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預防運輸事故安全技術措施

預防運輸事故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6114

1、凡參加本次作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做到人人熟悉措施,人人掌握措施,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確保措施在現場實施。

2、作業人員必須在規定的行人道行人。

3、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否則嚴禁作業。

4、所有運輸區域聲光、信號齊全靈敏,阻車設施、防跑車裝置須牢固可靠。

?5、司機、電工、道工、把鉤工、班長等須執行好現場交接班簽字制度,所有設備、設施都安全可靠后方可組織作業。

6、嚴禁違章作業,違章指揮;嚴禁超載提運和運輸。

7、全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措施,熟悉圖紙。

8、作業人員須有專人指揮,其它人員聽從指揮,服從命令。

?9、參加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各工種的操作規程,《煤礦安全規程》和施工措施,按章作業,杜絕違章現象。

?10、工作人員、上崗人員必須做到先檢查后工作,先排除隱患后開工,做到隱患不排除不生產,不安全不生產。

11、值班人員安排工作時間同時交待安全,跟班人員和班長對當班安全生產負責,做好現場指揮和監督。

12、當班科長是當班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隊(班)長是本班組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

?13、工作中出現事故,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堅持一事故一分析,做到小事故不過班,大事故不過天,分清責任,接受教訓,訂出措施,杜絕同類事故的發生。

14、各類司機必須由取得合格證的人員持證上崗操作,無證不得操作。

15、上下山行走時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制度,不準在車場內休息逗留,做到繩(設備)動人不動。

16、設備運輸前,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對運輸線的巷道、軌道、沿線的管道、電纜進行檢查,保證要求的高度和寬度,對斜巷提升絞車的完好及斜巷的安全設施進行檢查,保證齊全,完好可靠。

17、連接車盤時,平插銷子,必須帶口鎖,防止銷子竄出。

?18、絞車司機開車前要檢查絞車的完好、固定,特別是閘、離合器及鋼絲繩,正式提升前,試絞車的運行及信號是否正常,檢查有無余繩,絞車運行過程中操作要精力集中。

?19、斜巷運輸,把鉤工上崗后要檢查斜巷的安全設施,軌道鉤頭和信號,檢查提升車輛的裝、封車,裝封車不牢固,不準行車,對于不易封裝的設備采取大攔方式,封車后提升,確保提升過程的安全。

20、保證絞車的額定牽引力小于鋼絲繩的破斷拉力。

21、絞車提空鉤頭時,各道岔和阻車器處必須有人看守,防止拉壞阻車器和鉤頭。

22、在上車場及變道處推車時,人要躲開鋼絲繩波及的范圍,防止跳繩打人,松車時不準有余繩,車過變坡點后立即恢復上車場的安全設施。

23、斜巷處理故障時,司機必須將絞車的閘剎緊,從上頭下人用鏈子或繩套子將車鎖到軌道上,然后處理故障,人員不準在車下方作業,車輛兩側作業必須有防歪措施,以防傷人。

24、處理掉道車時,先檢查載車情況及載車的穩定情況,掩牢車,在下方打好戧柱,絞車繩拉緊,如果封車有問題,必須重新裝封車,如封車無問題,方可從下方開始上道,該項工作必須由專人指揮、監護。

25、運輸每次不得超過兩車。

26、運行中絞車司機不得用手抬繩或用腳蹬繩,聽準信號,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27、松車時,絞車至載車間不得有余繩,曲繩,絞車開動時所有人員必須閃開繩道。

28、每件設備的配件必須同時裝車,封車與車輪不得相磨。

29、5噸以上的設備車,主繩聯設備,尾繩聯車盤,并應有專門的封車工具。

30、平巷人力推車嚴格執行以下規定:

?(1)1次只準推1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同向推車的間距,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時,不得小于30m。

?(2)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有障礙物,從坡度較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接近道貧道、巷道口、風門、硐室出口時,推車人必須及時發出警號。

?(3)嚴禁放飛車巷道坡度大于7‰時,嚴禁人力推車

31、斜巷一坡三擋安全齊全可靠,拉放車時斜巷內的所有人員必須躲到安全硐室內。

32、斜巷運輸嚴格執行以下規定:

(1)在傾斜井巷內安設能夠將運行中斷繩、脫鉤的車輛阻止住的跑車防護裝置(根據坡度60m-200m安設1道)。

?(2)在各車場安設能夠防止帶繩車輛誤入非運行車場或區段的阻車器。

?(3)在上部平車場入口安設能夠控制車輛進入摘掛鉤地點的阻車器。

?(4)在上部平車場接近變坡點處,安設能夠阻止未連掛的車輛滑入斜巷的阻車器。

?(5)在變坡點下方略大于1列車長度的地點,設置能夠防止未連掛的車輛繼續下跑車的擋車欄。

?(6)在各各車場安設甩車時能發出警號的信號裝置。

33、絞車用電鈴聯系一聲停,兩聲上,三聲下,長鈴為緊急停車,司機聽清鈴聲后,必須回點后方準開車。

34.電瓶車運輸

1.電瓶車應符合完好標準,發現燈、鈴、閘、控制器閉鎖失效、電器失爆等問題之一者不經整改,禁止使用。

2.電瓶車司機必須停車上下,電瓶車運行中嚴禁將身體露出車外。

3.牽引列車或機車單獨運行時都必須前有照明,照明燈距不小于40m,后有紅燈。

4.電瓶車在車場調配車輛時,不準摘去連接裝置,當礦車停穩使用擋車器固定好礦車后方可摘除連接裝置。

5.大巷中途不準停留車輛,如需中途停車裝卸物料時,必須設置擋車器,停留的車輛要掩好。

6.電瓶車在遇有行人、過彎道、叉口、行人過道平橋、車場時必須減速鳴笛。機車不準超載和超速運行。

7.大巷運輸要取消押車工(平巷人行車除外),并在車場設專職人員,負責調車和摘掛鉤工作。

8.主要運輸大巷禁止人工擁車,特殊情況需人工擁車的,需經運輸調度站批準。

9.嚴禁在電瓶車上方乘坐人員和存放物料工具等。

10.正常運行中嚴禁頂車。嚴禁電瓶車異道頂(拉)車。

11..禁止使用翻斗礦車和底卸式礦車車輛運送材料和設備。

12.當發現行駛車輛前方發生緊急情況時,應采用擺燈作為緊急停車信號,一般情況下不得隨意使用。

13.2.5噸機車牽引一噸礦車時,不得超過6個車,5噸機車牽引車數不得超過12個車,8噸機車不得超過20個車。

14.必須使用正規的連接器連車,嚴禁使用繩批子或其它代用品。

35.?平巷運輸安全措施

1、各類司機必須由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并持證上崗的專職人員擔任,機車司機必須嚴格正規操作。

2、平巷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有障礙物,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風門、硐室出口時,推車人必須發出警號。

3、用機車在平巷進行大型設備運輸時,設備車前后30米必須設好警戒,看好道岔和行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其他與作業無關人員必須與設備車保持5米以上距離。

4、用材料車運輸大件時,必須將材料車兩端用專用網兜或圓木封牢封嚴并且大件用錨鏈、小件用8#鐵線與材料車鎖緊。

5、平巷停車時,必須將車打好掩,固定住,設專人看管。

6、設備車通過風門時要提前將風門打開,通過后及時關閉,嚴禁同時打開兩道風門。

7、車輛發生掉道時,用專用工具進行復位,嚴禁人員硬搬復位,設備車兩側不準有人,確保人身安全。

8、推車人員只能在車的后方進行。

9、如兩車同時同向推車,兩車必須保持30米距離。

10、其它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及《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有關規定

36、皮帶刮板運輸安全措施

為了保證輸送機安全運行,應采用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1、膠帶刮板輸送機的轉動部分機頭機尾以及張緊裝置要裝設防護罩或欄桿,需要跨越膠帶刮板的通道應裝設過橋梯。

