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發(fā)生坍塌時應該采取的救援措施
建筑物似乎每年都在長高,隨著高層建筑物的出現(xiàn),建筑物的坍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天氣型式和地面型式都有可能給建筑物和其內(nèi)居民造成在規(guī)模的毀滅。人為破壞力也在建筑物坍塌中起著重要作用。
建筑物坍塌一般有有兩種方式:爆炸或爆聚。而坍塌類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瓦礫堆的密度。建筑物坍塌救援通常是一個復雜而困惑的過程。它通常涉及到大量專業(yè)救援人員和特種設備。它還需要各種專門的救援技能的結合以及有關建筑結構和建筑材料的專業(yè)知識。
建筑物坍塌救援:
一、坍塌剛發(fā)生后,建筑物的瓦礫堆非常不穩(wěn)定,有可能在次發(fā)生移動。而我們的救援必須在評估現(xiàn)場的性質和坍塌類型,才可以在碎石堆實施救援,這樣可以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和被埋入碎石中的人員的安全。在救援前必須實施支撐,防止瓦礫堆在次出現(xiàn)坍塌。應建立若干現(xiàn)場通訊渠道,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各個不同機構協(xié)調解決。指定一個共同的災難頻率。
二、在突發(fā)事件的開始盡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了解建筑物的結構,了解這些人的最后所處位置和活動情況對制定救援嘗試有很大幫助。把第一次救援嘗試定在存有最后看到或知道遇難者的地方。
三、在救援人員的安全的盡量保持瓦礫堆不被移動的工作得到確保后,派出小隊到瓦礫堆的頂部,利用隔離帶和標示物顯示已被搜索過和可能埋有遇難者的區(qū)域。很多人是在早期救援時靠近瓦礫堆表面的地方被救出的。在發(fā)生坍塌時,把救援應集中在最后遇難人員已知的地方。
四、用肉眼或機械裝置搜索的所有露天的或除去表面瓦礫層就能發(fā)現(xiàn)的“空隙”傾聽是否有求救聲。配有聲音探測裝置的可利用裝備傾聽是否有求援的聲音。在此同時需要大量求助和醫(yī)療人員。一旦確定人員失蹤或人員被困,應立即請求調拔“架空起吊”能力。
五、應不斷小心謹慎地沿垂直方向搬運瓦礫,并仔細搜索能看到的每一個“空隙”或“空隙”入口。救援人員必須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只有每一次救援嘗試到盡頭,救援工作才算結束。應有準備這樣的救援持續(xù)若干天,尤其在多座建筑物坍塌時,若干天后,仍然有幸存者。確定遇難者的位置時,不管他們是死是活,救援人員都必須格謹慎,以確保被困之處不會發(fā)生新的坍塌。救援人員應用雙手和小型工具搬開遇難者的周圍的瓦礫。應及早給重傷者使用軍用抗沖擊褲。隨著救援的持續(xù),也可由合格的緊急醫(yī)療服務人員實施靜脈輸液。
六、應準備應對有關突發(fā)事件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影響。召開對救援人員、遇難者及其家人的突發(fā)事件的心理干預。
七、長時間挖掘瓦礫、發(fā)出被毀容幸存者、嗅聞異常氣味以及目睹異常現(xiàn)象,即使堅強的救援人員也會受到影響。即使多數(shù)救援人員都愿意連續(xù)工作,其效率也會大為下降。如果情況允許,應確保所有救援人員每隔不太長的時間都能夠吃到飯并得到休息。應預料到會出現(xiàn)極端媒體報導和你末想到的額外資金需求。做好準備獲取受影響建筑物的建筑圖紙。已便于知道煤氣總管、水管或電氣管線的破壞程度。確保你可以得到后勤官員,他們能預料到這些需求并滿足需求。
