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范例
一、?醫療卻此案的定義?
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因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而發生診療果實的行為。醫療過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屬于醫療缺陷。醫療缺陷是醫療問題、缺點、差錯和事故的總稱多發生在檢診、用藥、手術、搶救、醫院感染、病歷書寫等環節上。
二、?醫療缺陷的內容
重點突出醫療核心制度、圍手術期管理制度的落實和診療操作常規的執行情況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記錄當事人缺陷1次。
(一)?醫療核心制度
三級查房制度保證查房次數和查房質量1患者入院48小時內無主治醫師查房記錄?2每周主任醫師查房少于1次3病歷中缺三級醫師查房記錄或記錄不符合衛生廳《病歷書寫規范》要求
首診負責制落實首診醫師負責制原則按科室流程規范要求接診并做到合理分流患者。1首診醫師拒絕診治患者或推諉患者或未進行必要的病歷記錄2如屬他科疾病首診醫師未安排患者轉診或收治非本專業患者3對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診醫生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應的科室
會診制度保證會診到達時限和會診質量。?1急會診在接到通知后10分鐘內未到達2需會診在接到通知后24小時內未到達?3會診醫師不具備規定的資格
死亡病例繞論制度應在患者死亡1周內討論由科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者主持并記錄于病歷中。?1死亡病例未討論2繞論時間超過規定期限3病歷中缺討論記錄
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疑難危及患者橫名的病例為危重病例。由科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者主持按規定時限進行討論并記錄于病歷中。17日內未進行科內會診或科間會診2病歷中缺會診討論記錄
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醫師要驗收工作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熱暖去向科室要建立醫師交接班記錄本每班有記錄危重患者要書面及床頭雙交接班。1危重患者未進行書面交接班?2未堅守工作崗位出現脫崗3有事外出未告知值班人員氣象包括住院總、二線班值班醫師去他科會診未告知值班護士4交接班催在漏交貨漏接情況
醫囑制度所有針對病人的處理必須有醫囑檢查結果及時歸入病歷。1有醫囑而無檢查報告單2有檢查報告單而無醫囑
(二)?圍手術期管理制度
術前討論制度所有手術均應有術前討論。新開展的手術、復雜、疑難、風險較大的手術包括一級手術、二級手術、二進宮手術應組織由病區主任或委托的科副主任主持的術前討論并記錄討論意見及參加者姓名、職稱、發言內容新開展的手術病情復雜、高風險的危重病人手術重要臟器切除截肢同一種病二次手術等腰填寫《大手術審批報告單》。1手術未進行術前討論?2病歷中缺術前討論記錄3上述手術未填寫《大手術審批報告單》報告醫務處?4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超出規定規格及時限要求
知情同意制度患者知情同意書由術者或主管醫師負責談話及簽字醫患雙反應各有1人參加新開展手術、大型手術、特定范圍的手術由具備資格的上級醫師、科主任負責談話及簽字術中意外處理及術中改變術式由具備資格的醫師負責談話及簽字。1非規定人員與患方進行術前談話及簽字2未履行告知義務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屬或其指定委托人同意情況下進行手術或改變術式
術中及術后管理之父1手術標本未進行常規兵力檢查互考慮腫瘤標本未進行手術中冷凍切片快速兵力檢查2術后微機室隨訪術后24小時內無手術記錄?3術后三天內未每天記病程錄
三、?病歷質量管理
病歷中存在下列情況之一屬乙級病歷記治療各級醫生缺陷1次1首頁伊利愛哦信息未填寫?2傳染病漏報?3缺首次病程激勵或首次病程記錄中缺診斷依據或鑒別診斷、診療計劃4危重病例缺副主任醫師或以上職場人員查房記錄5新開看的手術、一級手術缺由科主任或授權的主副主任醫師簽名確認6有明顯涂改、在病歷中臨摹他人或代替他人簽名7缺有創檢查治療同意書或缺患者近親屬簽名?
