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集團公司職業健康專項治理實施方案
2月份,公司下發了《神東煤炭集團公司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神東[2011]66號),同時,公司將要下發“關于認真做好2011年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具體安排職業危害防治各項工作。在公司“百日安全無事故”活動期間計劃開展下列工作:一、4月份公司召開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座談會,詳細安排今年的各項工作。3月安監局已收集整理了各單位在職業健康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二、4月份,在教育培訓中心舉辦全公司職業危害防治管理人員(包括各單位的4名管理人員)培訓,國家安監總局宣傳教育中心派教授來公司講解《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三、5月份,公司組織職業健康專項檢查,安監局牽頭,通風處、人力資源部、機電管理部、工會工作部、人力共享服務中心相關人員參加。檢查依據《神東煤炭集團公司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神東[2011]66號)和《神東公司職業危害管理檢查考核評分標準》(見附件),對各煤礦、開拓準備中心、生產服務中心、洗選中心、維修中心進行現場檢查考核,本次檢查的重點為綜合防塵措施的執行情況。公司各單位在4月份要開展職業健康管理工作自查活動,全面整治職業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解決辦法,并于5月25日前,將本單位開展職業健康管理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報安監局(神東郵箱:,密碼為111111)。安監局將總結本次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和兌現獎罰,同時梳理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解決辦法,督促相關單位或部門整改落實存在的問題。檢查日程安排見附件2。附件1:神東公司職業危害管理檢查考核評分標準檢查序號檢查內容標準分一職業健康管理機構、制度251設置防治領導機構,并配備專(兼)職管理人員。32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治各項制度,制度切合實際,易于操作。63制定職業危害防治規劃、年度計劃及實施方案,并按計劃開展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安技措項目中,實施到位。54有職業危害預評價報告、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25建立健全全體員工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36崗位操作規程中有職業危害防護方面的要求。37制定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培訓和演練。發生事故及時報告和組織救治。3二職業衛生培訓71單位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接受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22新員工上崗前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不少于4學時。23在崗員工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每年不少于2學時。3三職業危害申報31按時、按要求完成向地方安監部門申報本單位的職業危害管理情況。3四職業危害因素檢測151委托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一次檢測評價,并將結果公告。22本單位的監測人員持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上崗。23監測設備齊全、完好,并經定期檢定,檢定證書在有效期內。34日常檢測項目、記錄齊全,對數據進行了分析,并且有對應的整改措施。55依據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制定并實施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3五職業危害告知91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防護提示標志齊全、可靠、有效,嚴重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32設置公告欄告知員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管理情況。33勞動合同書中告知員工職業危害真實情況。3六個體防護71按照《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AQ1501)規定,為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個體防護用品,并指導和督促其正確使用。32定期對從業人員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3餐飲、浴室符合相關衛生標準,有公共場所衛生檢查記錄,對不符合項有整改計劃和整改措施。2七職業健康監護體系81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22建立員工體檢、職業病臺帳,形成分析控制報告。新增職業病人數呈下降趨勢。23職業病員工調離原工作崗位。24組織職業病員工療養。2八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管理261防塵設施設置齊全,綜合防塵措施到位,防塵設施使用效果好。62防噪聲措施到位、有效。33作業場所溫度沒有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數值。34防振動措施到位、有效。35員工配戴防塵口罩、護耳器等勞動保護用品正確、到位。86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減少接觸職業危害的人數和接觸時間。3附件2:檢查日程安排表:檢查日期檢查單位2011年5月10日上灣煤礦2011年5月11日石圪臺煤礦、開拓準備中心2011年5月12日保德煤礦2011年5月13日榆家梁煤礦2011年5月16日烏蘭木倫煤礦2011年5月17日大柳塔煤礦、生產服務中心2011年5月18日哈拉溝煤礦、洗選中心2011年5月19日寸草塔煤礦、維修中心2011年5月20日萬利一礦2011年5月23日錦界煤礦2011年5月24日布爾臺煤礦2011年5月25日寸草塔二礦2011年5月26日補連塔煤礦2011年5月27日柳塔煤礦、神山煤礦安監局二O一一年四月四日
篇2:起重工安全職業健康職責
1.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拒絕違章指揮,杜絕違章作業。
2.認真學習和執行起重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熟知安全知識。
堅持上班自檢制度。
3.嚴格執行起重作業安全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交底,不得任意變更、拆除安全防護設施,并不得動用與班組無關的機械和電氣設備,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4.上班前不準飲酒,不準疲勞作業,嚴禁無證人員代替作業。
5.交接班時要記錄認真,內容要明細。
6.在工作時要時刻檢查各部門運轉傳動情況,即鋼絲繩的使用情況。
7.機械的電氣設備要嚴格管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8.起重臂下要嚴禁站人,在吊裝過程中應嚴格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不違章作業。
篇3:工貿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一、目的
職業衛生工作是企業安全、健康、環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認真貫徹執行《職業病防治法》,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員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所有員工。
三、職業危害防治職責
3.1主要負責人職責
3.1.1設立職業危害管理機構,并提供人力資源;
3.1.2定期召開職業健康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3.1.3組織建立、健全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1.4督促、檢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及時消除職業危害事故隱患;
3.1.5保證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實施;
3.1.6組織建立并實施本單位的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1.7及時、如實報告職業危害事故。
3.2主管職業危害負責人職責
3.2.1明確對本企業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具體職責和任務;
3.2.2組織職業危害防治檢查及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的要求;