八、應準備對可能遇到的地下或洞穴類救援方式,尤其是在多層建筑物中,這種專業(yè)救援需要受過上下攀登訓練并會使用繞繩下降的人員。每個進入“地下”的救援人員不少于二人,都應系有安全繩并通過無線電與地面保持聯(lián)系。他們還應至少配備3個有效照明裝置。必須使用軟管滾筒和其他“繩索滑動裝置”以避免常規(guī)救援繩索被混凝土的尖銳棱角磨壞。一般來說,如果仍有人員失蹤或仍有尸體末被發(fā)現(xiàn),過早終止救援嘗試,就會受到批評。只有當每一個人的下落都能說清,或現(xiàn)場所有瓦礫都被清理完畢時,救援才能結束。
應該對意想不到的問題有思想準備!不管你救援的計劃多么周密,參與的人員有多么的努力,總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問題。建筑物坍塌救援是最困難、最動感情、最具有技術復雜性的救援活動中的一種。成功救援的關鍵是預先規(guī)劃、反復實踐和堅持不懈。要記住我們的承諾,更多地挽救遇難者的生命,保衛(wèi)和平。
篇2:坍塌倒塌事故應急處理救援預案
坍塌倒塌事故應急處理與救援預案
工程名稱
期限
責任人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期
一、目的
為有效防止事故擴大,降低員工生命危險,最大限度減小經(jīng)濟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由項目部成立應急響應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xié)調工作。
組長:
成員:、、、、、
具體分工如下:
1.負責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傷員。
2.負責組織人員進行塌方處理。
3.負責立即同醫(yī)院、勞動等部門的聯(lián)系,說明詳細事故地點、事故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4.負責現(xiàn)場物資、車輛的調度。
三、坍塌倒塌事故應急措施
5.事故發(fā)生后應立即報告應急搶險指揮部。
6.挖掘被掩埋傷員及時脫離危險區(qū)。
7.清除傷員口、鼻內(nèi)泥塊、凝血塊、嘔吐物等,將昏迷傷員舌頭拉出,預計窒息。
8.進行簡易包扎、止血或簡易骨折固定。
9.對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予以心臟復蘇。
10.盡快與120急救中心取得聯(lián)系,說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11.組織人員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傷員擠壓綜合癥的發(fā)生,并將其轉移至安全地方。
12.若有骨折時應及時用夾板等簡易固定后立即送醫(yī)院。
13.基坑:
1)加強排水、降水措施;
2)加強支護和支持加樁板等,對邊坡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加固處理;
3)迅速運走坡邊棄土、材料、機械設備等重物;
4)消去部分坡體,減緩邊坡坡度。
14.在沒有人員受傷的情況下,現(xiàn)場負責人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研究補救措施,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15.現(xiàn)場安全員應對腳手加要、井架、塔吊等施工設備倒塌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認真填寫傷亡事故報告表、事故調查等有關,并上報集團應急搶險領導小組。
四、應急物資
常備藥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袋、氧氣袋。
五、通訊聯(lián)絡
醫(yī)院搶救中心:120匪警:110火警:119
工地現(xiàn)場值班電話:
有關負責人電話:
項目負責人:手機:
安全員:手機:
技術負責人:手機:
六、注意事項
1、應立即停止施工。
2、注意觀察基坑周邊建筑物或設備。
