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燃氣管線保護方案范本
一、前言
為保障武昌區東湖路施工范圍周邊現有的燃氣管道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燃氣管道保護方案
1.方案編制相關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湖北省燃氣管理條例》、《武漢市市燃氣條例》、《武漢市安全管理條例》、《武漢市燃氣管道設施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定。
2.方案編制相關依據
2.1《武漢市武昌區道路維修改造工程(東湖路改造平面圖)施工設計圖(編號2016108)》;
2.2中南勘察設計院(湖北)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測量成果;
2.3業主、設計、監理單位及燃氣公司對該燃氣管道保護的有關要求;
2.4我單位踏勘現場及清挖路槽之后實際調研成果;
3.方案編制相關工程概況
3.1東湖路道路改造工程起于現狀杏林西路K0+000,止于中南醫院旁K0+693.812,全長694m;該項目為武昌區城區快速通道之一,是集交通性、生活性、景觀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主干路,意義重大。
3.2項目建設參與實施單位:
業主單位:武昌區城市管理委員會
監理單位:廣東競成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武昌區城建市政建設工程處
3.3東湖路設計路幅施工范圍旁邊有一根TR鋼DN400中壓天然氣管道,管道在東湖路人行道,縱向與路基平行且位于路基范圍外;該管道為武昌區天然氣輸入主管,為永久性設施不能拆、移且更不能承載,路基施工時必須首先對其實施保護,才能確保天燃氣管道及路基施工的安全;
DN400燃氣管道地物現狀
路基施工范圍外存在DN400天然氣一段(詳見東湖路地下燃氣管線探測平面示意圖),既有燃氣管道狀況與設計的相關參數見下表所示
5.燃氣管道保護方案
5.1管線清挖探坑查證
A.在東湖路道路施工前依據中南勘察設計院提供的管網圖注示及燃氣部門人員現場指定位置,在縱橫向路基施工范圍內沿燃氣管道縱向每間距20m采用人工清挖管道探坑,直至燃氣管道管體裸露并分別記錄各探坑點的里程樁號、管道走向、管頂高程、覆土深度以及其土質情況。
5.2燃氣管保護方法:
A.對位于路基范圍內的燃氣管道依據本方案對其管體實施保護的施工;
B.在燃氣管道保護的砼板體澆搗完成未能達到足以承載的狀況下,嚴禁各類載重車輛及施工機械設備行駛于管道保護區域;
C.排水工程溝槽開挖時,先測量放樣橫穿路幅范圍的燃氣管道位置,此處設置彩旗標牌明示,開挖后嚴格按照本方案進行保護,架空部分采用鋼管腳手架支撐。
6.安全保障措施
6.1燃氣管線保護管理措施
A.建立組織體系,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方法、做好管線保護工作,處理施工中管線事故;
B.建立管線教育制度,加強施工人員對管線認識;
C.實施管線交底制度;
D.制定管線保護措施。
6.2管線保護及協調措施
A.詳細閱讀、熟悉掌握設計、建設單位提供的地下管線圖紙資料,在工程實施前召開由各管線單位參加的施工配合會議,進一步收集管線資料,在此基礎上對施工范圍內的地下管線開挖必要的探坑,開挖探坑時通知管線單位及監理單位人員到場監護,核對查清地下管線的確切位置(含標高、埋深、走向、規格、容量、用途、性質、完好程度等)并做好記錄;
B.工程實施前將施工現場地下管線的詳細情況及制定的管線保護措施,對所有參與施工的管理人員、作業人員進行詳細安全交底,隨即填寫《管線交底卡》,建立“保護公用事業管線責任制”,明確各級人員的責任;
C.機械開挖接近原有管線時均改用人工開挖,但仍應控制進展速度,杜絕野蠻施工在進行溝槽開挖至天燃氣管道安全范圍時,采用人工挖方至燃氣管進行準確標注,在采用人工挖方確保對管道的安全保護;
D.施工員在進場后經常教育工人,重視對地下設施的保護,發現不明的管線,不得由工人擅自處理決定,會同業主、監理單位及產權單位負責人共同確定,方能決定具體操作方案;
E.在施工過程中須采取保護措施的應提前準備材料并制定周密的保護方案;
F.對參與本工程施工的全體職工進行保護公用事業重要性及損害公用管線危害性的宣傳教育,組織職工學習管線管理部門頒布的文件并要求職工在施工中嚴格遵守有關文件的規定;
G.施工過程中對可能發生意外情況的地下管線,事先制定應急措施,配備好搶修器材,做到防患于未然;
H.一旦發生管線損壞事故須在24小時內上報上級部門及建設單位,特殊管線立即上報并立即通知有關管線單位要求搶修,積極組織力量協助搶修工;
