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潛在火災應急預案格式

潛在火災應急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9959

一、目的。

庫房發生著火爆炸以后,為確保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減少環境污染,使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倉庫管理、倉庫保管員崗位。

三、危險性分析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本單位倉庫主要是快干防腐漆、無機硅酸鋅底漆,庫存量小,只是做生產周轉用,日用由廠家進貨。倉庫單獨存放,房屋是磚瓦及玻璃鋼瓦頂棚結構。揮發的溶劑蒸汽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火源有著火、爆炸危險。發生事故后主要影響是燃燒產生的氣體及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四、應急準備。

4.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4.1.1組織機構

總指揮:事業部部長

副總指揮:事業部設備主管副部長

成員:事業部安全主管、事業部環保主管、當班調度、倉庫保管員、相關崗位人員

4.1.2相關人員職責

☉總指揮職責:

1事故發生后,事業部總指揮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現場急救;

2緊急情況下,有權調動事業部內的各種設備、設施進行現場搶險。

3負責向公司總調度室、安環處報告。

4處理事故時,保證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密切關注事故的發展,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減少污染。

5事故結束后,組織事故原因的調查和分析,盡快恢復現場,保護環境,將廢棄物盡快回收并放置到指定地點。

☉副總指揮指責:

1負責指揮事故現場的具體急救工作。

2負責指揮處理應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

3迅速安排恢復或更換已損壞的裝置,組織事故原因的調查和分析。

☉安全主管職責:

1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

2維護現場秩序,保護現場,組織好人員疏散和急救,指定專人在路口接有關車輛進入事故現場

☉環保主管職責:

1負責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

2負責事故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

☉工序主管工程師職責:負責處理應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

☉調度長職責:負責對外、對內的聯絡、協調工作。

☉當班班長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應急處理工作。

☉崗位人員職責:

1負責通知班長、調度,報告事故的情況。

2負責事故現場的應急設施的操作。

4.2應急物資準備。

應配備氧氣呼吸器、滅火器、消防栓、消防帶等應急物資。

4.3應急人員培訓,內容包括:

4.3.1報警知識:

事故初期階段,在場人員如能采取正確方法,就能迅速控制事故的蔓延。首先要靠在場群眾自救,或者完全要靠群眾自救,力爭將事故控制在初期階段。事故發生后,在場人員在立即進行撲救的同時,要及時報警,以便應急組織人員前來參加撲救。報警包括:向周圍報警,向單位領導報警、向醫療報警。報警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地點、道路交通路線、事故初期部位。

事故聯系電話:

火警****

公司總調度室:****、

醫療急救電話:****

事業部調度室:****

4.3.2應急設施使用:

4.3.2.1應急設施使用:物質燃燒必須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可燃物、氧化劑、著火源。相應的滅火方法有四種:隔離法、窒息法、冷卻法、抑制法,不管哪種方法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使連鎖反應終止。倉庫的滅火劑有水、消防砂、干粉滅火器。

4.3.2.2水的滅火作用:⑴冷卻作用⑵對氧的稀釋作用⑶對水溶性可燃液體的稀釋作用⑷水力沖擊作用。

4.3.2.3干粉滅火器滅火:

☉滅火機理:干粉滅火器滅火時,主要是抑制作用。燃燒反應是一種連鎖反應。燃燒在高溫作用下,吸收了活化能而被活化,產生了大量的活性基團,當大量干粉以霧狀形式噴向火焰時,可以大大吸收火焰中的活性基團,使其數量急劇減少,中斷燃燒的連鎖反應,從而使火焰熄滅。

☉干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內裝式干粉滅火器滅火時,先拔下保險銷,將噴槍對準火焰根部,握住提把,然后用力按下壓把,開啟閥門,氣體充入筒內,干粉即從噴嘴噴出滅火。

☉干粉滅火器的維護保養:干粉滅火器應放置在被保護的物品附近、干燥通風和取用方便的地方。要注意防止受潮和日曬,滅火器各連接不得松動,噴嘴塞蓋不能脫落,保證密封性能。滅火器應按制造廠要求和檢查周期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滅火劑結塊或儲氣瓶氣量不足時,應及時更換滅火器。滅火器一經使用必須進行更換。滅火器必須標明維修日期和維修廠家。

4.3.2.4應急設施:氧氣呼吸器、滅火器、消防栓、消防帶。

4.3.3應急和逃生:熟悉周圍環境,了解安全出口的路徑。

4.3.4現場急救常識:

