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陽光社區公共設施安全監督管理制度

陽光社區公共設施安全監督管理制度

2024-07-14 閱讀 3583

社區公共設施安全監督管理制度

1、各社區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公共設施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2、各社區管理單位應當制定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發生突發事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社區管理單位應當在危險地段和部位設置必要安全設施和明顯的警示標志。

3、各社區要加強宣傳,以“愛護公共設施為榮、破壞公共設施為恥”加大對社區居民公共設施安全和思想教育,把愛護公共設施作為經常性教育,提高社區居民對公共設施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自覺性。

4、不得以任何理由、行為破壞社區公共設施和危及公共設施安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私有物品,按照規定地點擺放私有物品(包括私有車輛),保證消防通道暢通。

5、各單位對所屬范圍內的公共設施負有看護、保護責任,其安全由所屬單位負責,單位負責人負有領導責任。對所屬公共設施發生安全事故的,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或領導報告,不得出現瞞報、遲報、甚至不報等現象。對公共安全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單位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

6、社區內的各類設備、設施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相應的質量和安全檢驗,并定期檢查維護,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7、在社區公共場所舉辦大型活動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實行審批制度。公共設施安全由舉辦方負責。

篇2: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全面規范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監督管理,有效保障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安全監管總局令第36號)等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非煤礦山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建設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是指非煤礦山企業在生產建設中用于預防生產安全事故而設置的設備、設施、裝置、構(建)筑物和其他技術措施的總稱,其中金屬非金屬礦山和尾礦庫按照《金屬非金屬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目錄(試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75號)執行。

第四條建設單位是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第五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實行“分級審查,誰審查、誰負責”的原則。除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負責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監督核查的建設項目外,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自治區安全監管局)承擔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審批、核準或者備案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監督核查工作;盟市、旗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審批、核準或者備案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監督核查工作,由盟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盟市安全監管局)結合本地區實際作出規定,并報自治區安監局備案。

跨行政區域的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的審查和竣工驗收監督核查工作,由其共同的上一級安全監管部門負責。

上一級安全監管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將其負責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監督核查工作委托下一級安全監管部門辦理,接受委托的安全監管部門不得再行委托。

第六條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的監督管理。按照屬地監管的原則,各旗縣安全監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工作的日常監管。

第二章安全設施設計審查

第七條建設項目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建設單位應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建設項目的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安全預評價,并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

第八條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報告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等規定,評價結論應對建設項目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可能導致的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

安全評價機構應當向社會公開出具的安全預評價報告,對安全預評價報告及評價結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

第九條建設項目初步設計階段,建設單位應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同時進行設計,編制安全設施設計。初步設計與安全設施設計應由同一單位編制。尾礦庫建設項目勘察單位應具有相應資質。

第十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有關規定,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報告提出的安全對策措施,優先選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設備、設施,注重規范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科學化等科技創新成果和行業新技術的運用。

不具備開展初步設計條件的建設項目,設計單位不得承擔其安全設施設計任務。

設計人員、設計單位對其編制的安全設施設計負責。

第十一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完成后,建設單位應按照本辦法第五條規定向相應安全監管部門提出審查申請,提交以下文件資料,并對其真實性負責。

(一)建設單位關于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申請書;

(二)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申請表(見附件1);

(三)建設項目審批、核準或者備案文件復印件;

(四)采礦許可證副本復印件;

(五)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六)設計單位的設計資質證書影印件;

(七)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報告及相關文件資料;

(八)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安全設施設計文本及相應圖紙;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尾礦庫建設項目不需要提交第(四)項規定的材料;尾礦庫回采、閉庫不需要提交第(三)、(四)項材料;第(三)、(四)、(五)、(六)、(七)項材料由建設單位具體承辦人員簽字確認并加蓋公章。

第十二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由下一級安全監管部門對本辦法第十一條所列文件資料合規性、完整性初審合格后,報負責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進行審查。安全監管部門收到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申請后,對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應在收到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并書面或口頭告知申請人。

第十三條負責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對建設單位提交的文件資料合規性、完整性進行審查審核。審查人、審核人對審查審核結果負責。對建設單位提交的文件資料審查審核合格后,根據建設項目的生產規模、開采方式和生產工藝等情況,從本級專家庫中抽取3-7名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能力的人員組成專家組,主要采取會審、必要時輔以現場核查的方式,對其安全設施設計進行審查。負責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應指定審查人或審核人擔任組織審查負責人。建設單位主要(或分管)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設計單位有關負責人及主要設計人員、下級安全監管部門有關人員應參加審查會。專家組應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有關規定對安全設施設計進行技術審查,形成《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專家組意見》(見附件2);需要設計單位補充修改完善的,設計單位按要求補充修改完善后交專家組組長復審,形成《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專家組組長復審意見》(見附件3)。專家組對技術審查結果負責,專家組組長負主要審查責任,專家組成員按專業和工作分工負相應審查責任。