I.對人為原因造成損壞地下管線事故,要認真吸取教訓并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J.一旦管線損壞施工單位必須立即通知燃氣管理部門搶修,同時上報監理、業主及時組織力量搶修;
7.項目各參建方的現場主要工作及責任人
7.1項目建設單位現場主要工作及責任人
A.建設單位對整個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燃氣管道及設施的安全保護進行協調組織及督促,為加強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圓滿實現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目標,主要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措施;杜絕重傷及以上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杜絕重大機械、設備、交通、火災及誤操作事故,杜絕不文明施工行為,創建現場周邊良好工作、生活環境;對現場請款隨時巡視監管,發現不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地方,堅決要求改正,真正做到安全文明是施工;
B.建設單位監督施工單位及燃氣管理方落實管道的巡查工作,做好緊急應對準備;依據已取得施工及影響范圍內燃氣管道及設施的圖紙資料,組織施工人員及燃氣工作人員雙方共同進行斷面開挖探查以確定施工現場燃氣管道的實際具體位置,明確燃氣管道及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及安全控制范圍;
C.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李國峰;
7.2項目施工單位現場主要工作及責任人
A.施工單位協助建設單位加強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圓滿實現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目標。施工單位負責日常管理以及現場安全警示牌規劃布置,包括警戒繩、水平安全繩、安全網等其他安全設施配備齊全后再進行施工;燃氣管理方的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遵守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各項規定,對不符合安全規范要求的行為必須實施整改;
B.施工單位負責督促燃氣管理方的燃氣管道具體保護措施的實施及管道警示標識“燃氣管道、注意保護”的保護,同時監督燃氣管理方落實管道的巡查工作,做好緊急應對準備;
C.施工期間不得擅自施工,必須及時通知產權單位專業人員到場監護管理;
D.保護方案未實施完成之前嚴禁各類載重車輛及大型機械行駛于管道區域;
E.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李建權:
7.3監理單位現場主要工作及責任人
A.監理單位主要負責現場的施工安全,加強安全施工管理,圓滿實現工地安全施工目標,主要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措施,杜絕重傷及以上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杜絕重大機械、設備、交通、火災及誤操作事故;
B.監理單位負責現場安全警示牌規劃布置包括警戒繩、水平安全繩、安全網等其他安全設施的落實到位,監督燃氣管理方的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必須遵守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各項規定,正確佩戴安全帽及其他防護用具,對不符合要求的行為監理單位有權要求整改;
C.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胡林:
7.4天然氣單位現場主要工作及責任人
A.施工方在工程開工前由燃氣公司對燃氣管道進行技術交底,施工方應依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編制施工方案,將已制定的燃氣管道及設備保護方案及應急處理措施,通過技術交底方式落實到相應工作層面作業班組負責人及具體作業人員;
B.巡查情況安排:工程開工后燃氣現場管理方在正常施工作業時間(8:00~18:00)按1次/天對施工現場的燃氣管道及設施進行巡查;當施工作業在控制范圍內時按2次/天的頻次盡心巡查;在保護范圍內時按1次/小時的頻次進行巡查;巡查內容包括管道是否泄漏、管道沉降情況檢查、防腐層是否有損壞以及其他可能損壞燃氣管道的情況;
