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配電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

配電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1920

施工單位:工程名稱施工部位(層次)交底提要配電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交底日期交底內容:1.架空線路(1)架空線路橫擔間的最小垂直距離不得小于表1所列數值;橫擔宜采用角鋼或方木,低壓鐵橫擔角鋼應按表2選用,方木橫擔截面應按80mm*80mm選用;橫擔長度應按表3選用。表1橫擔間的最小垂直距離(m)排列方式直線桿分支或轉角桿高壓與低壓1.21.0低壓與低壓0.60.3表2低壓鐵橫擔角鋼選用導線截面/mm2直線桿分支或轉角桿二線及三線四線及以上16L50×52×L50×52×L63×525355070L63×52×L63×52×L70×695120表3橫擔長度選用橫擔長度/m二線三線、四線五線0.71.51.8(2)架空線必須架設在專用電桿上,嚴禁架設在樹木、腳手架及其他設施上。(3)架空線路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桿或木桿。鋼筋混凝土桿不得有露筋、寬度大于0.4mm的裂紋和扭曲;木桿不得腐朽,其梢徑不應小于140mm。交底人接受人(安全員)簽字項目負責人執行情況安全員:年月日注:交底一式三份:交底人、接底人、安全員各一份。安全技術交底施工單位:工程名稱施工部位(層次)交底提要配電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交底日期交底內容:(4)架空線路必須有短路保護。采用熔斷器做短路保護時,其熔體額定電流不應大于明敷絕緣導線長期連續負荷允許載流量的1.5倍。采用斷路器做短路保護時,其瞬動過流脫扣器脫扣電流整定值應小于線路末端單相短路電流。(5)架空線導線截面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導線中的計算負荷電流不大于其長期連續負荷允許載流量。②線路末端電壓偏移不大于其額定電壓的5%。③相囚線制線路的N線和PE線截面不小于相線截面的50%,單相線路的零線截面與相線截面相同。④按機械強度要求,絕緣銅線截面不小于10mm2,絕緣鋁線截面不小于16mm2。⑤在跨越鐵路、公路、河流、電力線路檔距內,絕緣銅線截面不小于16mm2,絕緣鋁線截面不小于25mm2。(6)電桿埋設深度宜為桿長的1/10加0.6m,回填土應分層務實。(7)架空線路相序排列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動力、照明線在同一橫擔上架設時,導線相序排列是:面向負荷從左側起依次為Ll、N、L2、L3、PE。②動力、照明線在二層橫擔上分別架設時,導線相序排列是:上層橫擔面向負荷從左側起依次為Ll、L2、L3;下層橫擔面向負荷從左側起依次為Ll(L2、L3)、N、PE。(8)架空線在一個檔距內,每層導線的接頭數不得超過該層導線條數的50%,且一條導線應只有一個接頭。在跨越鐵路、公路、河流、電力線路檔距內,架空線不得有接頭。(9)架空線路絕緣子應按下列原則選擇:①直線桿采用針式絕緣子。②耐張桿采用蝶式絕緣子。(10)因受地形環境限制不能裝設拉線時,可采用撐桿代替拉線,撐桿埋設深度不得小于0.8m,其底部應墊底盤或石塊。撐桿與電桿的夾角宜為30°。(11)直線桿和15°以下的轉角桿,可采用單橫擔單絕緣子,但跨越機動車道時應采用單橫擔雙絕緣子;15°到45°的轉角桿應采用雙橫擔雙絕緣子;45°以上的轉角桿,應采用十字橫擔。(12)架空線路的檔距不得大于35m。(13)架空線必須采用絕緣導線。(14)架空線路的線間距不得小于0.3m,靠近電桿的兩導線的間距不得小于0.5m。(15)架空線路必須有過載保護。采用熔斷器或斷路器做過載保護時,絕緣導線長期連續負荷允許載流量不應小于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或斷路器長延時過流脫扣器脫扣電流整定值的1.25倍。交底人接受人(安全員)簽字項目負責人執行情況安全員:年月日注:交底一式三份:交底人、接底人、安全員各一份。安全技術交底施工單位:工程名稱施工部位(層次)交底提要配電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交底日期交底內容:(16)電桿的拉線宜采用不少于3根D4.0mm的鍍鋅鋼絲。拉線與電桿的夾角應在30°~45°之間。拉線埋設深度不得小于1m。