,并不得成為危險源。避免在安全防護裝置和可動零部件之間產生接觸危險。所有安全顯示與報警裝置都應靈敏、可靠。電氣設備接地和防雷接地必須牢固可靠,接地電阻符合規范標準要求。
(3)塵毒產生情況
凡工藝過程中能產生粉塵、有害氣體和其他毒物的生產設備,應盡量采用自動加料、自動卸料和密閉裝置,并必須設置吸收、凈化、排放裝置或能與凈化、排放系統聯接的接口,以保證工作場所和排放的有害物濃度符合國家標準規定。對于有毒、有害物質的密閉系統,應避免跑、冒、滴、漏。必要時,應配置監測、報警裝置。對生產過程中塵、毒危害嚴重的生產設備,必須安裝可靠的事故處理裝置及應急防護設施。檢查塵毒產生情況時,可通過儀器實際測定,以了解所產生塵毒量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4)噪聲和振動情況
能產生噪聲和振動的設備,必須在產品標準中明確規定噪聲、振動指標限值,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對固有強噪聲、強振動設備,宜設置隔離或遙控裝置。設備噪聲、振動應符合標準限值規定。
(5)防火與防爆性能
生產、使用、貯存和運輸易燃易爆物質和可燃物質的生產設備,應根據其燃點、閃點、爆炸極限等不同性質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包括實行密閉,嚴禁跑、冒、滴、漏;配置監測報警、防爆泄壓裝置及消防安全設施;避免摩擦撞擊,消除接近燃點、閃點的高溫因素,消除電火花和靜電積聚;設置惰性氣體(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置換及保護系統,設置水封,阻火器等安全裝置等。試運轉時,應嚴格檢查設備的防火措施是否達到原設計的防火要求。對于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必須審核所使用的電氣設備、儀器、儀表是否符合相應的防爆等級和有關標準。對于因物料爆聚、分解反應造成超溫、超壓可能引起火災、爆炸危險的生產設備,應檢查其所設置的報警信號系統、自動和手動緊急泄壓排放裝置是否靈敏可靠。
(6)人員操作的安全性
生產設備上供人員作業的工作位置應安全可靠,其工作空間應保證操作人員的頭、臂、手、腿、足在正常作業中有充分的活動余地,危險作業點應留有足夠的退避空間。操作位置高度在距地面20m以上的生產設備,宜配置安全可靠的載人升降附屬設備。對于噪聲、振動、粉塵、毒物、熱輻射危害較嚴重的作業場所,如果原設備沒有安全可靠的操縱室,則應在合適地點設置操縱室,并應使操縱室滿足下列要求:
①保證人員操作的安全、方便和舒適。同時保證操作者在座位上能直接控制全部操作部位及操作件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視野。
②應采用防火材料制造,其門窗透光部分應采用透明易清洗的安全材料制造,并應保證操作者在操縱室內就能擦拭。必要時,應在門窗透光部分上配置擦拭裝置。
③操縱室應具有防御外界有害作用(如噪聲、振動、粉塵、毒物、熱輻射和落物等)的良好性能。當操縱室工作環境溫度低于-5℃或高于35℃時,應配置空調裝置或安全的采暖、降溫裝置。
④操縱室應保證操作人員在事故狀態下能安全撤出。對于有可能發生傾覆的可行駛生產設備,除應設置保護操縱室的安全支撐外,還應設置能從里面打開的緊急安全出口。
(7)設備的照明系統
生產設備必須保證操作點和操作區域有足夠的照度,但要避免各種頻閃效應和眩光現象。對可移動式設備,其燈光應符合有關專業標準。生產設備內部需要經常觀察的部位,應備有照明裝置或符合安全電壓要求的電源插座。
篇2: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管理制度
1、礦井上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和10KV及其以下的電氣安裝工程,按《煤礦機電安裝工程質量標準及檢驗評級試行辦法》進行驗收。
2、新安裝的設備在使用前必須由礦機電主管工程技術人員組織有關人員詳細研究說明書內容,并制訂出操作規程。在使用初期,主管工程技術員要經常檢查其運行情況。
3、新設備安裝必須有安裝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安全規程和設備說明書要求進行安裝,對隱蔽工程應有工程記錄。
4、施工單位對新設備,或經大修后的設備進行驗收,凡未經檢修好的設備嚴禁繼續使用。
5、設備安裝完畢后,由機電動力科組織相關業務部門人員,施工單位及使用單位共同按施工圖與安裝質量驗收標準進行驗收。
6、在設備試運轉驗收中,一般設備空運轉2—4小時,帶負荷運轉24小時無故障,無異常才算合格,特殊設備按相關標準驗收,如發生故障以及其他遺留問題由安裝單位限期進行處理,合格后方能移交。
7、大型設備或關鍵設備按相關規定要求進行調試驗收。
篇3: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管理制度
1、一切準備安裝的設備,必須是檢修后驗收合格的設備,或是入庫驗收的新設備。安裝前必須清點型號、規格、數量與裝箱單相符。各種隨機文件和試驗報告齊全。
2、安裝單位根據需要組織安裝隊伍,指定專人負責。首先熟悉設備使用說明書、圖紙、資料等,并詳細了解設備性能、結構特點、技術要求,而后編寫安裝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
3、設備安裝中,對可拆卸的零部件,要做好標記,輕搬輕放,不得野蠻裝卸,以免損壞機件。
4、設備安裝要按圖紙工藝要求、安裝標準進行,安裝完畢,必須經過調試,調試工作要按有關標準和廠家要求,逐條逐項進行,要做好測試記錄填好調試報告,保存好安裝原始數據。調試合格進行試運轉,按規程規定,做好空載和滿載試驗。
5、設備安裝竣工后,必須進行驗收,由設備組、安裝隊、使用單位共同到現場進行驗收交接、辦理手續、三方簽字后生效。
6、大型設備安裝完畢后;按“機電設備安裝質量標準”要求,由礦組織驗收,設備組人員做好記錄,并辦理《驗收報告單》和設備移交手續,驗收合格后,安裝單位應將全部圖紙資料交資料室存檔,如有資料丟失、損壞現象,要追究有關單位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