病歷中有下列情況之一即為丙級病歷記錄治療組各級醫生缺陷3次。1死亡病例缺死亡討論?2歸檔病歷缺出院記錄或缺入院錄實習生代寫入院錄視為缺入院記錄或缺病程記錄或缺醫囑單?3手術病歷缺術前小結或缺手術記錄單或缺麻醉記錄單4危重患者卻搶救記錄?5病歷記錄有誤導致嚴重差錯事故四醫技管理標本接送準確及時發出報告加強質控嚴格審核。1、未在規定時間內發報告?2、出現漏診或錯誤報告3、誤接標本、以設計保本、誤送報告而及時處理。三、醫療缺陷管理體系一組織管理在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醫務處、人事處、計財處負責實施。1、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院醫療缺陷管理工作進行檢查、指導保證考核工作規范進行。院技術委員會為顧問組織。2、各科室成立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小組為科室醫療小組為科室醫療缺陷管理具體實施組織。各臨床、醫技科室行政主任為科室醫療缺陷管理第一責任人。3、建立全院各級醫師執業方案連續記錄個人醫療卻缺陷和獎懲情況。二管理模式1、采取制定標準找出缺陷嚴格處罰減少缺陷、持續改進的管理模式并將醫療缺陷次數記入醫師執業檔案以促進基礎醫療質量的不斷改進和提高。2、為充分發揮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中的主觀能動性醫療缺陷管理采取明確定義、科室自查上報、醫院抽查、專家核實制度經核實的醫療缺陷醫務處書面提交科室主任負責督促整改。
四、?醫療缺陷的監督管理辦法
要求可會死管理小組每月按照醫療缺陷缺陷界定標準進行自查自報便于科室早期、及時發現、解決伊利愛哦缺陷同時也便于醫院能較好地做到一級反饋控制。自查病歷的數量不少于本月科室出院人數的20自查情況詳細記錄到醫療差錯記錄本責任到人。每月將自查結果上報給醫務處。2、醫療環節質量管理環節質量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兩種形式來監控醫療質量環節缺陷。一是定期現場檢查。醫務處每月組織院病案管理委員會專家進行運行病歷記醫療質量的專項抽查病歷的抽查不少于科室在院病歷的15檢查結果登記記錄。二是不定期檢查針對科室上報的醫療缺陷登記表以及科室反映的醫療工作中存在問題或困難及時組織調查、溝通和協調從而及時采取相應控制措施預防醫療缺陷的發生。3、醫療終末質量管理通過對出院病歷質量檢查來監控醫療終末質量。醫務處組織檢查小組對所有歸檔病歷、死亡病歷進行專項檢查。4、醫療投訴和糾紛管理在日常醫療投訴和糾紛管理中嚴格執行醫院文件的要求。1對典型醫療糾紛或醫療缺陷的案例由醫教部就案例組織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專家討論和分析。2對重大醫療糾紛或重度醫療缺陷案例由醫教部組織院技術委員會專家對案例進行分析及判定。5、機那里醫療缺陷的質詢制度由恒生醫院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對各科室的醫療缺陷提出質詢。6、由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每月對發生醫療缺陷的科室下發《醫療缺陷整改通知書》促成責任人、相關人員及科室共同對醫療缺陷進行分析查找缺陷起因和危害提出改進措施汲取教訓。
五、?獎懲辦法
