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2024-07-18 閱讀 7994

1?目的加強交通安全管理,預防各類交通、機械事故的發生。2?適用范圍本程序適用于公司/項目部的機動車輛及廠內專用機械等交通運輸設備及操作人員的安全管理。3?術語和定義3.1?本程序引用《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有關術語和定義。3.2?另定義:1)法定保險:指國家規定的凡正在使用的機動車輛必須購買第三者保險,稱之為法定保險。2)機動車輛:指各種汽車等。3)廠內專用機械:指各種輪式或履帶式可以獨立行走的機械設備。4?職責4.1?機電物資部負責機動車及廠內專用機械設備的管理。4.2?質量安全保證部負責機動車及廠內專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監督管理和協助公安交通及機電設備管理部門進行相關事故的調查處理。5?工作程序5.1?交通安全管理過程見交通安全管理流程圖。5.2?人員5.2.1?通用要求凡從事機動車輛和廠內專用機械駕駛及操作的人員必須持有經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駕駛證或操作證,并按要求年審。5.2.2?具體要求5.2.2.1?從事機動車駕駛的人員必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駕駛營運車輛的還需持有由運管部門頒發的道路運輸資格證;廠內專用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持有由政府安全監督部門頒發的特種作業操作證。5.3?培訓與教育5.3.1?培訓內容應包括:操作技能培訓、安全意識的培訓、法律法規的學習等。5.3.2?凡從事機動車輛及廠內專用機械駕駛及操作的人員,除按規定參加年審的學習外,還要求按規定周期審驗。5.4?交通運輸設備的管理5.4.1?采購各單位在采購新的機動車輛或廠內專用機械設備時執行《設施設備控制程序》。5.4.2?證件、號牌的辦理。對于需要辦理有關號牌、證件的設備,由所在單位機電物資部門辦理相關手續。5.4.3?運行5.4.3.1?機動車輛的運行。機動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并參加法定保險和繳納國家要求征收的各種規費,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5.4.3.2?廠內專用機械的運行。廠內專用機械必須遵守《工業企業廠內運輸安全規程》及《廠內機動車輛安全管理規定》。5.4.4?設備的維護和保養5.4.4.1?機動車輛應按廠家規定的周期進行強制保養。當安全裝置、設施失靈或損壞時必須立即修復或更換,確保其齊全有效。5.4.4.2?廠內專用機械設備的保養按《設施設備控制程序》的有關要求進行。5.4.4.3?日常保養:機動車輛或廠內專用機械設備除嚴格按照上述要求進行維護和保養外,還應進行日常性的養護。5.4.5?報廢。機動車輛和廠內專用機械設備的報廢執行《設施設備控制程序》。5.5?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5.5.1?危險源辨識5.5.1.1?公司/項目部的安全管理部門應按照《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程序》每年年底對機動車輛和廠內專用機械設備進行危險源辨識;設備所在單位(車間、班組)每半年對所管設備進行一次危險源辨識。辨識過程中要對危及行駛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和辨識,預防和消除潛在的危險源,確保設備和人員的安全。5.5.1.2?運輸設備或廠內專用機械設備的重大危險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運輸設備或廠內機動機械設備的安全技術設施,包括:轉向系、制動系及其他附屬設施;2)運輸設備或廠內機動機械設備的消防器具;3)運輸設備或廠內機械設備的防凍、防滑器具;4)運輸設備或廠內專用機械設備的駕駛和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5)運輸設備或廠內專用機械設備的管理人員的素質。5.5.2?風險評價各單位運用《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程序》中的方法,對機動車輛和廠內專用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評價,確定不可承受風險。5.6?重大危險源的控制對于重大不可承受的危險源的控制,可視情況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程序》和《方針、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的規定制定管理方案,采取切實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控制。5.7?應急準備與響應對于重要危險因素視情況按《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的規定,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5.8?監督檢查5.8.1?操作人員的資質監督與檢查機電物資部會同安全管理部門每年至少對機動車輛和廠內專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資質進行一次監督和檢查。5.8.2?機動車輛及廠內專用機械設備的檢查對正在使用的運輸設備和廠內機動專用機械設備,機電物資部會同安全管理部門每年至少進行兩次設備安全技術狀況的檢查,以保證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和設施完備、有效。5.9?事故的報告、調查與處理發生事故的單位應按規定及時向上級領導和主管部門上報,機電物資部會同質量安全保證部參與事故的調查與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發生地交警負責處理)。事故的內部調查與處理執行集團公司《生產性事故管理規定》及《事故、事件和不符合調查與處理程序》的規定。5.10?記錄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記錄各有關部門設專人按《記錄控制程序》的規定進行標識、搜集、組卷、歸檔和管理。6?相關文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工業企業廠內運輸安全規程》(GB4387—84)3)《廠內機動車輛安全管理規定》(勞部發[1995]161號)4)《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程序》AQC*f431B15)《方針、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HAC*f434B16)《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HAC*f447B17)《事故、事件和不符合調查與處理程序》HAC*f452B18)《設施設備控制程序》ZHAC*f630B19)《生產性事故管理規定》中葛質安[20**]37號7?記錄1)風險識別與評價記錄2)運輸設備安全檢查記錄3)重大風險控制措施4)應急預案