應急的基本原則:應急工作應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現場急救與公司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4.3.4.1燒傷急救:

1著火事故發生后,必須沉著冷靜。多人燒傷,應區別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進行急救。

2迅速脫離火源,將傷員搬離現場,盡快脫去著火衣服,如來不及脫衣,就地慢慢滾動或用水澆滅。嚴禁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煙,以免引起呼吸道和雙手燒傷。

3如傷員口渴,可飲鹽開水、鹽豆漿等,不可喝生水或過多喝開水。

4經初救后,速送附近醫院。

4.3.4.2觸電急救:

1應迅速拉開來關,切斷電源。

2如條件不允許,可用帶絕緣手柄的物體把電線切斷。

3如果導線搭在觸電者身上,可用絕緣物把導線挑開。

4如觸電者神志清醒,應將其抬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舒適的躺下,并嚴密觀察呼吸和心臟的跳動。

5如驗證觸電者呼吸停止時,應及時做人工呼吸。

4.3.5其它相關知識:

1崗位人員必須熟知本崗位《工藝操作標準》、《安全作業指導書》詳細內容并嚴格執行。

2倉庫內嚴禁煙火、嚴禁閑雜人員出入逗留。

3嚴禁攜帶危險品進入倉庫區域內。

五、應急響應

5.1報告程序:

5.1.1事故發生后,現場目擊人員要立即向本單位報告,如發生火災,立即撥打火警3214,如有人員傷亡,立即撥打醫療急救電話****,同時向我部調度****事業部內部電話撥*報告。

5.1.2任何基層(班、段)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報告,不得延誤。

5.1.3總指揮或事業部其他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要立即向總調度室****安環處****并組織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急救。

5.2人員疏散、現場警戒、現場受傷人員急救:

5.2.1搶救人員到達后,即成立以事業部部長為組長,事業部設備主管副部長為副組長的搶救小組,其它人員各司其職,協助搶救、警戒區域,疏散人群。

5.2.2如果情況危急,由當班長迅速組織逃生,設置警戒崗哨,杜絕閑雜人員進入,并派專人等待引導消防車輛。同時迅速疏通安全通道,以保證救援車輛迅速到達事故現場。

5.2.3消防人員到達后應迅速進行滅火。搶救小組則做好安全撤退指揮工作。

5.3緊急情況的控制。

5.3.1倉庫發生火災,首先應切斷電源,使得著火倉庫可靠停電。

5.3.2迅速使用倉庫已備好的滅火器和消防用水滅火。

5.3.3在撲救倉庫火災時,要保證人身安全,防止其他人觸電或爆炸等意外傷人。

5.4現場恢復。

在搶險過程中使用的滅火設施,應及時恢復原始狀態,用空的滅火器及時更換。若發生火災,損壞的設備及時更換,破壞的設備、嚴格按照廢棄物管理制度執行。及時清理,使現場恢復原樣。

六、應急演習

6.1演習時間:每年6月份進行。

6.2演習方式:桌面演習或現場模擬演習。

(1)“桌面演習”:以會議方式在室內進行,有部門領導、倉庫管理員、安全主管、環保主管。由安全主管對演習情景、預案進行口頭演習,口頭演習結束后,由參加人員討論應急預案的適宜性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

(2)“現場模擬演習”:針對庫房著火,崗位人員如何報警、人員急救、緊急處理及現場恢復。

6.3演習方案編制:每次演習要編制演習方案,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參加人員,預定演習過程、預期目的等。

6.4演習參加人員:演習人員、觀摩人員和評價人員。

6.5演習評審:演習結束后,對演習組織情況和預案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對發現的問題制訂糾正措施予以完善。

七、事故發生后,及時對預案進行評審,對不合理處進行修訂,使其更具操作性。

八、相關記錄。

1、演習方案

2、演習記錄

《災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篇2:某庫房潛在火災應急預案

一、目的。

庫房發生著火爆炸以后,為確保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減少環境污染,使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倉庫管理、倉庫保管員崗位。

三、危險性分析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本單位倉庫主要是快干防腐漆、無機硅酸鋅底漆,庫存量小,只是做生產周轉用,日用由廠家進貨。倉庫單獨存放,房屋是磚瓦及玻璃鋼瓦頂棚結構。揮發的溶劑蒸汽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火源有著火、爆炸危險。發生事故后主要影響是燃燒產生的氣體及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四、應急準備。

