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爐冶煉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電爐冶煉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2469

1、電爐煉鋼首要安全問題是電、水、氧三方面的問題。

(1)變壓器室是電爐的心臟,室內必須保持清潔干燥,不準堆放雜物。嚴禁帶負荷進行調壓操作。不得帶電搖爐出鋼,以免發生事故。

(2)對于漏水,要采取有力的彌補措施,應斷電、升起電極,停止冶煉、爐底攪拌和吹氧.并立即處理漏水的水冷件,不應動爐。直至漏入爐內的水蒸發完畢,方可恢復冶煉。

在煉鋼過程中,如果發生總水管斷水,爐前應立即停電,升高電極,打開爐門,提升爐蓋,快速降溫,以免發生爆炸事故。在這種情況下,應關閉總閥門,來水后再逐步放入水箱,防止進水太快,箱內氣體來不及排除而引起爆炸。等進、出水正常后,再恢復生產。

出鋼坑和渣坑內如有積水,應及時排除。

(3)氧氣能加速爐料熔化、脫碳、升溫,大大縮短熔煉時間,提高鋼的質量。但應嚴防氧氣泄漏。氧氣開關應有專人操作,不能戴有油污的手套操縱氧氣開關。

?電爐冶煉要合理供氧、吹氧時應不斷移動氧管位置,防止局部過氧化,減少大沸騰。產生大沸騰時,不能傾爐。

2、配電工

(1)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送電前必須先打鈴后合閘。

(2)冶煉中嚴禁帶負荷調壓,調壓時須等弧流斷開后方可操作。

(3)進料前必須確認三相電極提升到位、限位燈亮、高壓分閘指示綠燈亮、才可打鈴通知進料。

(4)接松電極等爐頂操作時,必須確認高壓已分閘、指示綠燈亮、液壓鎖打到關位后鑰匙開關拔除,方許可上爐體操作。

(5)在煉鋼過程中,如果發生漏水或大沸騰,應立即停電,升高電極。

3、煉鋼工

(1)進料操作

①料藍起吊時,應有專人指揮,料籃吊起后嚴禁人員在下面通過,兩米內不得站人,以防廢鋼掉下砸傷。

②嚴禁料藍未對中或未停穩在爐中心上方,指揮行車下料。

③進料時,爐子四周除指揮進料人員外,不得有任何人員,以防爐渣飛濺傷人。

④遇有料高時,可用料藍設法壓平,嚴禁人員上爐處理料高及強行旋回爐蓋。

(2)接松電極

①爐前人員上電爐松接電極前,必須確認高壓已分閘,鑰匙開關已切斷并拔除方可上爐體操作。

②送電前必須確認所有人員均已撤下電爐方可送電。

③接電極必須在爐料進爐前進行,防止爐料爆炸發生意外(冶煉過程的斷電極處理外)。

(3)在爐頂上進行接電極操作時,操作人員應站穩、注意力集中,并注意站位不能影響行車工及配電工的視線,防止突然事件發生。行車吊電極,要有專人指揮,不得對準備對接的電極進行突然升降(升降電極高低由配電工按指揮要求操作)。

4、熔化及氧化操作

(1)嚴格執行停、通電規定,杜絕盲目指揮通電,以防發生事故。

(2)電爐通電后,禁止任何人在帶電的母線下面通過和到爐頂進行工作。

(3)吹氧前,先檢查皮管接頭、閥門、壓力表等,發現問題要處理后再使用。吹氧時必須集中思想,在約成308的角度插入熔池500mm左右即可,禁止插至爐底深吹,以免損壞爐底。注意爐內變化情況,防止塌料,大沸騰或濺出鋼水傷人。

(4)開關氧氣閥門必須有專人負責、守護。不能戴有油污的手套操縱氧氣開關。吹氧時應先開氧后插入,關氧時應先撥出再關氧。

(5)吹氧時人站位要安全,手不得握在鐵管與皮管接頭處,以免回火燒傷。同時嚴禁在操作中吸煙。接吹氧管時,氧氣管槍套與吹氧管連接頭必須插到位,并旋轉一圈,使之接觸面完全吻合,鎖緊螺栓。檢查不漏氣后,方可使用。廢氧氣管不準亂拋亂丟,要堆放整齊,以免傷人。

