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檢查巡查內容頻次
人員密集場所應建立防火巡查和防火檢查制度,確定巡查和檢查的人員、內容、部位和頻次。
防火巡查和檢查時應填寫巡查和檢查記錄,巡查和檢查人員及其主管人員應在記錄上簽名。巡查、檢查中應及時糾正違法違章行為,消除火災隱患,無法整改的應立即報告,并記錄存檔。
防火巡查時發現火災應立即報火警并實施撲救。
人員密集場所應進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結合實際組織夜間防火巡查。
旅館、商店、公共娛樂場所在營業時間應至少每2h巡查一次,營業結束后應檢查并消除遺留火種。
醫院、養老院及寄宿制的學校、托兒所和幼兒園應組織每日夜間防火巡查,且不應少于2次。
1防火巡查應包括下列內容:
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暢通,有無鎖閉;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是否完好;常閉式防火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防火卷簾下是否堆放物品;消防設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有效。消防安全標志是否完好清晰;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人員在崗情況;其他消防安全情況。
2防火檢查應定期開展,各崗位應每天一次,各部門應每周一次,單位應每月一次。
防火檢查應包括下列內容:
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
安全疏散通道、樓梯,安全出口及其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
消防安全標志的設置情況;
滅火器材配置及其完好情況;
建筑消防設施運行情況;
消防控制室值班情況、消防控制設備運行情況及相關記錄;
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
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管理;
防火巡查落實情況及其記錄;
火災隱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
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場所防火、防爆和防雷措施的落實情況;
樓板、防火墻和豎井孔洞等重點防火分隔部位的封堵情況;
消防安全重點部位人員及其他員工消防知識的掌握情況。
3、對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疏散設施的管理提出具有而嚴格的要求。安全疏散設施管理
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的內容應明確消防安全疏散設施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定期維護、檢查的要求,確保安全疏散設施的管理要求。
安全疏散設施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
確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暢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樓梯間;
人員密集場所在使用和營業期間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門不應鎖閉;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門應完好,門上應有正確啟閉狀態的標識,保證其正常使用;
常閉式防火門應經常保持關閉;
需要經常保持開啟狀態的防火門,應保證其火災時能自動關閉;自動和手動關閉的裝置應完好有效;
平時需要控制人員出入或設有門禁系統的疏散門,應有保證火災時人員疏散暢通的可靠措施;
安全出口、疏散門不得設置門檻和其他影響疏散的障礙物,且在其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臺階;
消防應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完好、有效,發生損壞時應及時維修、更換;
消防安全標志應完好、清晰,不應遮擋
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應安裝柵欄、卷簾門;
窗口、陽臺等部位不應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柵欄;
在旅館、餐飲場所、商店、醫院、公共娛樂場等各樓層的明顯位置應設置安全疏散指示圖,指示圖上應標明疏散路線、安全出口、人員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說明;
舉辦展覽、展銷、演出等大型群眾性活動,應事先根據場所的疏散能力核定容納人數?;顒悠陂g應對人數進行控制,采取防止超員的措施。
4、把消防設施和消防控制室的管理作為消防管理的重點,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
人員密集場所應建立消防設施管理制度,其內容應明確消防設施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消防設施的檢查內容和要求,消防設施定期維護保養的要求。
消防設施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
消火栓應有明顯標識;
室內消火栓箱不應上鎖,箱內設備應齊全、完好;
室外消火栓不應埋壓、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圍內不得設置影響其正常使用的障礙物;
展品、商品、貨柜,廣告箱牌,生產設備等的設置不得影響防火門、防火卷簾、室內消火栓、滅火劑噴頭、機械排煙口和送風口、自然排煙窗、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聲光報警裝置等消防設施的正常使用;
應確保消防設施和消防電源始終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需要維修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維修完成后,應立即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
