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車作業安全控制措施
淄博運用車間為確保調車作業安全,實現安全生產持續穩定。特制訂調車作業安全控制措施如下:
一、深刻反思,接受教訓,引以為戒。
機務系統發生的事故,大部分是調車作業造成的,車間通過深刻分析,清醒的認識到調車作業安全的重要性。調車作業是監控盲區,監控裝置除最高限速40公里/小時以外,其他均為人為控制,乘務員只有按章作業,嚴格作業標準,才能有效的防止事故的發生。車間根據各個車隊擔當區段的特點,組織分析排查,對周邊小運轉及零解列車,根據不同情況制訂出調車作業安全關鍵點控制措施,管理人員根據排查的關鍵點進行重點盯控。
二、充分利用監控設備保安全。
1、針對監控裝置現有的功能,車間在關鍵時機確立了打點制度,分別在使用燈顯裝置調車動車前、中間站調車作業穿越正線及顯示十、五、三車時實行打點,分別各按一次警惕鍵(副司機)。以此加強乘務員對調車信號的確認,以及對十、五、三車速度的控制。為確保穿越正線調車作業安全,穿越正線作業,一度停車后,副司機按二次警惕鍵。調車信號確認開放后逐個進行打點、按警惕鍵(司機)。接近土擋、盡頭線10米時,一度停車,動車前按壓警惕鍵(天氣不良時,副司機下車引導)。
2、加強霧天調車作業管理,確保霧天調車作業絕對安全。遇降霧、暴風雨雪等天氣不良情況,乘務員應嚴格執行車間制訂的《霧天調車作業、出入庫控制措施》。
三、調車作業計劃傳達及調車作業計劃單保存規定。
調車作業過程中,添乘人員禁止與擔當調車作業的乘務員閑談,嚴禁無登乘機車證和非值乘人員進入機車駕駛室。
1、調車計劃由調車員向司機傳達,司機進行復誦,完畢后由司機向副司機傳達并聽取復誦,對標有“標內停留車位置”的作業,必須明白“標內”所指車站的方向位置。司機、副司機共同閱示車站平面示意圖,對照調車作業通知單,明確作業時所經進路及停留車位置后方可作業。做到全員清楚,沒有計劃、計劃不清不準調車。變更計劃必須停車重新傳達,并進行復誦,確認停留車位置,達到熟悉調車作業計劃內容。
2、牽引列車起動前,司機唱一鉤,副司機必須提示經路或停留車位置后再干一鉤。沒有調車指揮人的起動信號不準停車,信號不清、看不清調車指揮人位置立即停車。
3、推進運行連掛時,副司機必須先提示車輛換長的長度及標內停留車位置后,司機方可推進。司機每干一鉤,副司機必須在調車通知單上相應作業的后面填寫作業時間(以監控裝置時間為準,記錄作業終止的點),在調車通知單上相應作業的前面填寫推進車輛換長,并將干過作業計劃劃掉。
4、保存好調車計劃單,退勤時,將此調車通知單交給退勤調度員,由退勤調度員分隊保管,每日交班(節假日為上班第一天)由車隊支部書記將收存的調車計劃通知單取回,車隊進行分析,并在計劃保存夾內的記錄表上寫明取走的計劃份數。
5、推進運行連掛時,副司機不提示車輛換長及標內停留車位置,未劃掉干過的計劃或未及時填寫作業時間、推進車輛換長,按違標處理。對有調車作業未交回計劃通知單者,副司機按一般違章處理。
四、調車作業的抽查、添乘及檢索。
1、車間根據調車作業“關鍵點”,不定期組織抽查,打破以往的抽查辦法,對下半夜、交接班、中間站調車作業等重要環節不定時、不定期的進行抽查,對抽查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曝光,并按段撞紅線管理辦法,對撞紅線者一律按規定處理。
2、充分利用“檢”字牌進行抽查,對調車信號道岔標志等設置“檢”字牌,對發現不了的按規定處理,以提高盯信號、盯岔尖的自覺性。強化“三不間斷”制度、調車作業唱鉤制度及盡頭線站立呼喚制度,盡頭線嚴格速度控制,確保調車作業安全。
3、規范指導司機的微機檢索,對穿越正線、十五三車、試閘等制度執行情況及燈顯裝置使用情況,進行嚴格檢索。各車隊每天對收回的調車作業通知單進行分析,便于微機檢索時參照驗證。并有重點的分析2個機班的調車作業情況,做好專門記錄。
2、沒有產生調車作業的車隊,應分析2個機班的出入庫作業情況,同樣做好記錄。重點檢查庫內試閘、走行速度、打點情況。外線抽查時,在完成第一鉤調車作業后登乘機車,檢查調車作業計劃單中作業完了的計劃劃掉情況,及推進車輛換長情況。
五、強化班前休息,加強待乘室盯控。
針對周邊小運轉及零結列車調車作業夜班時間長的實際情況,車間除采取待乘室值班干部正常座崗辦法外,各車隊在家主持工作的干部每天下午都要進行重點盯控,對不按規定打卡、休息時間不足的一律不準出乘。
淄博運用車間
2006年8月16日
