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教師管理制度
1、教師要熱愛學生,關愛學生,以正面教育,鼓勵表揚為主,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潛易默化地影響學生。
2、全體教職工必須嚴格遵守作息制度,不遲到、不早退、無大事不隨便請假。
3、全勤的教職工每月發給全勤獎30元,有遲到、早退、曠工等現象的,無全勤獎,另外遲到、早退者在當月的工資中扣除5元/次,曠工者扣20元/次。
4、教師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要全面照顧幼兒,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5、工作中造成輕微責任事故,如磕傷、碰傷、擠傷、燙傷、扭傷等,有上述情況之一,教師本人負責向家長解釋,并承擔相應費用。如因工作造成重大責任事故,導致幼兒需要住院治療的,教師必須承擔50%的醫療費用。因看管不當造成幼兒轉學,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屬教師嚴重失職,教師本人負全責??郯l當月獎金,若無不安全事件發生,當月兌現50元安全獎。
6、班中物品需保管好,如有丟失或損壞,需及時報告,如隱瞞不報,造成不良后果,按失職處理。
7、教師在校內、校外都應自覺維護教師形象和幼兒園聲譽。上班期間要微笑面對家長,對家長和來賓態度友好。
8、各班放學后,必須在離園前認真檢查,關好門窗,切斷電源,將物品放在指定地點,整潔衛生,保證安全。師生外出活動時,注意及時關燈、空調、電扇等。
9、同事之間應該團結互助,不斤斤計較,嚴禁同事之間鬧情緒,互相詆毀、有損教師形象的事件發生。(出現此類事件,批評、教育不改正者且情節惡劣者,為了維持教師隊伍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做勸退處理):
幼兒各班安全制度
①教師加強工作責任心,根據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精心照顧幼兒,確保幼兒安全。
②每天教師做好安全檢查、電門、插座、電燈等不讓幼兒接觸,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③幼兒吃飯時,熱飯菜不要幼兒接觸,熱水壺放到幼兒摸不著的固定地方,班上用的手工剪子、水果刀、針、扣子、別針、按釘、(火柴)等要放到幼兒拿不到的地方。
④教育幼兒不能吃的東西不往嘴里放,不玩棍棒、樹枝或其他尖角的東西。
⑤下班前關好門窗、電源、水源、火源,保護幼兒安全、
⑥預防幼兒燙傷、觸傷、藥物中毒、食物中毒、預防異物進入耳鼻及氣管,預防幼兒走失等。
作息制度
1.認真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科學安排好幼兒的一日活動,幼兒的集體活動時間(包括上課)。小班10--15分種,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或35分鐘,大班后期可延長到40分鐘。
2.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少于2小時。
3.保證幼兒充足的睡眠時間,幼兒每天午睡2―2.5小時(夏季午睡延長半小時)
4.保證各班幼兒的游戲時間,要列入課程表。
教育教學制度:
l.教師應按照《幼兒園教育綱要》要求,每學期制定工作計劃(班級計劃、學科計劃)。
2.教師值班時間必須使用普通話,進班之前做好各種準備(玩具、教具和其它用具)。
3.觀摩公開課活動及其他教學恬動均要有計劃、有總結。
4.按時打掃衛生、保持桌面、地面整潔。
5.獨立完成備課任務,備課本要書寫認真,字跡清楚。
6.按課程表上課,組織游戲。
7.以鼓勵、表揚,正面教育為主,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8.午睡時不睡覺、不離崗、不談笑打鬧,高聲喊叫,不出現有損教師形象的言行。
9.要精力集中,注意幼兒精神,對幼兒細致而寬松,隨時了解幼兒,如有不正常情況,隨時處理。
10.利用接送幼兒時間,向家長做好宣傳,適當說明幼兒一天在校生活、學習的情況。
11.要保持儀容儀表整潔、精神,不串班,不聊天,不使用幼兒任何物品
篇2:P校教師培訓制度
某校教師培訓制度
1.對新分配的青年教師入校后,用兩周時間進行上崗前的培訓。從備課、上課、寫教案、班級管理、培養小干部等方面進行講授,為幫助青年教師更快地過好備課關、課堂教學關、班級管理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組織青年教師拜師活動。青年教師入校后要向他們引薦三師,即:領導師傅、黨員師傅、業務師傅。師傅要從思想上、業務上全面幫助與關懷青年教師。
3.每月組織一次青年教師業務培訓,由學校教研室組織有經驗的教師主講。
4.每學期初、末分別召開青年教師會議,宣讀青年教師工作計劃,總結青年教師工作,寒暑兩假期要適當布置學習內容。
5.組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校、區、市、省教委開展的各種類型的教學競賽活動,做到在活動中培養,在活動中幫助提高。
6.每學期在青年教師中開展積極的課堂教學賽、說課、粉筆字基本功比武活動,教研組強化平時幫練活動,"三師"不放松對青年教師的輔導、督促與檢查。
7.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聽課和參加業務講座。
8.每學年召開一次青年教師家長座談會,匯報青年教師工作征求家長意見。
9.關心青年教師,提高青年教師的文化素質,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業余文化進修學習,學校在排課上給予支持,時間上給予保證。
10.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文化業務學習從嚴要求,每月檢查一次教案、作業批改及業務理論學習筆記。
11.按照學校聽課制度和要求,堅持對青年教師的聽課,并及時講評。
12.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實驗專題的研究,做研究課,寫實驗方案,寫實驗報告,總結實驗體會。
篇3:一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街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為了更好地落實有關師資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根據上級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特制定此評價制度。
一、考核評價目的和原則
(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觀念評價,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等,幫助全體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關注教師發展的要求,將教師的參與、變化和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全體教師主動、終身發展提高的過程。也成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
