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電力系統反事故演習與預案
電力系統的運行是集發電、輸電、配電、用電于一體并同時發生的工作環境。在電力系統中發生局部故障,整個電力系統運行就會受到干擾,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由局部故障發展成系統重大事故,給國民經濟帶來嚴重后果。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生產指揮人員的判斷指揮能力,各個設備崗位值班人員的應變操作能力,各部門、各專業的團結協作精神,備品配件準備情況,檢修人員的組織及檢修手段實施,交通工具及通信聯絡等工作,均會在短時間內承受嚴峻考驗。這種考驗,盡管在平時技術培訓中借助事故案例已進行學習,但未經過實際演練,有關人員就無法有切身體驗。
反事故演習這種模擬實戰性質的演習,對鍛煉上述各事項的執行、協調能力,則是最有益的方法。
反事故演習按其參加的人員組成及所擬訂的演習目的可有多種形式:
1.區域性事故演習
這種事故演習主要是針對大型設備、設施損壞,甚至是多元件同時損壞,其目的是提高防御地震、汛情等自然災害能力。區域性事故演習,因涉及范圍廣,演習方案應由省公司的調度機構制訂,由省公司分管生產、技術的領導批準實施。
2.基層發、供電單位的綜合事故演習
供電單位組織的輸電、變電、運行、檢修綜合事故演習。發電單位組織的機、爐、電、運行、檢修綜合事故演習。這類事故演習主要是針對大型設備、設施損壞、防御火災等事故所進行的,其應由基層單位的有關職能部門擬訂方案、經基層單位分管生產的領導或總工程師批準后執行。
3.針對單一內容的事故演習
舉例如下:
①若干條相臨線路履冰,進行的多條線路故障事故演習。
②已知設備帶病運行,有針對性的事故演習。
③預計局部地區超負荷的事故演習。
④單一培訓性質的事故演習。
舉行反事故演習活動,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組織機構完善,指揮、發令、監護、協調要職責分明、落實到人,演習方案要審定,事故象征要準確,監護人員要負責監督,被演習人員不能觸及運行設備,要做好演習過程中發生事故的應急方案。
反事故演習活動結束之后,應進行事故評價。對事故處理過程中的指令是否正確、及時、迅速,對值班人員的判斷、操作是否正確,對檢修人員的組織,及相關通信、交通工器具的準備工作等進行評價,對存在的問題要提出整改意見。
事故預案是指預測某一事故可能發生,而制定進行有針對性的工作,以達到事故發生時,按事故預案進行操作,使事故的波及面盡可能的小,使系統盡快恢復運行并趨于正常,使事故造成的損失減到最小。
《供電企業防汛工作檢查大綱》明確規定要制定的防汛預案有:
(1)所屬發輸變電設備因洪災停運方案。
(2)由于洪災造成通信及遠動設施的事故預案。
(3)超設計標準洪水及暴雨的度汛預案。
(4)供電范圍內的水庫、大壩等重要用戶供電設施的保電及失電恢復供電預案。
(5)防洪搶險救災現場應急供電預案。
(6)輸變電設施搶險和恢復送電預案。
(7)企業所轄地域內由于山體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造成人員和生產設施危害的搶修和人員安全轉移預案。
(8)防臺風、防暴雨、防潮汐、防海水倒灌的搶險預案。
篇2:電力生產中反事故措施
一、繼電保護
1、充分發揮繼電保護專業管理的職能作用,明確責任、權限和防止重大事故發生的關鍵環節,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防止由于保護不正確動作而引起系統穩定破壞和電網瓦解、大面積停電等事故的發生。
各級領導應重視繼電保護隊伍建設,加強繼電保護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訓,建立培訓制度,保持繼電保護隊伍相對穩定,并不斷培養新生力量。
2、繼電保護技術監督應貫穿電力工業的全過程。在發、輸、配電工程初設審查、設備選型、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階段,都必須實施繼電保護技術監督。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依法監督、分級管理、專業歸口的原則實行技術監督、報告責任制和目標考核制度。
各網、省調度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技術監督工作,組織、指導發、供電企業和用戶做好繼電保護技術監督工作和運行管理工作。各發供電企業(特別是獨立發電企業)、電力建設企業都必須接受調度部門的技術監督和專業管理,應將繼電保護技術監督和專業管理以及相應的考核、獎懲條款列入并網調度協議中,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3、繼電保護新產品進入電網試運行,應經所在單位有關領導同意后,報上級調度部門批準、安監部門備案,并做好事故預想。