醫療缺陷認定結果與科室評優和科主任考核掛鉤與醫師個人績效、職稱晉升、聘任掛鉤。1、個人績效、職稱晉升、聘任狀況掛鉤?首次缺陷扣除獎金200元年累計二次缺陷扣除獎金500元取消當年評優資格并全院通報。年累計第三次缺陷扣除獎金1000元取消當年支職稱晉升資格全院通報降級聘任一年。年累計超過三次以上缺陷全院通報暫停所有醫療活動1個月期間只發放基本工資。經科室自查及醫院核查一年內無醫療缺陷記錄的評為伊利愛哦讀物之星并記入醫師執業檔案優先晉升。2、科室評優和科主任考核?科室年累計超過3次缺陷扣除科主任獎金200元同時扣除科主任年終評分5分。科室年累計超過5次缺陷扣除科主任獎金500元同時扣除科主任年終考評分10分取消科室評優。科室年累計超過10次缺陷科主任考評不及格。
六、?法律依據
1、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2、衛生部《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3、衛生部《執業醫師法》、《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抗生素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篇2:醫院醫療缺陷判定標準
醫院醫療缺陷判定標準
一、病歷書寫缺陷
(一)重度缺陷
1.病案丟失或缺張少頁,改寫已出院病人的病歷。
2.病史、體格檢查和病程記錄錯誤或有嚴重遺漏,影響到疾病的診斷、治療、搶救。
3.未經詢問病史查體、主觀臆斷編造。
4.住院過程中,病情變化未能及時發現而影響病人治療,造成后果者。
5.對上級醫師指示醫囑未能執行或執行錯誤病人造成不良后果者。
6.未按規定及時完成病歷。
7.死亡病例無討論記錄。
8.核查住院病歷,查對輔助檢查、處置等收費與實際不符的。
(二)中度缺陷
9.對診斷及治療有影響的一般癥狀、體征未寫入病歷或描寫有出入者。
10.病例書寫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或一頁中3處錯字、漏陽性體征,延誤病人的診斷治療,但未造成病人明顯傷害者。
11.未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或遺漏陽性體征,延誤病人的診斷治療,但未造成病人明顯傷害者。
12.對上級醫師查房、會診、術前記錄不及時,病情變化無分析者。
13.未按載規定記載病程記錄,住院超過30天的病人沒有階斷小結者。
14.丟失檢查報告單。
15.核查住院病歷,查對輔助檢查、處置等收費與實際不符增減31.00―50.00者。
(三)輕度缺陷
16.病例書寫不規整,一頁中錯字、漏字、涂改超過3處,不使用醫學術語超過1處。
17.病例首頁等醫療文件,各級醫師未蓋章者。
18.病例各頁排列順序不符合要求者。
19.各種申請單填寫項目不全,不正確者。
20.各項檢查報告單粘貼不整齊者。
21.各項檢查不及時。
22.上級醫生查房不能指導病例診斷與治療,對住院醫師不能起到指導作用。
23.核查住院病例,查對輔助檢查、處置等收費與實際不符增減30.00元以下者。
二、診斷缺陷
(一)重度缺陷
24.主要疾病診斷錯誤、診斷不清、延誤診斷、延長療程、影響轉歸。
25.非疑難病人7日內診斷不明者。
26.實施診斷發生嚴重副損傷者。
27.丟失活檢組織標本或有診斷意義手術標本,影響診斷或增加病人痛苦者。
(二)中度缺陷
28.主要疾病診斷不明確、依據不足,對治療有一定影響但無嚴重后果者。
29.主要診斷確定,但遺漏次要疾病或并發癥的診斷,對治療有影響者。
30.醫技科室重要診斷項目報告錯誤或檢查內容回報不及時。
31.鑒別診斷內容不充分、不完整。
(三)輕度缺陷
32.診斷名詞未按規范書寫者。
33.診斷部位不明確者。
34.次要疾病診斷依據不全者。
三、治療缺陷
(一)重度缺陷
35.主要治療原則錯誤,包括治療決定錯誤、關鍵性治療措施錯誤,造成不良后果者。
