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醫療廢物處理應急方案

某醫療廢物處理應急方案

2024-07-15 閱讀 4235

一、為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因醫療廢物而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特制訂本應急方案。

二、當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有關責任人、醫療廢物收集轉運人員、發現事故的醫務人員和醫院的其他工作人員應當立即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下班時間向醫院總值班報告)。

(一)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

(二)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人員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

(三)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

三、醫院感染管理科或醫院總值班接到報告后,立即通知院領導及有關科室,同時組織人員采取減少危害的緊急處理措施:

(一)盡可能回收已經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

(二)對由醫療廢物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

(三)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四)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進行消毒時,消毒人員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五)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四、經現場調查,如發現可能導致人員健康損害或傳染病傳播的重大事故,應向市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五、禁止任何產生醫療廢物的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一旦發現,借聘人員馬上解聘,本院員工待崗。情節嚴重及引起嚴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責任。

醫療廢物意外情況應急處理流程

?

篇2:豐民醫療廢物處理意外事故應急方案

人民醫療廢物處理意外事故應急方案

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可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為確保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處理醫療廢物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加強個人防護。

二、在處理過程中被血液或體液濺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三、被污染的銳器刺傷后,立即在傷口旁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傷處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動水沖洗傷口。立即包扎。嚴禁進行傷口局部擠壓。立即報告院感辦,及時尋求醫療服務和咨詢,根據檢查報告進行暴露后補救。

四、若皮膚被血液或體流污染,應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沖洗。

五、地面、墻面、物品被血液或體流污染,立即有稀釋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十五分鐘,然后帶手套進行擦洗。

六、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采取減少危害的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同時向所在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篇3:醫療廢物處理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制度

一、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的防護用品:工作服、口罩、手套、水靴、橡膠圍裙。?

二、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每年一次),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受到健康損害(每年兩次).?

三、收集和運送過程中,應檢查置醫療廢物的包裝袋及貯存容器是否有滲漏,防止職業暴露。?

四、對放置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運送工具定期消毒和清潔,防止對工作人員的污染和感染。

醫療廢物處置人員職業防護流程對于在產生、分類收集、運送與暫時貯存醫療廢物過程中,必須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一旦發生刺傷、擦傷等意外事故時及時上報,并根據種類與受傷害程度,采取相應應急措施,跟蹤隨訪。具體職業防護措施如下:

1.工作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防護口罩→戴乳膠手套→穿防水膠鞋(近距離操作或可能有液體濺出時佩戴護目眼鏡)。

2.工作完成后:脫手套→洗手→脫口罩→脫帽子→脫膠鞋→脫工作鞋→淋浴

3.防護用品有破損時應當及時予以更換。發生意外及時處理,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根據情況酌情處理。?

4.配備碘伏、75%酒精及生理鹽水以備急用。①皮膚針剌傷或切割傷: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動水沖洗污染的傷口,沖洗后用75%乙醇、0.5%碘伏或其它消毒劑消毒傷口。②皮膚污染:立即用液體皂和大量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并用適當的手消毒劑消毒。③粘膜污染:用大量流動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污染部位。④衣物污染:盡快脫掉污染衣物,進行消毒處理。⑤污染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進行地面物表消毒處理使用有效氯1000㎎/L噴灑待30分鐘后再行進一步處理,衣褲浸泡30分鐘。?5.按規定參加健康檢查,每年體檢1次,預防接種乙肝疫苗。?

周口人康皮膚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