按照消防設施管理制度和相關標準定期檢查、檢測消防設施,并做好記錄,存檔備查;
自動消防設施應按照有關規定,每年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全面檢查測試,并出具檢測報告,送當地公安消防機構備案。
消防控制室管理應明確值班人員的職責,應制訂每日24h值班制度和交接班的程序與要求以及設備自檢、巡檢的程序與要求。
消防控制值班室內不得堆放雜物,應保證其環境滿足設備正常運行的要求;應具備消防設施平面布置圖、完整的消防設施設計、施工和驗收資料、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等。
消防控制室值班記錄應完整,字跡清晰,保存完好。
5、對火災隱患的認定、整改、經費保障、報告等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
因違反或不符合消防法規而導致的各類潛在不安全因素,應認定為火災隱患。
發現火災隱患應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應報告上級主管人員。
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門消防安全責任人應組織對報告的火災隱患進行認定,并對整改完畢的進行確認。
明確火災隱患整改責任部門、責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經費來源。
在火災隱患整改期間,應采取相應措施,保障安全。
對公安消防機構責令限期改正的火災隱患和重大火災隱患,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并將火災隱患整改復函送達公安消防機構。
重大火災隱患不能立即整改的,應自行將危險部位停產停業整改。
對于涉及城市規劃布局而不能自身解決的重大火災隱患,應提出解決方案并及時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或當地人民政府報告。
6、對安全用火、用電的管理、營業期間的動火管理和監護措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明確用電防火安全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電氣設備的采購要求;
電氣設備的安全使用要求;
電氣設備的檢查內容和要求;
電氣設備操作人員的崗位資格及其職責要求。
用電防火安全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
采購電氣、電熱設備,應選用合格產品,并應符合有關安全標準的要求;
電氣線路敷設、電氣設備安裝和維修應由具備職業資格的電工操作;
不得隨意亂接電線,擅自增加用電設備;
電器設備周圍應與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間距;
對電氣線路、設備應定期檢查、檢測,嚴禁長時間超負荷運行;
商店、餐飲場所、公共娛樂場所營業結束時,應切斷營業場所的非必要電源。
用火、動火安全管理
人員密集場所應建立用火、動火安全管理制度,并應明確用火、動火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用火、動火的審批范圍、程序和要求以及電氣焊工的崗位資格及其職責要求等內容。
用火、動火安全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
需要動火施工的區域與使用、營業區之間應進行防火分隔;
電氣焊等明火作業前,實施動火的部門和人員應按照制度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清除易燃可燃物,配置滅火器材,落實現場監護人和安全措施,在確認無火災、爆炸危險后方可動火施工;
商店、公共娛樂場所禁止在營業時間進行動火施工;
演出、放映場所需要使用明火效果時,應落實相關的防火措施;
人員密集場所不應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如特殊情況需要時應有專人看護;
爐火、煙道等取暖設施與可燃物之間應采取防火隔熱措施;
旅館、餐飲場所、醫院、學校等廚房的煙道應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廚房燃油、燃氣管道應經常檢查、檢測和保養。
7、對人員密集場所使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和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管理要求進行了明確。
應明確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人員密集場所嚴禁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
人員密集場所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時,應根據需要限量使用,存儲量不應超過一天的使用量,且應由專人管理、登記。
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管理
人員集中的廳(室)以及儲油間、變配電室、鍋爐房、廚房、空調機房、資料庫、可燃物品倉庫、化學實驗室等應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部位,并明確消防安全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應根據實際需要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裝備和個人防護器材。
應制定和完善事故應急處置操作程序。
應列入防火巡查范圍,作為定期檢查的重點。
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用以下方法:
設置報警延遲時間不應超過15s的安全控制與報警逃生門鎖系統。
設置能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且具備遠程控制和現場手動開啟裝置的電磁門鎖裝置。
——設置推閂式外開門。
篇2: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檢查制度