C.對準備在控制范圍及保護范圍內進行施工時施工單位應提前24小時函告燃氣公司;施工作業需超出正常施工作業時間之外,以及施工工期發生變更時,施工單位聯系人應提前24小時以書面形式將變更告知燃氣公司聯系人并簽收確認;
D.燃氣單位現場責任人聯系電話:水果湖片區分站:
8.1事故應急處理機構及職責
站長:負責應急搶修預案的編制,組織管道的技術交底、巡查、監護
巡線員:負責管道的技術交底、巡查、監護,與施工方工作聯系
搶修班人員:負責應急搶修操作
當班場站運行工:負責配合應急搶修及場站操作
當班調度員:負責配合應急搶修的人員、設備、物資等調度
8.2應急響應程序
A.發出警報
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通知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應急搶險指揮趕到現場后,根據事故情況,決定是否立即向公司上一級領導匯報并決定是否請示外部支援。
所有人員接到警報后,應采取最快的交通方式趕赴現場。
B.應急響應
初始應急響應
在緊急情況下,巡線員發現情況后,立即組成應急響應組織。初始應急組織應立即采取有效行動,控制泄漏,設立警戒隔離區,消除火源。如燃氣泄漏量大且自己無法撲滅時,現場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不需請示領導,可直接向119、110求援,同時疏散周圍群眾。到達現場第一時間的搶修人員為當時狀況下第一負責指揮人。
進一步應急響應
一旦確定需要進一步進行應急響應,根據報警程序進行通知,指揮機構和相關單位趕赴現場后,依據各自職責和相應預案進行搶險。
防護行動
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根據事故不同類型發生時對應急人員危害性的不同,應急人員必須配備相應的應急裝備和防護裝備,明確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程序。
當發生影響公司以外人員的緊急事故,要立即宣布全體緊急狀態。依據應急反應程序立即通知請示上級領導是否通知公司外機構(有關政府主管部門)。
新聞發言
若新聞媒體自行到場報道,情況介紹一律由搶險總指揮負責。
8.3應急處置操作
A.管損關閥:水果湖片區閥門()
B.通知供氣影響單位及用戶
8.4現場控制:
1.巡線人員需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找出泄漏點。
2.確認泄漏點后,如認為將會造成人員傷亡,或遇明火產生大爆炸的重大事故,如現場有圍觀、過路群眾及車輛,應立即向其說明危險性,并指揮疏散人員、車輛到安全地點。
3.到達安全地點后,向領導匯報,并安排人員、物資盡快趕到現場處理,必要時打“110”報警,告之其原因、危險性和事發地點,請求公安人員配合。
4.在部門、公安人員未到達現場前,巡線員要做好警戒工作,不準群眾及車輛靠近事發地點,并做好解釋工作。以求得到群眾的理解和配合。
5.當部門領導或維護人員趕到現場后,馬上告之泄漏點準確位置及相關情況。
6.當公安部門封堵現場后,馬上聯系街道、村、組負責人,讓其配合,告之當地居民所發生的狀況、人員和車輛不要去現場,若有必要還需其配合將居民疏散到安全地帶。
7.當維護人員搶修完成后,用檢測儀檢查泄漏點,確定一切正常后,向部門領導匯報并通知公安部門,事情已處理完畢可恢復正常秩序。
8.工作結束后詳細作好巡查及緊急事件處理的情況和步驟。
9.施工單位事故應急預案
為切實加強對重特大燃氣安全事故處置工作的領導,項目經理部成立燃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李建權()
副組長:黃鐵山李亞軍梁達湘
組員:肖建清劉懷黃四明
9.1領導小組職責
A.組長:負責組織與指揮整個事故現場的搶救工作,向各應急小組調配應急所需的資源(人力、物力、資金)并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工作做出決定;
B.副組長:協助組長組織應急所需資源滿足現場應急需求,與外部應急響應人員、部門、組織及機構進行聯絡、危險源風險評估;評估施工現場以及生產過程的危險源的風險,指導安全部門對安全措施落實及監控、減少及避免危險源的事故發生、完善危險源的風險評估資料信息、為應急響應的評估提供科學、合理、準確的依據;為應急響應提供及時的應急響應支援措施,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技術儲備資料;應急預案啟動后依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及技術支持文件;負責組織搶救受傷人員應急救護工作、疏散人員、物資材料、汽車、設備工作,了解事故現場需要搶救人員的數量及搶救地點、危險程度并具體組織搶救疏散,通過各種方法了解事故現場全面情況及其變化及時向現場指揮組提供真實可靠的情況;