36.主要疾病診斷清楚,未及時確定治療方案(包括重要會診意見)或治療方案未能及時執行,因而喪失治療時機或明顯延長療程者。
37.主要疾病診斷清楚,因未及時確定治療方案(包括重要會診意見)或治療方案未及時執行,因而喪失治療時機或明顯延長療程者。
38.首選藥品供應不上或藥劑質量不良而影響治療,有不良后果者。
39.危重患者入院2天內無上級醫師查房和具體治療原則者。
40.超過本院、本專業,以及本院技術條件、手術分級的治療范圍造成不良后果者。
(二)中度缺陷
41.用藥錯誤及熱原反應產生的副作用,對療效有所影響或增加病人痛苦者。
42.未及時擬定治療方案或未執行治療措施,尚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43.護理級別與病情危重程度不符者。
(三)輕度缺陷
44.因器械使用不當,對病人有輕度傷害,如電吸、電灼、壓迫性局部組織壞死等。
45.用藥不合理,包括少用、多用或濫用的藥物,應停用、換用的藥物未及時停用、換用等。
46.缺乏必要藥品和藥劑質量不好,對治療有所影響,但經采取措施,無不良后果者。
四、搶救缺陷
重度缺陷
47.因強調手續、制度等,未及時搶救時機造成嚴重后果者。
48.因藥品不全、儀器、器械發生故障及有關部門配合不利,造成不良后果者。
49.與搶救有關的檢查不及時或報告延遲,造成不良后果者。
50.推諉病人延誤治療者。
五、手術缺陷
(一)重度缺陷
51.麻醉失誤造成嚴重不良后果者。
52.手術錯誤,包括手術對象錯誤、手術適應癥錯誤及術式錯誤。
53.手術中損傷重要臟器。
54.術中違反操作規程,造成嚴重并發癥。
55.術前準備不充分,影響手術后果。
56.同一疾病因第一次手術不當造成二次手術者。
(二)中度缺陷
57.麻醉不當出現危險,經搶救轉危為安,無后遺癥者。
58.手術操作不當,發生一般并發癥,尚無不良后果者。
59.無需術前特殊準備一般病人,術前準備時間超過10天。
60.計劃住院日時間過長,按疾病操作常規和疾病轉歸標準進行核定。
(三)輕度缺陷
61.術中止血不徹底造成皮下血腫或切口延期愈合。
62.化膿性病灶切開引流不暢,需再次擴大引流或延期治愈者。
六、院內感染缺陷
(一)重度缺陷
63.病人住院期間(非潛伏期患者)出現肝炎、傷寒、破傷風、等感染院內傳染疾病和食物中毒者。
64.手術發生綠膿桿菌或厭氧菌感染者。
65.肌肉注射局部化膿感染并須手術切開者。
66.因器械、敷料消毒不符合要求或與消毒隔離有關措施發生阻障,造成成批病人一般感染者。
67.因檢查處置無菌處理不當,而造成泌尿系
或體腔內嚴重感染,并有嚴重不良后果者。
68.輸血、輸液造成感染者。
69.住院產婦發生產褥熱者。
70.乙類法定傳染病和肺結核患者未按規定進行隔離消毒,但未發生交叉感染者。
(二)中度缺陷
71.檢查治療措施無菌處理不當,造成輕度泌尿系統感染者。
75.漏報院內感染病例,或院內感染病例未下診斷,病歷無記錄者。
(三)輕度缺陷
76.住院期間發生呼吸道輕度感染者。
77.護理、治療措施、無菌操作不認真,發生局部輕度感染。
78.器械、敷料等消毒不認真,未達到消毒要求,但未造成后果者。
七、營養缺陷
(一)中度缺陷
79.重要治療膳食未下醫囑,對治療有嚴重影響者。
80.核查住院患者,其攝取食品有與疾病治療不相符合者。
(二)輕度缺陷
81.治療膳食質量不符合要求,對治療有所影響者。病情需要治療飲食,但醫生沒下醫囑或醫生下了醫囑而沒執行者。
八、護理缺陷
(一)重度缺陷
82.護理監護失誤,造成嚴重不良后果者,如病情觀察不周、失去搶求時機,儀器監護違反操作規程等。
83.不認真執行查對制度,打錯針、服錯藥、灌錯腸等造成嚴重不良后果者。
84.觀察病人不認真,護理不周,導致昏迷、墜床、發生Ⅲ°褥瘡或臥床病人自動下床,造成不良后果者。
