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采煤掘進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

采煤掘進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

2024-07-14 閱讀 7014

一、防塵措施?

我礦主要從事煤炭生產,在生產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煤塵,在此環境下,作業工人長期接觸煤塵,會引起塵肺、煤肺等職業病。粉塵包括煤塵和巖塵兩類,煤塵主要來源于采掘工作面,由于采煤過程中,造成煤炭的破碎和運動以及煤炭裝載、轉載、卸載、倉儲等過程中產生煤塵。巖塵主要是巖石巷道掘進過程中產生的。煤礦粉塵產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技術因素,對礦塵防治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但具體的塵源點應根據粉塵產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防塵工作的原則是盡量減少浮游粉塵的產生,將粉塵消滅在塵源地點,防止飛揚和進入風流中,使已經浮游的粉塵降下來,搜集清除,將剩余的粉塵用足夠的風量加以稀釋,但又要防止因風速過大,使已沉積的粉塵重新飛揚。

在每個掘進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裝、卸、轉載點、運輸巷道等主要產生粉塵的塵源地點及粉塵集聚點均采用灑水降塵的綜合防塵措施。

具體防塵措施如下:

1、通風防塵:通風防塵是稀釋和排除工作地點懸浮粉塵,防止過量累積的有效措施。通風防塵要有合理的風量和風速,以排除粉塵,最低排塵風速為0.25-0.5m/s,最優排塵風速為0.5-2.0m/s。設計將風速控制在規程允許的范圍內,并盡量靠近最優排塵風速。為控制風速,設計在各進風巷道和回風巷道風量變化較大的地方設有風速監測探頭,連續檢測各巷道的風速和風量,使風量在滿足各用風地點所需量的同時,盡量降低風速。

2、沖洗巷壁、清掃和刷白巷道:設計要求在放炮前后對距工作面30m范圍內巷道進行沖洗,沖洗時,對巷幫、頂部、底部及巷道支架均要沖洗干凈,水壓一般為300~400KPa。井下巷道定期進行清掃和刷漿工作,并運出巷道內沉積的粉塵。井下主要巷道及硐室用石灰水或水泥石灰水,將巷道刷白,以減少煤塵和通風阻力。其方法為生石灰∶水=1∶2.5或水泥∶石灰∶水=1∶2∶10(體積比),使用時用壓氣攪拌和加壓,噴刷到巷道周壁上,要求漿膜均勻,厚度約0.2mm,一般刷漿工作每半年一次。

3、井下煤倉、溜煤眼、輸送機和其它轉載地點都設有自動噴霧灑水裝置,以有效控制粉塵的飛揚,使其濕潤后迅速沉降。該方法簡單易行有效,降塵率一般可達30~60%。噴霧、灑水、捕塵設備應指定專人管理和維護,不得任意拆除,確保噴霧灑水裝置完好性和正常工作。

4、風流凈化:設計在輸送機和主要通風巷設置風流凈化水幕,通過避免進風的污染和避免串聯通風等以凈化風流。其方法是在鋼管上鉆2~3排1.0~1.5mm的微細孔,壓力水從細孔中噴出形成水幕,從而達到凈化風流的目的,回采工作面水幕安設在采面上下巷距采面10~20m范圍內,掘進工作面水幕安設在距工作面5~8m處,當巷道中粉塵較大或放炮時打開閥門進行噴霧。

5、巷道風速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井下各溜煤眼保持一定存煤,不許空倉作業。溜煤眼不得兼作風眼使用,皮帶上山溜煤眼處必須設置觀察孔通風,確保皮帶頭處有效通風。

6、設計有完善的防塵消防灑水供水系統,并有過濾或沉淀裝置,以保證水質清潔。

7、濕式鉆眼:掘進工作面,特別是巖巷掘進工作面,設計采用濕式鉆眼,使鑿眼過程中形成的粉塵濕潤并排出,不致飛揚。一般干打眼產塵量約占掘進總塵量的70~80%,而濕式打眼,其飛揚到空氣中的粉塵量只占總產塵量的10~20%。