4.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4.1.1組織機構

總指揮:事業部部長

副總指揮:事業部設備主管副部長

成員:事業部安全主管、事業部環保主管、當班調度、倉庫保管員、相關崗位人員

4.1.2相關人員職責

☉總指揮職責:

1事故發生后,事業部總指揮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現場急救;

2緊急情況下,有權調動事業部內的各種設備、設施進行現場搶險。

3負責向公司總調度室、安環處報告。

4處理事故時,保證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密切關注事故的發展,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減少污染。

5事故結束后,組織事故原因的調查和分析,盡快恢復現場,保護環境,將廢棄物盡快回收并放置到指定地點。

☉副總指揮指責:

1負責指揮事故現場的具體急救工作。

2負責指揮處理應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

3迅速安排恢復或更換已損壞的裝置,組織事故原因的調查和分析。

☉安全主管職責:

1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

2維護現場秩序,保護現場,組織好人員疏散和急救,指定專人在路口接有關車輛進入事故現場

☉環保主管職責:

1負責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

2負責事故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

☉工序主管工程師職責:負責處理應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

☉調度長職責:負責對外、對內的聯絡、協調工作。

☉當班班長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應急處理工作。

☉崗位人員職責:

1負責通知班長、調度,報告事故的情況。

2負責事故現場的應急設施的操作。

4.2應急物資準備。

應配備氧氣呼吸器、滅火器、消防栓、消防帶等應急物資。

4.3應急人員培訓,內容包括:

4.3.1報警知識:

事故初期階段,在場人員如能采取正確方法,就能迅速控制事故的蔓延。首先要靠在場群眾自救,或者完全要靠群眾自救,力爭將事故控制在初期階段。事故發生后,在場人員在立即進行撲救的同時,要及時報警,以便應急組織人員前來參加撲救。報警包括:向周圍報警,向單位領導報警、向醫療報警。報警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地點、道路交通路線、事故初期部位。

事故聯系電話:

火警****

公司總調度室:****、

醫療急救電話:****

事業部調度室:****

4.3.2應急設施使用:

4.3.2.1應急設施使用:物質燃燒必須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可燃物、氧化劑、著火源。相應的滅火方法有四種:隔離法、窒息法、冷卻法、抑制法,不管哪種方法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使連鎖反應終止。倉庫的滅火劑有水、消防砂、干粉滅火器。

4.3.2.2水的滅火作用:⑴冷卻作用⑵對氧的稀釋作用⑶對水溶性可燃液體的稀釋作用⑷水力沖擊作用。

4.3.2.3干粉滅火器滅火:

☉滅火機理:干粉滅火器滅火時,主要是抑制作用。燃燒反應是一種連鎖反應。燃燒在高溫作用下,吸收了活化能而被活化,產生了大量的活性基團,當大量干粉以霧狀形式噴向火焰時,可以大大吸收火焰中的活性基團,使其數量急劇減少,中斷燃燒的連鎖反應,從而使火焰熄滅。

☉干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內裝式干粉滅火器滅火時,先拔下保險銷,將噴槍對準火焰根部,握住提把,然后用力按下壓把,開啟閥門,氣體充入筒內,干粉即從噴嘴噴出滅火。

☉干粉滅火器的維護保養:干粉滅火器應放置在被保護的物品附近、干燥通風和取用方便的地方。要注意防止受潮和日曬,滅火器各連接不得松動,噴嘴塞蓋不能脫落,保證密封性能。滅火器應按制造廠要求和檢查周期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滅火劑結塊或儲氣瓶氣量不足時,應及時更換滅火器。滅火器一經使用必須進行更換。滅火器必須標明維修日期和維修廠家。

4.3.2.4應急設施:氧氣呼吸器、滅火器、消防栓、消防帶。

4.3.3應急和逃生:熟悉周圍環境,了解安全出口的路徑。

4.3.4現場急救常識:

應急的基本原則:應急工作應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現場急救與公司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4.3.4.1燒傷急救:

1著火事故發生后,必須沉著冷靜。多人燒傷,應區別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進行急救。

2迅速脫離火源,將傷員搬離現場,盡快脫去著火衣服,如來不及脫衣,就地慢慢滾動或用水澆滅。嚴禁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煙,以免引起呼吸道和雙手燒傷。

3如傷員口渴,可飲鹽開水、鹽豆漿等,不可喝生水或過多喝開水。

4經初救后,速送附近醫院。

4.3.4.2觸電急救:

1應迅速拉開來關,切斷電源。

2如條件不允許,可用帶絕緣手柄的物體把電線切斷。

3如果導線搭在觸電者身上,可用絕緣物把導線挑開。

4如觸電者神志清醒,應將其抬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舒適的躺下,并嚴密觀察呼吸和心臟的跳動。

5如驗證觸電者呼吸停止時,應及時做人工呼吸。

4.3.5其它相關知識:

1崗位人員必須熟知本崗位《工藝操作標準》、《安全作業指導書》詳細內容并嚴格執行。

2倉庫內嚴禁煙火、嚴禁閑雜人員出入逗留。

3嚴禁攜帶危險品進入倉庫區域內。

五、應急響應

5.1報告程序:

5.1.1事故發生后,現場目擊人員要立即向本單位報告,如發生火災,立即撥打火警3214,如有人員傷亡,立即撥打醫療急救電話****,同時向我部調度****事業部內部電話撥*報告。

5.1.2任何基層(班、段)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報告,不得延誤。

5.1.3總指揮或事業部其他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要立即向總調度室****安環處****并組織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急救。

5.2人員疏散、現場警戒、現場受傷人員急救:

5.2.1搶救人員到達后,即成立以事業部部長為組長,事業部設備主管副部長為副組長的搶救小組,其它人員各司其職,協助搶救、警戒區域,疏散人群。

5.2.2如果情況危急,由當班長迅速組織逃生,設置警戒崗哨,杜絕閑雜人員進入,并派專人等待引導消防車輛。同時迅速疏通安全通道,以保證救援車輛迅速到達事故現場。

5.2.3消防人員到達后應迅速進行滅火。搶救小組則做好安全撤退指揮工作。

5.3緊急情況的控制。

5.3.1倉庫發生火災,首先應切斷電源,使得著火倉庫可靠停電。

5.3.2迅速使用倉庫已備好的滅火器和消防用水滅火。

5.3.3在撲救倉庫火災時,要保證人身安全,防止其他人觸電或爆炸等意外傷人。

5.4現場恢復。

在搶險過程中使用的滅火設施,應及時恢復原始狀態,用空的滅火器及時更換。若發生火災,損壞的設備及時更換,破壞的設備、嚴格按照廢棄物管理制度執行。及時清理,使現場恢復原樣。

六、應急演習

6.1演習時間:每年6月份進行。

6.2演習方式:桌面演習或現場模擬演習。

(1)“桌面演習”:以會議方式在室內進行,有部門領導、倉庫管理員、安全主管、環保主管。由安全主管對演習情景、預案進行口頭演習,口頭演習結束后,由參加人員討論應急預案的適宜性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

(2)“現場模擬演習”:針對庫房著火,崗位人員如何報警、人員急救、緊急處理及現場恢復。

6.3演習方案編制:每次演習要編制演習方案,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參加人員,預定演習過程、預期目的等。

6.4演習參加人員:演習人員、觀摩人員和評價人員。

6.5演習評審:演習結束后,對演習組織情況和預案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對發現的問題制訂糾正措施予以完善。

七、事故發生后,及時對預案進行評審,對不合理處進行修訂,使其更具操作性。

八、相關記錄。

1、演習方案

2、演習記錄

《災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篇3:食物中毒應急預案多篇

食物中毒多因食品、飲料保潔不當所致,其中毒癥狀多見于急性腸胃炎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為保障住店賓客及全體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不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必須采取以下措施,預防食品中毒事故,保證酒店客人及所有人員的生命安全。

一、預防措施:

(一)飲食安全事故的種類及預防措施:

1、肉、蛋、家禽、水產類及乳類等引起的沙門氏毒中毒,多由于對帶菌食物加熱不足或運輸貯藏時再次被污染,在食前又未加熱滅菌而造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由剩飯、剩菜、熟肉制品、死螃蟹等引起的病源性大腸桿菌中毒。

預防措施:

a、生熟食品的用具和容器分開使用;

b、食品低溫冷藏5攝氏度以下保存,抑制細菌生長;

c、食用采購回的熟肉制品前再高溫處理一次,殺死細菌;

d、禽蛋類在食用前必須煮沸8分鐘以上;

2、由帶菌者污染了熟食而引起的痢疾桿菌中毒,中毒食物為肉、奶等熟食。

預防措施:

a、患者和帶菌者嚴禁炊事操作;

b、熟食品的用具和容器分開使用;

c、用采購回的熟肉制品前再高溫處理一次,殺死細菌;

d、生吃的蔬菜要清洗干凈;

