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械傷害車輛傷害急救措施

機械傷害車輛傷害急救措施

2024-07-15 閱讀 4383

當傷害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撥通120急救電話,報告出事地點、受傷人員及傷情,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員的現場搶救包括。

1、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蘇。

2、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物,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窒息。

3、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扎,有搏動性或噴涌狀動脈出血不止時,暫時可用指壓法止血:或在出血肢體傷口的近端扎止血帶,上止血帶者應有標記,注明時間,并且每20分鐘放松一次,以防肢體的缺血壞死。

4、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

5、當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體,不宜拔出,宜鋸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后,準備手術進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搶救。

6、若有胸壁浮動,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后適當加壓包扎,以限制浮動,無法充填包扎時,使傷員臥向浮動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

7、若有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對胸壁傷口應行嚴密封閉包扎。使開放性氣胸改變成閉合性氣胸,速送醫院。救護人員中若能斷定張力性氣胸者,有條件時可行穿刺排氣或上胸部置引流管。

篇2:機械傷害事故常見原因和現場急救方法

機械傷害事故的常見原因和現場急救方法

1.機械傷害的常見原因

機械傷害又稱機械性損傷或機械性創傷。機械性傷害是機械操作或加工過程中,各種以機械力的方式直接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在生產過程中機械性傷害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機械傷害包括以下內容:

①機器工具傷害(輾壓、碰撞、切割、戳傷等)。

②起重傷害(包括行車設備、電梯設備、叉車、提升機、電動葫蘆運行過程中所造成的傷害)。

③車輛傷害(包括擠、壓、撞、傾翻等)。

④物體打擊傷害(包括落物、錘擊、碎裂、砸傷、崩塊等)。

⑤刺割傷害(機器工具、尖刀物劃破、扎破、刀切等)。

⑥倒塌傷害(堆置物、建筑物倒塌、高空墜落等)。

2.機械傷害的主要癥狀

機械性傷害常常是意外的、突出性的,可對人體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生命安全。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傷口,局部組織的完整性被破壞,包括局部組織器官的毀損脫離。

②出血,包括內出血、外出血。

③骨折,包括脫骱、其中有閉合性和開放性。

④休克,由于失血或疼痛等原因造成。

⑤心跳,呼吸停止,由于嚴重損傷引起,如不及時搶救則可能造成死亡。

⑥其它嚴重的損害,如內臟破裂、氣胸、腦及脊髓損傷等。

3.機械傷害的現場急救

發生機械傷害時,首先應關停機器。如果發生斷手、斷指等嚴重情況時,對傷者傷口要進行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能固定。對斷手、斷指應用消毒或清潔敷料包好,將包好的斷手、斷指放在無泄漏的塑料袋內,扎緊好袋口,在袋周圍放上冰塊或用冰棍代替,速將傷者送醫院進行搶救。

注意:忌將斷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細胞變質

篇3: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預案措施規程

1發生機械傷害后,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立即報告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工地現場指揮部)及局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指揮部應立即撥打120救護中心與醫院取得聯系(醫院在附后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在醫護人員沒有來到之前,應檢查受傷者的傷勢,心跳及呼吸情況,視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對被機械傷害的傷員,應迅速小心地使傷員脫離傷源,必要時,拆卸機器,移出受傷的肢體。

3對發生休克的傷員,應首先進行搶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使其恢復正常。

4對骨折的傷員,應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在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

5對傷口出血的傷員,應讓其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躺臥,使用消毒紗布或清潔織物覆蓋傷口上,用繃帶較緊地包扎,以壓迫止血,或者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巾等。對上肢出血者,捆綁在其上臂l/2處,對下肢出血者,捆綁在其在腿上2/3處,并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

6對劇痛難忍者,應讓其服用止痛劑和鎮痛劑。

采取上述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據病情輕重,及時把傷員送往醫院治療。在職轉達送醫院的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篇并密切注意傷員的呼吸、脈搏及傷口的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