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工安全檔案管理

職工安全檔案管理

2024-07-14 閱讀 8733

職工的安全檔案管理是搞好企業安全教育的基礎,是規范全員安全教育的一種好模式,也是落實全員培訓、加強職工安全教育跟蹤管理的一種形式。

一、建立《職工安全教育卡》

職工的安全教育檔案管理要求由企業安全管理部門統一規范,為每位在職員工建立《職工安全教育卡》。

二、分級管理

《職工安全教育卡》由職工所屬的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保存和管理。車間人員的《職工安全教育卡》由所屬車間負責保存和管理;機關人員(包括干部和工人)的《職工安全教育卡》由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保存和管理。

三、跟蹤管理

《職工安全教育卡》實行跟蹤管理,職工調動單位時,交由職工本人帶到新單位,由新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保存和管理。

四、職工日常安全教育規定

1.職工日常安全教育包括:全員安全教育,休息時間較長的節假日的產前安全培訓等。

2.職工的日常安全教育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3.日常安全教育結束后,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在職工的《職工安全教育卡》中“安全教育情況記錄”欄內作出相應的記錄。

五、新入廠職工安全教育規定

1.新入廠職工必須按規定經公司、車間(或部門)、班組三級安全教育,分別由公司安全部門、車間(或部門)安全員、班組安全員在《職工安全教育卡》中“安全教育情況記錄”欄內作出相應的記錄,并簽名。

2.新入廠職工經一級、二級安全教育合格后,帶本人《職工安全教育卡》到廠級安全部門驗卡開票,領勞防用品;然后經班組級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

六、工作變動人員安全教育規定

1.工作變動員工需帶本人《職工安全教育卡》到新單位報到,由車間(或部門)安全員在“工作變動記錄”欄內填寫相應的工作變動記錄,并分別由車間(或部門)安全員、班組安全員按規定對其進行二、三級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記錄”欄內填寫二、三級安全教育情況。

2.工作變動的職工必須經新單位的二、三級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

七、變換工種職工安全教育規定

1.車間變換工種職工按規定由車間辦理工種變更審批手續后,由車間安全員在“工作變更記錄”欄內填寫相應的工種變更記錄,并分別由車間安全員、班組安全員按規定對其進行二、三級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記錄”欄內填寫二、三級安全教育情況。

2.車間變換工種的人員必須經新工種的二、三級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

八、機關人員安全教育規定

1.機關人員(包括干部和工人)的日常安全教育由安全管理部門統一組織,并負責作相應的安全教育記錄。

2.機關人員變換工種按規定由部門辦理工種變更審批手續;機關人員的換崗教育分別由部分安全員、班組安全員按規定對其進行二、三級安全教育;并在“安全教育記錄”欄內填寫二、三級安全教育情況。二、三級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

九、考核規定

1.公司安全管理部門每月抽查《職工安全教育卡》一次。

2.對丟失《職安全教育卡》的部門進行相應考核。

3.對未按規定對本部門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的進行相應考核。

4.對未按規定對本部門職工的安全教育情況進行登記的部門進行相應考核。

(林寶果)

篇2:(公司)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

企業(公司)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企業職工檔案管理,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檔案,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企業職工檔案是企業勞動、組織、人事等部門在招用、調配、培訓、考核、獎懲、選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職工個人經歷、政治思想、業務技術水平、工作表現以及工作變動等情況的文件材料。是歷史地、全面地考察職工的依據,是國家檔案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企業職工檔案工作,在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宏觀管理、組織協調下,由勞動主管部門領導與指導,實行分級管理,同時接受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

第四條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必須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檔案、保密的法規和制度。

第二章機構和職責

第五條職工檔案由所在企業的勞動(組織人事)職能機構管理。實行檔案綜合管理的企業單位,檔案綜合管理部門應設專人管理職工檔案。

第六條職工失蹤、逃亡、合理流動或出國不歸者,其檔案由原所在單位保管,也可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代為保管。

第七條職工死亡后,其檔案由原管理部門保存五年后,移交企業綜合檔案部門保存。對國家和企業有特殊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死亡以后,其檔案由企業綜合檔案部門按規定向有關檔案館移交。

第八條企業職工檔案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保管職工檔案;

(二)收集、鑒別和整理職工檔案材料;