(6)吹氧操作人員身后不得站人,以防退出的氧槍碰擊傷人。

(7)吹氧助熔時,臺下渣坑嚴禁進入清渣。

(8)接觸鋼水、爐渣的工具和材料必須干燥、無油,防止爆炸。

(9)向爐內加渣料、合金等,人要站在爐門口兩側,向爐內投料,以防渣子飛濺、火焰噴出灼傷人體。

(10)冶煉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行車吊物通過,及時避讓。

(11)嚴禁在通電時用金屬管吹爐頂電極接頭積灰。

(12)冶煉過程中發現水冷系統漏水時,應立即關閉冷卻水并采取必要措施。

(13)渣坑內不得有水或其它潮濕物,嚴禁在流渣過程中往渣坑內澆水。

5、出鋼操作

(1)出鋼操作時,嚴禁剛開始就搖爐過猛。防止鋼水燒穿水冷塊并引起爆炸,必須先緩慢搖爐3-5°后,再打開出鋼口托板。

(2)在出鋼前必須觀察爐內有無發黑現象,如發現有黑處,證實爐內有漏水,不得強行出鋼,不得搖動爐子,也不得向爐內加入任何物料,應及時找出漏水點,關斷水、待爐內水自行蒸發完后方可出鋼。

(3)若出鋼口未能自動引流時,應采用燒氧操作,氧氣壓力不能太大。

(4)處理出鋼口時,操作人員要站穩扶緊,用力不要過猛,以防發生事故。

(5)清理出鋼口、爐門坎時,敲鋃頭與持撬桿(或其它工具)兩者必須分開兩側,防止擊傷事故,敲鋃頭不準戴手套,其他人不得站在敲鋃頭人員身后。

(6)在下列情況下,電爐必須停電:

①出鋼②接松電極③爐內漏水④大沸騰⑤機械設備故障

(7)嚴禁頻繁搖爐操作,特別是電爐前支撐升起后,把爐子向出渣側擺到水平位,保證后支撐能升到位即可。嚴禁爐體壓到前支撐后,連續長時間向出渣側搖爐,引起傾動缸繼續動作將傾動缸底座螺栓拉斷拔起;防止后支撐頂起后限位失靈,傾動缸繼續動作將爐子抬起翻倒。

篇2:銦鋅冶煉廠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應急預案格式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規范我廠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科學應對電爐鋅粉起火事故,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職工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特編制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電爐鋅粉在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發生的起火事故。

1.4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電爐鋅粉起火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2)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廠部成立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全廠在電爐鋅粉發生起火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3)條塊結合、信息共享。

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應急救援的主管部門為安全環保科,其他相關職能部門要主動配合、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相關職能部門現有資源,實現相關信息共享,確保電爐鋅粉起火事故信息及時準確傳遞,提高應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

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2企業危險性分析

2.1企業概況

單位名稱: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銦鋅冶煉廠

單位地址:云南省紅河州蒙自縣芷村鎮

從業人數:1057人。

隸屬關系:蒙自縣經貿局

主要原材料:鋅精礦、焦丁、電爐鋅粉

主要產品:鋅錠、銦錠、硫酸

產量:鋅錠5萬噸/年、銀錠50噸/年、硫酸10萬噸/年

周邊重大危險源:無

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2.2.1電爐鋅粉物化特性

2.2.2自燃事故

這類事故是一種不需外因作用的化學反應,其原因如下:

(1)電爐鋅粉受潮濕。

(2)電爐鋅粉存貯環境溫度過高。

2.2.2其他原因引起的事故

(1)現場違章操作造成,如在倉庫旁邊、裝卸過程中吸煙。

(2)由電焊火或者其他火源引發的事故等。

3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3.1組織機構與職責

廠部成立電爐鋅粉起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在安全環??葡略O辦公室(簡稱應急辦)。當發生重大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時,在事故發生地附近成立現場指揮部。

2.1.1應急指揮部

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由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

總指揮:吳國欽

副總指揮:康大平黃華

指揮部成員:馮繼平、周忠躍、班志忠、陳春發、張超、廖發忠、周林、劉超、韋衛華、黃瑞部、廖武圣、韋乃團、藍??怠⑷A長、韋淑川、黃甫義、羅森育、潘云鵬、曾繁順、班瑩、覃健杰。

2.1.2應急指揮部職責

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電爐鋅粉起火事故的救援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1)組織編制和修訂應急預案;

(2)作出電爐鋅粉起火重大事故搶救方案和決策;

(3)授權各職能部門實施應急救援需要的所有工作;

(4)負責建立和維護應急信息平臺;

(5)甄別電爐鋅粉起火事故等級,提出預警級別建議;

(6)做好善后和災后重建工作。

2.1.2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電爐鋅粉起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簡稱應急辦),辦公室設在安環科。負責廠內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1)負責廠內內各應急救援職能部門間的聯系、協調工作;