第十四條經審查合格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專家組長應在設計文本封面及圖紙標題欄予以簽字確認;根據專家組意見需補充修改完善的,經設計單位補充修改完善后交專家組組長復審,合格的專家組長應在設計文本封面及圖紙標題欄予以簽字確認。審查不合格的,經設計單位重新設計后,可重新提出審查申請。

經審查合格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外,在正式批復前應由負責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在相關網站信息平臺上向社會公布。

安全監管部門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不含設計單位補充修改完善時間)以書面形式批復申請人。20個工作日內不能批復的,經本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并應將延長期限的理由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告知申請人。

經專家組長簽字確認并經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文本應分別交審查部門、負責日常監管的安全監管部門、設計單位各1份存檔備查,2份交建設單位指導建設生產。

第十五條安全設施設計批復的建設期與初步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文本確定的建設期一致,因資金、市場等原因導致建設項目停建的,建設單位要及時向負責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和負責日常監管的安全監管部門書面告知,停建時間不計入項目建設期。

第十六條已批準的建設項目及其安全設施設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設單位應報原批準部門審查同意,未經審查同意的不得開工建設:

(一)建設項目的規模、生產工藝、設備等發生重大變更的;

(二)改變安全設施設計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

(三)在施工期間重新設計的。

第(一)、(二)項由原設計單位編制安全設施設計變更文本,第(三)項由設計單位重新編制安全設施設計,由建設單位向原批準部門提出審查申請,原批準部門按照本辦法第十二條、十三條、十四條規定程序進行審查。

第十七條建設單位提出安全設施設計變更審查申請時,應提交下列文件資料,并對其真實性負責。

(一)建設單位關于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變更申請;

(二)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變更審查申請表(見附件4):

(三)采礦許可證副本復印件;

(四)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五)原設計單位的設計資質證書影印件;

(六)原初步設計、安全設施設計文本及相應圖紙;

(七)原安全設施設計的批準文件復印件;

(八)建設項目初步設計變更及安全設施設計變更文本及相應圖紙;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尾礦庫建設、回采、閉庫項目不需要提交第(三)項材料;第(三)、(四)、(五)項由建設單位具體承辦人員簽字確認并加蓋公章。

第十八條建設項目施工期間,已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發生本辦法第十六條以外變化的,由原設計單位出具安全設施設計變更單后,方可施工。

第三章安全設施施工

第十九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施工單位應當具有礦山工程施工相應資質并取得非煤礦山采掘施工安全生產許可證,工程監理單位應當具有礦山工程監理相應資質。

第二十條建設、勘察、施工、工程監理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依法承擔建設項目安全生產相應責任。

第二十一條建設、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初步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確定的建設期組織施工,在建設期內不能完成建設的,建設單位應在建設期滿30日前向負責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批準的安全監管部門書面延期申請。申請主要包括未按期完成工程建設的原因、已完成設計建設工程量、未完成的建設工程量、需要延長施工的工期和完成建設工程的保障措施等內容。建設項目建設期經批準延期后,方可繼續施工。

負責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接到延期申請后,組織有關專業監管人員或聘請有關專家對施工現場進行核查,也可視情況委托下一級安全監管部門組織進行現場核查,形成《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施工現場核查意見》(見附件5)。按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施工的,予以辦理延期手續,延期時間不得超過批準安全設施設計確定的建設期。發現有違法違規建設行為的,經依法處理后再辦理延期手續。

第二十二條盟市、旗縣安全監管部門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項目逐一建檔,定期對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施工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督促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切實落實安全責任,強化現場安全管理,監督企業嚴格在建設期內組織施工。

第四章安全設施竣工驗收

第二十三條建設項目竣工后,根據規定安全設施需要試運行的,應當在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進行。試運行時間應當不少于1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尾礦庫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試運行應當向負責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和負責日常監管的安全監管部門書面報告。

第二十四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竣工或試運行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評價,編制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報告。建設項目的安全預評價報告和安全驗收評價報告不得由同一評價機構編制。

安全評價機構應當向社會公開出具的安全驗收評價報告,對評價報告及評價結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建設單位負責組織對本企業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竣工驗收。企業實行多級管理的,也可由其上級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或公司總部)負責組織驗收。

第二十六條建設單位組織竣工驗收前,應編制竣工驗收方案(編寫提綱見附件6),成立竣工驗收組,并聘請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成立專家組,竣工驗收方案在竣工驗收前10日分別向批準安全設施設計的安全監管部門及負責日常監管的安全監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七條驗收工作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及經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逐項檢查驗收。金屬非金屬地下、露天礦山及尾礦庫應如實填寫竣工驗收表(安監總管一〔2016〕14號文件附件)。竣工驗收結束后,應形成專家組書面意見。