2、全面性原則,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提高,既要評估教師的工作業績,又要重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既要體現教師的群體協作,共性發展,又要尊重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個體差異。
3、多元性原則,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以教師自評為準,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向溝通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方法,途徑多樣化,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崗位工作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
4、可行性原則,既體現評價目標的共性要求,又考慮到地域環境和學校條件的差異,探索利于教師自評和他評的評價方法。
二、考核內容和標準:
(一)對工作人員的考核,從德、能、勤、績四方面進行,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德:是指政治、思想、師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的表現。
能:是指教育理論、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研究的水平及實際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勤:是指工作態度,勤奮敬業及出缺勤情況。
績:是指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益和貢獻。
(二)考核標準以各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工作質量、工作任務及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為基本依據。
(三)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各等次的基本標準是:
優秀: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及政策,模范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精通本職工作業務,工作勤奮,有改革創新精神,教育教學工作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合格: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熟悉或比較熟悉本職業務,工作積極,能夠完成工作任務。
基本合格:政治、業務素質一般,工作能力較弱,工作作風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誤,但未造成嚴重后果。
不合格:政治業務素質較差,難以適應工作要求或工作責任心不強,不能完成工作任務或在工作中造成嚴重失誤。
三、評價內容
1、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教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于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了解和尊重學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評價學生;尊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贏得學生信任和尊敬。
3、教學能力。能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等;善于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4、交流與反思。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制定改進計劃。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嚴謹自律,熱愛學習。
四、評價方式和途徑
教師自評:
應用自評量表、教學反思、階段性工作總結、個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與可比對象比較,要求能經常地反思,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客觀地分析別人的評價意見,確定自我發展目標,實際可持續性發展。
同事互評:
應用教學案例分析和研討、說課、聽課與評課、述職測評或展示成長記錄等交流方式,調查問卷或互評量表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建立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進行互評,互評應持真誠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團結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領導評價:
應用面談、座談會、評課或教師述職等交流方式,日常觀察、常規檢查記錄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領導評價時要實事求是,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關注教師個體差異和工作特點,體現關懷,注重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發展。
學生評價:
應用問卷調查、學生作業、學生成長冊填寫或個別征求意見等調查方式,師生對話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應讓學生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評價工具,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學生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以大多數學生的意見為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