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瓶車安全檢查要求

電瓶車安全檢查要求

2024-07-14 閱讀 1051

電瓶車的轉向、制動及信號是安全行車的重要因素,必須保證其完好。

經常檢查電氣控制裝置,不使接觸器觸頭熔接而使電機失控。

必須禁止違章操作,及時消除使用、管理、維修中產生的危險因素。

1設備檢查

1.1車檢

1.1.1車架、牽引鉤、保險杠應無裂紋、變形、且連接牢固。

1.1.2電瓶框架無嚴重腐蝕,與車架連接牢固可靠。

1.1.3駕駛室旁的圍欄或門窗及外表應完好、無損。

1.1.4前大燈、轉向燈、小燈、剎車燈及喇叭信號應齊全完好。

1.1.5照明裝置電源及喇叭信號裝置電源應采用12V。

1.2轉向機構

1.2.1轉向盤應完整、光滑、無油污,與立管和導桿的連接牢固、可靠,轉動靈活。

1.2.2拐臂橫拉桿和轉向器應完好,無裂痕和變形。

1.2.3轉向器、拐臂、橫拉桿及轉向橋上的軸向臂之間連接可靠,配合間隙適中,轉向機構轉動靈活,無卡阻現象,轉向盤的空轉量不超過30°。

1.3轉向橋的各部(前軸、丁字軸、臂、輪殼、軸承輪殼)應完好,無裂紋和變形,它們間連接牢靠,轉動靈活,軸承蓋板齊全完整。

1.4前、后輪

1.4.1前、后輪鋼圈完好,無變形,與輪胎配合良好。

1.4.2輪胎應完好,充氣均勻。當輪胎表面嚴重磨損,花紋磨平簾線層外露不應再用,應予報廢。不準使用加了墊皮的輪胎或有洞的舊輪胎。

1.5驅動橋各部(減速箱、長軸、短軸、短半軸和輪殼)均應完好,無裂紋,連接牢靠、密封,無滲漏液油現象,內鋼板轉動靈活,無卡阻現象。

1.6鋼板彈簧完好齊全,無裂紋,彈性減弱,變小和竄動等現象。

1.7制動輪應滿足下列要求:

1)制動輪與電動機軸連接牢固可靠。

2)制動輪無裂紋,不沾有油污或油漆。

3)制動輪輪緣磨損厚度不超過原厚度的40%。

4)制動輪面凹凸不平,不得大于1mm。

1.7.1制動帶無裂紋,磨損量不超過原厚度50%。

1.7.2制動輪與制動帶抱緊時,接觸弧長不小于制動帶總長的75%。松閘時,兩者間隙為2mm。

1.7.3制動器完好,彈簧無裂紋和塑性變形,小軸和軸孔的磨損量不超過原直徑的5%,制動靈活準確。

1.7.4制動聯鎖裝置齊全可靠。

1.7.5手制動機構的零部件應齊全、完好,無裂痕和變形,連接牢靠,制動靈活、準確、可靠。手制動桿定位準確、可靠。

1.7.6腳制動機構的制動踏板表面應有防滑措施。復位彈簧應完好,無塑性變形和裂紋,采用壓簧。其零部件均應齊全、完好、可靠。

1.7.7手制動桿與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不大于20mm。

1.8蓄電池完好,外殼無裂痕,瓶蓋蓋緊,蓄電池底部和四周,與電瓶組框架之間及蓄電池之間,應墊橡皮墊塊,以減少振動和防止短路。

1.9腳踏主令控制器動作靈敏可靠,并能自鎖,其彈簧無裂紋和塑性變形。

1.10儀表板完好,按鈕、開關、指示燈、指示牌、電壓表等必須齊全、靈敏、可靠。

1.11電器箱箱門關閉嚴密,所有電器元件及接線端子均應固定可靠。保險絲(片)不得任意用其它金屬絲(片)代替。

2行為檢查

2.1電瓶車駕駛必須憑證操作。

2.2駕駛室不準超載坐人。無扶手或欄板的車廂嚴禁載人。車輛行駛,禁止他人爬上跳下。

2.3電瓶車嚴禁超載、超長、超寬、超高裝載,滾動物品必須綁扎牢固。

2.4行駛時,不許踏下主令控制器來進行換向。

2.5不超速行駛。平坦道路不超過10km/h;進出車間大門、倉庫、危險地段不超過32km/h

2.6不使水分侵入電動機和蓄電池組。

2.7停放時應拉緊制動桿,切斷電路,隨身攜帶電瓶車電鎖鑰匙,禁止交他人保管。

3作業環境

3.1電瓶車不宜在易燃易爆氣體場所工作。

3.2電瓶車不應停放露天或潮濕場所,嚴禁這個放在有易燃易爆或有毒化學器的場所。

3.3不得停放在縱坡大于5%的路上。

篇2:安全生產責任制:電瓶車充電工

電瓶車充電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持交接班制度,嚴格操作規程,遵守各項管理規定,對當班本崗位安全負責。

二、每次充電完畢后,必須測量中心區電池液溫度和比重,檢測漏電電流,確保一切正常。

三、投入運行前,必須檢查箱蓋與箱體的連鎖是否可靠,裝在機車上是否與機車牢固鎖緊。清理箱體、箱蓋,確保通風槽通風良好。

四、每周對電池連線、護套、工作栓、電池封口、電池間固定件、箱體耐酸絕緣覆蓋層以及插銷連接器、防爆面和熔斷器等部件進行詳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每月檢測一次電池極柱溫度,并調整電解液比重達到要求。蓄電池使用滿半年時,必須進行一次檢修,使其保持完好狀態。

六、熟知電瓶車的構造、內部結構,了解充電機工作原理、結構性能、使用要求及操作要領。

八、積極參加安全學習,提高自身保安能力。遵章作業,無“三違”行為。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電瓶車司機

電瓶車司機是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者,必須依法經過培訓,取得特殊工種操作資格證。

一、崗位職責

第1條嚴格執行煤礦安全生產方針和“三大規程”,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

第2條經過有關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證書,并持證上崗。

第3條掌握電瓶車的結構原理、完好標準,做到會操作、會檢查、會排除一般故障。

第4條熟悉電瓶車運行區間內軌道、架線、安全設施等情況,做到不安全不運行。

第5條電瓶車在運行中要精力集中,電瓶車在過彎道、道岔或風門時要減速行駛,并鳴笛示警,嚴禁用機車頂撞風門。

第6條電瓶車運行中,嚴禁將頭或身體探出車外,嚴禁超速和超負荷運行。司機離開座位時,必須切斷電動機電源,將控制把手取下,扳緊車閘,但不得關閉車燈。

第7條頂車時跟車工應在前方瞭望指揮,否則嚴禁開車。

第8條電瓶車的閘、燈、警鈴(喇叭)、連接裝置和撒砂裝置,任何一項不正常或防爆部分失去防爆性能時,都不得使用該車。

第9條發生事故后立即報告調度室,并采取必要措施進行搶救。

第10條拒絕違章指揮,制止違章行為。

二、責任追究

第11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電瓶車司機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調查現場的。

第12條未執行煤礦安全生產方針和“三大規程”,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13條未經有關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證書,無證上崗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4條不掌握電瓶車的結構原理、完好標準,操作不當,導致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5條不熟悉電瓶車運行區間內軌道、架線、安全設施等情況,導致電瓶車運輸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主要或重要責任。

第16條電瓶車在過彎道、道岔或風門時沒有減速行駛,不鳴笛示警,導致撞壞風門或其他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7條電瓶車運行中,司機違反《煤礦安全操作過程》,超速和超負荷運行,司機離開座位時,沒有切斷電動機電源,并將控制把手取下,造成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18條電瓶車的閘、燈、警鈴(喇叭)、連接裝置和撒砂裝置不齊全或不完善,造成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5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重要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批評教育、警告、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