不符合國家和電力行業相關標準的以及未經技術鑒定和未取得成功運行經驗的繼電保護產品不允許入網運行。所有入網運行繼電保護裝置的選型和配置,從初步設計階段至投產運行前都必須經過相應各級調度部門的審核。
4、繼電保護新產品進入電網試運行,應經所在單位有關領導同意后,報上級調度部門批準、安監部門備案,并做好事故預想。
調度部門應根據電網實際情況和特點,編寫滿足電網安全、穩定要求的繼電保護運行整定方案和調度運行說明,經主管領導批準后執行。
5、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繼電保護用高頻收發信機的性能,對其動作行為進行錄波和分析。充分利用故障錄波手段,加強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分析,從中找出薄弱環節、事故隱患,及時采取有效對策。
6、繼電保護的配置與整定都應充分考慮系統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盡量避免在復雜、多重故障的情況下繼電保護不正確動作,同時還應考慮系統運行方式變化對繼電保護帶來的不利影響,當遇到電網結構變化復雜、整定計算不能滿足系統要求而保護裝置又不能充分發揮其效能的情況下,線路應遵循以下原則:
(1)線路縱聯保護必須投入。
(2)沒有振蕩問題的線路,要求距離保護的一、二段不經振蕩閉鎖控制。
(3)提高保護用通道(含通道加工設備及接口設備等)的可靠性。
(4)宜設置不經任何閉鎖的、長延時的線路后備保護。
(5)在受端系統的關鍵樞紐變電所,當繼電保護整定困難時,在盡量避免損失負荷的前提下,設置必要的解列點。當靈敏性與選擇性難兼顧時,應首先考慮以保靈敏度為主,側重防止保護拒動,并備案報上一級主管領導批準。
7、應重視發電廠的繼電保護配置和整定計算,特別是與系統運行關系密切的保護,應認真校核這些保護與系統保護的配合關系。各發電公司(廠)應根據《大型發電機變壓器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導則》的規定,定期對所轄設備的整定值進行全面復算和校核。
8、繼電保護雙重化配置是防止因保護裝置拒動而導致系統事故的有效措施,同時又可大大減少由于保護裝置異常、檢修等原因造成的一次設備停運現象,但繼電保護的雙重化配置也增加了保護誤動的機率。因此,在考慮保護雙重化配置時,應選用安全性高的繼電保護裝置,并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注意做到:
(1)雙重化配置的保護裝置之間不應有任何電氣聯系。
(2)每套保護裝置的交流電壓、交流電流應分別取自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互相獨立的繞,其保護范圍應交叉重迭,避免死區。
(3)保護裝置雙重化配置還應充分考慮到運行和檢修時的安全性,當運行中的一套保護因異常需要退出或需要檢修時,應不影響另一套保護正常運行。
(4)為與保護裝置雙重化配置相適應,應優先選用具備雙跳閘線圈機構的斷路器,斷路器與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如斷路器、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等),均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二、線路保護
1、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所、發電廠的聯絡線,不允許無快速保護運行,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向調度部門匯報,并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應積極推廣使用光纖通道做為縱聯保護的通道方式。
2、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微機型線路保護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除應符合2.11條款中的技術要求外,并注意:
?(1)兩套保護裝置應完整、獨立,安裝在各自的柜內,每套保護裝置均應配置完整的主、后備保護。
(2)線路縱聯保護的通道(含光纖、微波、載波等通道及加工設備和供電電源等)、遠方跳閘和就地判別裝置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三、母線保護和斷路器失靈保護