85.擅離職守,延誤護理,治療和搶救時,造成嚴重后果者。
86.違反無菌技術操作,造成病人嚴重感染者。
87.凡需做皮試的注射藥,未做皮試或批號不符即行注射,造成嚴重后果者。
88.輸液或靜注外漏,造成病人嚴重組織壞死達3×3cm以上者。
89.因交接班不認真,延誤診治、護理工作,造成嚴重后果者。
(二)中度缺陷
90.執行查對制度不認真,發錯藥,打錯針,給病人增加痛苦者。
91.技術操作不熟練,給病人造成痛苦。
92.各種護理記錄不準確,影響診斷、治療者。
93.護理不周,發生Ⅱ°褥瘡或熱敷造成燙傷面積不超過體表0.2%者。
94.監護失誤,對引流不暢,未及時發現,影響治療者。
95.監護失誤,致使靜脈輸液注射外漏或靜脈采血皮下淤血面積達3×3厘米或以上者。
96.無菌技術操作不合格,病人發生輕度感染者。
97.病人入院無衛生處理,無搶救措施。
(三)輕度缺陷
98.各項護理工作(基礎護理、重病護理、專科護理)未過到標準要求,尚未造成后果者。醫囑執行印章空缺或不清者。
99.各種護理記錄不準確,醫學術語不當,項目填寫不全,不簽名等,但尚未造成不良影響者。
100.標本留置不及時,但尚未造成不良影響者。
101.執行查對制度不認真、打錯針、發錯藥(一般藥物)無不良后果者。
102.診前準備不好,但未影響診斷者。
九、醫德缺陷
(一)重度缺陷
一切因醫德因素直接對病人造成惡劣影響或嚴重不良后果者。
(二)中度缺陷
因醫德問題引起患者不滿,造成不良影響者。
(三)輕度缺陷
病人提出合理的批評意見者。
十、醫療缺陷分級
醫療缺陷分五級:Ⅰ級:3-10個輕度缺陷;Ⅱ級:11-30個輕度缺陷或1個中度缺陷;Ⅲ級:2-5個中度缺陷或31個以上輕度缺陷;Ⅳ級:6-9個中度缺陷;Ⅴ級:1個重度缺陷或10個以上中度缺陷。
篇3:市人民醫院醫療缺陷的定性與獎罰制度
某市人民醫院醫療缺陷的定性與獎罰制度
第一條醫療缺陷的定性,以醫院醫療安全委員會討論結果為準。院醫療安全委員會討論時所在科室主任、當事醫生、護士可參加,可以申辨,醫療糾紛涉及的科室的醫療安全委員長會成員應回避。定性結論以舉手表決通過,少數服從多數。
第二條定性結論、內容應包括:
一、病情簡要;
二、所在科室科主任、當事醫生、護士的說明;
三、醫療糾紛處理小組調查情況;
四、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五、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六、醫療事故等級及責任程度;
七、對醫療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第三條醫療糾紛的賠償,以院醫療安全委員會討論結果為準;上訴法院的,以法院判決定性為準。定性屬于醫療事故的,所有科室和責任人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一級醫療缺陷:科室承擔賠償額的15%;
二級醫療缺陷:科室承擔賠償額的10%;
三級醫療缺陷:科室承擔賠償額的5%;
四級醫療缺陷:科室承擔賠償額的2%;
第四條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嚴格執行安全醫療上報制度,未進行每月安全醫療討論例會的,扣所在科主任管理獎200元/月。
第五條無故丟失住院病歷,任意涂改、添加、偽造原病歷,發現一次扣科室質量獎500元,并扣當事人全月獎金。
第六條對各臨床、醫技科室,全年無醫療糾紛或事故(以院醫療安全委員會定性為準),年終將按時發放醫療安全獎(具體獎額辦法由院部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