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企業登記管理規定辦法

企業登記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4772

企業登記管理規定就是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1】

(1991年5月6日國務院批準,1991年7月22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號公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為了加強企業名稱管理,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中國境內具備法人條件的企業及其他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注冊的企業。

第三條企業名稱在企業申請登記時,由企業名稱的登記主管機關核定。

企業名稱經核準登記注冊后方可使用,在規定的范圍內享有專用權。

第四條企業名稱的登記主管機關(以下簡稱登記主管機關)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

登記主管機關核準或者駁回企業名稱登記申請,監督管理企業名稱的使用,保護企業名稱專用權。

登記主管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對企業名稱實行分級登記管理。

外商投資企業名稱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

第五條登記主管機關有權糾正已登記注冊的不適宜的企業名稱,上級登記主管機關有權糾正下級登記主管機關已登記注冊的不適宜的企業名稱。

對已登記注冊的不適宜的企業名稱,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要求登記主管機關予以糾正。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第六條企業只準使用一個名稱,在登記主管機關轄區內不得與已登記注冊的同行業企業名稱相同或者近似。

確有特殊需要的,經省級以上登記主管機關核準,企業可以在規定的范圍內使用一個從屬名稱。

第七條企業名稱應當由以下部分依次組成:字號(或者商號,下同)、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

企業名稱應當冠以企業所在地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下同)或者市(包括州,下同)或者縣(包括市轄區,下同)行政區劃名稱。

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下列企業的企業名稱可以不冠以企業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

(一)本規定第十三條所列企業;

(二)歷史悠久、字號馳名的企業;

(三)外商投資企業。

第八條企業名稱應當使用漢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名稱可以同時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企業使用外文名稱的,其外文名稱應當與中文名稱相一致,并報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

第九條企業名稱不得含有下列內容和文字:

(一)有損于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

(三)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國際組織名稱;

(四)政黨名稱、黨政軍機關名稱、群眾組織名稱、社會團體名稱及部隊番號;

(五)漢語拼音字母(外文名稱中使用的除外)、數字;

(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

第十條企業可以選擇字號。

字號應當由兩個以上的字組成。

企業有正當理由可以使用本地或者異地地名作字號,但不得使用縣以上行政區劃名稱作字號。

私營企業可以使用投資人姓名作字號。

第十一條企業應當根據其主營業務,依照國家行業分類標準劃分的類別,在企業名稱中標明所屬行業或者經營特點。

第十二條企業應當根據其組織結構或者責任形式,在企業名稱中標明組織形式。

所標明的組織形式必須明確易懂。

第十三條下列企業,可以申請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中國”、“中華”或者冠以“國際”字詞:

(一)全國性公司;

(二)國務院或其授權的機關批準的大型進出口企業;

(三)國務院或其授權的機關批準的大型企業集團;

(四)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的其他企業。

第十四條企業設立分支機構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的企業名稱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在企業名稱中使用“總”字的,必須下設三個以上分支機構;

(二)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分支機構,其企業名稱應當冠以其所從屬企業的名稱,綴以“分公司”、“分廠”、“分店”等字詞,并標明該分支機構的行業和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或者地名,但其行業與其所從屬的企業一致的,可以從略;

(三)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分支機構,應當使用獨立的企業名稱,并可以使用其所從屬企業的企業名稱中的字號;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分支機構再設立分支機構的,所設立的分支機構不得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總機構的名稱。

第十五條聯營企業的企業名稱可以使用聯營成員的字號,但不得使用聯營成員的企業名稱。

聯營企業應當在其企業名稱中標明“聯營”或者“聯合”字詞。

第十六條企業有特殊原因的,可以在開業登記前預先單獨申請企業名稱登記注冊。

預先單獨申請企業名稱登記注冊時,應當提交企業組建負責人簽署的申請書、章程草案和主管部門或者審批機關的批準文件。

第十七條外商投資企業應當在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準后,合同、章程批準之前,預先單獨申請企業名稱登記注冊。

外商投資企業預先單獨申請企業名稱登記注冊時,應當提交企業組建負責人簽署的申請書、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準文件,以及投資者所在國(地區)主管當局出具的合法開業證明。

第十八條登記主管機關應當在收到企業提交的預先單獨申請企業名稱登記注冊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日內作出核準或者駁回的決定。

登記主管機關核準預先單獨申請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后,核發《企業名稱登記證書》。

第十九條預先單獨申請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經核準后,保留期為1年。

經批準有籌建期的,企業名稱保留到籌建期終止。

在保留期內不得用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保留期屆滿不辦理企業開業登記的,其企業名稱自動失效,企業應當在期限屆滿之日起10日內將《企業名稱登記證書》交回登記主管機關。

第二十條企業的印章、銀行賬戶、牌匾、信箋所使用的名稱應當與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相同。