(三)辦理職工檔案的查閱、借閱和轉遞手續;

(四)登記職工工作變動情況;

(五)為有關部門提供職工情況;

(六)做好職工檔案的安全、保密、保護工作;

(七)定期向企業檔案室(館)移交檔案。

(八)辦理其它有關事項。

第三章檔案的內容

第九條企業職工檔案的內容和分類:

(一)履歷材料;

(二)自傳材料;

(三)鑒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評定崗位技能和學歷材料(包括學歷、學位、學績、培訓結業成績表和評定技能的考績、審批等材料);

(五)政審材料;

(六)參加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及民主黨派的材料;

(七)獎勵材料;

(八)處分材料;

(九)招用、勞動合同,調動、聘用、復員退伍、轉業、工資、保險福利待遇、出國、退休、退職等材料;

(十)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

第四章檔案的收集、保管和銷毀

第十條職工所在企業的勞動(組織人事)職能機構對職工進行考察、考核、培訓、獎懲等所形成的材料要及時收集,整理立卷,保持檔案的完整。

第十一條立卷歸檔的材料必須認真鑒別,保證材料的真實、文字清楚、手續齊備。材料須經組織審查蓋章或本人簽字的,應在蓋章、簽字后歸檔。

第十二條企業職工檔案材料統一使用十六開規格辦公用紙,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紅色墨水及復寫紙書寫。

第十三條按規定需要銷毀檔案材料時,必須經單位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準。

第十四條檔案卷皮、目錄和檔案袋的樣式、規格實行統一的制作標準(見附件一)。

第十五條嚴禁任何人私自保存他人檔案或利用檔案材料營私舞弊。對違反規定者,應視情節輕重,嚴肅處理。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處理。

第十六條職工檔案管理單位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光、防盜等工作。

第五章檔案的提供利用

第十七條因工作需要查閱和借用檔案,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查閱檔案應憑蓋有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公章的介紹信。

(二)查閱、使用企業職工檔案的單位,應派可靠人員到保管單位查閱室查閱。

(三)檔案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借出查閱。如必須借出查閱時,應事先提交報告,說明理由,經企業或企業受權的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準,嚴格履行登記手續,并按期歸還。

(四)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的檔案。

(五)各單位應制定查閱檔案的制度。查閱檔案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閱檔規定,嚴禁涂改、圈劃、抽取、撤換檔案。查閱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檔案內容。對違反者,應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或追究法律責任。

(六)因工作需要從檔案中取證的,須請示單位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準后才能復制辦理。

第六章檔案的轉遞

第十八條企業職工調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或被開除、辭退等,應由職工所在單位在一個月內將其檔案轉交其新的工作單位或其戶口所在地的街道勞動(組織人事)部門。職工被勞教、勞改,原所在單位今后還準備錄用的,其檔案由原所在單位保管。

第十九條轉遞檔案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通過機要交通或派專人送取,不準郵寄或交本人自帶。

(二)對轉出的檔案,必須按統一規定的“企業職工檔案轉遞通知單”(見附件二)的項目登記,并密封包裝。

(三)對轉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轉出。

(四)接收單位收到檔案經核對無誤后,應在回執上簽名蓋章,并將回執立即退回。逾期一個月轉出單位未收到回執應及時催問,以防丟失。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下達之日起執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各部門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或細則。

篇3:企業職工檔案管理規定辦法

勞動部、國家檔案局關于頒發《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的通知

(勞力字〔1992〕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檔案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為了加強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按照檔案完整、真實、精練、實用的要求,實現檔案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使企業職工檔案工作納入全國檔案工作管理體系,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現頒發《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請遵照執行。

企業中由國家任命的干部,其檔案管理,仍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的工人檔案管理,參照本規定執行。

附:一、企業職工檔案卷皮、檔案袋樣式和規格(略)

二、轉遞企業職工檔案材料通知單及存根(略)

勞動部國家檔案局

一九九二年六月九日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企業職工檔案管理,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檔案,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為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企業職工檔案是企業勞動、組織、人事等部門在招用、調配、培訓、考核、獎懲、

選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職工個人經歷、政治思想、業務技術水平、工作表現以及工作變動等情況的文件材料。

是歷史地、全面地考察職工的依據,是國家檔案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企業職工檔案工作,在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宏觀管理、組織協調下,由勞動主

