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鋼安全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
設備設施的技術措施。一切有危險性的機器部件,包括升降機、運輸機、行車上的長軸和齒輪系統,都應該可靠地加以防護,對全廠所有設備的部件,特別是行車、起重滑輪、鏈條、吊鉤等,需要建立定期檢查和維修制度,有缺陷的滑輪應該報廢。應明顯地標出安全工作負荷。不用的滑輪應按次序存放。必須盡可能用扶梯上行車。如果要用直梯,則應在直梯上每隔一定距離安裝一個鐵圈。行車附近有人勞動時,應采取有效措施來限制行車的行走范圍。有些國家的法律規定:如果在同一軌道上有兩臺或多臺行車行走,就必須在行車上安裝適當的開關設備,以免行車碰撞。
●運輸動力機械的技術措施。機車、軌道、貨車、搬運小車以及掛鉤的結構必須安全可靠,維修良好。應該使用有效的信號和報警系統。禁止坐在掛鉤上或從兩節貨車之間穿過。不準在爐子加料機行駛的路線上進行工作。存放氧氣需要十分小心。最好通過管道向廠內不同地點供應氧氣。供氧管道要有明顯的標志。所有吹氧管均應保持清潔。
●管理和制度措施。安全管理工作應經常不斷加以改善。如障礙物充斥的地坪或任意放置的工具,很容易把人絆倒,使人受傷、甚至摔跌到熾熱的或熔融的材料上,一切物料都必須仔細堆放,應該設置便于存放各種器具的工具架。車間內各個工作部位和所有防護裝置,都應該安裝高標準的照明設施。
●職業健康措施。工廠和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散發粉塵和煙霧及可能滲漏煤氣的地方,必須有局部排風裝置,同時要執行盡可能高的清潔與管理標準。對煤氣設備必須定期檢查,妥善維護,以防煤氣逸出。在可能有煤氣和一氧化碳的環境中勞動時,必須使用煤氣檢測器,以保證安全。
●個體防護措施。如果必須在危險區內作業,就應佩戴氧氣呼吸器或供氣面罩,此外,附近還應有一名工人進行觀察,以對形成中的危險加以必要的處理。氧氣瓶必須始終處于備用狀態,而且操作人員應該接受氧氣瓶使用方法的充分訓練。
●作業環境措施。為了改善勞動作業環境,需要設計誘導通風系統,送入涼爽的空氣。對于個別地方,特別是高溫作業場所,可裝設鼓風機送風調劑。爐前防熱可用水簾、氣幕、或隔熱金屬網,可戴面罩、穿防熱服或氣冷服。用隔熱材料制成的、帶供氣呼吸器的頭罩和工作服,能為爐前工提供最好的保護,爐內作業極熱,在進入爐內勞動之前,應規定一段時間讓工人稍許降低體溫。修理特殊鋼冶煉爐時,往往更為危險,因為爐內如殘留有釩,就可能造成危害。
●勞動保健措施。人體在適應環境以后,汗液中的含鹽量會自然調整。調整工作負荷,每隔一段時間給予一次休息,特別在涼爽房間(必要時在有空調設備的房間)內休息,可使高溫致病率大為減少。一種有效的辦法,是供應充足的鹽汽水、茶、水和其他合適的飲料,還應該有供應便餐的設施。清涼飲料的溫度不宜太低,而且要訓練工人不能一次飲用過多,在工作時間內,供應便餐很受歡迎。在寒冷季節中,從工作區通過露天場地去小賣部或廁所時,可因溫度突然而劇烈的變化而致病,應注意防止。小賣部、盥洗室和廁所最好設在近旁。如有可能,應隔離噪聲源,天花板和墻壁須由吸聲材料做成。采用遠距離中心控制臺就可使一些操作人員脫離噪聲區。應向噪聲最強烈區域勞動的人員提供聽力保護用品。盥洗設施應包括淋浴,還需要更衣室和衣帽柜。勞動場所的噪聲過大,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應該用吸聲材料把發出噪聲的機器加以封閉,或者用隔聲室或隔聲屏障保護工人。在噪聲極端嚴重的場合下,工人應佩戴耳罩或耳塞,以免聽力受到損傷。