第二十八條專家組驗收意見為“通過驗收”或“整改后通過驗收”的,專家組成員簽字確認。驗收組長綜合專家組及驗收組有關單位代表意見,提出竣工驗收意見(見附件7)。

需要“整改后通過驗收”的,建設單位應當對專家組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應當編寫整改情況說明,由參加驗收的專家組長或委派專家組有關成員現場復驗,整改合格的由專家組長或委派的專家組有關成員和驗收組長簽字確認(見附件8)。

專家組驗收意見為“不通過驗收”的,建設單位應當對專家組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組織驗收。

建設單位、驗收專家組對驗收結果負責。

第二十九條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設單位不得通過竣工驗收,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違反相關規定的,由安全監管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嚴肅處理。

(一)未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施工的;

(二)未按照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或安全設施設計變更文件施工或者施工質量未達到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或安全設施設計變更文件要求的;

(三)安全設施設計重大變更未報原批準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部門審查同意的;

(四)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施工不符合國家有關施工技術標準的;

(五)未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進行安全驗收評價或者安全驗收評價不合格的;

(六)安全設施和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規定的;

(七)發現建設項目試運行期間存在重大事故隱患未整改的;

(八)未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九)從業人員未經過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不具備相應資格的;

(十)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的。

第三十條建設單位竣工驗收通過后,應形成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報告(編寫提綱見附件9),建設單位對竣工驗收報告的真實性負責。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外,竣工驗收報告應由建設單位報負責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的安全監管部門在相關網站信息平臺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一條負責審查安全設施設計的安全監管部門責成專人對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報告進行書面審查,形成竣工驗收報告審查意見(見附件10)。對竣工驗收報告實質內容存在疑問,需要到現場核查的,應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員現場核查,并當場提出核查意見,記錄在案;重要項目可以直接或委托下一級安全監管部門派2名以上工作人員赴竣工驗收現場對建設單位驗收工作進行監督核查,形成現場監督核查意見(見附件11)。

第三十二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竣工驗收通過后,建設單位應及時向相應發證許可機關申辦安全生產許可證,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方可正式投入生產。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金屬非金屬礦山選礦廠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由建設單位按照《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36號)有關規定組織審查,形成書面報告備查。

第三十四條與煤共(伴)生的金屬非金屬礦山建設項目,由煤礦設計單位和煤礦安全評價單位按照煤礦開采的相關法規、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設施設計和安全評價,按照煤礦建設開采的相關法規、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安全監管。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有關規定有抵觸的,從其規定。自治區、盟市、旗縣安全監管部門有關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規定與本辦法規定有抵觸的,以本辦法為準。

第三十六條本辦法由自治區安全監管局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3:安全設施監督檢查管理制度

1、目的:為加強所監理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設施的監督檢查,降低危險,特制訂本制度。

2、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我公司所監理工程施工現場的安全設施監督檢查工作。

3、職責

3.1、項目監理部負責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設施的監督檢查。

3.2、工程現場施工單位負責施工安全設施的設置及維護。

4、具體內容

4.1、施工現場安全設施的設置要求

4.1.1施工現場安全設施要做到“三必有”即:有邊就有欄,有孔(洞)必有蓋,有施工項目必有措施。

4.1.2施工技術措施要求設置的安全設施必須設置。

4.1.3施工現場的腳手架的施工應符合《腳手架施工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4.1.4施工現場的施工機械、電動工具的安全防護裝置應齊全。

4.1.5嚴禁在安全設施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情況下施工。

4.1.6施工現場臨時的步道、梯子、欄桿、孔洞蓋板、垃圾通道、電源盤、電焊機集裝箱、臨時廁所等應實行標準化。

4.2施工現場安全設施的使用及維護

4.2.1施工現場公用安全設施由施工單位項目部指定相應的專業公司進行管理及維護。

4.2.2專業公司應對工程公用安全防護裝置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

4.2.3施工現場的公用安全設施的拆除應由施工單位統一安排,嚴禁個人私自挪用、拆除。

4.2.4因施工需要,對安全設施進行拆除的,施工完成后應及時恢復。重要的安全設施,必須報項目監理部批準后才能拆除,并要采取臨時替代措施。

4.2.5施工單位對施工過程中使用的臨時安全設施應予以愛護,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拆除回收。

4.2.6閑置的安全設施(包括周轉性安全設施)應及時退還所屬單位進行集中保管。

4.3項目監理部監督檢查施工現場安全設施是否到位,能否滿足施工要求,發現問題,立即下發“安全隱患通知單”通知施工單位整改。

4.4項目監理部應定期對周轉性安全設施進行檢查,發現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及時通知相關單位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