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副立井下料孔管路維護安全技術措施

副立井下料孔管路維護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4266

根據籌建處《下料孔管理原則》規定,機電隊計劃對副立井主水平下料孔管路、輔助水平下料孔管路進行更換維護。為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組織

施工時間:2014年月日?時~日?時

施工地點:副立井1#下料孔底部?副立井1#下料孔頂部

副立井2#下料孔底部?副立井2#下料孔頂部

項目負責人:王少文

安全負責人:張?勇

施工負責人:何?軍

技術負責人:胡乃健

施工人員:機電隊鉗工

二、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作業前施工負責人要向調度室匯報,經調度室同意后方可開始作業。

2.項目負責人會同施工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根據工作內容和現場實際情況制定施工方案;施工負責人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計劃安排具體的施工步驟。施工前,要對工作場地的危險源進行辨識,組織全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3.施工過程中,施工負責人必須堅守崗位,負責現場指揮,確保整個施工過程能安全有序進行。

4.施工人員提前準備好施工器械、施工材料及施工過程中所用到的工器具。由安全負責人仔細檢查準備好的施工器械、施工材料及工器具的完好情況,對不符合規定的材料和不能保證安全的工器具,嚴禁使用。

5.下料孔為兩層鋼管,為了堵住兩層鋼管之間的空隙,下料孔底端使用鋼板配合錨桿封堵空隙。本次維護需要移動下料孔管子,所以需要將底端鋼板拆下。

6.施工負責人聯系裝載機,施工人員站在裝載機上,將人員緩緩舉到下料孔底端側面。施工人員務必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施工人員抬舉高度適宜,防止施工人員撞到頂板或鋼管上。施工人員位置必須在下料孔側面,地面無關人員不得站在以下料口為中心,半徑3m范圍內,防止上方重物墜落傷人。

7.施工人員拆卸時,預留一根螺栓最后拆卸。拆卸最后螺桿時,一人抬住鋼板,另一人拆卸螺桿,當螺桿拆卸后立即協助抬鋼板。

8.施工結束后,裝載機將施工人員緩緩放下。

9.拆鋼板過程中,注意防止鋼板、螺栓和工具墜落傷人。

10.下料孔地面施工。首先需要將地面下料漏斗和防雨棚拆除,方便施工。

11.施工負責人聯系升降車,將施工人員和鋼絲繩送到防雨棚頂上。施工人員將四根Ф15.5mm鋼絲繩連接到防雨棚起吊環上,固定牢固。再將雨棚上所有人員下放到地面。將防雨棚和漏斗的地腳螺栓拆除。施工負責人聯系起重機,將防雨棚和漏斗起吊移動到指定位置。起吊前,施工人員要檢查起吊用具是否合格;起吊時要進行試起吊,試起吊高度50mm,試起吊時再次檢查起吊工具,確認完好后方可正常起吊。

12.當下料孔上下側都處理完畢后,開始下放管子。

13.首先,對下料孔內的管子進行試起吊,判斷管子在下料孔內是否有卡阻。用馬蹄環將直徑Ф32mm鋼絲繩與管子上的卡子連接起來,然后將鋼絲繩掛到起重機上面。連接結束后經安全負責人檢查確認完好后,起重機緩慢起吊管子,起吊時進行試起吊。

14.將管子提升5m再下放到原位,反復幾次。觀察起吊過程,如果管子順利起吊,起重機重量顯示平穩,井下下料孔底端不大量落渣,說明管子在下料孔內沒有卡阻,反之說明管子在下料孔內有卡阻。如果沒有卡阻,將管子回落到原位,按照以下步驟維護下料管。

15.將要下放的管子兩側端口使用管道切割機按照標準處理整齊。然后在管子的一端均勻分布焊接四根Ф30mm長200mm的圓鋼,一半焊接在鋼管上,一半外露。

16.管子起吊。用特制的卡子在焊接好的圓鋼下方貼近圓鋼處將管子固定住,再用馬蹄環將直徑Ф32mm鋼絲繩與卡子連接起來,然后將鋼絲繩掛到起重機上面。連接結束后經安全負責人檢查確認完好后,起重機起吊管子,起吊時進行試起吊。起吊時,起重機懸臂下方和管子移動范圍內不得站人。

17.將管子移到下料孔中的管子上面,插入到下料孔內管子端口之前焊好的四根圓鋼內,兩根鋼管盡量對接嚴密,然后焊工將兩根管子焊接好,同時將圓鋼焊接到鋼管上。要求焊接時兩根管子的中心線重合,起重機保持大于鋼管重力的拉力。

18.在確認焊接完好后,起重機進行試起吊,松開下面的卡子,準備下放管子。地面負責人與井下負責人聯系,開始下放管子,當管子下降距地面還有100mm的時候停止下放。地面人員再將提前做好的封口板插到下料口管口,在地面下次作業前不得拆除,防止從管口墜落物體傷到井下施工人員。

19.鋼管直徑為Ф273mm,長度為546m,壁厚12mm,總重為45t,為防止管子內存有料灰,初步選用起重機的起吊能力不低于70t。

20.停止下放后井底開始切割管子。施工人員站在裝載機上,裝載機將人員緩緩舉起。施工人員在管子下端向上2.7m處進行切割。切割時,先切割管子最外面側,將最后切割自己面對的一側,防止管子切斷瞬間傷人。切割期間,其他人員遠離管子周邊。