一、員工崗位自查制度1、單位員工應履行本崗位消防安全職責,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熟悉本崗位火災危險性,掌握火災防范措施,每日對職責范圍內的相關內容進行防火檢查;應遵守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2、員工崗位自查的內容是:(1)用火、用電、用油、用氣有無違章;(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暢通;(3)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標志完好情況;(4)場所有無遺留火種;其他消防安全情況。(5)檢查營場所有無違法犯罪情況3、員工在對檢查中發現的消防隱患應當立即消除,不能當場消除的,應當按照火災隱患整改制度上報處理。對于違法犯罪法動狀況及時上報主管負責人處置、不能處置的及時上報公安部門及主管部門。二、巡查制度營運時間內對消防安全及治安安全每日安全巡查,對營運現場相關安全巡查、每2小時不少于一次,巡查情況如實記載及時處置安全漏洞。1、防火及安全巡查由安保人員及當值管理人員組織單位相關人員每日開展。2.每日防火及安全巡查內容:(1)用火、用電、用油、用氣有無違章;(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暢通,人員密集場所疏散通道、門窗上是否設置影響(3)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4)常閉式防火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防火卷簾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況;(5)消防設施器材、消防安全標志是否完好,建筑消防設施管理是否符合DB65/T3119—2010要求;(6)嚴查“黃、賭、毒”相關情況(7)重點部位員工在崗在位情況每日防火及安全巡查應當作出書面記錄并報單位主管安全負責人簽字確認,對防火及安全檢查中發現的隱患,按照火災隱患整改制度及娛樂場所治安條例處理。三、防火及安全檢查制度1、防火及安全檢查由管理人組織,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檢查時由各部門負責人、相關人員參加。2、防火及安全檢查內容:(1)、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的執行和落實情況;(2)用火、用電、用油、用氣有無違章;(4)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是否暢通,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設置及完好情況,人員密集場所疏散通道、門窗上是否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5)消防設施、器材和消防水源及各類消防安全標識是否完好,建筑消防設施管理是否符合DB65/T3119—2010要求;(6)是否違反國家消防技術標準要求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裝修;(7)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合用場所的設置是否滿足GA703的規定;(8)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值班情況,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管理情況;(9)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制定與演練情況;(10)員工消防知識掌握情況;(11)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儲存、使用是否符合有關國家消防技術標準要求;(12)防火巡查、火災隱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實情況;(13)電器產品、燃氣用具及其線路、管路的選型、使用、維護保養及檢測是否符合國家技術標準要求;(14)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及時落實、保障工作人員及消費客人有一個安全舒適健康的娛樂環境。相關防火及安全檢查應當作出書面記錄并由檢查人員簽字確認后歸入單位消防及安全檔案;對防火檢查及全安巡查中發現的隱患,按照火災隱患及如樂管理條例處理。
篇3:社區消防安全巡查工作制度
一、社區消防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1、社區巡防工作室裝有報警電話,消防器材箱,配齊滅火器、水帶、消防斧、救生繩、應急照明、消防栓扳手、消防水鞋、消防頭盔等器材。
2、消防器材是火災發生初期自救的應急滅火器材,須由專人管理,有維護保養制度并落實定期維護保養。
3、公共消防栓無埋壓、圈占、損壞現象,消防車通道保持暢通。
4、單位負有對消防器材的保管責任,保證必備的各種消防器材處于正常狀態,按規定更換、打壓,以便及時發揮其作用。
5、社區各駐地單位按社區道路劃分劃片,實行聯戶聯防,一戶有災情多方共救災,救火器材由辦事處統一調用,并簽訂承諾書。
6、火災后的消防器材裝備,應及時補充和更新,以確保消防器材的正常使用。
二、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巡查制度
巡防隊員對所轄單位,居民樓院的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巡查,每天不少于一次,對居民家庭隨時進行安全防火提示。巡查人員應記錄巡查時間、內容、部位、頻次及巡查發現的問題和處理措施,并在巡查記錄上簽名。對檢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及時督促糾正,較大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上級有關主管部門查處。
三、巡防隊員處置初期火災規定
1、巡防隊員執勤時要高度警惕,做到對火災及早發現、及時處置,把火災撲滅在初期,避免、減少損失。
2、對初期火情,值勤巡防隊員應立即判斷火災種類,迅速使用現有的消防器材,采用正確的滅火方法撲救,同時,立即報警。采用大聲呼救或敲擊等方法,召集周圍人員前來參加撲救,做到把火災撲滅在初期,并保護好現場。向有關單位和消防大隊詳細報告情況。
3、如電器火災或火勢威脅到電器線路、電氣設備或電器設備影響到滅火人員安全時,首先要切斷電源。
4、沉著冷靜地報清起火路名、門牌號、單位名稱、靠近的路口、被燒物資、在幾層樓起火、火勢大小、有無爆炸性危險物品、自己姓名和使用的電話號碼。
5、向“119”報警后,派人到單位門口或道路交叉口迎候消防車,引導消防車到期或地點,向消防人員介紹火場情況,并告知消防栓的具體位置。
6、為便于消防人員滅火,巡防隊員應關閉大門,限制人員、車輛進入,維持好火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