1、母線差動保護對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母線差動保護一旦投入運行后,就很難有全面停電的機會進行檢驗。因此,對母線差動保護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的各個階段都應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不論在新建工程,還是擴建和技改工程中都必須保證母線差動保護不留隱患地投入運行。
2、為確保母線差動保護檢修時母線不至失去保護、防止母線差動保護拒動而危及系統穩定和事故擴大,必要時在500千伏母線以及重要變電站、發電廠的220千伏母線采用雙重化保護配置。雙重化配置應符合2.11條款中的技術要求,同時還應注意做到:
(1)每條母線采用兩套完整、獨立的母線差動保護,并安裝在各自的柜內。兩套母線差動保護的跳閘回路應同時作用于斷路器的兩個跳閘線圈。
(2)對于3/2接線形式的變電站,如有必要按雙重化配置母差保護,每條母線均應配置兩套完整、獨立的母差保護。進行母差保護校驗工作時,應保證每條母線至少保留一套母差保護運行。
(3)用于母線差動保護的斷路器和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切換回路、輔助變流器以及與其他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4)應充分考慮母線差動保護所接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合理分配,對確無辦法解決的保護動作死區,在滿足系統穩定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起動失靈和遠方跳閘等后備措施加以解決。
3、采用相位比較原理的母線差動保護在用于雙母線時,必須增設兩母線相繼發生故障時能可靠切除后一組故障母線的保護回路。
對空母線充電時,固定連接式和母聯電流相位比較式母線差動保護應退出運行。
母聯、母聯分段斷路器宜配置獨立的母聯、母聯分段斷路器充電保護。該保護應具備可瞬時跳閘和延時跳閘的回路。
4、斷路器失靈保護按一套配置。斷路器失靈保護二次回路牽涉面廣、依賴性高,投運后很難有機會利用整組試驗的方法進行全面檢驗。因此,對斷路器失靈保護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各個階段都應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保證斷路器失靈保護不留隱患地投入運行。
5、做好電氣量保護與非電氣量保護出口繼電器分開的反措,不得使用不能快速返回的電氣量保護和非電量保護作為斷路器失靈保護的起動量,并要求斷路器失靈保護的相電流判別元件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均不應大于20毫秒。
?用于雙母線接線形式的變電站,其母差保護、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接點應分別串接在各斷路器的跳閘回路中,不得共用。
四、變壓器保護
1、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主變壓器微機保護應按雙重化配置(非電氣量保護除外)。雙重化配置應符合2.11條款中的技術要求,同時還應注意做到:
(1)主變壓器應采用兩套完整、獨立并且是安裝在各自柜內的保護裝置。每套保護均應配置完整的主、后備保護。
(2)主變壓器非電量保護應設置獨立的電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氣小開關及其直流電源監視回路)和出口跳閘回路,且必須與電氣量保護完全分開,在保護柜上的安裝位置也應相對獨立。
(3)兩套完整的電氣量保護和非電量保護的跳閘回路應同時作用于斷路器的兩個跳閘線圈。
(4)為與保護雙重化配置相適應,500千伏變壓器高、中壓側和220千伏變壓器高壓側必須選用具備雙跳閘線圈機構的的斷路器。斷路器和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切換回路,輔助變流器以及與其他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2、要完善防止變壓器低阻抗保護在電壓二次回路失壓、斷線閉鎖以及切換過程交流和直流失壓等異常情況下誤動的有效措施。
變壓器過勵磁保護的啟動元件、反時限和定時限應能分別整定并要求其返回系數不低于0.96,同時應根據變壓器的過勵磁特性曲線進行整定計算,。
