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乙炔運輸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乙炔運輸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2228

1、駕駛人員、押運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2、車輛裝乙炔前,先檢查車況、排氣管的阻火裝置和靜電接地裝置,保證車況、排氣管的阻火裝置和靜電接地裝置良好。

3、裝、卸車時,必須要輕裝輕卸,防止氣罐爆炸。

4、裝車后,必須將乙炔瓶固定好,防止運輸過程中氣瓶傾倒。

篇2:氧氣瓶氮氣瓶儲存運輸安全管理制度

一、儲存氧氣瓶、氮氣瓶庫房必須經環保、公安消防和勞動安全監察部門的批準。

二、氣瓶儲存間的安全出口不少于兩個,房門窗均需向外開,以便人員疏散和泄爆。儲存間應有足夠的泄壓面積,以減少爆炸事故發生時的損壞。

三、儲存氣瓶的房間必須是單層建筑,其高度不應低于4m。屋頂應為輕鋼結構,并均應有天窗或自然排風筒。

四、對入庫的氣瓶,必須細致地的瓶檢查其外表面有瓶色、字樣、字色、色環是否與入庫單據相符。

五、檢查瓶帽、防震圈是否完整,氣瓶外表面有無影響氣瓶安全使用的缺陷,檢查瓶閥有無泄漏。

六、氣瓶入庫后應嚴格按氣體的性質、公稱工作壓力及空、重瓶分類存放于指定的柵欄里,用可移動的鐵鏈將柵欄口攔住。

七、氣瓶在庫房內就擺放整齊,并留有適當寬度有通道、明顯的“禁止煙火”等各類安全標志。在庫房的固定地點應備有專用滅火器、滅火工具等。

八、長途運輸氣瓶應做到文明裝卸、妥善固定、分類裝運、禁止煙火、懸掛標志。

九、夏季運輸氣瓶,為避免陽光照射,車上必須具有遮雨遮陽設備。

十、氣瓶屬化學危險品,運輸的車輛應有危險品運輸標志,以引起過往車輛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十一、司機與裝卸、押運人員均須明確所運氣體的性質、安全注意事項和緊急處置措施。

篇3:吊裝運輸安全管理制度辦法

1一般規定

1.1起重吊車作業人員,必須取得特種設備作業證,方可獨立作業。無證人員,必須在有證人員的監護下才能作業。有禁忌癥人員不得從事作業。

1.2施工單位必須編寫“起重吊裝安全方案”。大型起吊作業的方案必須經生產運行處審查,安監處復查備案后,主管副總經理批準方能作業。

1.3作業前作業人員必須了解起重吊裝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和有關安全技術規程,并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安全監督和巡回檢查。

1.4吊裝運輸作業人員必須分工明確,不準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作業中要聽從統一指揮。

1.5吊裝運輸使用的各種起重機械、機具、吊具和索具,必須經計算,確保安全。

1.6各種機械、機具的操作和使用,必須按起重機械、機具的操作規程執行,要經常維護、檢查。

1.7在防火防爆場所進行吊裝作業時,起重機械、機具應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或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1.8各種機械和機具嚴禁超載使用。

1.9荷繩、拖拉繩嚴禁同電焊線、動力線交叉接觸,以防將繩損壞。

2吊裝運輸安全

2.1起重機械、機具、吊具和索具等起吊運輸前必須認真檢查,合格后方可起吊。

2.2起吊開始、運輸前必須認真檢查物體重心受力情況及平衡狀態,現場人員必須預先避開重物可能傾斜、墜落、下滑、打擊或沖擊的方向和范圍。

2.3正式起吊前必須經過試吊,重物吊離地面15~50厘米后停止上升,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危險后方可起吊。任何人員禁止在吊物下面行走或停留。

2.4工作時起重機械和卷揚機司機、指揮人員所處位置應能看清起吊物體。統一指揮信號。操作者要精力集中,注意指揮人員所發出的信號,如發出的信號不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發生,操作者有權拒絕執行,并通知指揮人員。

2.5連接桅桿的螺栓應牢固,不準有松動及不滿扣現象,連接螺栓必須符合設計、質量要求。

2.6吊裝和大型設備運輸不得利用管道、電桿、機電設備和生產性建(構)筑物等作吊裝錨點。

2.7拖拉繩越過馬路時,離路面不得低于7米,并設明顯信號。

3吊裝運輸前和作業中的檢查內容

3.1起重機械、機具的各種安全裝置。

3.2連接鋼絲繩的卡子數不準少于3個,卡子間距離不小于鋼絲繩繩徑的6倍,最末一個卡子距繩頭距離為140~150毫米,上卡子前要預先留安全彎。

3.3卡環銷軸嚴重磨損變形或環體有疲勞裂紋時不準使用。卡環銷軸必須拴牢。

3.4鋼絲繩在卷筒上要排列整齊,鋼絲繩與卷筒的固定要符合技術要求,卷筒上的鋼絲繩不準放完,要留有3圈以上。

3.5對荷繩、拖拉繩進行檢查,看有無電弧擊傷,一經發現及時處理。

3.6對錨點進行檢查,看錨點是否有拔出和嚴重變形、移位等跡象,一經發現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