3、由海產品、暴腌蛋品、肉類、涼拌菜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預防措施:

a、炊具分開,注意洗涮、消毒,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b、物烹制時要煮透,防止外熟里生;

c、鹽漬海蟄等水產品時保存需用40%鹽水浸漬保存,食用前反復用清水洗凈,外加食醋或蒜泥。

4、由剩飯、牛奶、糕點、熟肉、冷葷等引起的葡萄球菌中毒。常見肉類、魚類及其制品引起的產氣莢膜梭菌中毒。由剩米飯、熟肉、奶制品、魚類、肉菜湯等引起的蠟樣芽孢桿菌中毒。

預防措施:

嚴禁化膿性皮膚病患者操作食品、食具,以免污染,杜絕質量不合格的牛乳。

a、有計劃做飯,盡量不?;蛏偈?

b、剩米飯食前應高溫滅菌;

c、剩米飯不得摻入新米飯中微溫即食;

d、有異味、變質面食不能再吃,不得摻入面粉中發面食用。

5、由發酵豆谷類制品、肉類和罐頭等食品引起的肉毒梭菌中毒。

預防措施:

a、自制發酵豆谷類食品時,制作前要做加熱滅菌;

b、貯存發酵后的食品,需回鍋加熱后食用。

6、由霉變玉米、茶生、小麥、大米等引起的黃曲霉素中毒。食用霉變甘蔗軋得汁、腐爛的生姜造成的中毒。

預防措施:

a、糧食水份應保證在14%以下,濕度不超過70%;

b、霉變的食物不能食用;

7、赤霉病毒中毒,常見為被禾谷鐮刀菌污染了的糧食或面粉。

預防措施:采購來把關,杜*用霉變的糧食;

8、吃了沒炒熟的四季豆、蕓豆,鮮黃花菜、鮮蠶豆、鮮木耳、沒煮熟的豆漿。

預防措施:廚房要按照程序、工藝加工。

二、重要領導、貴賓重大宴會預防食物中毒措施

1、采取專人、專購、專人驗貨、專人管理。

2、專人進行制作烹制。

3、專人服務上桌。

4、食品留樣待查。

5、質檢部全程跟蹤檢查。

三、應急處理機構組織體系與職責:

(一)餐飲部:檢查后廚房日常菜品操作與食物儲藏的規范,如遇緊急事故,做好留樣工作;

(二)采購部:嚴格把好采購關,對購進原料的質量負首要責任;

(三)人資部與財務部:在總經理的指揮下緊急事故發生時負責資金主調配工作;

(四)保安部:維持酒店正常工作秩序,負責傷員疏散、護送工作;

(五)工程部、管家部、餐廳部,協助保衛部進行傷員的護送工作;

(六)質檢部:不定期對后廚房的食品衛生進行抽查。

(七)行政辦公室:負責車輛運送及本部門員工調配。

四、緊急預案

1、中毒事故發生后,無論是員工或是顧客,發現人員應立即報告本部門負責人,保安部負責人,分管副總。及總經理,最遲不超過五分鐘。

2、各負責人到達現場后,了解中毒人員身體狀況,身份國籍、中毒原因,數量,分管副總根據情況上報總經理,由總經理決定是否報警和撥打急救中心“120”電話急救。

3、無論是否報警,保安部負責人要第一時間安排保安,保護現場清退閑雜人員。

一、不報警,不報急救中心。

如果現象很輕微,總經理確定不報警,視中毒人員身份分別處理,如果是員工,中毒嚴重且人數較多則由部門負責人、行政辦公室人員、人力資源部人員,陪同分散就近就醫,由行政總監安排車輛運送。如果中毒者是員工不嚴重,則由部門負責人、人力資源負責人做好安撫工作。如果中毒者是客人無論輕重,則由大堂經理,分管副總經理立即就近送醫院治療,并做好安撫。

二、報警、報急救中心。

1,總經理確定報警后,由保安部經理負責向公安機關報警,由大堂經理向急救撥打“120”中心呼救,若中毒者情況危急可由行政辦公室安排專車送就近醫院搶救。并通知中毒者單位或家人。

