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生產部員工早會作業指導書

生產部員工早會作業指導書

2024-07-15 閱讀 6568

生產部員工早會作業指導書

一、整隊報數:

以往早會因無統一規范,隊形也站得五花八門,經常有后排員工反應早會時聽不到組長講話,為改善此類現象,《早會作業指導書》在隊形方面制定了統一的規范(U字形):

這種新的隊形充分的利用了空間,并改善了以往早會隊形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二、早會問候:

為提高管理人員的親和力,鼓舞士氣,《早會作業指導書》上規定早會之前組長須大聲的問候員工“早上好”,員工應宏亮、整齊的回應組長“早上好”,以增強彼此之間的默契。

三、早會宣導:

在早會開始之前,組長應將前一天的工作總結公布于眾,包括作業不良、品質、六S和出勤情況;并公布當日生產計劃和當天的工作重點,其中包括機型、產量、品質與六S,使員工對當天的生產及其他情況有所了解;以上項目實施完畢之后宣導公司或部門規章制度2條,對員工進行思想意識教育。

四、早會提問:

為達到早會效果,在早會過程中,組長可隨機性將剛宣導的某一要點向某員工提問,讓該員工重述此要點,若問答錯誤時出列并作為作業不良記錄。

五、宣誓部門精神:

經開會研討,生產部制定了品質和六S兩種宣傳口號,星期一、三、五、日為品質宣傳日,組長及員工一起背誦品質口號,如“杜絕人為返檢,挑戰產品零缺陷”等;星期二、四、六為六S宣傳日,組長及員工一起背誦六S口號,籍此強化員工品質及六S意識。宣誓完畢后背誦品質方針。

六、信心問答:

為提高員工士氣,增強工作信心,在早會的內容中新增了“信心回答”一項,在組長完成早會的以上各項之后,會有氣勢的向員工問道:有沒有信心員工要整齊、宏亮的回答:有!組長問:能不能做好員工回答:能!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問一答,但卻可籍此來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七、愛的力量:

愛的力量實際上是用掌聲來表達員工對崗位的熱愛、對團隊的熱愛以及同事之間的互助互愛,掌聲的規律是在一次管理人員的會議中確定的,掌聲簡短、明了,但卻極具氣勢,打破了以往早會沉悶、冗長、無力的局勢,用“愛的力量”作為早會的結束,不能不說是對枯燥早會求創新的一種表現。

篇2:學校安全生產事故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安全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其它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學校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一、學校發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學校負責人;

二、學校負責人接到安全事故報告以后,除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外,應當立即如實報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與事故種類相關的有關安全職能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

三、學校發生安全事故后,應當按事故的類別、性質向相關部門報告:

(一)火災事故。發生火災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在第一時間內,撥打火警電話“119”,向消防部門報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在求援施救的同時,應當立即報告學校負責人;學校負責人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二)治安(刑事)事故。學校發生治安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在第一時間內,撥打電話“110”,向公安部門報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在求援施救的同時,應當立即報告學校負責人;學校負責人再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三)食品中毒事故。學校發生食品中毒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撥打急救電話“120”,向衛生防疫部門報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在求援施救的同時,應當立即報告學校負責人;學校負責人再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四)其它事故(意外事故、自然災害事故等)。學校發生其它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學校負責人,由學校負責人再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四、學校發生安全事故后,應當根據事故的類別、性質按規定的時間和方式向相關部門報告:

(一)一般事故。無人員死亡,重傷1人或財產損失1萬元以下的安全事故后,學校應當在24小時內電話或口頭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事故處理結束后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寫出書面結案報告。

(二)重大事故。學校發生死亡1人或重傷3人或財產損失1萬元以上的安全事故后,學校應當在2小時內電話或口頭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24小時內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寫出書面報告,事故處理結束后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寫出書面結案報告。

(三)重特大事故。學校發生死亡3人或重傷10人或財產損失5萬元以上的安全事故,學校應當在其知道事故發生時,立即通過電話或口頭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與事故種類相關的有關安全職能部門報告,隨后應當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隨時補充報告事故的最新情況,8小時內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寫出書面報告,事故處理結束后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寫出書面結案報告。