3.2.3組織制定、修訂和審定各項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檢查其執行情況;
3.2.4明確在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的組織、實施責任。
3.2.5各部門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3.3職業危害崗位防治職責
3.3.1參加職業危害防治培訓教育和活動、學習職業危害防治技術知識,遵守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發現隱患及時報告;
3.3.2正確使用、保管各種勞保用品、器具和防護;
3.3.3不違章作業,并勸阻或制止他人違章作業行為,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并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
3.3.4當工作場所有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危險時,應向監督管理人員報告,并停止作業,直到危險消除。
四、職業衛生告知及職業病報告制度
4.1聘用作業人員時,將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產生的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及相關權益如實告知作業人員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欺騙。
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產生職業病種類、后果及其預防,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規定》的規定組織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存在嚴重職業危害的作業崗位設置警示標志;
五、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5.1按照安監總局《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向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5.2存在或者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項目按照衛生部發放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確定。
5.3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的主要內容是:
5.3.1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
5.3.2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5.3.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的情況;
5.3.4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
5.3.5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5.3.6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5.3.7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5.4公司應當每年組織一次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當出現下列事項發生重大變化的,應當按照本條規定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
5.4.1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或者技術引進的,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
5.因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5.生產經營單位名稱、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化的,在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六、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6.1積極開展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職工的職業病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技能。
6.2新職工進企業,必須先進行上崗前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培訓;轉換工作崗位,也應進行相應的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培訓。
6.3開展日常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班前、班后會及其它空余時間,進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6.4結合事故案例開展職業衛生教育。
6.5結合生產特點開展國家的有關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學習和培訓。
6.6做好學習培訓的記錄。
七、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維護檢修制度
1各類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防塵、防毒、防噪聲、防高溫等設備設施)要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裝置(專業)要實行定人員,定崗位,定檢管責任。
2各相關部門、裝置(專業)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和保養,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
3發現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有異常情況應及時查找原因并配合維修工進行修復,使之正常運行有效。
八、從業人員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1公司必須為員工提供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導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正確佩戴、使用,不得發放錢物替代發放職業危害防護用品。
2公司應當對職業危害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確保防護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已經失效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
3嚴格執行《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等標準規范要求,根據接觸不同職業危害因素發放相應種類和數量的勞動防護用品。
4車間負責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公用、應急防護用品的放發。放發標準由安全委員會制訂。公司招聘的臨時工,農民工其勞動保護用品發放標準視同崗位正式工。
九、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
1公司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及時向員工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2在日常的職業危害監測或者定期檢測、評價過程中,發現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相關部門、裝置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和治理,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
十、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11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員工,安全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員工。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公司承擔。
12任何部門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
發現有與所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員工,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13檔案管理部門應當為員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員工離開公司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辦公室應當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