●個體防護用品措施。大多數作業對勞動者身體的所有部位都有危險,但所穿著的防護服類型則隨勞動地點而異。爐前勞動的工人,需要穿防燒傷的衣服——防火工作服、鞋罩、長統靴、手套和安全帽。安全帽應有防火星和強光的面罩或護目鏡。所有崗位幾乎都須著安全靴,戴硬殼帽。許多作業需要戴手套。防護服應能防止高溫對健康和舒適的不良影響。有金屬網護目鏡的防火頭罩能夠有效地防止火星傷人,而且耐熱。實踐證明,某些合成纖維的耐熱性能也很良好。為了使工人堅持使用并正確維護保養個體防護用品,必須進行嚴格的監督和不斷的宣傳。
●人類工效學措施。人類工效學研究、即對人-機器-環境相互關系的研究,對鋼鐵工業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鋼鐵工業中有許多勞動條件需要對之詳加分析研究,使其適合于工人。為了考察工人的各種操作條件、探索環境對工人及所用機器的功能設計的影響,必須進行適當的人類工效學研究。
●醫學監督措施。為了選擇適合鋼鐵冶煉這種重體力勞動的工人,就業前的休格檢查十分重要。大多數工作都需要強壯的體格,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癥狀和慢性胃腸炎對高溫環境都不適宜。選擇行車駕駛員時,對體質與智力都要特別加以注意。肺結核患者,不宜從事接觸耐火材料的作業。醫學監督應特別注意從事高溫作業的工人。對接觸粉塵者,則應特別注意進行定期的胸部檢查。對受噪聲影響的人,要特別注意進行聽力檢查,對行車駕駛員也應進行定期體格檢查,以確保他們能繼續勝任本職工作。
●應急救援措施。必須經常檢查所有急救設施,也須培訓工人熟悉急救的方法。還必須建立具有必要的醫療設備的中心急救站,如有可能,應配備救護車,以便將重傷者在合格的隨車醫務工作者護理下送到就近醫院。大型工廠中應在幾個中心點設置急救箱或急救站。
篇2: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
篇3:液氧安全預防措施
氧是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空氣中約l/5是氧氣。正常壓力下,達到-183℃(-297℉)的低溫時,將被冷凝成液體,液態氧呈淺藍色。氧本身不可燃,但是它能迅速加劇可燃物質的燃燒。
遠離易燃物及火源
很多在空氣中一般不燃燒的物質,在富氧的情況下,微小的火花或一定的熱量就能使其燃燒;一些在空氣中只緩慢燃燒的物質,在氧氣濃度大的情況下,會劇烈燃燒。
在貯存、處理或使用液氧的現場,嚴禁吸煙及明火。所有有機物及其它可燃物質應避免與液氧接觸。能與氧起強烈反應的物質包括油、潤滑油、煤油、織物、木材、油漆和含有油和潤滑油的污物。在某些情況下,已經滲透了液氧的可燃物質對撞擊十分敏感,可能會引起爆炸。
保持現場及設備表面清潔
工業生產產生的油煙、污垢一般都含有易燃物質,因此所有設備表面必須保持十分潔凈。不能將氧氣貯罐放置在瀝青地面上;在貯罐附近的工作臺或混凝土地面上,也不能有油脂或油垢:同時,用清潔劑清洗貯罐及附近地面時,注意不能讓清潔劑中的有機物殘留在貯罐及地面上。操作液氧貯罐及相連設備時,必須戴上潔凈的手套或洗凈雙手的油污。
維持適當的通風
安裝了用氧設備的空間應通風良好,以防止氧氣積聚,降低燃燒的危險。
預防凍傷
皮膚、眼睛不小心接觸到液氧或是極冷的氣體,可能會造成凍傷,因而在處理液體時要避免飛濺和噴射、保護好眼睛和可能會接觸到液氧、冷管路、冷設備或冷氣體部位的皮膚。如果有可能發生液體噴射、飛濺,或是冷氣體噴射,還必須戴上面罩或防護眼鏡、建議穿褲角寬大的長褲,遮住鞋子,避免液體濺落到腳上,如果衣服沾上液體或已被氣體浸透,應立即脫下,置于通風處,至少在30分鐘內,浸有飽和氧氣的衣物是十分易燃的。
更換的零件必須適合氧氣場合很多材料,特別是一些非金屬墊圈和密封件,用于氧氣場合時都含有易燃物質,盡管它們可能適用于其他低溫氣體,只能使用推薦的備件,并確保已經根據相關的標準進行清洗,滿足氧氣場合。安裝用氧設備應遵守安全法規安裝氧氣設備前,要全面熟悉國家的防火法規及標準。
警告:在現場裝配管路時要確保在截止閥之間的每段管路道上安裝一個合適的泄放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