電桿拉線如從導線之間穿過,應在高于地面2.5m處裝設拉線絕緣子。(17)接戶線在檔距內不得有接頭,進線處離地高度不得小于2.5m。應符合表4規定。接戶線線間及與鄰近線路間的距離應符合表5的要求。表4接戶線的最小截面接戶線截面接戶線架設方式接戶線長度/m接戶線截面/mm2銅線鋁線架空或沿墻敷設10~256.010.0≥104.06.0表5接戶線線間及與鄰近線路間的距離接戶線架方式接戶線檔距/m接戶線線間距離/mm架空敷設≤25150>25200沿墻敷設≤6100>6150架空接戶線與廣播電話線交叉時的距離/mm接戶線在上部,600接戶線在下部,300架空或沿墻敷設的接戶線零線和相線交叉時的距離/mm1002.電纜線路(1)在建工程內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電纜埋地引人,嚴禁穿越腳手架引人。電纜垂直敷設應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豎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電負荷中心,固定點每樓層不得少于一處。電纜水平敷設宜沿墻或門口剛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裝飾裝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階段,應補充編制單項施工用電方案。電源線可沿墻角、地面敷設,但應采取防機械損傷和電火措施。(2)埋地電纜的接頭應設在地面上的接線盒內,接線盒應能防水、防塵、防機械損傷,并應遠離易燃、易爆、易腐蝕場所。交底人接受人(安全員)簽字項目負責人執行情況安全員:年月日注:交底一式三份:交底人、接底人、安全員各一份。安全技術交底施工單位:工程名稱施工部位(層次)交底提要配電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交底日期交底內容:(3)電纜線路應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明設,并應避免機械損傷和介質腐蝕。埋地電纜路徑應設方位標志。(4)埋地電纜在穿越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易受機械損傷、介質腐蝕場所及引出地面從2.0m高到地下0.2m處,必須加設防護套管,防護套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5)架空電纜應沿電桿、支架或墻壁敷設,并采用絕緣子固定,綁扎線必須采用絕緣線,固定點問距應保證電纜能承受自重所帶來的荷載,敷設高度應符合架空線路敷設高度的具體要求,但沿墻壁敷設時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架空電纜嚴禁沿腳手架、樹木或其他設施敷設。(6)埋地電纜與其附近外電電纜和管溝的平行間距不得小于2m,交叉間距不得小于1m。(7)電纜類型應根據敷設方式、環境條件選擇。埋地敷設宜選用鎧裝電纜;當選用無鎧裝電纜時,應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設宜選用無鎧裝電纜。(8)電纜中必須包含全部工作芯線和用作保護零線或保護線的芯線。五芯電纜必須包含淡藍、綠/黃二種顏色絕緣芯線。淡藍色芯線必須用作N線;綠/黃雙色芯線必須用作PE線,嚴禁混用。(9)電纜直接埋地敷設的深度不應小于0.7m,并應在電纜緊鄰上、下、左、右側均勻敷設不小于50mm厚的細砂,然后覆蓋磚或混凝土板等硬質保護層。3.室內配線(1)架空進戶線的室外端應采用絕緣子固定,過墻處應穿管保護,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并應采取防雨措施。(2)室內配線所用導線或電纜的截面應根據用電設備或線路的計算負荷確定,但銅線截面不應小于1.5mm2,鋁線截面不應小于2.5mm2。(3)對穿管敷設的絕緣導線線路,其短路保護熔斷器的熔體額定電流不應大于穿管絕緣導線長期連續負荷允許載流量的2.5倍。(4)室內配線應根據配線類型采用瓷瓶、瓷(塑料)夾、嵌絕緣槽、穿管或鋼索敷設。潮濕場所或埋地非電纜配線必須穿管敷設,管口和管接頭應密封;當采用金屬管敷設時,金屬管必須做等電位連接,且必須與PE線相連接。(5)室內非埋地明敷主干線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6)室內配線必須采用絕緣導線或電纜。交底人接受人(安全員)簽字項目負責人執行情況安全員:年月日注:交底一式三份:交底人、接底人、安全員各一份。