篇2:施工現場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施工車輛必須服從指揮、聽從調度,在指定地點作業,在指定路段行駛,未經許可不得將車輛駛出施工區域。

第二條施工車輛不得亂停亂放,盡量避免妨礙施工現場通行。

第三條超重、超長、超寬、超高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時應瞻前顧后、兼顧左右、謹慎行駛,最好指揮車在前開道。

第四條未經指揮長批準,施工現場的交通道路不得隔斷或挖斷。

第五條起重車起吊、挖土車作業時周圍應設安全距離并有防護圍欄和警告標志。

第六條施工車輛脫離施工現場行駛時,應注意文明整潔,必須將車輛清洗干凈。

第七條違章作業或違章行駛造成交通事故或經濟損失由車方負責。

第八條工程施工,要求各施工單位盡量使用自己的車輛運送土石方、建筑垃圾等。在確有困難情況下需雇請社會車輛時,應嚴格查看車方的牌照、執照、行駛證、年審年檢、車輛保險等各種證件及相關手續,確認齊全合格后方可雇用。

第九條凡違反道路行駛規定的,每車次處罰用車單位500-1000元。

篇3:企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一)交通安全檢查制度

1、為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交通安全檢查采取“周一”安全活動、回場檢查、月度檢查相結合的形式。

2、檢查人員要認真負責,保證所檢車輛的使用安全性。

3、做好檢查記錄,積累資料,為交通安全工作提供具有指導性的信息。

4、對查出的安全隱患,提出處理意見或建議。

5、對查出的問題,屬司機整改的,司機整改后要復查,合格后才能安排使用。

(二)停車場(庫)管理規定

1、停車場(庫)是中心車輛停放的集中場所,為使車場(庫)管理規格化、標準化,車輛停放實行定位管理。

2、車場(庫)車輛停放區域必須劃停車線,噴定位車輛號碼,做到線齊、號清。

3、車輛要在劃定的車位內按號停放,不準亂停亂放,并且做到停車看齊。

4、車輛進出停車場(庫)時,時速不得超過5Km/h;不準在車場內試剎車。

5、嚴禁任何人在停車場(庫)用汽油清洗物件或隨意潑倒廢油。

6、任何車輛若不接送或檢修儀器,不得在工房門前停放。

7、進入車場嚴禁吸煙。

(三)行駛車輛管理規定

1、施工班組車輛實行隊車行駛。絞車在前工程車在后,工程車與絞車距離應保持為夜間50米至150米,白天150米至300米以內。

2、車輛乘坐。一般情況絞車、工程車副駕駛座分別由所在班組的班組長和操作工程師乘坐,特殊情況由駕駛人提名,副駕駛座乘員不準睡覺,所有司乘人員有安全帶的必須系安全帶。

3、乘車人有責任幫助駕駛人觀察道路交通情況,提醒駕駛人注意行車安全,乘車人對駕駛人的違章行為有權進行制止和反映。

4、施工班組使用的儀器,不得用工程車運輸。由于特殊原因,確需工程車運輸的儀器,必須進行可靠的固定和有效的減震,其它雜物不得用工程車運輸,避免客貨混裝。

5、車輛行駛在沒有限速標志、標線的道路上,不得超速:沒有道路中心線的道路。城鎮、鄉村30Km/h;公路40Km/h。道路中間有一條單黃線。城鎮、鄉村40Km/h;公路60Km/h。高速公路最高時速不能超過80Km/h。

6、現場作業完畢在夜間12:00后的車輛,在次日6:00前不得駛離井場。

7、外部返回車輛未進行回場檢查,不得安排出車。

(四)冬季交通安全行車預案

冬季,雨、霧、雪天氣、冰雪道路將不時出現,道路通行條件和行車環境都會由于天氣變化而受到影響,為做好冬季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工作,特制定本預案。

1、交通安全工作組要結合冬季氣候特點,在任務下達到派車前要早計劃,早準備,制定切實可行的行車方案,預防交通事故發生。

2、加強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廣大駕駛人遵紀守法的意識和禮貌行車、文明駕駛的素質。

3、嚴格把好控制關,堅持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不消除就不派車或出車的原則,確保行車安全。

4、開展交通安全專項自檢自查活動,加強車輛的維護保養工作,消除車輛故障,提高車輛安全技術狀況。

5、加強對長途車輛駕駛人的管理,保證長途車輛駕駛人符合安全行車要求。

6、嚴格執行絞車在前工程車在后隊車行駛制度,并就實際情況進行出車前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