3、為解決變壓器斷路器失靈保護因保護靈敏度不足而不能投運的問題,對變壓器和發電機變壓器組的斷路器失靈保護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零序或負序電流”動作,配合“保護動作”和“斷路器合閘位置”三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經第一時限去解除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回路,。
(2)同時再采用“相電流”、“零序或負序電流”動作,配合“斷路器合閘位置”兩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經第二時限去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并發出“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中央信號。
(3)采用主變保護中由主變各側“復合電壓閉鎖元件”(或邏輯)動作解除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元件,當采用微機變壓器保護時,應具備主變“各側復合電壓閉鎖動作”信號輸出的空接點。
變壓器的瓦斯保護應防水、防油滲漏、密封性好。氣體繼電器由中間端子箱的引出電纜應直接不允許經過渡端子接入保護柜。
五、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
1、大型機組、重要電廠的發電機變壓器保護對系統和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發電機變壓器保護的原理構成復雜,牽涉面廣,且與機、爐和熱控等專業聯系密切,在運行中發生問題也難以處理。因此,有關設計、制造單位和發電廠及其調度部門應針對發電機變壓器組一次結構和繼電保護的配置與二次接線方案,對發電機變壓器保護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的各個階段都應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消除隱患。
2、各發電公司(廠)在對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進行整定計算時應遵循《大型發電機變壓器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導則》,并注意以下原則:
(1)在整定計算大型機組高頻、低頻、過壓和欠壓保護時應分別根據發電機組在并網前、后的不同運行工況和制造廠提供的發電機組的性能、特性曲線進行。同時還需注意與汽輪機超速保護,和勵磁系統過壓、欠壓以及過勵、低勵保護的整定配合關系。
(2)在整定計算發電機變壓器組的過勵磁保護時應全面考慮主變壓器及高壓廠用變壓器的過勵磁能力,并按電壓調節器過勵限制首先動作,其次是發電機變壓器組過勵磁保護動作,然后再是發電機轉子過負荷動作的階梯關系進行。
(3)在整定計算發電機定子接地保護時必須根據發電機在帶不同負荷的運行工況下實測基波零序基波電壓和發電機中性點側零序三次諧波電壓的有效值數據進行。
(4)在整定計算發電機變壓器組負序電流保護應根據制造廠提供的對稱過負荷和負序電流的A值進行。
(5)在整定計算發電機、變壓器的差動保護時,在保護正確、可靠動作的前提下,不宜整定得過于靈敏,以避免不正確動作。
3、100兆瓦及以上容量的發電機變壓器組微機保護應按雙重化配置(非電氣量保護除外)保護。大型發電機組和重要發電廠的啟動變保護宜采用保護雙重化配置。在雙重化配置中除了遵循2.11的要求外,還應注意做到:
(1)每套保護均應含完整的差動及后備保護,能反應被保護設備的各種故障及異常狀態,并能動作于跳閘或給出信號。
(2)發電機變壓器組非電量保護應設置獨立的電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氣小開關及其直流電源監視回路),出口跳閘回路應完全獨立,在保護柜上的安裝位置也應相對獨立。
(3)兩套完整的電氣量保護和非電量保護的跳閘回路應同時作用于斷路器的兩個跳閘線圈。
(4)為與保護雙重化配置相適應,500千伏發電機變壓器高、中壓側和220千伏變壓器高壓側必須選用雙跳圈機構的斷路器,斷路器和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切換回路,輔助變流器以及與其他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4、發電機變壓器組過勵磁保護的啟動元件、反時限和定時限應能分別整定,并要求其返回系數不低于0.96。整定計算時應全面考慮主變壓器及高壓廠用變壓器的過勵磁能力。