管部門領導與指導,實行分級管理,同時接受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

第四條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必須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檔案、保密的法規和制度。

第二章機構和職責

第五條職工檔案由所在企業的勞動(組織人事)職能機構管理。

實行檔案綜合管理的企

業單位,檔案綜合管理部門應設專人管理職工檔案。

第六條職工失蹤、逃亡、合理流動或出國不歸者,其檔案由原所在單位保管,也可由當

地勞動行政部門代為保管。

第七條職工死亡后,其檔案由原管理部門保存五年后,移交企業綜合檔案部門保存。

對國家和企業有特殊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死亡以后,其檔案由企業綜合檔案部門按規定向有關檔案館移交。

第八條企業職工檔案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保管職工檔案;

(二)收集、鑒別和整理職工檔案材料;(三)辦理職工檔案的查閱、借閱和轉遞手續;(四)登記職工工作變動情況;(五)為有關部門提供職工情況;

(六)做好職工檔案的安全、保密、保護工作;(七)定期向企業檔案室(館)移交檔案;(八)辦理其它有關事項。

第三章檔案的內容

第九條企業職工檔案的內容和分類:

(一)履歷材料;(二)自傳材料;

(三)鑒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評定崗位技能和學歷材料(包括學歷、學位、學績、培訓結業成績表和評定技能的考績、審批等材料);(五)政審材料;

(六)參加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及民主黨派的材料;(七)獎勵材料;(八)處分材料;

(九)招用、勞動合同,調動、聘用、復員退伍、轉業、工資、保險福利待遇、出國、退休、退職等材料;

(十)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

第四章檔案的收集、保管和銷毀

第十條職工所在企業的勞動(組織人事)職能機構對職工進行考察、考核、培訓、獎懲

等所形成的材料要及時收集,整理立卷,保持檔案的完整。

第十一條立卷歸檔的材料必須認真鑒別,保證材料的真實、文字清楚、手續齊備。

材料須經組織審查蓋章或本人簽字的,應在蓋章、簽字后歸檔。

第十二條企業職工檔案材料統一使用十六開規格辦公用紙,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紅

色墨水及復寫紙書寫。

第十三條按規定需要銷毀檔案材料時,必須經單位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準。

第十四條檔案卷皮、目錄和檔案袋的樣式、規格實行統一的制作標準(見附件一)。

第十五條嚴禁任何人私自保存他人檔案或利用檔案材料營私舞弊。

對違反規定者,應視情節輕重,嚴肅處理。

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處理。

第十六條職工檔案管理單位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光、防盜等工作。

第五章檔案的提供利用

第十七條因工作需要查閱和借用檔案,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查閱檔案應憑蓋有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公章的介紹信。

(二)查閱、使用企業職工檔案的單位,應派可靠人員到保管單位查閱室查閱。

(三)檔案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借出查閱。

如必須借出查閱時,應事先提交報告,說明理由,經企業或企業受權的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準,嚴格履行登記手續,并按期歸還。

(四)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的檔案。

(五)各單位應制定查閱檔案的制度。

查閱檔案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閱檔規定,嚴禁涂改、圈劃、抽取、撤換檔案。

查閱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檔案內容。

對違反者,應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或追究法律責任。

(六)因工作需要從檔案中取證的,須請示單位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批準后才能復制辦理。

第六章檔案的轉遞

第十八條企業職工調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或被開除、辭退等,應由職工所在單位在

一個月內將其檔案轉交其新的工作單位或其戶口所在地的街道勞動(組織人事)部門。

職工被勞教、勞改,原所在單位今后還準備錄用的,其檔案由原所在單位保管。

第十九條轉遞檔案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通過機要交通或派專人送取,不準郵寄或交本人自帶。

(二)對轉出的檔案,必須按統一規定的“企業職工檔案轉遞通知單”(見附件二)的項目登記,并密封包裝。

(三)對轉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轉出。

(四)接收單位收到檔案經核對無誤后,應在回執上簽名蓋章,并將回執立即退回。

逾期一個月轉出單位未收到回執應及時催問,以防丟失。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下達之日起執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各部門可結合實

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或細則。

發布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含勞動部)/國家檔案局發布日期:1992年06月09日實施日期:1992年06月09日(中央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