篇2:酒店線路敷設施工方法

酒店線路的敷設施工方法

1線槽敷設及支架安裝

1.線槽敷設

A、強、弱電線槽分槽敷設,如需要敷設在同一線槽內,用金屬板隔開。

B、弱電系統中不同信號、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分槽敷設。

廣播、電話等電壓等級較高的線用金屬隔板與無屏蔽的信號線路隔開敷設或以單獨的線槽、管敷,200V交流電源線路和連鎖線路不與弱電的信號電纜(電線)同槽、同管敷設。

C、火災報警系統的線路按設計的要求單獨使用專用線槽,其線槽的要求滿足設計的規定。

D、線槽安裝位置符合施工圖規定,左右偏差不超過50mm,水平偏差不超過2mm,垂直偏差不超過3mm。

E、線槽直角時,其最小彎曲半徑不小于槽內最粗電纜外徑10倍。

F、電纜或電線的總截面(包括外護層)不超過線槽截面積的40%,載流導線不超過30根。控制、信號或非載流導體的電纜或電線的總截面積不超過線槽截面的60%。

G、線槽的直線長度超過50m時,采用熱膨脹補償措施。

H、線槽接地,接縫處有連接線或跨接線。

I、地面暗敷線槽制造長度一般為3m,超過6m加裝分線盒。線槽出線口和分線盒必須與地面平齊。

2.支架的安裝

A、支架安裝應根據建筑結構不同形式選用不同支架型式及固定方式,對于鋼結構的建筑其支架安裝按支架安裝節點樣圖進行安裝。

B、支架不安裝在具有較大振動、熱源、腐蝕性液滴及排污溝道的位置;也不安裝在具有高溫、高壓、腐蝕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質的工藝設備、管道以及能移動的構筑物上。

C、電纜支架間距離宜為:當電纜水平敷設時為0.8-1.5m,垂直敷設時為1.0m。

D、水平安裝的線槽及保護管用的金屬支架間距應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如無明確規定,支架間距宜為1.5-2m;并在距下列部位0.2m處也應設置支架:拐彎處、終端處、接線盒,垂直安裝時可適當增大間距。

2電線管敷設

1.彎制保護管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A、保護管的彎成角度不應小于90°;

B、保護管的彎曲半徑:當穿無鎧裝的電纜且明敷設時,不應小于保護管的6倍;當穿鎧裝電纜以及埋設于地下與混凝土內時,不應小于保護管外徑的10倍;

C、保護管彎曲處不應有凹陷、裂縫和明顯的彎扁;

D、單根保護管的直角彎不宜超過兩個。

2.護管在遇下列情況之一時,中間應增設接線盒,接線盒的位置應便于穿線

A、管長度每超過30m,無彎曲;

B、管長度每超過20m,有一個彎曲;

C、管長度每超過15m,有兩個彎曲;

D、管長度每超過8m,有三個彎曲。

3、金屬保護管跨接應符合的規定:

A、當配管采用鍍鋅管時,除設計明確規定外,管與管、管與金屬盒連接后不必跨接。

B、當配管采用鍍鋅管時,除設計明確要跨接時,明配管不應采用熔焊跨接,應采用設計指定的專用接地線卡跨接。

C、焊接鋼管可采用直徑6mm圓鋼跨接,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6倍。

保護管內穿有大于或等于100V載流導體時,則保護管的連接應保證電氣連接的連續性。

3電線電纜的敷設

1.敷設電纜應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設時應防止電纜之間及電纜與其它硬件體之間的磨擦;固定時,松緊應適度。

2.多芯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其直徑的6倍。同軸電纜的彎曲半徑,不小于其外徑的10倍。

3.線纜槽敷設截面利用率≤60%,線纜穿管敷設利用率≤40%。

4.信號電纜(線)與電力電纜(線)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當平行敷設時,其相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定。

5.電纜沿支架在線槽內敷設時應在下列各處固定牢固:

1)當電纜傾斜坡度超過45°或垂直排列時,在每一個支架上;

2)當電纜傾斜坡度不超過45°且水平排列時,在每隔1-2個支架上;

3)在線路拐彎處和補償余度兩側以及保護管兩端的第一、二兩個支架上;

4)在引入儀表盤(箱)前300-400mm處;

5)在引入接線盒及分線箱前150-300mm處;

6.明敷設的信號線路與具有強磁場和強電場的電氣設備之間的凈距離,宜大于1.5m;當采用屏蔽電纜或穿金屬保護管以及在線槽內敷設時,宜大于0.8m。

7.溝道內敷設時,應敷設在支架上或線槽內。當電纜進入建筑物后,電纜溝道應作密封處理。

8.弱電電纜與電力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于0.3m。

4光纜的敷設

1.敷設光纜前,應對光纖進行檢查,光纖應無斷點,其衰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核對光纜的長度,并應根據施工圖的敷設長度來選配光纜。配盤時應使接頭避開河、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礙物;架空光纜的接頭應設在桿旁1m以內。

2.敷設光纜時,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光纜外徑20倍。光纜的牽引端頭應作好技術處理;可采用牽引力自動控制性能的牽引機進行牽引。牽引力應加于加強芯上,其牽引力不應超過150kg;牽引速度宜為10m/min;一次牽引的直線長度不宜超過1km;光纜接頭的預留長度不應小于8m。