認真分析和研究發電機失步、失磁保護的動作行為,共同做好發電機失步、失磁保護的選型工作。要采取相應措施來防止系統單相故障發展為兩相故障時,失步繼電器的不正確動作行為。設計、制造單位應將有關這些問題的計算、研究資料提供給發電廠有關部門和調度單位備案。發電機在進相運行前,應仔細檢查和校核發電機失步、失磁保護的測量原理、整定范圍和動作特性。在發電機進相運行的上限工況時,防止發電機的失步、失磁保護裝置不正確跳閘。
5、發電機失步保護在發電機變壓器組以外發生故障時不應誤動作,只有測量到失步振蕩中心位于發電機變壓器組內部并對其安全構成威脅時,才作用于跳閘。跳閘時應盡量避免斷路器在兩側電勢角在180度時開斷。
發電機失磁保護應能正確區分短路故障和失磁故障,同時還應配置振蕩閉鎖元件,防止系統振蕩時發電機失磁保護不正確動作。
200兆瓦及以上容量的發電機定子接地保護應投入跳閘,但必須將基波零序基波段保護與發電機中性點側三次諧波電壓零序三次諧波段保護的出口分開,基波零序基波段保護投跳閘,發電機中性點側三次諧波電壓零序三次諧波段保護宜投信號。
6、在發電機變壓器組的斷路器出現非全相運行時,首先應采取發電機降出力措施,然后由經快速返回的“負序或零序電流元件”閉鎖的“斷路器非全相判別元件”,以獨立的時間元件以第一時限,啟動獨立的跳閘回路重跳本斷路器一次,并發出“斷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的動作信號。若此時斷路器故障仍然存在,可采用以下措施:
(1)以“零序或負序電流”任何一個元件動作、“斷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和“保護動作”三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通過獨立的時間元件以第二時限去解除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并發出告警信號,
(2)同時經“零序或負序電流”元件任何一個元件動作以及三個相電流元件任何一個元件動作的“或邏輯”,與“斷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保護動作”三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動作后,經由獨立的時間元件以第三時限去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并發出“斷路器失靈保護啟動的信號”。
7、發電機變壓器組的氣體保護、低阻抗保護應參照變壓器氣體保護和低阻抗保護的技術要求。在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中,應要求發電機制造廠提供裝設發電機橫差保護的條件,優先考慮配置橫差保護并要求該保護中的三次諧波濾過比應大于30。
8、200兆瓦及以上容量的發電機變壓器組應配置專用故障錄波器。
?重視與加強發電廠廠用系統的繼電保護整定計算與管理工作,杜絕因廠用系統保護不正確動作,擴大事故范圍。
六、二次回路與抗干擾
1、嚴格執行《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反事故技術措施要點》中有關保護及二次回路抗干擾的規定,提高保護抗干擾能力。
應認真對各項反事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總結,尚未執行的要制定出計劃時間表。
應按《高壓線路繼電保護裝置的“四統一”設計的技術原則》和《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反事故措施要點》中關于二次回路、保護電壓二次回路切換的有關要求,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的各個階段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認真檢查二次回路,做好整組試驗。不論在新建工程,還是擴建和技改工程中都必須防止二次寄生回路的形成。
應選用具有良好抗干擾性能的、并符合電力行業電磁兼容及相關的抗干擾技術標準的繼電保護裝置。
應重視接地網可靠性對繼電保護裝置與接地網的可靠連接安全運行關系的研究。繼續做好開關站至繼電保護室敷設100平方毫米銅導線、以及在繼電保護室內敷設接地銅排網的反事故措施,接地銅排網應一點與主接地網可靠連接。保護裝置不能采用通過槽鋼接地的接地方式。發電廠的元件繼電保護室亦應盡快完成銅排接地網反事故措施。
