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鍍安全生產基本要求

電鍍安全生產基本要求

2024-07-17 閱讀 8037

項目序號評價內容檢查結果安全管理1建立了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職能部門、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2制定了安全教育和培訓制度、安全費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設施和設備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制度、勞動防護用品(具)及保健品發放管理制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臺帳、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3編制了各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技術規程等4從業人員300以下的配備至少1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300以上的設置了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并配備至少3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5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安全教育與培訓6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安監部門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資格證書7特種作業人員經有關部門的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書8新入廠從業人員全部通過三級安全教育,從業人員每年經安全生產培訓并考核合格生產作業場所管理9廠房、作業場所和安全設施、設備、工藝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10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的車間、倉庫與員工宿舍不在同一座建筑物內,且與員工宿舍保持符合規定的安全距離,危險化學品必須專庫儲存11未采用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工藝、設備12生產作業場所配備了符合國家規定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定期進行職業衛生檢測、檢驗,并為從業人員進行職業病檢查13為從業人員配備了符合有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劇毒品管理14倉庫保管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資格證書15建立了五雙制度,并嚴格執行,定期查對帳物,收發使用臺帳完備,簽字規范16劇毒品(廢棄包裝物)必須專庫儲存,選址合理,二級以上耐火等級,陰涼通風17含氰電鍍車間防盜、領料桶專用裝置安全評價18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每年對生產、儲存裝置進行安全評價19對安全評價報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見及時進行了整改20生產、儲存裝置的定期安全評價報告書已報當地安監部門備案重大危險源管理21按照《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辨識、確定了本企業的重大危險源22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規定的重大危險源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并對重大危險源定期進行檢測、檢查23建立了本企業的重大危險源的檢查檔案,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當地安監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事故應急管理24按照國家安監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的要求編制危險化學品事故預案和其他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5建立了企業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或配備了專職或兼職的事故應急救援人員,配備了義務消防隊26配備了必要的應急救援藥品、器材、設備,并定期進行檢測、檢驗和維護保養,定期組織從業人員開展事故應急救援的演練27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已報當地安監部門備案

篇2:電鍍車間特殊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電鍍操縱必須熟悉所使用設備的使用方法及設備的構造性能和維護方法。非本工作職員未經培訓的不能隨便操縱。

一、安全用電規程

1.導電線必須有足夠的盡緣搶斷和機械強度,電線應有保護套管。

2.工作完后或發生故障而停電時,要切斷電源,蓋好鍍槽,封閉風機防止忽然來電時,引起人身事故或燒壞電氣設備甚至火災。

3.電氣設備的非帶電金屬部分應作接地零處理。照明采用安全電壓。

4.一般不應負荷斷電和接電時,應先斷相線(火線),后斷零線。接線時,應先接零線,后接相線。

5.手或腳濕潤有水時,不應該接觸電氣設備。

6.發現有人觸電職員應立即斷開電源,進行人工呼吸救護,并立即找醫護職員。

7.發現電機有一相保險絲燒斷時,應立即將開關斷開。否則,點機會因單相運轉而損壞。

8.不準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9.漏電現象應由電工排除,不準自行修理。

10.電源電壓過低或很不穩定時,不要開啟電機或其他電器設備。

11.不得隨便進進有危險標志的有電場所。

12.嚴禁在電氣設備上懸掛雨具或坐立。

觸電急救:

1、如觸電時,不可用手或其它導電物將觸電者拉開,應用盡緣物如木棒等將人撥開,或切斷電源。

2、如觸電者已失往知覺,或停止呼吸時,應使他仰臥地上,運用人工呼吸法,使他恢復呼吸,然后灌飲白酒,則易于恢復知覺,此后送往醫院癥治。

3、如有電灼傷時,可用燙傷膏涂于患處或者送醫院包扎。

篇3:電鍍企業職業健康安全危害防控措施

?各級政府和安全監管部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對電鍍企業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行動。必須嚴格落實企業負責人及從業人員職業健康培訓考核、接觸危害職工健康監護、有害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設置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警示標識、改善作業場所職業健康條件、履行職業危害申報等六項整治措施,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去開展工作:

一是建立以責任制為核心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企業法定代表人必須依法履行職業健康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健全以責任制為核心的職業健康管理網絡和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法定責任和義務,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權益。

二是健全職業健康培訓制度和落實告知義務。

三是職業健康教育培訓教材內容必須充實,具有針對性,并及時更新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規程和政策規定。

四是嚴格執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的規定,醒目規范地設置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警示標志和標識。

五是建立職業危害告知和確認制度。企業應當將存在職業危害的崗位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防護措施和職業病待遇等制作成格式化的《職業危害告知卡》,并經該崗位操作人員本人簽名確認,作為職業安全健康三級教育內容,同時與單位工會組織或職工代表簽訂勞動安全健康專項集體合同,保障職工勞動安全權利。

六是建立職業健康體檢報告送閱確認制度。保證當事人的職業健康知情權,體檢報告經其本人簽字后,存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七是監督企業改進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提高防護效果。要求企業填報《職業健康情況自檢表》,對造成職業病及職業危害超標原因、已經造成的后果、目前采取的措施、擬進一步采取的措施、目前取得的效果及最終預期的效果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檢查。要在防護設施、設備、器材和用品上加大投入,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積極采用無毒或低毒物品替換高毒物品作業,確保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濃度(或強度)符合職業健康接觸限值的規定。

八是加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檢測。嚴格要求企業努力提高對嚴重職業危害因素的自我檢測條件和能力。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并由專業人員負責職業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監測結果,預防、控制、消除職業危害因素,并按規定每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將存在職業危害因素作業點的檢測、評價結果,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九是落實職業健康監護。企業應對需實施針對性職業健康體檢(包括崗前、在崗和離崗)的人員進行梳理,制定、落實職業健康體檢計劃,明確體檢對象及崗位職業危害物質名稱、實施的針對性職業健康體檢內容、有資質的職業健康體檢機構、落實時間等內容;在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指導下,選擇有資質的中介服務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對在體檢中發現體征異常的員工,必須由有資質的職業病防治醫療機構實施醫治,采取積極的針對性治療措施,保證其應有的康復治療待遇,幫助恢復健康;對體檢結果應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及時制定改進措施,并載入企業職業健康檔案。

最后是監督企業履行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義務。要求各電鍍企業,對本單位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項目進行全面辨識,并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申報。

電鍍生產企業屬高毒高污行業,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大,是職業病多發的企業,只要各級政府和安全監管部門,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加強聯合執法,形成合力,從源頭抓起,加強電鍍企業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強化職業危害防治的主體責任,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障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和健康,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用工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