(2)負責收集和匯總電爐鋅粉起火事故信息,并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和區應急指揮中心報告;

(3)組織電爐鋅粉起火事故調查,了解、匯總應急工作情況;

(4)制定廠內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應急演練計劃,并組織實施演練和總結評估。

2.1.3現場指揮部職責

現場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和協調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1)分析、判斷電爐鋅粉起火事故發展趨勢和確定應急救援行動方案;

(2)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按照應急救援預案開展緊急救援工作;

(3)保持與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機構的通信聯絡,隨時報告應急救援情況,及時向本廠傳達落實上級有關應急救援的指示或要求;

(4)涉及重大事項應先報告上級領導后處置,情況緊急時也可以先處置后報告或越級報告;

(5)組織、落實應急救援物資;

(6)開展事故現場的應急搶修和傷員緊急救護工作;

(7)編寫災情評估報告。

2.1.4應急工作小組及其職責

根據應急救援行動的需要,組織6個應急工作小組,在現場指揮部的指揮下,實施應急救援行動,各工作小組組成及其職責分別如下:

(1)安全警戒組:

由保衛科牽頭,由公司保衛人員組成。主要負責事故現場道路交通管制,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

(2)安全疏散組:

由安環科牽頭,由安環科人員組成。主要負責事故現場的交通疏導,保證救援順利進行,做到救援車及其他有關車輛能暢通進出事故現場;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

(3)滅火救援組:

由安環科牽頭,由各個車間應急救援小組人員組成。主要負責現場電爐鋅粉起火火災的撲救。

(4)醫療救護組:

由質檢科牽頭。主要負責在事故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及時搶救現場撤出的受傷人員(包括受傷搶救隊員);與當地及外地有關醫療單位聯系搶救事宜;現場急救藥品的聯系和提供。

(5)物資供應組:

由調度室牽頭。主要負責保證現場救援所需的各類生活物資和搶救物資及器材的供應;事故現場的照明及通信聯絡;事故現場所需的物資、器材及車輛調度。

(6)善后處理組:

由辦公室牽頭,工會、財務科、后勤科等部門參加。主要負責事故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職工和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及其他未盡事項。

2.1.5報警、聯絡方式

廠部應急救援人員之間采用內部和外部電話線路進行聯系,應急救援小組的電話號碼必須24小時開機,禁止隨意更換號碼的行為。特殊情況下,電話號碼發生變更,必須在變更之日起48小時內向安全環保科報告,安全環??票仨氃?4小時內向各成員和部門發布變更通知。

3、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

廠內職工實行嚴格的三級安全教育制度,實施化學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管理,充分提高員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預防電爐鋅粉起火事故及事故早發現、早處理技能。

電爐鋅粉存貯區屬于禁火區域,列為重大危險源,實行危險目標定期維護制度化,一旦發生事故,現場人員迅速匯報指揮部并及時投入搶險排除和初期應急處理,防止事故擴大和蔓延。

3.1事故處理預案

電爐鋅粉具有易燃、有毒有害等危險性,一旦發生起火事故,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火災、人員中毒、灼傷和環境污染等危險狀態。

3.2事故處理原則

3.2.1消除事故原因;

3.2.2阻斷繼續燃燒;

3.2.3危險區域內無關人員的迅速疏散和撤離現場;

3.2.4事故搶險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除險情工作。

4危險區的隔離

為防止無關人員誤入現場造成對救援工作的干擾和傷害,需要劃定事故現場隔離區范圍。在事故中心500m范圍內的各個道路口上設置紅白相間境界色帶標識,寫上“事故處理,禁止通行”字樣,在圓周每隔50m距離上設置一個警戒人員。專業警戒人員(保衛科)必須著正裝,并佩戴有“警戒”標識字樣的袖套。

5監測、搶救、救援和控制措施

5.1監測

電爐鋅粉發生起火事故,可以采用目測方法進行。

5.2應急處理和控制措施

3預測預警機制

3.1信息監測與報告

由安環科負責對重大危險源、危險危害因素和安全隱患采用安全檢查、安全評價(評估)和隱患整改的方法進行監測。

發生電爐鋅粉起火事故后,事故所在車間應急小組應在第一時間上報廠部電爐鋅粉起火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的基本內容應包括:事故對象、事故原因、事故影響范圍、事故發展趨勢及可能擴大的范圍、事故單位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及對事故控制的效果、需要支援和確保的物資、建議需要啟動的事故級別等。