2,保安部應第一時間安排人員到現場保護,不讓任何人接近有毒或可能有毒物品如藥物、容器、飲品、食物殘留、嘔吐物等。

3,保安部負責安排車位,人員等候警車、急救車到來及離開。

4,保安部負責維持現場秩序,防止閑雜人員圍觀

5,大堂經理協助對中毒者私人物品進行登記,并一式兩份留存、上報。并記錄警車、急救車到來離去時間,警方人員姓名等資料登記備案。

6,如懷疑有人投毒,保安負責人應排查可疑人員,發現后保安部立即滯留并交警方處理。

7,保安部負責人配合急救中心醫護人員的搶救工作,情況嚴重時隨中毒者前往醫院,適時做好對中毒者的訪問記錄。

8,如中毒者已死亡,應保護好現場,按總經理指令,配合公安人員、法醫的工作。

學校食物中毒應急預案食物中毒應急預案(2)|返回目錄

為了保障全體師生健康地學習與生活,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學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和規范,防范飯堂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切實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中毒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與影響,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和有關部門要求、法律法規,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突發事件的范圍:

學校食堂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二、應急小組成員:

學校成立應急小組,由校長任組長,總務主任任副組長,成員由政教處、食堂管理人員和醫務室工作人員組成。

三、前期工作:

1、嚴把食品進貨關。學校食品采購要嚴格把關,確保所采購的食品符合有關規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生安全關。

2、嚴把食堂關。對存放的原料進行檢查,發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嚴把餐具消毒關。學校食堂對餐具按規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故。

四、突發性事件的處置:

1、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向領導報告,并積極協助醫務人員進行搶救工作和妥善安置中毒病人,同時,保護中毒現場,及時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配合衛生防疫部門現場調查處理。

2、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以便衛生部門采樣檢驗,為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依據。對發現食物中毒癥狀的師生,做好登記工作,共同分析判斷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根據中毒原因,作出現場消毒預防措施。

3、如實反映情況

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學校領導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飲食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領導責任。根據調查結果,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

4、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情況之前對可疑食品立即停止食用。在衛生部門已查明情況,確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對引起中毒的食物進行處理。

食物中毒事件處理應急預案食物中毒應急預案(3)|返回目錄

為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工作,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學校應對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特制定本預案。

學校一旦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等突發事件,應當遵循以下程序應對處理。

1、停止供餐:立即停止學校食堂或小賣部供應的食品。

2、及時報告。

(1)條件:有5人(含5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癥狀。

(2)程序:發現師生有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時,應迅速報告學校,同時撥打“120”電話或直接送醫院進行處理。學校要迅速向上級部門及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內容:

①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數、癥狀及第一例發生時間。

②學校的校名、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

③供應單位的名稱、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

④目前狀況、事情的經過和緊急處理措施。

⑤報告時間和報告人。

3、啟動應急處理程序[本文來自

(1)及時將患病師生送到就近醫院,協助衛生機構救治患者。

(2)做好排摸調查工作,收集信息。

(3)及時通知家長。加強家校聯系(派專人接聽家長咨詢電話),以免延誤救治時機。

(4)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做好隨訪工作,繼續排摸調查,安排專人做好家長解釋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及時書面報告教育局,直至所有患病師生全部康復到校上課。

4、保護現場:保留造成或導致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5、配合調查: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6、控制事態: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包括教學秩序和下一餐用餐等)。

7、保險介入:同時通知保險機構介入。

8、必要時報告公安、工商等部門。

食物中毒應急預案食物中毒應急預案(4)|返回目錄

一、處置食物中毒應急指揮領導小組:酒店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二、應急處理程序:

1、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時發現食品感官性狀可疑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后,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2、在全酒店范圍內樹立食品衛生安全意識、時時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部門主管發現可疑病情后,及時報告酒店安全領導小組,請衛生機構醫生初步檢查確定,做出以下措施:

(1)觀察病情,對癥處理。

(2)如確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①初步診斷、治療、護理患病的賓客以及員工。

②立即報告酒店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搶救措施。③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聯系救治患病賓客以及員工。

④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⑤收集相關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協助衛生部門進行事件調查、處理。

3、酒店主管領導立即指揮搶救工作,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的搶救,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指揮以下部門工作:

(1)責令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2)由酒店安全員負責立即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報告時間距離發病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3)負責保護好現場,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設備、保護好中毒現場和食品留樣,防止人為地破壞現場,等候衛生執法部門處理。

(6)安全員要深入中毒現場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并預測發展趨勢。

(8)食堂負責人要協助衛生部門作帶菌檢查和取證工作,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