2、靜態型、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以及收發信機的廠、站接地電阻應符合GB/T2887-1989和GB9361-1988計算站場地安全技術條件所規定不大于0.5歐姆的要求,上述設備的機箱應構成良好電磁屏蔽體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在實施抗干擾措施時應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程的規定。既要保證抗干擾措施的效果,同時也要防止損壞設備。
對經長電纜跳閘的回路,要采取防止長電纜分布電容影響和防止出口繼電器誤動的措施,如不同用途的電纜分開布置、增加出口繼電器動作功率,或通過光纖跳閘通道傳送跳閘信號等措施。
應注意校核繼電保護通信設備(光纖、微波、載波)傳輸信號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設備的問題而引起保護不正確動作。
應加強對保護信息遠傳的管理,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遠程修改微機保護的軟件、整定值和配置文件。同時還應注意防止干擾經由微機保護的通訊接口侵入,導致繼電保護裝置的不正確動作。
在發電機廠房內的保護、控制二次回路均應使用屏蔽電纜,電纜屏蔽層的兩側應可靠接地。用于定子接地保護的發電機中性點電壓互感器二次側接地點應在定子接地保護柜內一點接地。
?3、新建和擴建工程宜選用具有多次級的電流互感器,優先選用貫穿(倒置)式電流互感器。
為防止因直流熔斷器不正常熔斷而擴大事故,應注意做到:
?(1)直流總輸出回路、直流分路均裝設熔斷器時,直流熔斷器應分級配置,逐級配合。
(2)直流總輸出回路裝設熔斷器,直流分路裝設小空氣開關時,必須確保熔斷器與小空氣開關有選擇性地配合。
(3)直流總輸出回路、直流分路均裝設小空氣開關時,必須確保上、下級小空氣開關有選擇性地配合。
(4)為防止因直流熔斷器不正常熔斷或小空氣開關失靈而擴大事故,對運行中的熔斷器和小空氣開關應定期檢查,嚴禁質量不合格的熔斷器和小空氣開關投入運行。
宜使用具有切斷直流負載能力的、不帶熱保護的小空氣開關取代原有的直流熔斷器,小空氣開關的額定工作電流應按最大動態負荷電流(即保護三相同時動作、跳閘和收發信機在滿功率發信的狀態下)的1.5~2.0倍選用。
七、運行與檢修
進一步規范繼電保護專業人員在各個工作環節上的行為,及時編制、修訂繼電保護運行規程和典型操作票,在檢修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術措施。通過有秩序的工作和嚴格的技術監督,杜絕繼電保護人員因人為責任造成的“誤碰、誤整定、誤接線”事故。
各發、供電企業、電力建設企業都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編制繼電保護安裝、調試與定期檢驗的工藝流程和二次回路驗收條例(大綱),保證繼電保護安裝、調試與檢驗的質量符合相關規程和技術標準的要求。
應加強線路快速保護、母線差動保護、斷路器失靈保護等重要保護的運行維護,各廠、局必須十分重視快速主保護的備品備件管理和消缺工作。應將備品備件的配備,以及母差等快速主保護因缺陷超時停役納入技術監督的工作考核之中。線路快速保護、母線差動保護、斷路器失靈保護等重要保護的運行時間應不低于規定時間。
認真做好微機保護及保護信息管理機等設備軟件版本的管理工作,特別注重計算機安全問題,防止因各類計算機病毒危及設備而造成微機保護不正確動作和誤整定、誤試驗等。
應加強繼電保護微機型試驗裝置的檢驗、管理與防病毒工作,防止因試驗設備性能、特性不良而引起對保護裝置的誤整定、誤試驗。
為防止線路架空地線間隙放電干擾高頻通道運行,要求有高頻保護線路的原有絕緣地線均應改為直接接地運行,同時也要重視接地點的維護檢查,防止產生放電干擾。
繼電保護專業要與通信專業密切配合,防止因通信設備的問題而引起保護不正確動作。
要建立與完善阻波器、結合濾波器等高頻通道加工設備的定期檢修制度,落實責任制,消除檢修管理的死區。
結合技術監督檢查、檢修和運行維護工作,檢查本單位繼電保護接地系統和抗干擾措施是否處于良好狀態。
在電壓切換和電壓閉鎖回路、斷路器失靈保護、母線差動保護、遠跳、遠切、聯切回路以及“和電流”等接線方式有關的二次回路上工作時,以及一個半斷路器接線等主設備檢修而相鄰斷路器仍需運行時,應特別認真做好安全隔離措施。
結合變壓器檢修工作,應認真校驗氣體繼電器的整定動作情況。對大型變壓器應配備經校驗性能良好、整定正確的氣體繼電器作為備品,并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
所有的差動保護(母線、變壓器、發電機的縱、橫差等)在投入運行前,除測定相回路和差回路外,還必須測量各中性線的不平衡電流、電壓,以保證保護裝置和二次回路接線的正確性。
