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酒店安全管理制度守則
第1章?總則
第1條?為了加強酒店員工的安全意識,深入落實酒店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2條?完善嚴格的安全管理是優質服務的重要保障,一定要把安全管理和優質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2章?保安員守則
第3條安保部值班實行輪班制,保安員的休息時間由安保主管根據工作需要統籌安排。
第4條上班前要整理好儀容儀表,提前10分鐘到達值班室簽到、集隊、接受當天的作任務、領取警械器具和對講機等工作用具。
第5條在做好接班準備工作后,保安員應提前5分鐘從值班室列隊前往工作崗位接班。
第6條交接班時,交班保安員和接班保安員要認真檢查崗位范圍內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在登記本和交接班情況登記表上做好記錄,由交接班雙方簽名確認,并向主管報告情況。不能因交接班影響保安服務質量。
第7條接班20分鐘后發現的問題,原則上由當班保安員負責。
第8條對當班期間發生的問題應立即在當值登記本上做好記錄,不能在下班時才補記錄,以免遺漏或拖延交接班時間。
第9條當班期間不能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如需離開,必須報告主管,在主管安排人員頂崗后方能離開工作崗位。在返回工作崗位后,需向主管報告。
第10條部門經理、主管和有關管理人員到崗位巡查時,保安員要在當值登記本上做好記錄。
第11條?做好對老、弱、病、殘、幼及孕婦等客人的扶助工作。
(1)主動詢問這類客人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如果客人需要輪椅車,可與前廳部聯系,盡量滿足客人要求。
(2)對沒有提出特殊要求的客人,仍要做好跟查,與其他崗位的保安員保持溝通,給予相應的協助。
(3)主動幫助這類客人乘坐電梯和上、下樓梯,如需乘出租車離店,可安排其優先乘車,并向其他排隊候車的客人做好解釋工作。
第12條?熟悉崗位范圍內各類設備、物品擺放的位置,發現移動設備、物品的可疑情況,要立即報告主管并迅速查明原因。
第13條?在崗位上要注意觀察來往人員的情況及其攜帶的物品,發現可疑的人和物品要選擇適當的位置進行監視,并報告監控中心協助監控和錄像。當可疑人員離開本崗位監控范圍時,要及時通知相關崗位的保安員繼續跟進。如果發現可疑人員實施犯罪活動時,應立即設法將其擒獲。
第14條?對酗酒客人要做好跟控工作,及時通知監控中心進行錄像,盡量依靠酗酒客人的親屬或朋友協助處理,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酗酒客人返回房間或離店后,要及時檢查客人行走的路線有無嘔吐物,如有嘔吐物要做好現場控制,盡快通知管家部員工到場清潔處理。
第15條?對在店內公共場所吵鬧、嬉戲和追逐的客人或小孩要及時給予制止,確保酒店的正常經營秩序。
第16條?當值期間如果出現突發事件,酒店各門口的保安員必須堅守崗位,控制好各出入口,不能離崗。其他各內圍崗的保安員要服從當班主管的臨時調動,及時趕往出事現場協助處理。
第17條?接到監控中心發現異常情況的通知時,有關崗位的保安員必須盡快趕到現場處理,并對可疑人員進行跟控或截查。
第18條?在崗位上拾獲遺失物品時,應即時報告主管到場處理,當面清點后將拾獲的物品交客房中心處理,同時將有關情況知會前廳經理。
第19條?禮貌規勸客人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并做好解釋工作。
第20條?外單位人員來酒店進行拍攝或采訪活動,必須事先與酒店公關部或相關負責人員聯系,獲得同意后方能進行。
第21條?如所在崗位有施工項目,要協助做好對施工現場的監護工作。
第22條?自覺遵守酒店的各項管理規定,協助做好對各部員工的紀律稽查工作。
第23條?當班期間要做好與各崗保安人員的情況溝通,認真完成安保部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對崗位上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向當班主管報告
第3章?員工安全守則
第24條?注意防火、防盜,如果發現事故苗頭或聞到異味,必須立即查找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切實消除隱患。
第25條?下班前要認真檢查,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酒店及客人生命財產安全。
第26條?如果發現有形跡可疑或有不法行為的人或事,應及時報告安保部或有關部門。
第27條?不與客人的小孩耍逗,發現客人的小孩玩水、玩火、玩電,要加以勸阻,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第28條?不得將親友或無關人員帶入工作場所,不準在值班室內或值班宿舍留宿客人。
第29條?拾獲客人遺留錢物,一律上交本部門經理、安保部或總臺,客人遺留的書報、雜志一律上交,不得傳閱。
第30條?遇到意外應視情況分別通知前廳經理或有關部門酌情處理。通知電話總機轉告有關人員,同時加設標志,保護現場,警告其他人員勿靠近危險區。
第31條?在緊急情況下,全體員工必須服從總經理或經理的指揮,全力保護酒店財產及客人生命安全,保證酒店業務正常進行。
第4章?附則
第32條?本制度由安保部制定,上報總經理審批,其修改時亦同。
第33條?本制度自批準之日起開始執行。
酒店安全制度
?2012年安全生產責任狀
為了進一步落實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責任、層層把關、層層負責,并將安全工作情況與經濟掛鉤,體現重獎重罰的原則,根據公司要求,確保年內公司安全目標全面完成,愿立如下責任狀:
一、自覺遵守國家、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指標、方針政策和規定。嚴格執行安全工作規程及各種安全生產制度。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違章作業。
二、有權制止他人違章作業,對無安全措施和未經安全技術措施交底的工作有權拒絕,并可越級反映。
三、認真吸取事故教訓,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確保個人安全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p>
四、及時反映和按規程規定處理一切人身及設備等不安全的情況,并向上級報告。
五、經常檢查本部門的安全設備和安全用具,并督促正確使用和定期試驗。
