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安全防護用具設備清單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安全防護用具設備清單

2024-07-14 閱讀 1786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促進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精神,特制定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1、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2、公司職工、臨時工、民工都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3、前期預防

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提供給職工的工作場所環境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2)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3)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4)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5)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關于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

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1)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5、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必須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為勞動者個人提供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必須符合防治職業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6、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優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7、如果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施工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8、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9、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并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10、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公司職業衛生檔案;

11、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12、公司下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

13、對采用的技術、工藝、材料,應當知悉其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公司下屬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有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隱瞞其危害而采用的,對所造成的職業病危害后果承擔責任。14、項目部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等如實告知施工人員,并實行交底簽字后方可上崗,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15、項目部對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施工人員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16、項目部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17、施工人員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

18、項目部組織施工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施工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項目部承擔;

項目部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施工人員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施工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施工人員,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

19、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項目部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時報告公司領導,啟動應急預案;

20、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項目部應當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5)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6)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職業病的處理和享受待遇

得了職業病后,要進行報告和認定,并獲得相應賠償。具體程序如下:

(1)勞動者因工患職業病,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規定進行工傷事故報告,或者經職業病診斷機構確診進行職業病報告;

(2)按照規定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

(3)勞動行政部門確認報告后,給予勞動者相關賠償;

(4)如果勞動者發現瞞報、漏報職業病,就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請求幫助。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請律師,上法院起訴;

(5)如果勞動者對賠償結果不滿意,也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勞動者,應當給予適當崗位津貼。

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的,患職業病的勞動者有權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享受下列工傷保險待遇:

(1)醫療費:因患職業病進行診療所需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規定標準支付;

(2)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當地因工出差伙食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

(3)康復費: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規定標準支付;

(4)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輔助器具的,所需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普及型輔助器具標準支付;

(5)停工留薪期的待遇: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用人單位支付;

(6)生活護理補助費:經評傷殘并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生活護理補助費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規定標準支付;

(7)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經鑒定為十級至一級傷殘的,按照傷殘等級享受相當于6個月至24個月的本人工資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8)傷殘津貼:經鑒定為四級至一級傷殘的,按照規定享受相當于本人工資75%至90%的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9)死亡補助金:因職業中毒死亡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不低于8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準一次支付;

(10)喪葬補助金:因職業中毒死亡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準一次支付;

(11)供養親屬撫恤金:因職業中毒死亡的,對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的親屬,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撫恤金;對其配偶每月按照統籌地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發給,對其生前供養的直系親屬,每人每月按照統籌地區行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發給;

(12)國家規定的其他工傷保險待遇。

安全防護用具、設備清單

類別

名稱

數量

手部

棉線工作手套

200

頭部

頭戴式面屏支架

2

電焊面屏

5

面屏支架

5

電焊面罩

5

安全帽

30

耳部

耳塞

5

耳罩

5

腳部

防靜電靴

5

防砸防化靴

50

身體

EVA絕緣衣

5

EVA絕緣褲

5

工作服

30

工作褲

30

呼吸

碗型口罩

50

折疊活性炭口罩

10

防墜落裝置

安全鉤

200

全身式安全帶

100

工作定位帶

100

雙頭緩沖帶

50

定位繩

100

三腳架

10

篇2:公司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范本

一、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制定本措施。

二、適用范圍

公司所屬各項目部從事接觸粉塵、電氣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溫、油漆作業等有毒有害作業時均應執行本辦法。

三、防治方針

職業病的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各項目部應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四、職業病危害種類

根據企業經營和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確定本公司的職業危害為六大類:

1、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業過程中,材料的搬運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會產生大量的礦物性粉塵,長期吸入這樣的粉塵可發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時由于作業空間相對密閉、狹窄。通風不暢、特別是在這種作業環境內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耗氧量極大,又因缺氧導致燃燒不充分,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從而造成施工人員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機溶劑的危害:建筑施工過程中常接觸到多種有機溶劑,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觸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噴漆作業常常接觸到苯、苯系物外還可接觸到醋酸乙酯、氨類、甲苯二氰酸等,這些有機溶劑的沸點低、極易揮發,在使用過程中揮發到空氣中的濃度可以達到很高,極易發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業產生的金屬煙霧危害;在焊接作業時可產生多種有害煙霧物質,如電氣焊時使用錳焊條,除可以產生錳塵外,還可以產生錳煙、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長期吸入可導致電氣工人塵肺及慢性中毒。

5、生產性噪聲和局部震動危害:建筑行業施工中使用的機械工具如鉆孔機、電鋸、震搗器及一些動力機械都可以產生較強的噪聲和局部的震動,長期接觸噪聲可損害職工的聽力,嚴重時可造成噪聲性耳聾,長期接觸震動能損害手的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局部震動病。

6、高溫作業危害;長期的高溫作業可引起人體水電解質紊亂,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可造成人體虛脫,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護措施

(一)作業場所防護措施

1、各項目部應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識別、確定職業病危害種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在確定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害警示標志。

3、施工現場在進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塵作業時,應配備有效的降塵設施和設備,對施工地點和施工機械進行降塵。