2、工作人員的衣著、袖口、褲角、衣襟、要扎緊。

3、膠帶運輸機運行中嚴禁用鐵鍬和其他工具刮除粘在滾筒上的煤泥或用工具拔正跑偏的皮帶。

4、膠帶刮板運輸機司機開車前要發出信號后才可點動,待觀察沒有異常情況時才可開機,輸送刮板停止運轉時,如未切斷電源,禁止檢修。在掛有“有人工作,禁止合閘”標志牌時任何人不的開機。

5、膠帶刮板運輸機安裝在巷道內兩側要有足夠的寬度與支柱或砌墻之間最突出部分的距離不得小于0.5m。

6、保證膠帶刮板運輸機的安裝質量,運輸機要做到平、直試運轉要靈活自如。

7、發現問題必須停機處理,嚴禁在運轉時更換托輥或處理其他問題。

8、人員嚴禁在膠帶和刮板上行走。

9、各種保護必須齊全否則嚴禁啟動設備。

哈沙圖煤礦生產科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二日編制

篇2:機電運輸事故預防制度

1防止機電事故預防制度

1.1現有的避雷設施必須保證完整、可靠,在每年的4月1日-10月30日期間必須全部投入運行。

1.2每年雷雨季節前必須按規定對避雷器進行電氣試驗,不合格的必須在雷雨季節前予以更換,并要備有一定數量的備品、備件。

1.3接地電阻的測試按水電部規定執行(包括入井管路接地極的測試)

1.4生技部應根據現場反饋的意見,積極進行技術改造,逐步提高防雷效果。

1.5每年應對在使用的地面、井下變壓器和高壓開關進行油質化驗。

1.6加強輸電線路的巡查工作,特別是副井、楊店子風井的供電線路,確保雙回路供電的可靠性,出現停電、停風時,風機司機要沉著冷靜,杜絕誤操作,并嚴格按《臨時停電、停風安全措施》執行。

1.7加強電氣防爆管理,嚴格按照《電氣設備防爆管理辦法》執行,杜絕電氣失爆。

2防止提升、運輸事故預防制度

2.1加強斜巷絞車、鋼絲繩的檢查與管理。主要提升絞車的鋼絲繩由機電隊每日負責檢查;機道、風巷小絞車的固定柱和鋼絲繩,由使用采掘隊每日負責檢查;25°龍坡的斜巷,必須使用“一坡三擋”。

2.2嚴格執行平巷運輸及蓄電瓶機車的管理規定,強化對小機車運輸的管理。

2.3加強斜巷提升管理,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杜絕礦車串車提升超掛、不按規定使用正規插銷等違章行為。

2.4強化軌道質量管理,以《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的要求對軌道質量進行嚴格管理,所有運輸軌道接頭扣件必須齊全,嚴格執行窄軌運輸的有關規定。

2.5強化科技投入,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

篇3:礦井機電運輸事故預防管理制度

1、每一礦井應有雙回電源線路。雙回路電源應滿足下面要求

(1)當任意回路因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外一回路仍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2)礦井的雙回路電源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負荷;(3)正常下,如果采用一回路運行方式,另一回路應帶電備用;(4)lOkv及其以下的礦井架空電源線路不得共桿架設;(5)礦進電源線上,嚴禁裝設負荷定量器。

2、下面各地點不得少于兩回路供電線路,并應來自各自的變壓器和母線段,線路上不應分接任何負荷。

(1)井下各水平中央變(配)電所;

(2)主排水泵房;

(3)下山開采的采區排水泵房供電線路;

注:(1)(2)(3)要求:當任何一回路停止供電時,其余回路應能擔負全部負荷的供電;

(4)主要通風機房;

(5)提升人員的立井絞車房;

(6)抽放瓦斯泵。

注:(4)、(5)、(6)要求:應各有兩回路直接由變(配)電所饋出的供電線路(受條件限制時,其中的一條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種設備房的配電裝置)

注:上述設備的控制回路和輔助設備必須有與主要設備同等可靠的備用電源

3、井下各級配電電壓和各種電器設備的額定電壓登等級應符合下列要求:

(1)高壓,不應超過10000v;

(2)低壓,不應超過1140v;

(3)照明、手持式電器設備的額定電壓和電話信號裝置的額定供電電壓,都不應超過127v;

(4)遠距離控制的額定電壓,不應超過36v;?

