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在日常工作中接受和處理新鮮標本(如手術中需要做冰凍的標本、體液或穿刺細胞學標本和尸體解剖等工作)或福爾馬林固定的組織標本等工作均涉及到有關人員的防護,實驗器具、工作臺面和場所的清潔和消毒處理,以及廢棄標本、紗布、棉簽、注射器、刀片和針頭等的處理及一些傳染病的申報。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結合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成立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組,由病理科主管醫療的主任或副主任任組長,各副主任、技術組主管和醫療秘書等。
2.定期舉行管理小組會議,討論科室生物安全問題,監督相關規則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定期組織科室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醫院感染和感染防護和控制意識。
4.組織取材室、細胞技術室及手術冰凍切片室等屬污染空間,均安裝空氣消毒機,取材工作臺安裝紫外線。
5.醫療廢物的處理,嚴格按照醫療衛生機構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院的有關規定進行各類廢物的標識、存放和處理,有完備的標本接收登記程序和紙質記錄,并有專人負責。常見的四種醫療廢物處理如下:
1)病理性廢物:由醫院工人負責清運至特定地點進行焚化處理;
2)福爾馬林等液體行化學廢物均使用專門容器儲存并標記,由具有相關廢物處理資質單位進行收集并處理;
3)廢酒精和二甲苯經回收設備進行回收處理后的殘余固體性廢物裝袋、結扎和標記,由醫院工人收集和處理;
4)損傷性廢物存放于損傷性廢物專用容器內,由醫院專人收集和處理;
5)感染性廢物用有標記的專用袋盛裝、結扎和標記,當日下午有醫院工人收集,同一處理。
6)每日取材后、制片后申請單放入消毒柜內進行臭氧消毒。
6.傳染病疫情申報:主要是院外會診病例中經我科確診的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出的必須申報的各類法定傳染病病種。
1)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2)乙類傳染病(25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腦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3)丙類傳染病(10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
篇2:PIC公司生物安全管理簡略準則
PICChinaBiosecurityRule(simplified)
PIC中國公司生物安全管理簡略準則
生物安全是PIC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遵守和執行的重要健康保證措施之一,任何實際行為上的不遵守或不作為都將視為違反規定并將面對非常嚴肅的處理。基于日常工作管理的需要,特設定如下簡略準則:
一.人員:
1.一般來說來訪者是不允許進入PIC核心豬場;
2.來訪者和場區內其它工作人員、維修人員未經農場經理或者獸醫的許可既不許進入生活區內更不允許進入生產區;
3.在場停留人員不得在農場生活區以內的范圍內接待其他非場區停留人員;
4.場區內不允許有兒童存在;
5.所有進入大門者必須登記,包括:姓名,工作單位,來訪因由,最近一次接觸包括活豬在內污染敏感區域的地點以及具體時期;
6.所有進入生產區的訪問者必須登記:包括:姓名,工作單位,來訪因由,最近一次接觸包括活豬在內污染敏感區域的地點以及具體時期;
7.休假或者離開生活區的本場員工再次進入生產區之前,必須在農場生活區內完成至少兩晚一日的隔離期;
8.休假或者離開生活區的本場員工再次進入生產區之前盡可能避免接觸包括活豬在內的敏感污染物,若發生過接觸,則應該執行自接觸之時刻起計的96小時隔離期;
9.搭乘包括本農場/公司自有的24小時以內受過污染的運載工具并準備進入農場生活區的人員必須遵從96小時的隔離期;
10.任何非本場工作人員在進入農場生產區以前必需完成農場經理/獸醫認可的96小時隔離期;
11.任何進入農場生活區的個人攜帶物品都必須接受農場門衛的檢查,經許可后方可攜帶進入生活區;
12.訪問者、維修人員未經農場經理/獸醫許可不允許進入豬舍;
13.不同生產區域的工作人員在同一個工作日內跨區域流動需得到農場經理的許可,建議間隔時間大于12小時;
14.本公司運載種豬/商品豬的司機在進入農場大門以后應盡快穿上農場提供的干凈的工作服和鞋子并盡可能降低活動區域,司機不允許進入生活區;
15.種豬/商品豬運載期間,司機不得進入"灰區";
16.運輸飼料的司機在飼料卸載期間盡可能停留在車內,不得在工作區域內隨意活動;
17.任何未經徹底淋浴、徹底更衣、換鞋的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
18.任何進入生活區以內的人員必須遵守和執行場區內的其他相關防疫制度。