篇2:焊接切割作業安全控制措施
1.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金屬焊接和切割作業人員工作前要穿戴好合適的勞動保護用品,如口罩、防護手套、防護鞋、帆布工作服;在操作時戴好護目鏡或面罩;在潮濕的地方或雨天作業時應穿上膠鞋;登高作業要系好安全帶,做好防護措施。對焊工所需的各類防護用品有以下具體要求:
(1)眼睛、頭部的防護用品。眼睛、頭部的防護用品是指焊接護目鏡和面罩,用來防止焊接弧光和火花燙傷的危害。
(2)焊工用面罩有手持式和頭戴式兩種。頭戴式面罩還包括安全面罩和安全帽前掛眼鏡面罩。面罩和頭盔的殼體應選用難燃或不燃的且不刺激皮膚的絕緣材料制作。罩體應遮住面部和耳部,結構牢靠,無漏光。頭戴式面罩用于各類電弧焊或登高焊接作業,質量不應超過560g。輔助焊工應根據工作條件,選戴遮光性能相適應的面罩和防護眼鏡。氣焊、氣割作業,應根據焊接、切割工件的厚度,選用相應型號的防護眼鏡片。
(3)焊接、切割的準備、清理工作,如打磨焊口、清理焊渣等,應使用鏡片不易破碎成片的防沖擊護目鏡。
2.工作服。應根據焊接與切割工作的特點選用焊工工作服。
(1)一般焊接、切割工作廣泛使用白色棉帆布工作服。
(2)氣體保護焊在紫外線作用下,會產生臭氧等氣體,應選用粗毛呢或皮革等面料制成的工作服,以防焊工在操作中被燙傷或體溫增高。
(3)全位置焊接工作的焊工應配用皮質工作服。
(4)在仰焊、切割時,為了防止火星、熔渣從高處濺落到頭部或肩上,焊工應在頸部圍毛巾,穿著用防燃材料制成的護肩、長袖套、圍裙和鞋蓋等。
(5)焊工穿用的工作服不應潮濕。工作服的口袋應有袋蓋,上身應遮住腰部,褲長應罩住鞋面。工作服上不應有破損、孔洞和縫隙,不允許沾有油、脂等物。
(6)焊接與切割作業的工作服,不能用一般合成纖維織物制作。
3.手套。焊工手套應選用耐磨、耐輻射熱的皮革或棉帆布和皮革合制材料制成,其長度不應小于300mm,要縫制結實。焊工不應戴有破損和潮濕的手套。焊工在可能導電的焊接場所工作時,所用的手套應該用具有絕緣性能的材料(或附加絕緣層)制成。
4.防護鞋。焊工防護鞋應具有絕緣、抗熱、不易燃、耐磨損和防滑的性能。電焊工穿用防護鞋的橡膠鞋底。如在易燃易爆場合焊接時,鞋底不應有鞋釘,以免產生摩擦火星。在有積水的地面焊接、切割時,焊工應穿用經過耐電壓6000V,試驗合格的防水橡膠鞋。
5.防護屏。電焊、切割工作場所,為防止弧光輻射、熔渣飛濺,影響周圍視線,應設置弧光防護室或防護屏。防護屏應選用不燃材料制成,其表面應涂上黑色或深灰色油漆,高度不應低于1.8m,下部應留有25cm流通空氣的空隙。
篇3:倒桿斷線現場作業安全控制措施
(一)、放緊線安全控制措施
1、撤線、緊線工作應設專人統一指揮、統一信號;
1、提升地線前必須做好防止地線脫落的保護措施;
2、取脫地線連接金具前應先做沖擊試驗;
3、后備保護鋼繩應有足夠的強度;
4、嚴禁采用突然剪斷地線的方法松線;
5、緊線端、固定端、線頭牽引端都應保持好通信聯絡。
6、展放鋼絞線時,應選擇有經驗的人員展放。工作人員不得站在導線圈內或轉角內側,防止掛傷,同時注意監護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二)、交叉跨越安全控制措施:
1、現場勘查時,順線路走向全程勘查,對跨越的高、低壓線路記錄好線路雙重名稱和桿號;
2、安排獨立工作負責人負責跨越線路的停送電聯系,并履行許可手續。
3、在放、緊線過程中,對跨越的高、低壓線路、弱電線路、交通要道均安排專人守護,保持好通信聯絡,防止損傷導線或掛傷行人、車輛。
(三)、工作許可與終結環節現場安全控制措施:
1、工作負責人應按照停電申請書批準的停電時間及時與停電工作許可人進行聯系。在許可人許可工作開始的電話聯系時應有影像資料保存。
2、在工作完工后,工作負責人應對施工質量、工藝標準進行自檢驗收;
3、運行單位負責人對現場進行驗收;
3、查明全部工作人員下桿收齊后,拆除全部接地線,并核對地線組數無誤后,收回并完善各小組工作任務單,向工作人員宣布作業結束。此時,即認為該線路帶電,不準任何人再登桿進行任何工作;
4、工作結束,及時與停電工作許可人進行聯系,報告工作完成情況,辦理工作終結。
(四)其余危險性較大的作業現場安全控制措施:
1、交通安全:工作期間禁止飲酒。
2、疲勞作業:參與工作的人員應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