3、人工胸外心臟擠壓、人工呼吸不能輕易放棄,必須堅持到底。
篇3:防坍塌防墜落防觸電防物體打擊防機械傷害等安全技術措施
作業(yè)項目現(xiàn)場危險點分析預控措施電桿轉運砸傷1、人力抬運電桿時,要有施工隊派專人進行統(tǒng)一指揮。2、人力抬運電桿時,應事先清除障礙物,山區(qū)抬動笨重的物件應先制定運輸方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3、多人抬杠電桿時應步調一致,起放電桿時應相互呼應協(xié)調。重大物件不得直接用肩扛運,雨后抬運電桿時應有防滑措施。4、在抬電桿前,對所有抬桿用的抬扛、繩子等必須進行仔細的檢查,對存在的問題的抬扛和繩子必須進行更換。電桿過溜1、施工前必須在溜索兩端設置安全圍欄,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2、電桿過溜過程中,溜索深溝下方左右500m內(nèi)嚴禁有人,在500m范圍處設置安全標示牌和安全圍欄,在施工期間必須派遣專人看守,防止牲畜和人員進入此范圍內(nèi)。3、每次電桿過溜只允許一段段的進行,而且必須待此段電桿溜至對面卸下后,方能開展下段電桿過溜工作。4、電桿過溜過程中,當繩子拉力突然增大時,應停止拉動,待查明原因開方能繼續(xù)拉動。5、每次過溜過程中必須保證通信的暢通,若通信出現(xiàn)障礙時必須停止過溜,并且必須派遣經(jīng)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看守。電桿組立、電桿撤除電桿基礎挖掘1、在超過1.5米深的坑內(nèi)工作時,坑邊的余土要清除,拋土要特別注意,防止土回落坑內(nèi),打傷坑內(nèi)人員。2、在松軟土質挖坑時,應有防止塌方措施,如加檔板,撐木等,禁止由下部掏挖土層。立桿現(xiàn)場1、立、撤電桿應設專人進行統(tǒng)一指揮。開工前,要交待施工方法、指揮信號和安全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工作人員要明確分工,密切配合、服從指揮。2、遮欄(圍欄)應設專人看護,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飛樁傷人臨時拉繩不得固定在有可能移動或其他不可靠的物體上。拉繩綁扎工作應由有經(jīng)驗的人員擔任。工作完畢后方可拆除臨時拉線。倒桿1、立、撤電桿應設專人進行統(tǒng)一指揮。立、撤桿要使用合格的起重設備,嚴禁過載使用。2、立桿及修整桿坑時,應防止桿身傾斜、滾動的措施,如采用拉繩控制等。3、在撤桿工作中,拆除桿上導線前應先檢查桿根,做好防倒桿措施,在挖桿坑前應先綁好牽引繩交使其受力。4、使用抱桿立、撤桿塔時。主牽引繩、尾繩、桿塔中心及抱桿頂應在同一條直線上。抱桿下部應固定牢固,抱桿頂部應設臨時拉線控制,臨時拉線應均勻調節(jié)并由有經(jīng)驗的人員控制。抱桿應受力均勻,兩側拉繩應拉好,不得左右傾斜。固定臨時拉線時,不得固定在有可能移動的物體上可其它不可靠的物體上。5、看好風繩,除指揮人及指定人員外,其余人員應在離桿高的1.2倍距離以外;6、使用抱桿立桿時,臨時拉線應均勻調節(jié)并由有經(jīng)驗的人員控制;7、一個瞄樁上,不得超過2根臨時拉線,臨時拉線不應過夜,確需過夜時,應加固;8、已經(jīng)起立的電桿,回填夯實后方可撤去拉繩。回填土塊直徑不大于30mm,每回填500mm應夯實一次。基礎未完全夯實牢固前,嚴禁攀登。車輛傷人在公路旁進行電桿組立時,應在施工點設置安全圍欄,并在距施工點兩側50-100米處設置“電力線路施工,車輛慢行”的警示標志,并分別設專人進行看守。