母線差動保護停用時,應避免母線倒閘操作。母線差動保護檢修時,應充分考慮異常氣象條件的影響,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檢修作業程序,盡可能縮短母線差動保護的檢修時間。
雙母線中阻抗比率制動式母線差動保護在帶負荷試驗時,不宜采用一次系統來驗證輔助變流器二次切換回路正確性。輔助變流器二次回路正確性檢驗宜在母線差動保護整組試驗階段完成。
新投產的線路、母線和變壓器和發電機變壓器組等保護應認真編寫啟動方案呈報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做好事故預想,并采取防止保護不正確動作的有效措施。設備啟動正常后應及時恢復為正常運行方式,確保電網故障能可靠切除。
檢修設備在投運前,應認真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特別是有無電壓二次回路短路、電流二次回路開路和不符合運行要求的接地點的現象。
在一次設備進行操作或檢修時,應采取防止距離保護失壓,以及變壓器差動保護和低阻抗保護誤動的有效措施。
在運行線路、母線、變壓器和發電機變壓器組的保護上進行定值修改前,應認真考慮防止保護不正確動作的有效措施,并做好事故預想和防范措施。在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現場設備的安全性。
八、防止人身傷亡事故
為防止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應認真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定》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并重點要求如下:?
(1)定期對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提高安全技術防護水平。各班應經常進行各種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防護意識,掌握安全防護方法。
要對執行安全規程制度的主要人員如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工作操作監護人等定期進行正確執行安全規程制度的培訓,使其熟練的掌握有關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確職責,嚴把安全關。
?(2)提高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可靠性是減少人身事故的重要方面。違章是人的可靠性降低的表現,要通過對每次事故的具體分析,找出規律,從中積累經驗,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可靠性,防止傷亡事故的發生。
九、防止火災事故
在密集敷設電纜的主控室下電纜夾層和電纜溝內,不得布置熱力管道、油氣管道以及其他引起火災的管道和設備。控制室、開關室、計算機室等通往電纜夾層、隧道、穿越樓板、墻壁、柜、盤等處的所有電纜孔洞均應嚴密封堵。
?建立健全電纜維護、檢查及防火,報警裝置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堅持定期巡視檢查。
?重視對380v低壓動力電纜的運行管理,統籌管理380v/220v低壓動力電纜的定期試驗。
?油區內一切電氣設備的維修都必須停電進行。
篇3:某電力系統反事故措施
一、通用部分(6條)
1、防止火災事故
2、防止人員傷亡事故
3、防止交通事故
4、防止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5、防止壓力容器爆破事故
6、防止垮壩、水淹廠房和廠房坍塌事故
二、電氣部分(11條)
7、防止電氣誤操作事故
8、防止發電機損壞事故
9、防止繼電保護事故
10、防止系統穩定破壞事故
11、防止大型變壓器損壞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12、防止開關設備事故
13、防止接地網事故
14、防止污閃事故
15、防止倒桿塔和斷線事故
16、防止全廠停電事故
17、防止樞紐變電所全停事故
三、汽機部分(2條)
18、防止汽輪機超速和軸承系統斷裂事故
19、防止汽輪機大軸彎曲和軸瓦燒損事故
四、鍋爐部分(5條)
20、防止大容量鍋爐承壓部件爆漏事故
21、防止鍋爐尾部再次燃燒事故
22、防止鍋爐爐堂爆炸事故
23、防止制粉系統爆炸和煤塵爆炸事故
24、防止鍋爐汽包滿水和缺水事故
五、熱工部分(1條)
25、防止分散控制系統失靈熱工保護拒動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