五、安全事故報告的必要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它應當報告的事項。

六、事故調查處理程序

依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制定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1、學生在課間活動中,追逐打鬧、跌倒碰傷、撞傷、互相間撕打扭傷等所引起的傷害,首先把學生送到學校衛生室進行簡單處理;如傷害較重,及時把學生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同時通知監護人到醫院配合治療,做好受傷學生家長的穩定工作,并及時調查事因,分清責任,提出處理辦法。老師事后主動為學生補課,辦理傷害事故的賠保事宜。

2、在體育課上擅自行動或運動不當等造成的傷害,除現場急救外,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受害者送到附近醫院治療,并通知其監護人。待事故調查清楚,分清責任后,再提出處理辦法。

3、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發生傷害,學校在獲悉情況后,要立即組織人員赴現場了解情況,組織急救,通知監護人,并及時報警。

4、若有學生在校食用午餐后或飲用水后發生不適,應由學校教師立即護送到附近醫院診斷治療,通知學生的監護人;若大面積發生學生不適情況,學校應立即組織搶救,并向衛生、防疫、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同時通知學生的監護人。保護現場及48小時留樣食品;及時上報,2小時內分別向所在地衛生監督所、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并積極配合衛生監督所調查取證;如為疑似人為投毒,必須及時報警,控制人員流動,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取證。

5、學校房屋給學生帶來傷害時,立即將學生撤離到安全地帶,就地組織搶救,并撥“120”,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將學生送醫院治療,同時通知學生的監護人,及時報告教育主管部門。

6、場地、設施等給學生帶來傷害時,立即就地組織急救,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將學生送醫院治療,同時通知學生的監護人。

7、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引起傷害時,就地組織急救,并撥打“120”,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將學生送醫院治療,同時通知學生的監護人。

8、校內任何發現火情的人應及時撥打“119、110”,在消防人員未到達之前,學校應及時疏散學生到安全地帶,盡量避免人身傷害;如為疑似人為縱火,必須及時報警,控制人員流動,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取證。

篇3:學校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安全生產情況報告制度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為切實加強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確保學校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全校師生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常抓不懈”和“穩定壓倒一切”的安全責任意識,本著“預防為主、從嚴管理、逐環節追究、從重處罰”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領導機構,明確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二、加強學校日常安全工作的管理

學校在組織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時,不得使用危及學生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防止學生發生傷害事故;加強學校校園管理,學校校門按時關閉。未經允許,外來人員和車輛不得以任何借口進入校園,家長接送學生必須在校門外;在校期間教師及學生未經學校批準,不得隨意進出校園,對獲準出校的師生要做好出入時間登記。

三、加強學校衛生工作的管理

凡是進入學校用于學生群體防治的藥品和保健品,必須是衛生或醫藥管理部門批準生產的合格產品,并經教育部門批準;我校由于條件所限,暫不向學生提供飲用水,采取學生自帶飲用水的辦法,確保學生飲用水安全。

四、加強學校校內及周邊環境的治理

學校聯合公安部門嚴厲打擊外來人員的鬧校行為、暴-力行為和其他違法犯罪行為;聯合工商部門整頓、取締校園周邊小賣部,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加強對師生的法律常識教育,使廣大師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校風。

五、確保學生參加大型活動的安全

大型活動時,學校要進行嚴格的組織管理,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班主任及其他有關人員要全部到位,確保學生活動順利、安全地進行。

六、大力加強師德建設

教師要努力學習素質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能力。熱愛學生,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為人師表。理解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嚴禁辱罵、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等有悖師德的現象發生,嚴禁教師課上隨意離開課堂,嚴禁教師組織學生在校內或在校外違規補課,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七、認真開展安全教育

學校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師生安全教育,明確組織機構、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法,制定安全教育實施方案。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周以及寒暑假的前一周,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防火、防電、防溺水、防煤氣中毒、預防交通事故等方面集中的安全知識教育。學校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以創建“平安學校”、“平安班級”,開展安全知識宣傳月等活動為依托,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等時機進行具體的、針對性強的安全知識教育。

八、建立安全工作自檢和抽查制度

對學校的安全工作每月進行兩次自檢,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對安全工作還要進行不定期抽查,提高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把安全工作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常抓不懈。

九、建立安全工作定期匯報制度

學校每月5日前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上個月的安全工作情況,發生重大問題要及時報告,對不報、瞞報、謊報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