3.光纜敷設完畢,應檢查光纖有無損傷,并對光纜敷設損耗進行抽測。確認沒有損傷時,再進行接續。

4.管道敷設光纜時,無接頭的光纜在直道上敷設應由人逐個經人孔同步牽引。預先作好接頭的光纜,其接頭部分不得在管道內穿行;光纜端頭應用塑料膠帶包扎好,并盤成圈放置在托架高處。

5.光纜的接續應由受過專門訓的人員操作,接續時應采用光功率計或其它儀器進行監視,使接續損耗達到最小;接續后應做好接續保護,并安裝好光纜接頭護套。

6.光纜敷設后,宜測量通道的總損耗,并用光時域反射計觀察光纖通道全程波導衰減特性曲線。

7.在光纜的接續點和終端應作永久性標志。

8.開啟式Ⅰ型光纜接頭盒的埋式光纜和管道光纜開剝尺寸應符合國家規定。

9.半開啟接頭盒的光纜開剝尺寸。

5線路測試與工程驗收

1.電纜(電線)絕緣電阻的測試兩端設備連接時,必須進行電纜(電線)絕緣電阻的測試,其測試結果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2.電纜的接續

應由受過專門訓的人員操作,接續時應采用光功率計或其它儀器進行監視,使接續損

耗達到最小;接續后應做好接續保護,并安裝好光纜接頭護套。

3.光纜敷設后,現場檢驗應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和光纖長度

1)衰減測試:宜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超出標準或與出廠測試數值相差太大,應用光功率計測試,并加以比較,斷定是測試誤差還是光纖本身衰減過大。

2)長度測試:要求對每根光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應一致。如果在同一盤光纜中,光纖長度差異較大,則應從另一端進行測試或做通光檢查,以判定是否有斷纖現象存在。

4.綜合布線的線纜測試

按GB/T50312-2000規范進行。

5.工程驗收

1)電纜、電線、光纜、綜合布線的敷設必須符合施工圖的要求。

2)工程驗收必須具備如下資料:

A)隱蔽工程驗收報告;

B)質量檢測和評定報告(線槽、保護管、線路敷設等);

C)電纜、電線的絕緣電阻測試記錄;

D)電纜、電線、光纜、綜合布線的測試記錄或報告。

篇3:某電纜線路敷設安全技術措施

電纜線路敷設安全技術措施

1)電纜中必須包含全部工作芯線和用作保護零線或保護線的芯線。需要三相四線制配電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五芯電纜。五芯電纜必須包含淡藍、綠/黃二種顏色絕緣芯線。淡藍色芯線必須用作N線;綠/黃雙色芯線必須用作PE線,嚴禁混用。

2)電纜截面的選擇應符合JGJ46―2005規范中第7.1.3條1、2、3款的規定,根據其長期連續負荷允許載流量和允許電壓偏移確定。

3)電纜線路應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明設,并應避免機械損傷和介質腐蝕。埋地電纜路徑應設方位標志。

4)電纜類型應根據敷設方式、環境條件選擇。埋地敷設宜選用鎧裝電纜;當選用無鎧裝電纜時,應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設宜選用無鎧裝電纜。

5)電纜直接埋地敷設的深度不應小于O.7m,并應在電纜緊鄰上、下、左、右側均勻敷設不小于50mm厚的細砂,然后覆蓋磚或混凝土板等硬質保護層。

6)埋地電纜在穿越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易受機械損傷、介質腐蝕場所及引出地面從2.0m高到地下O.2m處,必須加設防護套管,防護套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7)埋地電纜與其附近外電電纜和管溝的平行間距不得小于2m,交叉間距不得小于1m。

8)埋地電纜的接頭應設在地面上的接線盒內,接線盒應能防水、防塵、防機械損傷,并應遠離易燃、易爆、易腐蝕場所。

9)架空電纜應沿電桿、支架或墻壁敷設,并采用絕緣子固定,綁扎線必須采用絕緣線,固定點間距應保證電纜能承受自重所帶來的荷載,敷設高度應符合JGJ46―2005規范中第7.1節架空線路敷設高度的要求,但沿墻壁敷設時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架空電纜嚴禁沿腳手架、樹木或其他設施敷設。

10)在建工程內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電纜埋地引人,嚴禁穿越腳手架引人。電纜垂直敷設應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豎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電負荷中心,固定點每樓層不得少于一處。電纜水平敷設宜沿墻或門口剛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裝飾裝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階段,應補充編制單項施工用電方案。電源線可沿墻角、地面敷設,但應采取防機械損傷和電火措施。

11)電纜線路必須有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電器與電纜的選配應符合JGJ46―2005規范中第7.1.17條和7.1.18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