4、在地下室等封閉的作業場所進行防水作業時,要采取強制性通風措施,配備行之有效的通風設備,進行通風,并派專人進行巡視。

5、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并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

(二)防護措施

1、公司為有效防止職業病對作業人員造成人身傷害,從管理上明確公司職能部室及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多級責任制,分清在職業病預防上的崗位職責。

2、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職業病危害教育,定期組織培訓教育,提高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了解其危害,掌握職業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現場做封閉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圍擋將現場四周圍起來。

4、施工現場材料堆放整齊(散材成堆,型材成垛)。

5、現場臨時倉庫內各種袋(桶、箱)裝材料碼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6、接觸粉塵作業的施工作業人員,在施工中應盡量降低粉塵的濃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斷噴水的措施降低揚塵,作業人員正確佩帶防塵口罩。

7、從事防水作業,噴漆作業的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施工前要檢查作業場所的通風是否暢通,通風設施是否運轉正常,作業人員在施工作業中要正確佩帶防毒口罩。密閉空間內進行防水、噴漆作業容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護用具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時,必須立即撤離現場至通風處,并通知施工現場其他人員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該場所進行通風;若已出現中毒癥狀,應立即報告項目部進行處理;慢性中毒癥狀比較不易被發現,公司對從事此類作業的施工人員每半年組織一次體檢,發現職業病癥狀將立即通知本人并調離崗位,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

8、電氣焊作業操作人員在施工中應注意施工作業環境的通風或設置局部排煙設備,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控制在國家衛生標準之下,在難以改善通風條件的作業環境中操作時,必須佩帶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電氣焊作業易引發的職業病與第7條所列基本相似,參照第7條執行。

9、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時,施工人員要正確佩帶防護耳罩,并減少噪聲作業的時間。如因進行強噪音作業導致頭暈、耳鳴等癥狀,應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其他人員進行治療,癥狀嚴重者報公司應急救援小組送至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

10、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設備要設置除塵裝置,清運垃圾必須使用噴灑后方可用提升機或封閉專用垃圾道運輸,嚴禁從窗口傾倒垃圾。細散顆粒材料的裝卸運輸必須要遮蓋,現場專用道路要經常噴灑水,把粉塵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長期在高密度粉塵環境作業的施工人員必須佩戴防護口罩、發帽及其他必需的個人防護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塵。

11、長期從事高溫作業的施工人員應減少工作時間,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飲用水,并佩帶好防護用品。

12、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公司將檢查結果告之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

六、安全檢查措施

1、公司施工部除進行經常的檢查外,每年還定期組織其他部門進行聯合檢查,這種檢查包括普遍檢查、專業檢查和季節性檢查,這幾種檢查可以結合進行。

2、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并且必須建立由項目經理負責、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檢查組織,以加強領導,做好這項工作。

3、安全生產檢查應該始終貫徹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群眾,邊檢查,邊改進,并且及時地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有些限于物質技術條件當時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應該定出計劃,按期解決。

?七、粉塵

施工現場粉塵主要是含游離的二氧化硅粉塵、水泥塵(硅酸鹽)石棉塵、木屑塵、電焊煙塵、金屬粉塵引起的粉塵;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砼攪拌司機、水泥上料工、材料試驗工、平刨機工、金屬除銹工、石工、風鉆工、電(氣)焊等工種;預防措施有

(1)、水泥除塵措施:在攪拌機拌筒出料口字安裝活動膠皮護罩,擋住粉塵外揚;在拌筒上方安裝吸塵罩,將拌筒進料口飛起的粉塵吸走;在地面料斗側向安裝吸塵罩,將加料時揚起的粉塵吸走,通過風機將空氣粉塵吸走送入旋風濾塵器,再通過器內水浴將粉塵降落,被水沖入蓄集池。

(2)、木屑除塵措施:在每臺加工機械塵源上方或側向安裝吸塵罩,通過風機作用,將粉塵吸入輸送管道,再送到蓄料倉內,可達到各作業點的粉塵濃度降至2mg/m3。

(3)金屬除塵措施:用抽風機或通風機將粉塵抽至室外,凈化處理后向空氣排放。

?八、生產性毒物

施工現場生產性毒物主要是鉛、錳、苯、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通風工、油漆工、噴漆工、電焊工、氣焊工、電鍍工等工種;預防措施有

(1)防鉛毒措施:允許濃度,鉛煙0.03mg/m3,鉛塵0.05mg/m3,超標者采取措施。采用抽風機或用鼓風機升壓將鉛塵、鉛煙抽至室外,進行凈化處理后向空中排放;以無毒、低毒物料代替鉛丹,消除鉛源。(2)防錳毒措施:集中焊接場所,用抽風機將錳塵吸入管道,過濾凈化后排放;分散焊接點,可設置移動式錳煙除塵器,隨時將吸塵罩設在焊接作業人員上方,及時吸走焊接時產生的錳煙塵;現場焊接作業聲狹小,流動頻繁,每次焊接作業時間短,難以設置移動排毒設備裝置焊接時應選擇上風方向進行操作,以減少錳煙塵的危害。

