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鐵路工程施工現場火災應急預案演練制度

某鐵路工程施工現場火災應急預案演練制度

2024-07-15 閱讀 1967

一、?總則

為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實施消防安全責任制,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公私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項目部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火災預案應急演練。

二、處置火災的原則和組織機構

㈠處置火災的原則

1、有指揮,有組織領導,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

2、有保障,做到謹慎從事,全體動員,及時向有關部門請求幫助和增援。

3、有措施,采取有效措施,穩定火情,保護員工的人身安全,減少企業的財產損失。

4、有策略,根據火情的發展制定相應的措施,力爭迅速控制或解決火情。

企業應急組織機構由火災應急指揮部、應急辦公室、專業應急小組、基層單位應急小組共同組成。

㈡、組織機構

1、火災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安全總監

領導小組成員未在企業或有特殊情況時,由所在部門按職務排序遞補。

2、應急辦公室

應急辦公室是企業火災事故應急管理的常設機構,負責平時的應急準備,突發火災事件時組織聯絡應急狀態下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

3、專業應急小組

專業應急小組共設9個組

(1)現場指揮組:設在現場救護基地,由指揮部負責人和事故單位負責人及有關人員組成,主要負責指揮火災現場的應急搶險工作,及時處理突發災變。

(2)搶險救援組:由義務消防隊、事故單位和指揮部緊急調集的有關單位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實施滅火救援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生產處負責搶險救災人員的組織和調動。

(3)技術專家組:由企業主管技術的領導組織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事故單位技術負責人組成。具體負責制定應急滅火方案和技術措施,解決滅火救援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4)物資供應組:由物資部門和事故單位的有關人員組成,主要保證搶險救災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5)通訊聯絡組:由單位和事故單位組成,負責及時反饋火場的救援進展情況,保障火災現場與外界的信息暢通,負責尋求外部支援的聯絡工作。

(6)警戒保衛組:由安全保衛部門為主組成,主要負責火災現場的保護、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7)醫療救護組:由醫院、事故單位組成,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8)后勤保障組:由單位有關部門和事故單位組成,主要負責生活接待、車輛調度和后勤服務工作。

(9)善后處理組:由單位工會、事故單位參加,必要時請求當地政府派員協助,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等善后處理工作。

4、單位應急小組。單位按照企業應急組織機構要求組建應急小組,組長由本單位行政正職領導擔任,副組長由主管生產、技術的副職擔任。應急救援小組的第一責任人外出前,應指定一名副職代行其職責。

三、應急響應過程?

應急響應過程分為報警、接警、應急啟動、控制及救援活動、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等步驟,應針對應急響應分步驟制定應急程序,并按事先制定的程序指導突發火災事件的應急響應。報警和接警及處置程序如下:

1、熟知火災報警程序:

①一發現火災時,做到沉著、鎮靜報警,根據觀察了解的情況立即先向應急辦公室報告、本部門負責人報告,并以簡單方式通知消防隊、火警“119”報警,并做好應急處理。

②根據火場反饋的情況,應用對講機或電話進一步向部門領導報告,并遵照領導指示,調配消防器材、組織人員立即到現場及時撲救。

2、二在查看火情的同時分析起火原因,根據火勢撥打報警電話119,要報清楚起火地址、火勢、燃燒的是什么物質向“119”報警時要沉著冷靜,應向接警人員講清楚以下幾個內容:

(1)報警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聯系電話;

(2)失火的準確位置;

(3)準確報告失火的情況,如起火時間、燃燒特征、火勢大小、有無被困人員、有無重要物品、失火周圍有何重要建筑、行車路線、消防車和消防隊員如何方便地進入或接近火災現場等等;

3、應急辦公室接警后,應立即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指揮部成員立即進入應急工作狀態。總經理為第一指揮人,如遇特殊情況由總經理指定指揮人。應急指揮部根據現場火勢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確需啟動本預案的,立即組成現場指揮組趕赴現場實施指揮,并組織應急救援組趕赴現場實施救護。

4、火災現場實施以下應急措施:

(1)組織義務消防隊趕赴現場,并及時通知火災事故發生單位的人員,及時切斷著火部位的電源;

撲救火災的原則:救人第一、先控制、后消滅

撲救火災采取的措施:①堵截火勢防止蔓延;②快攻施救控制火勢;

③通氣排煙減少損失;④隔離分隔將火撲滅

(2)通知相關人員迅速集結,按疏散線路組織疏散。

值班人員接警后立即啟動消防廣播組織疏散,正確通報火災火情,

防止人群混亂;按照火災應急預案中制定的疏散方案組織疏散,

注意自我保護,通過煙霧區應采取低頭彎腰姿勢;