從事商業、公共飲食、服務等行業的企業名稱牌匾可適當簡化,但應當報登記主管機關備案。

第二十一條申請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與下列情況的企業名稱相同或者近似的,登記主管機關不予核準:

(一)企業被撤銷未滿3年的;

(二)企業營業執照被吊銷未滿3年的;

(三)企業因本條第(一)、(二)項所列情況以外的原因辦理注銷登記未滿1年的。

第二十二條企業名稱經核準登記注冊后,無特殊原因在1年內不得申請變更。

第二十三條企業名稱可以隨企業或者企業的一部分一并轉讓。

企業名稱只能轉讓給一戶企業。

企業名稱的轉讓方與受讓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或者協議,報原登記主管機關核準。

企業名稱轉讓后,轉讓方不得繼續使用已轉讓的企業名稱。

第二十四條兩個以上企業向同一登記主管機關申請相同的符合規定的企業名稱,登記主管機關依照申請在先原則核定。

屬于同一天申請的,應當由企業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登記主管機關作出裁決。

兩個以上企業向不同登記主管機關申請相同的企業名稱,登記主管機關依照受理在先原則核定。

屬于同一天受理的,應當由企業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各該登記主管機關報共同的上級登記主管機關作出裁決。

第二十五條兩個以上的企業因已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相同或者近似而發生爭議時,登記主管機關依照注冊在先原則處理。

中國企業的企業名稱與外國(地區)企業的企業名稱在中國境內發生爭議并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裁決時,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的原則或者本規定處理。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規定的下列行為,由登記主管機關區別情節,予以處罰:

(一)使用未經核準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責令停止經營活動,沒收非法所得或者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并處;

(二)擅自改變企業名稱的,予以警告或者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并限期辦理變更登記;

(三)擅自轉讓或者出租自己的企業名稱的,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四)使用保留期內的企業名稱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保留期屆滿不按期將《企業名稱登記證書》交回登記主管機關的,予以警告或者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五)違反本規定第二十條規定的,予以警告并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七條擅自使用他人已經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業名稱專用權行為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所在地登記主管機關要求處理。

登記主管機關有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賠償被侵權人因該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對侵犯他人企業名稱專用權的,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八條對登記主管機關根據本規定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當事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登記主管機關申請復議。

上級登記主管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議決定。

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復議后拒不執行復議決定,又不起訴的,登記主管機關可以強制更改企業名稱,扣繳企業營業執照。

第二十九條外國(地區)企業可以在中國境內申請企業名稱登記注冊。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外國(地區)企業應當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企業名稱登記注冊的申請,并提交外國(地區)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署的申請書、外國(地區)企業章程和企業所在國(地區)主管當局出具的合法開業證明。

登記主管機關應當在收到外國(地區)企業申請名稱登記注冊的全部材料之日起30日內作出初步審查,通過初審的,予以公告。

外國(地區)企業名稱的公告期為6個月,在此期間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予以核準登記注冊,企業名稱保留期為5年。

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注冊外國(地區)企業名稱后,應當核發《企業名稱登記證書》。

外國(地區)企業名稱登記注冊后需要變更或者保留期屆滿要求續展的,應當重新申請登記注冊。

第三十條在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的事業單位及事業單位開辦的經營單位的名稱和個體工商戶的名稱登記管理,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一條本規定施行前已經核準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準予繼續使用,但嚴重不符合本規定的,應予糾正。

第三十二條《企業名稱登記證書》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統一印制。

第三十三條本規定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本規定自1991年9月1日起施行。

1985年5月23日國務院批準,1985年6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工商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2】

國務院

(一九八二年七月七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一九八二年八月九日國務院發布)

第一條為加強對工商企業的管理,保障合法經營,取締非法活動,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下列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商業、外貿業、飲食業、服務業、旅游業、手工業、修理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以下統稱工商企業),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一)國營工商企業;

(二)合作社營和其他集體所有制的工商企業;

(三)聯營、合營的工商企業;

(四)鐵道、民航、郵電通信部門及其他公用事業單位所屬的工商企業。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辦理登記的其他工商企業。

第三條工商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在中央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地方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工商企業除全國性公司外,一律在所在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登記。

第四條申請登記的工商企業,應當是直接從事生產經營并實行獨立核算的單位。

工商企業所屬的非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由該工商企業統一申請登記。

第五條工商企業應當登記的主要事項:企業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籌建或者開業日期、經濟性質、生產經營范圍、生產經營方式、資金總額、職工人數或者從業人數。

第六條工商企業只準登記和使用一個名稱。

在同一市、縣境內,不得使用已登記的同行業工商企業的名稱。

第七條開辦工商企業,需要進行基本建設的,應于建設項目批準后三十日內,向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籌建登記。

工商企業建成后,應于投產或者開業前三十日內,向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開業登記。