(3)防苯毒措施:允許濃度,苯40mg/m3以下,甲苯和二甲苯為100mg/m3以下,超標者采取措施。噴漆,可采用密閉噴漆間,工人在噴漆間外操縱微機控制,用機器手自動噴作業,以達到質量好對人無危害的目的;通風不良的地下室、污不池內涂刷各種防腐涂料等作業,必須根據場地大小,采取多臺抽風機把苯等有害氣體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現場油漆配料房,應改善自然通風條件,減少連續配料時間,防止苯中毒和鉛中毒;涂刷冷瀝青,凡在通風不良的場所和容器內涂刷冷瀝青時,必須采取機械送風、送氧及抽風措施,不斷稀釋空氣中的毒物濃度。

九、噪聲

施工現場噪聲主要是來源于攪拌機、電動機、空壓機、鋼筋加工機械、木工加工機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混凝土振動棒工、打樁機工、推土機工、平刨工等工種;預防措施有在各種機械設備排氣口安裝消聲器、在室內用多孔材料進行吸聲或對發生的物體、場所與周圍進行隔絕。

十、振動

施工現場振動主要是有砼振動棒、風鉆、打樁機、推土機、挖掘機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程有砼振動棒工、風鉆工、打樁機司機、推土機司機、挖掘機司機等;預防措施有在振源與需要防振的設備之間,安裝具有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使振源產生的大部分振動被隔振裝置所吸收;改革生產工藝,降低噪聲;有些手持振動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墊,工人操作時戴好專用的防振手套,也可減少振動的危害。

防止職業病危害的綜合措施:在思想上認識職業病對職工的危害,設置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定期對職業危害場所進行測定,重視職業病危害工程技術工作,建立健全職業病管理制度,加強職業病宣傳教育工作。根據危害的種類、性質、環境條件等,有針對性的發給作業人員有效的防護用品、用具;對從事粉塵、有毒作業人員,在工地設置淋浴設施,定期對有害作業職工進行體檢,發現有不適宜某種有害作業的疾病患者,及時調換工作崗位

篇3:萬靈煤礦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萬靈煤礦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煤礦職業危害是指礦工從事職業活動中,在不良的勞動條件下長期工作可能造成的健康損害。煤礦井下作業條件相對較差,在生產過程中人身健康容易產生各種損害,應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做好防治,創造優良的勞動條件,確保礦工人身健康。

一、煤礦主要的職業危害

1、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包括矸塵、煤塵、煤礦混合性粉塵,引起煤工塵肺。

2、有害氣體的危害。CH4、CO2、CO、NO(氮氧化物),H2S等有害氣體的急性或慢性中毒。

3、物理因素的危害。噪聲、振動、不良照明、高溫、高濕、低溫等造成的危害。

4、外傷危害。由于意外事故引起的傷害。

5、有毒物的危害。如炮煙中毒等。

二、預防煤礦職業病的綜合措施

1、完善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采取下列措施完善職業病防治管理,設置或者指定職業健康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健康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健康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大搞技術革新,改革生產工藝。以低噪聲設備替代高噪聲設備等。隨著生產發展過程逐步提高機械化裝備,以減少工人與有害因素接觸的機會。

3、采用合理的通風系統等技術措施來降低及消除生產性有害因素。

4、加強生產設備的管理,改善井下作業條件和減輕環境污染。

5、對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進行“四同時”施工,確保這些項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可以達到國家標準。

6、制訂和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7、加強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防止有害物質進入體內。

8、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營養,增強機體對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

9、對接觸生產性有害作業的工人,進行就業前體格檢查和定期體格檢查,及早發現禁忌癥及職業病患者,及早進行處理。

10、根據國家制定的一系列健康標準,定期檢測作業環境中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三、煤礦主要職業病的防治措施

1、煤工塵肺病的預防措施:井下采取綜合防塵,做到噴霧、灑水滅塵后再作業;濕式鉆眼鑿巖,經常沖洗積塵巷道等。同時,應對粉塵作業工人定期健康檢查及復查。教育職工做好個體防護的自覺性和充分認識粉塵的危害性。

2、對有害氣體防治措施:加強井下通風管理,必須從礦井到采掘都要以風定產,杜絕微風、無風作業。同時,認真執行“三大規程”施工和作業,嚴防CH4等有害氣體積聚。另外要加強電氣設備檢查維修,杜絕漏電、失爆現象產生。對采空區及廢巷及時封閉;積極組織職工學習、培訓,提高職工對有害氣體危害性的認識和防范意識。

3、物理因素的防范措施:首先為從業人員配足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同時做好各通風系統的風量分配和調節,使采掘作業地點溫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4、意外事故的預防措施:認真落實職工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制度,按年度教育培訓計劃結合職工素質的實際情況,以及礦井采掘規劃有順序有針對性地組織職工學習安全知識及安全技能,有目的地提高職工安全作業素質。礦還應在生產過程中結合實際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加強監督管理和檢查落實,必要時進行停產整改,消除隱患。

5、預防炮煙等中毒的措施:加強通風,用水炮泥及用粘土炮泥封實炮眼,嚴格執行放炮制度和放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