3、嚴格服從組織指揮,控制人員情緒,阻止人員返回火場,做好眼睛和呼吸道的防護;

4、一般情況下疏散的先后順序是:

①先從著火樓層開始,然后是以上各樓層再是以樓下各層;

②要優先安排受火勢威脅最嚴重、最危險區域的人員疏散,避免造成嚴重的傷亡后果。

疏散引導工作在發生火災時,應先疏散被火勢圍困的人員,其次再進行火勢周圍的物資疏散,同時要注意疏散人員自己的安全,疏散后的物資要放在不影響消防車通道和利于火災撲救的安全地點,物資的放置點要留有1至2名人員看守,防止形成新的火點。并立即向有關領導報告;

(3)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應聽從公安消防人員的指揮進行疏散工作。

(4)門衛值班人員在火災事故期間,嚴格控制出入車輛和人員。

四、火災撲救、安全防護、醫療救護的程序和措施

㈠、搶險救援組在接到火警后,應迅速趕往失火地點,聽從火場總指揮的統一指揮,本著“救人重于救火”,“先控制,后滅火”,“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實施滅火。在總指揮未到達的情況下,就近利用消防水源和滅火器材迅速撲救火災,防止火勢蔓延。

1、一切防火措施都是為了防止產生燃燒條件。、實踐中采取的基本措施和火災撲救的基本方法是:

㈠隔離法:控制可燃物就是將火源處或其周圍的可燃物隔離或移走,燃燒就會因失去可燃物而停止;

㈡窒息法:隔絕空氣就是阻止空氣進燃燒區或用不燃氣體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

㈢冷卻法:消除著火源就是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物上,以降低燃燒物的溫度于其燃點之下,使燃燒停止;或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可燃物上以避免蔓延。

㈣抑制法:阻止火勢蔓延就是使滅火劑叁與到燃燒反應歷程中去,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使燃燒停止。

2、搶險人員到達火災現場時,如發現有人員被火勢圍困,應先救人,后救火,如發現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受到火勢威脅時,應迅速組織人員將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轉移到安全地點。

3、如起火物為化學藥品或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時,應在確定無爆炸危險的情況下,用干粉滅火器、沙土等物品進行撲救,用水將周圍的可燃物品淋濕,但嚴禁用水撲救化學藥品或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火災;如不能確定有無爆炸危險的,應在安全地點做好準備,等待消防部門的指揮人員的調令和火災現場總指揮、副總指揮的命令。

干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可手提滅火器的提把距火點5米處,將滅火器上下顛倒幾下使筒內干粉松動,先拔去保險銷,一只手握住噴嘴,另一只手用力按下壓把,干粉即噴射出來。

4、在公安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應聽從公安消防部門指揮人員的指揮,配合滅火工作。

5、安全防護組接到火警后,應首先控制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失火區域,同時迅速通知有關人員清理失火區周圍停放的車輛駛離危險區域;火災撲滅后,要全面檢查現場,消滅遺留火種,并派人保護好火災現場,等待公安消防部門的監督檢查,協助對火場進行現場調查。

6、醫療救護組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組織醫護人員準備好搶救器械、藥品、救護車等,迅速趕赴火災現場,一旦有人受傷緊急實施搶救;如有人受傷或中毒,應根據傷勢情況處理,必要時撥打“120”救護。

五、危險要害部位的確定

油料庫、配電間、火工品倉庫、隧道等。

六、應急救援體系和演練

1、建立以搶險救援隊伍、義務消防人員和醫療救護人員組成應急救援體系。

2、為提高救援隊伍的素質和應戰能力,每年有針對性的舉辦1~2次專項消防培訓及滅火演練,并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和學習交流,做到“三會”一要會報警,做到沉著、鎮靜,報清楚起火地址、火勢、燃燒的是什么物質;二要會使用各種消防器材,做到對本單位的消防器材知位置、知性能、知使用方法;三要會撲救初起火災,做到要會撲救初起火災?,做到正確選用消防器材和撲救方法。

3、單位應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應急培訓計劃和演練方案,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演練活動。演練培訓計劃內容包括:員工熟悉本單位疏散路線、預定的安全保護區域、應急救援專業常識、熟練掌握個人防護裝備的穿戴使用、通訊設備的使用、防火、防毒、防爆堵源技術、搶運和消毒,以及現場急救等技術。

七、應急救援物資

1、事故應急救援物資,按照有關規定統一采購、儲備和管理,并根據應急消耗情況及時給予補充。

2、單位要相應儲備應急救援物資。應急救援指揮部可隨時調集儲備的物資。

3、各類搶險救災設備應定期檢查,確保完好狀態。

八、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1、通訊聯絡

應急辦公室電話:安質部辦公室電話:

2、事故報告

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程序,立即將事故情況上報公司應急辦公室,公司應急辦公室應按事故種類分別上報。事故發生單位應在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寫出事故書面報告,逐級上報。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③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④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圖;

⑤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⑥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3、事故現場保護

事故單位應保護好事故現場,安全保衛人員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負責做好現場警戒保衛和維護治安秩序。

九、責任追究

1、在事故應急救援中,依照本預案應當履行職責而未履行的部門,根據情節輕重,追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的責任。

2、在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當首先啟動本單位的事故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救援,將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對未及時啟動預案、采取響應措施而造成事故擴大的,應追究單位領導的責任。

3、對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報,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的應當追究有關單位領導和人員的責任。

4、應急指揮部有權調動各單位搶救隊伍、物資和車輛設施等參與事故救援工作。對以各種借口妨礙預案實施的行為追究有關單位領導的責任。

5、事故處理應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違反該原則應追究有關單位領導的責任。

附:外部應急救援相關單位聯系電話:

(1)火災報警:119

(2)醫療急救:120

篇2:施工現場火災風險管理職責

本節介紹了施工現場的火災危險性及常見的火災成因,明確了施工現場的管理職責。

一、施工現場的火災危險性

“施工現場”顧名思義,屬于在建的、未完工的建筑現場,所以施工現場的火災危險性與一般居民住宅、廠礦、企事業單位有所不同,由于尚未完工,尚處于施工期間,正式的消防設施,諸如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均未投入使用,且施工現場內的存有大量施工材料及眾多現場施工人員,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現場的火災危險性。

(一)易燃、可燃材料多

由于施工要求,很難避免施工現場存放有可燃材料,如木材、油氈紙、瀝青、汽油、松香水等。這些材料一部分存放在條件較差的臨建庫房內,另一部分為了施工方便,就會露天堆放在施工現場,此外,施工現場還經常會遺留如廢刨花、鋸末、油氈紙頭等易燃、可燃的施工尾料,不能及時清理,這些物質的存在,使施工現場具備了燃燒產生的一個必備條件--可燃物。

(二)臨建設施多,防火標準低

為了施工需要,施工現場會臨時搭設大量的作業棚、倉庫、宿舍、辦公室、廚房等臨時用房,考慮到簡易快捷和節省成本,這些臨時用房多數會使用耐火性能較差的金屬夾芯板房(俗稱彩鋼板房),甚至有些施工現場還會采用可燃材料搭設臨時用房。同時,因為施工現場面積相對狹小,上述臨時用房往往相互連接,缺乏應有的防火間距,一旦一處起火,很容易蔓延擴大。

(三)動火作業多

施工現場會存在大量的電氣焊、防水、切割等動火作業,這些動火作業,使施工現場具備了燃燒產生的另一個必備條件--火源,一旦動火作業不慎,使火星引燃施工現場的可燃物,極易引發火災。另外,施工現場一旦缺乏統籌管理或失管漏管,形成立體交叉動火作業,甚至出現違章動火作業,所帶來的后果及造成的損失便會難以計量。

(四)臨時電氣線路多

隨著現代化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墻體、樓板為中心的預制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和施工現場機械化得到普遍的采用,施工現場的電焊、對焊機以及大型機械設備增多,再加上施工人員多吃、住在施工現場,這些使施工場地的用電量大增,常常會造成過負荷用電。另外,因為是臨時用電,一些施工現場用電系統沒有經過正規的設計,甚至違反規定任意敷設電氣線路,常常導致電氣線路因接觸不良、短路、過負荷、漏電、打火等引發火災。

(五)施工臨時員工多,流動性強,素質參差不齊

由于建筑施工的工藝特點,各工序之間往往相互交叉、流水作業,施工人員常處于分散、流動,各作業工種之間相互交接,容易遺留火災隱患;另一方面,施工現場外來人員較多,施工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經常出入工地,亂動機械、亂丟煙頭等現象時有發生,給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帶來不便,往往會因遺留的火種未被及時發現而釀成火災。

(六)既有建筑進行擴建、改建火災危險性大

既有建筑進行擴建、改建施工一般是在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作業,場地狹小,操作不便。有的建筑物隱蔽部位多,墻體、頂棚構造往往因缺乏圖紙資料而存在先天隱患,如果用焊、用火、用電等管理不嚴,極易因火種落入房頂、夾壁、洞孔或通風管道的可燃保溫材料中埋下火災隱患。

(七)隔音、保溫材料用量大

目前大型工程中保溫、隔音及空調系統等工程使用保溫材料的地方越來越多,保溫材料的種類繁多,然而在隔音保溫效果較好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成為幾次影響較大的火災事故元兇后,工程上轉而尋找其耐火替代產品,如橡塑板、玻璃棉、巖棉、復合硅酸鹽等。目前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橡塑保溫材料,它以丁腈橡膠、聚氯乙烯為主要原料,雖然具有一定得耐火性,但是“難燃”終究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條件下的“可燃”。