六、牢固樹立“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思想。做到工作前檢查作業現場,工作中集中精力,認真負責,工作結束后認真清理現場。不操作自己不熟悉的或與工作無關的機械、設備及工器具。
七、尊重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服從工作負責人的分配和統一指揮。服從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管理。
八、積極參加改善安全措施的各項活動,主動提出改進安全措施的合理化建議,協助部門領導組織好每周安全日活動,并做好各種安全臺帳記錄。按要求參加安全生產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九、凡能圓滿完成安全目標的,獎勵立狀人肆佰元人民幣。若因工作失職,造成人身重傷和考核性事故的,視情節輕重扣獎20%~100%。并按淮安供電公司規章制度追究相關責任。
?立狀人:
消防責任協議書
為了加強和規范賓館的消防安全管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充分保障賓館內財產和員工的安全,經雙方協商一致,簽定如下協議:
部門的消防安全責任人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貫徹執行消防法規,保證部門消防安全符合規定,掌握本部門的消防安全情況;
(二)組織防火檢查,督促落實火災隱患整改,及時處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三)組織開展對員工進行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組織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實施和演練;
(四)部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當定期向賓館消防安全責任人報告消防安全情況,及時報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五)定期組織檢查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確保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的完好有效;
(六)消防監控人員必須熟悉本系統所用的消防設施系統基本原理、功能,熟練掌握滅火器材的操作技術;
(七)負責對賓館各種消防控制設備的監視和運用,當班人員不得擅離職守,做好檢查、操作等工作,并做好巡查記錄;
(八)積極參加上級消防部門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賓館責任人部門負責人
篇2:酒店康樂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酒店康樂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1、部門安全組織制度
按照酒店群眾性治安、消防組織的設置要求,在各部門和管區建立相應的安全組織及兼職的治安員和基干義務消防隊員,形成安全保衛網絡,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安全責任制,確保一方平安。
2、員工的安全管理
(1)員工必須自覺遵守《員工手冊》中明確規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自覺接受酒店和部門組織的"四防"(防火、防盜、防破壞、防治安災害事故)宣傳教育及保安業務培訓和演練。
(2)員工應掌握各自使用的各類設備和用具的性能,在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的同時,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正確操作,以保障自身和設備的安全。
(3)員工應熟悉崗位環境、安全出口的方位和責任區內的消防、治安設備裝置及使用方法。
(4)員工應熟悉《保安管理》中制定的"火災應急預案"和"處理各類刑案和治安事件的工作流程",遇有突發事件,應保持鎮靜,并按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妥善處理。
3、康樂場所安全管理
(1)康樂場所必須做到消防設備齊全有效,有兩個以上的出入通道,并保持暢通。
(2)嚴格按照治安主管部門發布的娛樂場所治安管理條例經營,發生影響治安秩序的人和事,應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和隔離,并向保衛部報告。
(3)營業結束時,應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篇3:酒店消防安全管理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內容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應做到:
1、搞好消防專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定期進行消防演練。
2、消防器材、設施應按消防部門有關規定配備,高層建筑應配備救護工具,新建、改建、擴建的飯店應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安裝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等設施,建立健全相應的使用、維修、保養檢查制度。安全保衛部門及其他部門應職責明確,定期檢查和更換過期消防器材,確保消防器材完好和正常使用。
3.建立健全消防檔案,了解并熟悉飯店消防設施整體布局。應根據各消防重點部位的不同情況,分別制訂消防管理規定和消防操作程序,并嚴格執行。
4.飯店新建、更新改造項目的圖紙,需報經區、縣以上公安消防部門審批,竣工后應通過檢查驗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方可投入經營運轉。
5.嚴格管理和控制火種、火源及易燃易爆物品,倉庫、柜臺等場所禁止吸煙,客房、商場、倉庫等重點部位的施工動火,須履行安全保衛部的審批手續,并在現場設置滅火器材。施工現場易燃物應及時清理。未經工程部門批準,任何人不得亂拉亂接電源。飯店各部門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應指定人員負責并采以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