C.組員:負責組織搶救受傷人員應急救護工作、疏散人員、物資材料、汽車、設備工作,了解事故現場需要搶救人員的數量及搶救地點、危險程度并具體組織搶救疏散。通過各種方法了解事故現場全面情況及其變化及時向現場指揮組提供真實可靠的情況;負責事故調查、主要保護事故現場、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及相關人員的責任形成事故調查報告;
9.2搶險應急電話
施工單位負責人聯系電話
火警:119急救中心:120報警電話:110
9.3報告處理程序
A.發生燃氣管線安全事故后現場施工人員立即打電話向應急救援小組報告,報告包括:發生地點、時間、損壞情況、現場控制情況,應急救援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并依據報告情況與相應單位聯系;
B.按規定辦理管線監護卡,管線單位人員現場監護;
C.一旦發生燃氣管損壞破裂,應立即維護好現場、疏散人員,用紅白相間警示帶封閉現場進行警戒禁止圍觀者進入;相鄰區域大的所有施工應立即停工、各類機械均立即熄火停機;
D.立即與燃氣單位聯系組織人員對現場的監護,專人負責對附近火源嚴查(如抽煙、電焊等)并立即熄滅避免明火接近,嚴禁電器開關的使用,預防沖撞動作出現火花以免引起火災事故;
E.迅速關閉附近閥門、切斷電源,阻止事態擴大;
10.束語:上述對燃氣管道保護的方案由建設單位牽頭,施工單位編制,呈請各參建及產權管理單位的各位領導、專家及各位工程技術人員審閱,若有不到之處敬請諒解!目的系通過共同協商最終由設計單位確定對該管道保護的具體方案和施工圖紙,確保施工期間該管道的絕對安全。
篇2:小區環境配套工程管線保護措施
住宅小區環境配套工程管線保護措施
進場后進行現場管線踏勘,深入了解情況,在存在地下管線的地方應做好明顯的標志:管線用途、走向、標高等,并一律備案。在施工前對地下管線和其他障礙物,應盡可能采取措施及時遷移,在無法移動的情況下需采取保護措施。
1.管線的拆除必須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則,未經同意,不得擅自拆除管線。
2.所有在土方內的管線,當開挖揭露出來后,立即通知業主、監理、管線主管部門在現場確認,并共同研究拆除施工措施和土方開挖應注意的事項。
3.在開挖時應對現場指揮人員做好交底工作,在開挖時小心謹慎。管線暴露后,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對于不同的管線均要求繪制不同的保護方案示意圖。
4.在開挖揭露出是給水管時,嚴禁用堅硬的鐵器碰撞管道,以免發生滲漏。
5.在開挖揭露出是天然氣管道時,嚴禁用堅硬的鐵器碰撞管道,以免發生滲漏,在基坑作業的人員嚴禁攜帶火種,嚴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6.管線保護從開挖到施工完成,均落實到人,將現場監護的措施和責任一并轉交。
7.制定文明施工,安全作業的詳細規章制度,獎優罰劣,堅決杜絕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篇3:現場地下管線地上設施周圍建筑物保護措施
現場地下管線、地上設施、周圍建筑物保護措施
1.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信息,擬建筑物下無任何地下管線,地上無任何設施。
2.如由于地下管網不明或走向變化情況,在施工過程中確有地下管線、地上設施時,應采取如下措施:
2.1在施工前詳細了解地下管網情況,高壓、通信電纜和燃氣管道情況,依據建設方提供的圖紙,以人工橫向挖溝,確定標高位置,并記錄留出數據,繪出平面圖,待中標后布置與之交叉和保護的具體措施。工地相應配備消防器材和各部門的通信聯絡。(煤氣,電業部門)作好應急措施。
2.2如有距現場較近或距隔墻邊較近的管線都要有防護措施。在其上不允許堆放施工器材。對于高壓輸電線路,要通知有關電業部門,按安全施工防護操作規程搭設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的高壓防護架體,防止發生影響線路的事故。
2.3具體工作范圍由現場項目經理部制定相關的措施報請有關部門辦理。
3.擬建建筑物距原有建筑距離較近時,施工期間采用在新建筑物與原建筑物相鄰處的外腳手架上封掛雙層密目安全網方法,并在新建筑物主體結構施工高度超過原建筑物時,搭設懸挑防護棚方法,保護原有建筑物。
4.現場臨時水電線路在敷設時要求埋深,臨水埋深800mm,臨電埋深600mm。穿越道路時要在其上部鋪設防護蓋板,防止碾壓破壞。
5.信息施工:基坑開挖前做好支護結構信息施工前的基點設置,開挖過程中設專人隨時監測基坑變化,同時做好臨近建筑沉降觀測記錄,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如基坑支護變形速度快,項目部應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的同時,采取果斷措施。