二.物資/動物:
1、源自農場大門以外的任何動物源性畜產品/物資(養豬生產資料除外,如:疫苗/奶粉性質的飼料等)不得進入生活區更不允許進入生產區;
2、進入生活區的禽產品必須是經過高溫處理過的;
3、水產品不允許進入生產區;
4、食堂剩飯尤其是肉及肉制品和生活垃圾必須由專人處理;
5、農場自用豬只的副產品,包括頭、蹄、內臟、毛皮等不得返回生產區并不得隨意丟棄于場外;
6、任何(疫苗/生物制品除外)進入生產區的生產性資料/耗材都必須進行恰當的脫毒處理,包括:鹵化(水);噴霧消毒、熏蒸、空置、剝離外包裝等;
7、只允許農場專用飼料進入農場,并且使用雙層塑料袋經由專車送達;
8、飼料的卸載和轉運應由農場員工完成;
9、非農場專用的飼料/飼料類營養輔料進入農場前需得到農場經理/獸醫的認可;
10、撒落的飼料/飼料類營養輔料必須在同一個工作日內收集起來并妥善處理,不得進入生產區;
11、PIC車輛上不允許搭載或者存放任何動物源性畜產品/物資(PIC豬只除外);
12、種豬/商品豬運載期間所使用的農場的衣物、靴子不得攜帶離開農場的大門
13、除眼鏡、助聽器以外的任何個人物品不得攜帶進入生產區;
14、豬只的流動是單向的(準備進群的后備豬除外),即:
配種&妊娠&產仔---保育-肥育-出售;
豬只---灰區-臟區
離開凈區的豬只禁止返回凈區;
15、生產區內死亡豬只/安樂死的尸體應于同一個工作日妥善棄置于指定的區域內;
16、農場內化藥、消毒劑、生物制品的使用或者改變需得到獸醫的認可;
17、運輸途中死亡的豬只請執行《PIC中國公司運輸手冊》相關規定;
18、任何進入農場的遺傳物質需得到農場經理/獸醫的認可
17、禁止一切非PIC擁有的活體的畜、禽進入或存在于農場內;
三.運輸/運載工具:
1.盡可能降低運載工具(包括轎車)靠近農場的機會;
2.一切接近/進入農場大門的車輛應該實施噴霧消毒;
3.運輸飼料的車輛盡可能固定并符合衛生要求;
4.所有拉屠宰豬/淘汰豬/種豬/仔豬等的車輛在進入場區以前必須經過兩次嚴格清洗、消毒、干燥,最后一次清洗、消毒、干燥完成后與到達農場的間隔期至少24小時;
5.上述車輛的間隔期必須是有效隔離期:即在此期間,車輛的內外部避免一切可能發生的動物源性污染,否則,隔離期自重新清洗、消毒、干燥完成后起計。
6.每次運輸完畢后,裝豬臺的臟區、灰區、凈區應該盡快沖洗、消毒并將門關閉;
7.場區內轉豬的車輛應專用:斷奶&保育-肥育轉豬車,淘汰豬車,死豬轉運車,飼料車,前三種車每天使用完畢后應該清洗、消毒、干燥,飼料車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8.斷奶&保育-肥育轉豬車&飼料車消毒、沖洗完畢后應放置在指定的地點,淘汰豬車,死豬轉運車應放置在最后運輸的起始地;
9.斷奶&保育-肥育轉豬車以及飼料車門窗應該時刻關閉以防止鳥、鼠侵入;
10.打料完畢后及時關閉料塔頂蓋以防止鳥、鼠以及雨、雪進入塔內;
11.種豬/商品豬運輸途中盡可能避免和動物性污染源接觸;
12.種豬/商品豬運載期間除本車司機以外,其他任何人員不得進入車體內;
13.卸載種豬時,PIC司機必須穿著PIC專用工作服及靴子;
14.卸載種豬時,PIC司機不得進入客戶/擴繁場的圍墻內,其他任何人員也不得進入PIC卡車內;
15.每次運輸完成后應盡快將車輛
沖洗、消毒和干燥,操作流程參見《PIC中國公司運輸手冊》;
16.每次運輸完成后,司機的工作服、靴子也應盡快清洗、消毒;
17.公司自有/租用的停車場的大門應時常鎖閉,盡可能阻止無關人員/動物進入。
四、此準則最終解釋權歸健康管理部。
收貨部制度
篇3:五一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職責
第一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職責
一、根據國家生物安全相關法規法律和本院特點,制定并健全生物安全操作規程和管理規范,定期評價和更新生物安全相關規章制度。
二、評價本院工作中所涉及的生物危險程度并指導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三、組織學習并貫徹執行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相關文件、生物安全法規,開展生物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進行實驗室相關人員培訓和考核工作。
四、健全、完善生物安全管理隊伍培訓考核生物安全管理人員,加強生物安全工作的領導和監督。
五、組織、指導生物安全工作,對我院生物安全工作實行定期檢查和日常管理,檢查、督促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
六、對臨床試驗工作進行生物安全危害評估、生物安全審查及核準。
七、查處實驗室生物安全違規事件,對生物安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進行整改檢查。
八、指導實驗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應急處理、提供意外事件的緊急救助及保健治療措施,并報上級有關管理部門。
九、指導、監督各部門安全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