21.管子切斷后,其他施工人員與裝載機配合,緩緩將管子放平,并將其運送到指定地點碼放整齊,待以后回收上井。

22.反復上面的步驟,更換下料孔底端管子,直到管子壁厚達到7mm為止。

23.接第14條,若管子出現卡阻,采取井下震動管子,地面上下移動管子,使管子逐步松動,最終使管子可以暢通的上下移動。

24.在井底將管子向下延伸,距地面500mm,在下料孔鋼管下端開孔并穿過一根工字鋼,用挖機向下敲擊工字鋼,使管子震動,將中間塞住的料灰震動下來,從而使管子松動。

25.在距離鋼管底端300mm處,將鋼管兩邊對稱處各切割一圓洞,然后將一根10#工字鋼從圓洞中穿過,兩端至少預留700mm。

26.施工負責人安排挖機,從上向下敲擊工字鋼。施工過程中所有人員撤離至安全位置,以下料管為中心,半徑5m以內不得站人。

27.當料灰掉落一些后,地面起重機嘗試上下起吊,如果不能順利起吊,繼續敲擊管子,震動料灰。

28.當此種辦法效果不明顯時,提高起重機噸位,或在管子下面架設千斤頂,向上頂工字鋼,或者兩者均采用,使管子上下移動。最終使管子順暢移動。

29.當管子發生斷裂時,采取井下敲擊管子和架設千斤頂,上下移動管子的方法。

30.在距離鋼管底端300mm處,將鋼管兩邊對稱處各切割一圓洞,然后將一根10#工字鋼從圓洞中穿過,兩端至少預留700mm。

31.架設千斤頂。底座用工字鋼焊接牢固,千斤頂放置在底座上,用8#鐵絲將千斤頂與鋼管捆綁牢固,千斤頂作用點作用在工字鋼上。千斤頂加力桿要加長至3m以上。

32.掛好手拉葫蘆。在下料孔Ф425鋼管外的對稱側已打好的錨索上懸掛兩臺10t手拉葫蘆;在鋼管底端,在工字鋼上200m處,兩側各焊接730刮板輸送機鏈條環,將手拉葫蘆的另一端掛在鏈條環上。

33.施工人員為千斤頂加力,同時拉緊兩側手拉葫蘆。在上頂一定距離后,回撤千斤頂,松開一點手拉葫蘆,用挖機向下敲擊工字鋼。通過反復的上下移動,使管子活動開,最終使管子一部分移出。

34.將移出部分的管子割斷拉出。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所有管子拉出。施工時,無關人員撤離安全位置。手拉葫蘆和千斤頂操作人員不得站在以下料管為中心,半徑3m范圍內,要站在便于撤離的地方,以便在緊急時能夠立即撤離。

35.當所有斷裂鋼管拉出后,地面開始下放新管子。

36.當管子更換完畢后,地面將下料孔固定住,然后將下料漏斗和防雨棚安裝到位,將地腳螺栓緊固好。

37.井下人員站在裝載機上面,將下料孔底端鋼板安裝好。

38.所有施工結束后,試驗下料,確認管路是否暢通。

39.施工結束后,施工人員要及時清理施工現場,做好文明生產工作。

三、其他安全措施

1.整個施工過程必須由專人負責指揮。

2.起吊前先試吊,試吊高度50mm。

3.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

4.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按時上下崗,嚴禁酒后上崗,嚴禁疲勞作業。

5.高空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

6.所有參加施工及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特殊工種作業要佩戴好相應的保護用品。

7.起吊過程中,人員禁止進入起重機懸臂和管路移動范圍內。

四、文明施工

1.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遵守現場的規章制度,聽從施工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嚴禁擾亂現場秩序。

2.所有工作人員必須保持現場的安靜,工作時間要嚴肅認真,不允許在工作現場嬉笑打鬧。

3.施工器具必須擺放整齊,嚴禁亂扔亂放。

4.施工結束時,清理現場工器具及雜物,設備保持干凈。

未提到的事宜均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機電隊登高作業安全技術措施》相關內容。

篇2:供水管路維護工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努力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保安能力和技術水平。

二、本著增產節約、增收降耗的原則,發揚主人翁精神,不怕臟,不怕累,努力做到及時供水、安全供水、經濟供水。對全礦地面供水管路的維護負責。

三、熟悉工作環境,對地面供水管路布置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定時巡查維護管路,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管路不堵塞、不破漏。

四、做到優質服務,大公無私,按實際用水量及時收取水費,填寫報表,不得以水謀私。

五、堅持原則,管好用好材料,把好材料消耗關,堅持修舊利廢,為礦增收節支做貢獻。

篇3:井下瓦斯管路維護工崗位責任制

1、井下瓦斯抽放管路全面維護工作。

2、必須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對瓦斯管吊掛牢固且距巷底高度不小于0.3米。

3、瓦斯管與電纜必須保持0.3米以上的平行距離,或與電纜分則鋪設吊掛。

4、必須根據管內積水情況,定期或不定期放管內積水,保證抽放管絡暢通。

5、有電機車通行的巷道,管絡吊掛不得影響電機車通行。

6、管絡維護過程中,必須與瓦斯抽放泵鉆司機取得聯系。

7、對抽放管絡存在的重大隱患,需停泵整改等情況時,必須匯報,經同意,采取相應措施后方準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