第八條開辦工商企業,不需要進行基本建設的,不辦理籌建登記,直接申請開業登記。

申請開業登記,應于開辦企業批準后三十日內,向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

第九條工商企業申請籌建或者開業登記時,應當根據國家規定開辦工商企業審批程序及有關規定,分別不同情況,提交下列文件副本:

(一)開辦企業申請報告及主管部門批準文件;

(二)縣以上計劃部門或者人民政府批準文件;

(三)其他有關文件。

外貿企業,聯營、合營工商企業,合作社營及其他集體所有制工商企業,申請籌建或者開業登記,除提交前款規定的文件副本外,還應當提交企業章程。

第十條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對工商企業籌建或者開業的申請登記,經過審查認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應當核準登記,發給籌建許可證或者營業熱照。

工商企業憑具籌建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到銀行開立帳戶,進行籌建或者生產經營活動。

未經核準登記的工商企業,一律不準籌建或者開業,不得刻制公章、簽訂合同、注冊商標、刊登廣告,銀行不予開立帳戶。

第十一條工商企業改變企業名稱、經濟性質、生產經營范圍、生產經營方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于批準后三十日內,向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變更登記。

其他登記事項如有變更,應當在年終向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書面報告。

第十二條工商企業歇業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經批準后三十日內,向市、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注銷手續,繳銷營業執照。

工商企業停產或者停業在一年以上的,視同歇業,應當辦理注銷手續,繳銷營業執照。

第十三條工商企業合并、分立、轉業或者遷移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于批準后三十日內,分別不同情況,辦理開業登記、變更登記或者歇業注銷手續。

第十四條工商企業在辦理登記時,應當交納登記費。

登記費金額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

第十五條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對于工商企業的申請登記,經審查符合本條例有關規定,應予及時辦理,不得無故拖延。

第十六條工商行政管理局應對工商企業的登記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建立企業登記檔案,按照專業檔案進行管理。

第十七條工商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的政策、法令和核定的登記事項從事生產經營。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有權對所管轄地區內的工商企業進行監督檢查,工商企業應當提供檢查所需要的文件、帳冊、表報及其他有關資料。

第十八條工商企業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應當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罰款、通知銀行凍結其存款或者撤銷其銀行帳戶、勒令停辦或者停業、吊銷籌建許可證或者營業熱照的處分:

(一)未經登記擅自籌建或者開業的;

(二)違反核定登記事項進行生產經營不接受勸告或者不按照規定期限改正的;

(三)登記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四)偽造、涂改、轉讓籌建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的。

工商企業利用營業執照為合法形式從事非法經營的,其非法所得,應予沒收。

第十九條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及外國企業常駐中國代表機構的登記管理辦法,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企業的登記管理辦法,參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個體經營戶的登記管理辦法,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本條例的施行細則,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

第二十二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國務院發布的《工商企業登記管理試行辦法》同時廢止。

篇2:企業機動車輛使用登記制度

一、本制度所稱廠(場)內機動車是指不屬公安部門和農機部門管理、注冊掛牌的;只限于在企業廠(場)區內行駛的車輛。如:叉車、電瓶車、平板車、前置翻斗車、升降車、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履帶吊、載貨車、野外作業車以及汽車吊、輪胎吊行走機構等。

二、新增廠內機動車輛,在投入使用前可投入使用后30日內,持監督檢驗機構出具的驗收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到所在地區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注冊登記。申請注冊登記時,應提交以下資料:

⑴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表(每臺2份);

⑵驗收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標志;

⑶操作人員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

⑷與維保單位簽訂的維保合同,或者是制造企業對新增特種設備提供免費維修保養的證明,或者與本單位維保人員簽訂維保責任書;

⑸維保單位的資格證(復印件),或者本單位維保人員《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

⑹使用和運營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使用單位領取《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表》,在規定位置上固定《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及相關牌照。

四、廠內機動車輛停用的,應向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提出申請報停;廠內機動車輛停用后重新啟用時,也應該向安全監察機構提出啟用申請,經法定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廠內機動車輛注冊登記情況發生變更時,應在變更后投入使用前,將變更情況的書面證明材料書面告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經安全監察機構審核后對注冊登記情況進行變更。

篇3:汽修企業汽車進出廠登記制度

汽車維修企業汽車進出廠登記制度

1、車輛進廠送修時,客戶應描述故障現象,提供技術檔案和行駛證等有關資料。

2、業務接待人員和檢驗人員應認真聽取客戶陳述,了解車輛技術狀況。

3、車輛進入預檢工位,檢驗人員經過檢驗確認維修項目,交前臺對維修費用進行預核算,然后與客戶簽訂維修合同。

4、車輛進入待修區,等待維修。

5、汽車維修竣工檢驗合格后,根據工時、材料結算清單結清費用,向車輛托修方提供結算憑證和竣工出廠合格證。

6、建立維修車輛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