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氮氯堿廠爆炸事件樹分析預防措施
對三氯化氮的產(chǎn)生可以從原、輔料工藝流程的操作規(guī)程等方面進行控制。過程控制和采取的預防措施如下:
1原、輔料的控制
1.1原料鹽的控制
避免運輸、堆垛、倉儲過程含銨物質(zhì)污染原鹽。
1.2鹵水的控制
控制地下鹽礦注水的水質(zhì)量,避免鹵水含銨。
1.3化鹽水的控制
在采用河水化鹽時,特別在農(nóng)村使用化肥的季節(jié),應嚴密監(jiān)視化肥對水體的污染,避免化鹽水含銨。
1.4精制劑的控制
在精制鹽水過程,應控制添加精制劑帶入含銨物質(zhì)。
2工藝流程控制
2.1控制精鹽水指標
無機銨≤1mg/L,總銨≤4mg/L(離子膜電解鹽水經(jīng)過二次精制后,總銨檢測一般為“O”).
2.2加次氯酸鈉
在精制鹽水中加次氯酸鈉除銨,并且壓縮空氣吹除。
2.3采用氯水冷卻洗滌工藝
用板式(Ti)熱交換器將氯水冷卻,低溫氯水直接洗滌電解槽出來的濕氯氣(凈化氯氣)。
2.4采用合理工藝
采用冷凍劑-冷凍鹽水-氯氣液化(間壁式)熱交換工藝,避免制冷劑(氨)與氯氣接觸(通常采用氯作為冷媒,一般是將氨蒸發(fā)器和氯冷凝器分別與冷凍鹽水熱交換,一旦設備腐蝕泄漏,也不至于氯和氨直接接接觸,由此發(fā)生事故的幾率很小的)。
2.5液氯分離的控制
氯氣液化后,經(jīng)分離器、排污槽將NCl3排出系統(tǒng)(堿吸收處理)。
3操作規(guī)程控制
3.1建立安全控制指標
無機銨≤1mg/L,每天分析1次;總銨≤4mg/L,每周分析1次;特殊情況跟蹤分析,作為安全指標,每天報安全部門備案。
3.2控制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得超過60g/L,如發(fā)現(xiàn)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80g/L,應增加排污量(帶液氯排污)和排污次數(shù),并加強檢測;如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100g/L時,應采取措施查找原因。
采用了以上過程控制措施,除非每一過程連續(xù)失控,否則是不會發(fā)生事故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決不是偶然的。如果在原料、工藝流程和操作規(guī)程方面對三氯化氮進行控制,加強過程管理,就可以避免類似事故的發(fā)生。
篇2:液氧安全預防措施
氧是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空氣中約l/5是氧氣。正常壓力下,達到-183℃(-297℉)的低溫時,將被冷凝成液體,液態(tài)氧呈淺藍色。氧本身不可燃,但是它能迅速加劇可燃物質(zhì)的燃燒。
遠離易燃物及火源
很多在空氣中一般不燃燒的物質(zhì),在富氧的情況下,微小的火花或一定的熱量就能使其燃燒;一些在空氣中只緩慢燃燒的物質(zhì),在氧氣濃度大的情況下,會劇烈燃燒。
在貯存、處理或使用液氧的現(xiàn)場,嚴禁吸煙及明火。所有有機物及其它可燃物質(zhì)應避免與液氧接觸。能與氧起強烈反應的物質(zhì)包括油、潤滑油、煤油、織物、木材、油漆和含有油和潤滑油的污物。在某些情況下,已經(jīng)滲透了液氧的可燃物質(zhì)對撞擊十分敏感,可能會引起爆炸。
保持現(xiàn)場及設備表面清潔
工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生的油煙、污垢一般都含有易燃物質(zhì),因此所有設備表面必須保持十分潔凈。不能將氧氣貯罐放置在瀝青地面上;在貯罐附近的工作臺或混凝土地面上,也不能有油脂或油垢:同時,用清潔劑清洗貯罐及附近地面時,注意不能讓清潔劑中的有機物殘留在貯罐及地面上。操作液氧貯罐及相連設備時,必須戴上潔凈的手套或洗凈雙手的油污。
維持適當?shù)耐L
安裝了用氧設備的空間應通風良好,以防止氧氣積聚,降低燃燒的危險。
預防凍傷
皮膚、眼睛不小心接觸到液氧或是極冷的氣體,可能會造成凍傷,因而在處理液體時要避免飛濺和噴射、保護好眼睛和可能會接觸到液氧、冷管路、冷設備或冷氣體部位的皮膚。如果有可能發(fā)生液體噴射、飛濺,或是冷氣體噴射,還必須戴上面罩或防護眼鏡、建議穿褲角寬大的長褲,遮住鞋子,避免液體濺落到腳上,如果衣服沾上液體或已被氣體浸透,應立即脫下,置于通風處,至少在30分鐘內(nèi),浸有飽和氧氣的衣物是十分易燃的。
更換的零件必須適合氧氣場合很多材料,特別是一些非金屬墊圈和密封件,用于氧氣場合時都含有易燃物質(zhì),盡管它們可能適用于其他低溫氣體,只能使用推薦的備件,并確保已經(jīng)根據(jù)相關的標準進行清洗,滿足氧氣場合。安裝用氧設備應遵守安全法規(guī)安裝氧氣設備前,要全面熟悉國家的防火法規(guī)及標準。
警告:在現(xiàn)場裝配管路時要確保在截止閥之間的每段管路道上安裝一個合適的泄放閥。
篇3: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jié){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nèi)蛋白酶的正?;钚?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xiàn):潛伏期數(shù)分鐘到1小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jié){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xiàn):潛伏期為數(shù)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shù)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fā)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fā)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fā)生中毒。
2、中毒表現(xiàn):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shù)小時出現(xiàn)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fā)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xiàn)青紫和組織缺氧現(xiàn)象。
2、中毒表現(xiàn):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zhì)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huán)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jīng)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xiàn):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shù)小時;長則2-3天。前驅(qū)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fā)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fā)熱38℃-40℃。重病人出現(xiàn)寒戰(zhàn),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chǎn)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jīng)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jīng)脫羧酶作用產(chǎn)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zhì)--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xiàn):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zhì)有關。中毒表現(xiàn)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特點是發(fā)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xiàn)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nèi)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wèi)生管理;⑵過敏體質(zhì)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chǎn)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