8、放炮使用水炮泥,水炮泥是將盛水的專用塑料袋填于炮眼內。當炸藥爆炸時,利用爆破產生的高壓,將水壓入煤(巖)裂隙內而濕潤煤(巖)體,爆破時水汽化成水霧,濕潤塵粒,起到降塵作用。

9、個體防護:井下各生產環節采取防塵措施后,仍有一些細微礦塵懸浮空氣中,甚至個別地點不能達到衛生標準,所以應加強個體防護,設計為采掘工人配備了防塵口罩。

10、礦井的綜合防塵措施及組織與管理制度,由礦長每年組織編制實施。設計中要求礦井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定期對作業地點生產性粉塵進行檢測,并按規定周期對接塵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生產中采取以上措施,通過加強管理可保證井下作業場所、地點的空氣中粉塵濃度降到規范、規程要求允許的范圍內。

二、回采、掘進工作面除塵

本礦井以一個炮采放頂煤工作面和二個掘進工作面保證礦井產量。工作面放煤和裝載、運輸過程中易產生大量粉塵,為此設計采用了綜合的防塵、除塵措施。

1、煤層注水:對回采工作面進行淺孔煤體注水,使煤體均勻濕潤,減少煤塵生成,抑制煤塵飛揚。

2、噴霧灑水:對掘進的煤、巖進行噴霧灑水,濕潤沉積在表面的礦塵,使之附著在煤塊、巖石表面,不易飛揚起來。

3、濕式作業:井下風鉆、煤電鉆均采用濕式打眼,水炮泥爆破。同時,在掘進井巷和硐室時,必須采取沖洗井壁巷幫,爆破噴霧、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4、設計在采、掘工作面回風巷安設了風流凈化水幕。水幕的設置要靈敏可靠,使用正常,封閉全斷面。

三、煤層注水防塵

(一)設計依據

該礦所采二1煤層厚度為0~23.8m,平均4.62m。二1煤層為黑色,玻璃光澤。煤層結構簡單,層理不甚明顯,機械強度特低,具參差斷口多呈粉狀產出,視密度為1.6t/m3。據地質儲量核查資料,原煤水分平均1.0%,灰分18.96%,揮發分為5.68%,全硫0.34%。屬低水、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熔點粉狀之無煙煤。

按規定,當煤層原有自然水份小于4%,孔隙率大于4%時,煤層應注水。

(二)煤層注水設計

1、注水方法

采用短孔煤壁注水方式,注水孔沿回采工作面煤壁布置,鉆孔垂直于煤壁,全部工序在準備班完成,二個循環注一次。

2、注水參數

鉆孔直徑:d=42mm(等于炮眼直徑,采用煤電鉆打眼)

鉆孔長度:L=2.5m

鉆孔間距:B=3m

封孔器YPA-120型?封孔長度1.0m

注水壓力:1.0~1.5Mpa

注水速度:1.5m3/h

2、?單孔注水量

Q=k×n×L×B×M

=1.2×3%×2.5×3×4.62=1.25t

式中:

Q---單孔注水量(t)

k---漏水系數?取1.2

n---濕潤系數?取3

L---鉆孔長度m取2.5m

B---鉆孔間距m取3m

M---煤層平均厚度m取2.62m

3、?注水時間

注水速度取1.5m3/h,注水時間約0.2h左右,全工作面注水時間估算5.0h,現場注水時,可以用快速水分測定儀或觀察注水范圍內的煤壁,“出汗”滲水作為煤體充分濕潤的標志。

4、?注水設備

工作面選用*RB40/200型乳化液泵和*4R*乳化液箱,公稱流量40L/min,公稱壓力20MP,注水時采用減壓閥,壓力1.0~1.5MP,每次注4~5孔。

封孔器?YPA-120?15個

冷拔無縫鋼管?150m

中壓鋼絲編織膠管?30m

快速接頭?20個

鋼制三通?20個

注水表DC-2/160?2個

等量分流器?DF-310臺

減壓閥?280*?.5Q?2個

水箱利用乳化液箱,容積1000L,或自制鋼水箱,容積1.0m3,兩個。

生產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注水方法,提高注水降塵效果,特別是本區煤層強度低,注水壓力和注水效果如何,應該隨時總結,予以改進。