防坍塌、防墜落、防觸電、防物體打擊、防機械傷害等安全技術措施作業(yè)項目現(xiàn)場危險點分析預控措施金具組裝及導線架設高空墜落1、安全帶和后備繩應分別系在不同部位的牢固構件上,應防止安全帶從桿頂脫出或被利物傷害并不得低掛高用,扣環(huán)應扣牢;并確認不會從桿頂、橫擔端頭脫落;2、人員作業(yè)轉位時,手扶的構件應牢固,且不得失去后備繩的保護。高空墜物1、較大的工具應系在牢固的構件上,不準隨便亂放。2、上下傳遞物件應用繩索栓牢傳遞,嚴禁上下拋擲。3、工作人員不得站在作業(yè)處的垂直下方,落物區(qū)不得有無關人員通行或逗留。跨公路、街道應遮欄(圍欄)應設專人看護。倒桿斷線跑線傷人1、撤線、放線、緊線工作,均應有專人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信號。2、所使用的工器具必須合格,使用前必須有專人檢查,無問題方能使用,開門滑車應將門鉤扣牢或用綁線綁牢,防止繩索滑脫。3、撤除舊桿前應先拆除構件,登桿前應檢查臨時加固措施是否完好,無關人員應遠離電桿高度的1.2倍之外。4、緊線前應檢查導線有無障礙物掛住,再次檢查橫擔、金具安裝是否牢靠。緊線時應檢查接線管或接線頭以及過滑輪、橫擔、樹枝、房屋等有無卡信現(xiàn)象,如有,應用繩索或木棒處理。工作人員不得跨在導線上或站在導線內(nèi)角側,防止意外跑線時被抽傷。5、緊線、撤線前應先檢查拉線、拉樁及桿根,如不能適用時應加設臨時拉繩加固,滑車必須綁牢,不準直接掛在橫擔上。6、嚴禁采取突然剪斷導線的做法松線。7、緊、撤線時桿塔上工作人員的安全帶必須綁在桿塔牢固構件上。并使用后備保險繩.抽傷跨越公路施工時防范措施:在施工時,在距施工地點兩側的各50至100米處設置“電力線路施工,車輛慢行”的警示標志,并分別在兩端設專人進行看守車輛和行人。以防止以生事故。安裝配變誤登臨近帶電桿1、設置一名專責監(jiān)護人。2、認清停電線路名稱及桿號以及帶電設備,確認無誤后再行上桿。高處墜落1、安全帶應系在牢固構件上、扣環(huán)應扣牢應防止安全帶從桿頂脫出或被利物傷害并不得低掛高用,扣環(huán)應扣牢;2、人員作業(yè)轉位時,手扶的構件應牢固,且不得失去后備繩的保護。高空墜落,高空墜物,變壓器晃動1.現(xiàn)場工作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2.現(xiàn)場應設遮欄(圍欄)并設專人看護,作業(yè)下方應防止行人逗留;3、使用電桿上吊裝變壓器時,應對電桿進行檢查,并打好臨時拉線,防止吊變壓器時倒塌桿傷人;4、綁好變壓器的風繩。掛好鋼絲套,并理順葫蘆的掉鏈和拉鏈。由有經(jīng)驗的人員擔任。葫蘆略受力后應對各受力點的檢查。防坍塌、防墜落、防觸電、防物體打擊、防機械傷害等安全技術措施作業(yè)項目現(xiàn)場危險點分析預控措施接地裝置安裝漏電傷人1、未經(jīng)過專門訓練并經(jīng)考試合格人員不準進行焊接工作。2、禁止使用有缺陷的電焊工具和設備,防止電焊機,電源線和焊把漏電。火災1、禁止在蓄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間內(nèi)進行焊接;2、在風力超過5級時,禁止露天焊接或氣割;3、在有可能引起火災的場所附近進行焊接工作時,必須有必要的消防器材;4、工作人員離開作業(yè)現(xiàn)場前必須進行檢查,現(xiàn)場應無火種留下。鞋面應有鞋罩,焊接時應戴防護皮手套,經(jīng)免燙傷。燙傷進行焊接工作時,必須設有防止金屬熔渣飛濺的措施,防止燙傷。工具、材料傷人1、現(xiàn)場埋設接地體時,要防止鋼筋等彈傷臉和眼睛。2、挖接地槽時應注意工具傷人。戶表安裝登高滑落1、登高前應檢查并確認梯身合格、基礎牢固、定位可靠:作業(yè)時梯子應與地面成60°左右的斜角,距梯頂不得少于1米,要有專人全過程扶守。并采取防滑措施。2、上房時,防止房梁斷裂。在上房時對房梁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有問題的,嚴禁上房。觸電傷害1、安裝戶表前,應分清線路是否帶電,并進行驗電后方能選擇作業(yè)方式進行作業(yè)。導線壓接機械傷害1、壓接機應有固定設施,操作時放置平穩(wěn),兩側扶線人員應對準位置,手指不得伸入壓模內(nèi)。2、切割導線時線頭應扎牢,并防止線頭回彈傷人。機械傷害使用前檢查壓鉗體與頂蓋的接觸口,鉗體有裂紋的嚴禁使用。四川省岳池縣石埡建安總公司電力工程五處201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