(5)井下低壓供電系統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電壓時,低壓電器設備(電動機、變壓器、饋電開關、起動器、檢漏繼電器)上,應明顯的標出其電壓額定值。

4、由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不得直接向井下供電。

5、電氣作業進行操作時,應穿戴和使用防護用具。修理電氣設備和線路作業時,應由電氣工作人員進行。

6、供電設備和線路的停送電,必須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

7、電氣設備可能被人所觸及的裸露部分,必須設置保護罩或遮攔及警示標志等安全裝置。

8、在斷電的線路上作業時,該線路的電源開關把手,必須加鎖或設專人看護,并懸掛“有人作業,不準送電”的警示牌。只有執行這項任務的工作人員,才有權取下警示牌和送電。

9、每一礦井應備有地面、井下配電系統圖、井下電力設備布置圖和負責人及時地在圖中作出相應的改變。

10、礦井內所有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及電纜配件,金屬外皮等都要接地。巷道中接近電纜線路的金屬構筑物等也要接地。

11、下列地點應設置局部接地極:

(1)每一個裝有固定電氣設備的硐室;

(2)鎧裝電纜應每隔lOOm左右就接地1次,遇有接線盒時也要接?地。

12、礦井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系統的一般規定:

(1)所有需要接地的設備和局部接地極,都應與接地干線連接。接地干線應與主接地極連接,形成接地網;

(2)所有應接地的設備要有單獨的接地連接線,禁止將幾臺設備的接地線串聯連接;

(3)所有電纜的金屬外皮(不論使用電壓的高低)都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以構成接地干線。

(4)無電纜金屬外皮可以利用的,應另敷設接地干線。

(5)主接地極應設在礦井水倉或積水坑中。主接地極不應少于兩組;

(6)局部接地極可設置與積水坑、排水溝或其他適當地點;

(7)每一個主接地極的接地電阻,由主接地極起至最遠的就地接地裝置止,不得大于2Q。

(8)每臺移動電氣設備至接地干線的接地導線電阻,不得大于1Q。

(9)當高壓系統的單項接地電流大于20A時,接地裝置的最大接觸電壓不應大于40A;

(10)接地電阻每年應測定1次。測定工作宜在該地區地下水位最低、最干燥的雨季進行。

13、井下所有工作地點、安全人行道和通往工作地點得人行道都應設有照明。

14、露天礦照明網絡,以及移動式機械和機組的固定照明點,使用電壓不得超過220vo手燈和移動式電燈的電壓不得超過36kvo在金屬容器內作業的安全電壓不得超過12v。12v、36v、110v和220v的插座應有區別標志。

15、在380/220v的照明線路中,中性線不應裝熔斷器或開關o

16、井下電氣信號須能同時發聲和發光。提升裝置應有獨立的信號系統。信號電源不宜超過127v。

17、為防止非防爆設備或失爆電氣設備入井,各礦井應實施電氣設備入井證制度,入井證由機電防爆檢查組辦理。

18、罐籠提升信號系統,應設有下列信號:

(1)工作執行信號;

(2)提升中斷指示信號;

(3)提升種類信號;

(4)檢修信號;

(5)事故信號;

(6)無聯系電話時,應設有聯系詢問信號。

19、編制與實施安全運輸(行車、提升)的技術組織計劃,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解決運輸薄弱環節。

20、編制與實施線路、設備的檢修計劃及施工作業的安全措施,從技術上把住安全關,嚴禁不符合防爆規定的設備入庫。

21、修訂與貫徹各工種的操作規程在現場監督兌現,糾正違章作業,使規程落到實處。

22、貫徹執行質量標準,組織開展質量標準化工作,從技術上解決質量、隱患問題,并參加工程驗收。

23、建立設備技術檔案,進行各種設備的安全性能試驗、測定工作,提出結論性的技術結果報告;參與設備選型、改造和鑒定。

24、開展安全技術培訓、技術講座、交流推廣安全新技術。

25、參與事故分析,制定技術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