(八)現場管理及施工過程受外部環境影響大

施工現場經常會因為搶工期、搶進度而進行冒險施工,甚至是違章施工,給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帶來較大影響。另外,建設單位指定的施工分包單位不服從施工總承包單位管理的現象,分包單位層層分包的現象也都是比比皆是,給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帶來先天隱患。

二、施工現場常見的火災成因

通過調查施工現場火災原因,施工現場火災主要因用火、用電不慎和遺留火種初期不能及時撲滅所導致。

(一)焊接、切割

電焊、普通切割等產生的高溫焊渣、火星是引發火災的元兇。焊工在施工過程中稍有不慎,便會引燃周圍的可燃物,制造一起災難。電焊引發火災,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金屬火花飛濺引燃周圍可燃物。

2.產生的高溫因熱傳導引燃其他房間或部位的可燃物。

3.焊接導線與電焊機、焊鉗連接接頭處理不當,松動打火。

4.焊接導線(焊把線)選擇不當,截面過小,使用過程中超負荷使絕緣損壞造成短路打火。

5.焊接導線受壓、磨損造成短路或鋪設不當、接觸高溫物體或打卷使用造成渦流,過熱失去絕緣短路打火。

6.電焊回路線(搭鐵線或接零線)使用、鋪設不當或亂搭亂接,在焊接作業時產生電火花或接頭過熱引燃易燃、可燃物。

7.電焊回路線與電器設備或電網零線相連,電焊時大電流通過,將保護零線或電網零線燒斷。

(二)電器、電路

在施工現場,大功率電器的使用、生活區內私拉亂接導致電線故障短路從而引發的火災也不在少數。

漏電電流的熱效應是引起火災的起火源,漏電電流的電阻性發熱和擊穿性電弧作用,常常會引燃其作用點處的可燃物造成火災。施工現場漏電的原因主要是電氣安裝不當,電氣設備裝備不當,線路缺乏維修保養而使絕緣老化,或長期受到雨水、腐蝕氣體的侵蝕、機械損傷等。如施工現場的輸送機等大型露天用電設備、室外敷設的配電盤、電源開關、插座、電氣線路等都容易發生漏電情況。

(三)用火不慎、遺留火種

施工人員的生活設施如烹飪、取暖、照明設備等使用不慎,或因吸煙亂丟煙頭引燃周圍可燃物起火。

三、施工現場管理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公安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以及一些地區規章規定的要求,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應由施工單位負責。

施工現場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應對施工現場防火實施統一管理,并對施工現場總平面布局、現場防火、臨時消防設施、防火管理等進行總體規劃、統籌安排,確保施工現場防火管理落到實處。分包單位應向總承包單位負責,并應服從總承包單位的管理,同時應承擔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消防責任和義務。監理單位應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實施監理。

施工單位應根據建設項目規模、現場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在施工現場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義務消防組織,并應確定消防安全負責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同時應落實相關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

篇3:施工現場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范例

施工現場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工程名稱

期限

責任人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期

火災事故一旦發生,為確保項目部上下能全力處置火災事故,及時、迅速、高效地控制火災事故的進展,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事故損失影響,保護國家、企業及項目部財產和人員的安全。特制定本項目部火災事故應急準備和影響預案。

一、組織機構

本項目部成立火災事故應急響應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

組長:zz

成員:zz

二、火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步驟

1、立即報警。當接到基地或施工現場火災發生信息后,指揮小組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并及時通知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以便及時撲救火災事故。

2、組織撲救火災。當基地或施工現場發生火災后,除及時報警以外,指揮小組要立即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和員工進行撲救,撲救火災時要按照“先控制、后滅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的滅火戰術原則。并派人及時切斷電源,接通消防水泵電源,組織搶救傷亡人員,隔離火災危險源和重點物資,充分利用基地或施工現場中的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滅火。

3、協助消防隊滅火。在自救的基礎上,當專業消防隊到達火災現場后,火災事故應急響應指揮小組要簡要地向消防隊負責人說明火災情況,并全力支持消防隊員滅火,要聽從專業消防隊的指揮,齊心協力、共同滅火。

4、現場保護。當火災發生和撲救完畢后,指揮小組要派人保護好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等待對事故原因及責任人的調查。同時應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時清理,將火災造成的垃圾分類處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從而將火災事故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5、火災事故調查處置。按照公司事故(事件)報告分析處理制度規定,項目部火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指揮小組在調查和審查事故情況報告出來以后,應作出有關處理決定,重新落實防護措施。并報告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上級主管部門。

附:施工現場滅火器材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