四、井下消防灑水系統

井下消防灑水水源采用處理后的礦井排水,可以滿足防塵灑水用水水質標準。礦井消防、防塵為地面水池(300m3)凈化供水,共用一趟管路。井下煤層注水水量為60m3/d,防塵灑水水量為150m3/d。礦井井下設有完整的消防灑水系統。其用水由地面消防水池供給,井下消防灑水通過一條D89×4.5?L無縫鋼管從主井送入井下,經井底車場、采區巷道至采掘工作面。井底車場及大巷采用D89×4.5mm無縫鋼管,上山采用D57×3.5mm無縫鋼管,采面上下順槽采用D38×2.5mm無縫鋼管。管道間連接采用卡箍式柔性接頭。

井下消防水量為7.5L/s,每個消火栓為2.5L/s。井下消防管道與井下灑水管道采用同一供水管網。

在主井筒井底、變電所等機電硐室入口,掘進巷道入口,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口,膠帶輸送機機頭等重點防火區域,以及井下交通樞紐的15m以內應設有支管和閥門。在有火災危險的巷道內如膠帶輸送機巷和掘進中煤巷每隔50m設有三通閥門,井底車場、其它巷道每隔100m設置支管和閥門。在設有供水管道的各條大巷、上山及順槽每隔100m設置一個規格為DN25的給水栓,掘進巷道中巖巷每100m、煤巷每50m設置一個規格為DN25的給水栓,溜煤眼、轉載點等需要沖洗巷道的位置均設置相應的給水栓灑水降塵。

同時,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煤倉、溜煤眼以及膠帶輸送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等的轉載點上均設置噴霧防塵裝置。

在回采工作面上下順槽及掘進工作面內,裝煤點下風方向15-25m處,均設置一道風流凈化水幕。

完善礦井防塵供水管路系統,健全井下防塵設施,井下各運輸系統如工作面運輸機頭、轉載點、煤倉等必須安設噴霧灑水裝置,并保持正常使用,對各處的噴霧灑水裝置和管路要加強管理,防止堵塞和漏水,并保證足夠的水量。

隨著開拓、掘進工作面的向前推進,要及時鋪設防塵管路,每50米安設一個三通閥門,堅持正常使用噴霧裝置、消滅煤(巖)塵飛揚。

?五、粉塵監測及粉塵監測儀表

井下作業場所粉塵濃度每個月測定2次,采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塵監測,每3個月測定一次,定點呼吸性粉塵監測每月測定一次。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每6個月測定一次。粉塵檢測儀表。配備CCHZ-1000

吸收法直讀。

根據通風質量標準化標準和礦井綜合防塵標準及檢查評定辦法,礦要配備足夠的專業防塵人員,并經過專門培訓,能勝任本職工作。

對接觸煤塵人員,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對塵肺病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篇2:K礦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第一條采煤工作面必須采取煤層注水防塵措施。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暫不進行煤體注水:

(一)圍巖有嚴重的吸水膨脹性質,注水后易造成頂板垮塌或地板變形。

(二)地質情況復雜,頂板破壞嚴重,勞動條件惡化,注水后影響采煤安全。

(三)原有自然水份或防滅火灌漿后煤層水份大于4%。

(四)孔隙率小于4%的煤層。

(五)煤層松軟、破碎,打鉆孔時易塌孔、難成孔的煤層。

(六)采用下行垮落法開采近距離煤層群或分層開采厚煤層,上層或上分層的采空區采取灌水措施的下層(分層)。

工作面注水前要編制注水設計,由礦總工程師審批后納入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執行。打鉆注水情況要及時填入“注水臺帳”,經常分析注水效果。

