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內工作安全注意事項規程
1、工作人員進入容器、槽箱等內部進行檢查、清洗、清掃和檢修工作,必須經過車間領導的批準和運行值段長的許可。作業時應加強通風,但嚴禁向內部輸送氧氣。
2、在盛過易燃物品的容器內部或外部進行焊接工作,應按照第478條的規定進行。
3、若容器或槽箱內存在著有害氣體或存在有可能發生有害氣體的殘留物質,須先進行通風,把有害氣體或可能發生有害氣體的物質清除后,工作人員始可進內工作。工作人員應輪換工作和休息。
4、凡在容器、槽箱內進行工作的人員,應根據具體工作性質,事先學習必須注意的事項(如使用電氣工具應注意事項,氣體中毒、窒息急救法等),工作人員不得少于二人,其中一人在外面監護。在可能發生有害氣體的情況下,則工作人員不得少于三人,其中二人在外面監護。監護人應站在能看到或聽到容器內工作人員的地方,以便隨時進行監護。監護人不準同時擔任其他工作。
5、在容器、槽箱內工作,如需站在梯子上工作時,工作人員應使用安全帶,繩子的一端拴在外面牢固的地方。
6、在容器內襯膠、涂漆、刷環氧玻璃鋼時,應打開人孔門及管道閥門,并進行強力通風。工作場所應備有泡沫滅火器和干砂等消防工具,嚴禁明火。對這項工作有過敏性的人員不準參加。
7、閉容器、槽箱的人孔門以前,工作負責人必須清點人員和工具,檢查確實沒有人員或工具、材料等遺留在內,才可關閉。
篇2:金屬密閉容器內工作安全管理規定
1、在金屬容器內工作時,使用的行燈電壓不準超過12V。
2、在容器或槽箱內進行工作時,外部必須設有專人監護,監護人員不得擔任其它任何檢修工作。
3、在容器或槽箱內進行工作前,要對容器或槽箱進行充分通風,確保內部空氣能夠充分流通。
4、在容器或槽箱內工作,如需站在梯子上工作時,工作人員應使用安全帶,且用繩子的一端拴在外面牢固的地方。
5、在容器或槽箱內工作結束后,工作負責人應清點人員和工具,確認沒有人員和工具、材料等遺留在內后,方可關閉人孔門。
篇3:進入煤粉系統容器內部作業安全規定
1)煤粉系統的容器包括中速磨、煤粉分離器、布袋除塵器、制粉各管道、倉式泵、煤粉倉、原煤倉、燃燒爐、廢氣管道、排煙機、廢氣風機、噴吹系統布袋箱和噴吹系統的上中下煤粉罐。
2)進入容器前的準備工作.
(1)進入容器內部工作前,必須與容器所在崗位的操作人員取得聯系,并取得操作牌。
(2)確認該崗位人員已經將該容器的電源切斷,并掛上“禁止合閘”安全牌。
(3)切斷與該容器相通的各種風源(氮氣、廢氣、壓縮空氣),與其直接相通相聯的翻板閥和鎖氣器都必須關嚴并且鎖上。
(4)容器的出入口都要掛上“有人工作牌”并且要安排專人在作業期間監護。
(5)照明必須使用低壓電源(36V以下)。
(6)檢測容器內部的氧氣含時,氧氣含量超過20%時方可開始工作。
(7)檢查進入容器所需利用的梯子、欄桿、扶手等是否安全可靠。
3)在容器內工作的安全規定:
(1)在進入容器內部之后,馬上檢查其襯板是否有塌落的危險,如果有塌落的危險必須停止作業,待采取措施或者塌落的危險解決之后方可開始工作。
(2)容器內部溫度超過30℃要輪換入內工作,每次連續工作不許超過半小時。
(3)已經在容器內部工作超過一小時時,必須進行通風。
(4)工作地點離容器底部超過1.5米時要系好安全帶。
(5)在容器內部作業嚴禁明火,如需動火,必須嚴格執行動火審批制度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6)在容器內工作嚴禁打鬧。
(7)在容器內部作業,如內部有積粉必須清掃干凈。
(8)在容器內工作,必須防止鐵絲,工具或者其它雜物掉入容器內,如有掉入容器內的雜物必須從人孔或者從手孔處取出來。
4)工作結束后的安全規定:
(1)檢查清除落在容器內的各種雜物。
(2)如果作業時動火,必須清理容器內的殘余火源。
(3)檢查下降梯子是否安全、牢固,掛鉤是否掛到安全點。
(4)確認工作人員全部出來后,封閉各處人孔、手孔。
(5)解除各種風源的封鎖。
(6)取下“禁止合閘”牌和“有人工作”牌,并且把牌送回原處。
(7)通知有關的生產崗位人員進行試車、試壓和驗收,驗收合格后交回操作牌方準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