廠部應急指揮機構接警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赴事故現場救援。

3.2預警預防

3.2.1預警

廠內發生電爐鋅粉起火安全事故后,應急指揮部應迅速作出判斷,決定啟動本預案或相關專項應急預案。

事故情況嚴重,超出本廠應急處置能力時,應急指揮部應立即通過電話等方式,向蒙自縣應急指揮中心、縣安監部門報告報告,縣應急指揮中心根據需要啟動區級應急預案或上報至州應急指揮中心(或州應急辦)。

3.2.2先期預防措施

(1)應急指揮部接警后,立即由應急辦通知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各應急工作小組和各職能部門,要求所有人員做好應急救援準備;

(2)由總指揮在第一時間召集有關人員,研究和決定應急救援初步方案;

(3)盡快組織撤離事故區域附近職工,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防止人員傷亡。

(4)決定啟動本預案或專項預案,并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4應急響應

4.1響應分級

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電爐鋅粉起火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級別:

(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l00人以上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OO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篇3:某電爐冶煉企業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為依據,正確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區域環境污染事故,確保事故發生時能快速有效的進行現場應急處理、處置,保護廠區及周邊環境、居住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止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制度適合本廠區的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一、指導思想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思想:體現以人為本,一旦發生突發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二、應急預案適用范圍

本廠區突發環境污染事故,包括廢水、廢氣、危險廢物事故排放等對河水造成污染、對當地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對礦區員工或周圍居民的生命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環境污染事故。

本預案適用于在本廠區范圍內人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廢水、廢氣、固廢(包括危險廢物)、破壞事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急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等。

三、危險亊故與評估

廠區如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從物質的屬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氣。從事故的類型分主要有危險品泄露、火災、廢水事故排放、大氣事故排放等。

最易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是化學品存儲區、柴油儲罐、生產區、廢水處理區等,是防范事故的重點區域。人的操作失誤、防護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場所的設備設施存在隱患是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四、指揮機構、職責和分工

?(一)指揮機構

1、專項指揮部:環境污染事故的專項指揮組。

2、現場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3、物業管理(行政):協助事故報警及事故處理工作,包括保衛治安、醫療、消防、物質供應等。

?組長:?成員:(二)指揮機構職責負責“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發生重大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邦發、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三)成員分工

專項指揮部總指揮:組織指揮廠區的應急救援。

??物業管理處: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負責現場醫療事故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工作。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其他人員:負責維持事故現場穩定,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五、風險防范措施

對已確定的危險目標,根據其可能導致事故的途徑,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各種預防措施必須建立責任制,落實到企業和各人。一旦發生情況時,盡力降低危害的程度。

?(一)化學品制度的管理措施

1、儲于鋼瓶內的壓縮氣體、液化氣體或加壓溶解的氣體受熱膨脹,壓力升高,能使鋼瓶爆炸。2、有些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相互接觸后會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燃燒爆炸。3、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除具有爆炸性外,還具有易燃性、爆炸或中毒等事故。(二)廢水事故排放的風險防范措施

本廠區污水處理站由專門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和解決。1、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安全責任人。2、實行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并嚴格執行。3、做好勞動保護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4、做好安全防護設施管理工作,持續進行安全生產和安全培訓。六、事故應急措施1、廢水事故排放應急措施:緊急停電時若出現廢水系統的供電故障,單靠廢水調節池的調節容量來緩沖整個廠區產生的廢水風險是很大的,利用備用的發電設備應急使用。2、監測系統發現廢水水質異常:發現時必須加大對廢水排放口的監測頻率,及時查找事故發生原因并排除。七、事故處置程序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應立即將事故情況上環保部門。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污染源種類、數量、性質、傷亡人數等等。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據專項指揮部總指揮的指令,立即足見現場救援組明確成員及現場組長和副組長,并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一)現場污染控制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2、及時通報和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員并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二)現場調查與報告1、污染事故現場勘察和技術調查取證。2、環境監測:一般要求水污染在4小時內,氣污染在2小時內定性檢測出污染物的種類及其可能的危害。24小時內定量檢測出污染物的濃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圍,發出檢測報告。并采取污染跟蹤監測,直到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消除。八、現場保護礦區內必須保護事故現場,參加救援搶救的每個人要嚴格保護事故現場,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作出標志、拍照、記錄和繪制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九、應急保障保證事故應急救援所需要經費充足、通信保障、物資保障、宣傳和培訓等。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培養一批訓練有素、有責任心的專業人士。

十、預案管理與更新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應及時修改預案。附:姓名聯系方式姓名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