第二條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割煤時必須噴霧降塵,內噴霧壓力不得小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1.5MPa,噴霧流量應與機型相匹配。如果內噴霧不能正常使用,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4MPa。凡供水水壓、水量達不到要求的必須安裝加壓泵,并與采煤機閉鎖,加壓泵不開,采煤機就無法啟動。無水或噴霧裝置損壞時必須停機進行處理。掘進機作業時應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內噴霧水壓不得小于3MPa,外噴霧水壓不得小于1.5MPa。

第三條綜采工作面應安裝使用架間噴霧裝置,每10米安設一道,單體液壓支柱每20米安裝一組放頂噴霧(采用放炮作業的可用放炮噴霧代替),放頂煤工作面每個放煤口必須安設放煤自動噴霧,霧化好,使用正常。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除塵器。

第四條機掘工作面應推廣安裝使用除塵風機。

第五條采掘爆破作業時必須濕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炮采工作面每20米安設一組放炮噴霧,炮掘作業時要在距工作面20米范圍內安裝使用爆破自動噴霧裝置。噴霧應覆蓋巷道全斷面并在爆破后噴霧時間不少于10min。爆破前后必須對爆破地點附近30m范圍內的巷道進行沖洗。

第六條回采面進回風順槽距工作面30m范圍內設置凈化水幕,掘進巷道距工作面50m安裝一道凈化水幕。凈化水幕覆蓋巷道全斷面,確保正常使用。

第七條凡在井下采用綜合防塵措施后,風流中的粉塵濃度仍然達不到國家衛生標準時,均要佩帶防塵口罩(回采、掘進面的作業人員必須佩帶防塵口罩)。

第八條通風部門要對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情況每月進行檢查。

篇3:采掘工作面防塵瓦斯治理上隅角管理規定

一、噴霧降塵管理規定

1轉載點噴霧

在裝載點安設轉載點噴霧,噴頭數量不少于1個,懸掛在轉載點的前上部600mm處,迎風流方向45°,噴霧直接對準落煤點,落煤點上部至轉載點處加設紗網防塵罩,掛牌管理,責任人為轉載點運輸司機,必須做到轉載點運行時必須開啟轉載點噴霧。

2采、掘面風流凈化水幕

礦井主要進風大巷及回風巷、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掘進工作面的迎頭、噴漿機回風流下方5米范圍內都必須安裝風流凈化水幕;各采掘工作面每周必須對巷道進行沖刷一次。

2.1采煤工作面風流凈化水幕的具體位置:

a.進風巷內設置兩道全斷面水幕,第一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口向里10-15米范圍內,第二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安全出口以外30米范圍內。

b.回風巷內至少設置三道全斷面水幕,第一道水幕在回風巷安全出口以外30米范圍內,第二道水幕與第一道水幕間距不得大于20米,第三道水幕在工作面回風聯絡巷口下風側10-15米范圍內。

2.2掘進工作面風流凈化水幕的具體位置:

?a.掘進工作面剛開口時在開口位置的下風側10-15米范圍內設置一道水幕。

?b.掘進工作面掘進長度超過50米不超過80米時,應在掘進巷道內設置一道全斷面水幕,距迎頭不超過50米。

?c.掘進工作面掘進長度超過80米時,應在掘進巷道內增加兩道水幕,第一道水幕距正頭不超過50米,第二道水幕與第一道水幕間距不超過20米,且第三道水幕在巷道回風口10-15米范圍內。

2.3噴霧特別管理規定

a.全斷面水幕5米范圍內巷道底板進行硬化(要求:以水幕安裝位置為起點,上風側1米,下風側4米底板進行硬化)。

b.在皮帶側挖設一個(長×寬×高=1米×1米×1米)水池用來儲存水幕流下的積水,水池內安裝一臺風泵,利用池內積水沖刷巷道、灑水降塵;多余積水由風泵導入水溝或排水管排出工作面。

3懲罰辦法:

對未安裝水幕、噴頭數量少、不能覆蓋全斷面,發現一處對責任單位處以500元的罰款;發現噴霧不開或成霧質量差,發現一次對責任單位處以200元的罰款;對巷道內積塵嚴重沒按規定時間沖刷巷道的對施工單位處以500元罰款。

二、溜煤眼管理規定

不使用溜煤眼時,溜煤眼全部用舊皮帶覆蓋,同時溜煤嘴必須關閉。在出渣時,溜煤眼篦子留2-4個孔,其它地方均鋪蓋舊皮帶。溜煤眼附近的浮煤及浮渣及時清理,并灑水濕潤。

監督單位:安檢科、通風科及通風隊瓦檢員?

懲罰措施:不符合規定,發現一次給以500元的罰款。

三、煤層注水管理規定

實施方案:工作面煤壁動壓注水實行壁中單排打孔,仰角5-6°打入煤壁中,距底板1.2米。

鉆孔間距為4米,其中1、3、5號鉆孔孔深10米,采用大號封孔器封孔,封孔器壓入6米以上。2、4號鉆孔孔深6米,采用小號封孔器封孔,封孔器壓入4米。(當2、4號注水棒露頭時,將2、4號鉆孔孔深打到10米,1、3、5號注水棒露頭時,將1、3、5號鉆孔孔深打到6米,以此類推實施切眼注水。)

將工作面分上中下三段責任區,分別為區隊8、4、0點三個班。即工作面上段為8點班人員負責打鉆,并負責工作面上中下三段注水工作,其它班次負責相應的責任區。區隊安排足夠的人員專項負責煤壁注水。

監督單位:安檢科、通風科

懲罰措施:技術不達標或缺少鉆孔的,按200元/孔的標準給予罰款。

四、上隅角管理規定

1、工作面上隅角不超前一排放頂,采用上隅角老塘預留抽放空間的方式進行瓦斯抽放,要求上巷每隔5米留設4對工字鋼棚,以便上拐放頂后形成一個抽放空間。(預留空間采用打設#字形木垛進行埋管,方形木規格:長1.5米,邊長0.2米)。

2、在預留棚內外兩側,使用編織袋裝煤打雙排煤袋墻,每排煤袋墻必須接頂,并要求接嚴接實,在兩排煤袋墻中間壓1.2米長的背木,要求離底400mm位置均勻背設6根,離頂400mm位置均勻背設6根,以防止煤袋墻倒塌。

3、工作面向前推進時,上巷需留設的4對工字鋼棚,必須保證一梁兩柱支架齊全,內外兩側用煤袋堵嚴堵實,煤帶墻與上巷中心線垂直;高度不低于1.8米,交接班期間必須在老塘灑水。

4、將3根直徑為75---100mm的抽放管置于工字鋼棚下的空間內,管子頭用金屬網包嚴,待工作面推至預留空間處,工字鋼棚外部使用煤袋垛嚴,上拐放頂后,從而使上拐老塘內形成封閉的抽放空間,以保證抽放效果。(預留空間內高度必須滿足1.6米)

5、管子頭必須吊掛在工字鋼梁上,用塑料繩固定好,管子口用鐵紗網包好,防止煤矸吸入管子內。第一根管子不掐斷,在每個預留空間的中間位置,管子下部開口吸排瓦斯;第二根管子始終插入最近預留的工字鋼棚空間內抽放,管子下部開若干小孔;第三根管子插入上拐頭老塘以里0.5-1.0m(始終保持此長度)。三根管子豎直位置上的關系是:第一根管子在下部,其上面為第二根管子,最上面為第三根管子。三根管子垂直間距為500mm,第三根管子垂直距頂300mm,水平距上幫300mm,其他兩根管子水平距上幫250-300mm。

懲罰辦法:預留鋼棚距離、鋼棚數目、抽放支管吊掛埋設及支架支護質量不符合本規定要求,對施工單位處以500元的罰款;老塘交接班不灑水對施工單位處以500元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