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爆破工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
1、爆破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及其對人體的危害炸藥爆炸后產生的主要有毒有害氣體有:CO2、H2S、CO、NO、N02等,造成人員中毒。預防措施:合理選擇炸藥的配料。按炸藥生產廠方技術說明書上的各類數據進行認真檢驗,看是否符合要求。
2、炸藥爆炸所產生的空氣沖擊波,造成爆區附近建筑物的破壞、人類器官的損傷和心理反應。預防措施:在爆破作業時,必須對空氣沖擊波加以控制,使之低于他們允許的超壓值。如果作業條件不能滿足爆破藥量和安全距離的要求,在爆源附近構筑障礙物,以削弱空氣沖擊波的強度。
3、爆破產生噪聲,造成職業病性耳聾。預防措施:采用延期爆破、水封爆破、避免炮孔間的延期時間過長,以防出現無負載炮孔。
篇2:爆破工職業危害崗位操作規程
(一)職業危害因素
在爆破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塵、矽塵、硫化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對人體的危害,可造成矽(塵)肺病、急性化學毒物中毒。
(二)操作規程
1、爆破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2、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等制度;按規定使用水泡泥,炮眼封泥填滿封實。
3、裝藥前,檢查施工空間支護是否完好,炮眼是否清凈,瓦斯濃度不超過1.0%,灑水降塵。
4、爆破前,按規定保護好設備,布設警戒站崗人員,按規定連線,接到起爆命令,發出起爆信號后等5s后再起爆。
5、爆破結束,待炮煙散盡后,檢查頂板支護、瓦斯、有無落炮、拒爆、殘爆,如正常及時灑水降塵。
(三)應急措施:
1、粉塵污染較為嚴重時應迅速撤離至通風良好的地方,用清水沖洗口、鼻。發生急性中毒時,應迅速將中毒者救出現場,移到空氣新鮮、流通的上風向側;解開衣領,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按壓人中、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及時通知醫院做好搶救準備,并盡快將病人送往醫院。
2、加強通風、灑水,降低空氣中的粉塵、化學毒物濃度。
3、參與處置人員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佩戴防塵口罩。參與處置人員若發生頭暈、胸悶等不適反應,應及時撤離到空氣清新區域休息,有條件給予吸氧。
(四)防護措施
1、正確配戴使用防塵口罩,定期更換;攜帶自救器,做好個人防護。
2、濕式作業,正確使用噴霧降塵裝置,確保噴霧質量。
3、定期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參加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掌握防護技能。
4、對除塵系統加強維護和管理,使除塵系統處于完好、有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